图书介绍

行政执法证据的收集与运用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行政执法证据的收集与运用
  • 华晨泓,刘玉江编著 著
  • 出版社: 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 ISBN:7534554179
  • 出版时间:2007
  • 标注页数:242页
  • 文件大小:14MB
  • 文件页数:257页
  • 主题词:行政执法-证据-基本知识-中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行政执法证据的收集与运用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行政执法证据概述1

第一节 证据概念及特点1

一、证据的概念1

二、几个关系3

三、证据的特点4

四、重要性5

第二节 证据的属性和功能5

一、证据的合法性6

二、证据的关联性10

三、证据的客观性14

四、证据的功能17

第三节 证据举证责任原则20

一、在行政诉讼中,行政机关对其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不能举证要承担法律责任的原则20

二、在行政诉讼中,行政机关应充分考虑“经法院准许可以补充相关证据”的原则21

三、在行政诉讼中,行政机关补充证据的法定原则22

第四节 证据种类23

一、物证25

二、书证31

三、视听资料37

四、证人证言41

五、当事人陈述46

六、鉴定结论52

七、现场勘验检查笔录54

第五节 证据分类57

一、证据分类的概念57

二、指控证据与辩护证据60

三、原始证据与传来证据61

四、言词证据与实物证据64

五、直接证据与间接证据67

第二章 行政执法证据的收集73

第一节 证据收集概述73

一、证据收集的概念和意义73

二、证据收集的范围和路径75

三、证据收集的基本原则和要求76

四、证据收集的方法和措施83

第二节 提供证据的方法和要求89

一、提供证据的概念方法89

二、提供证据的要求90

第三章 行政执法证据保全98

第一节 证据保全概述98

一、证据保全的概念和意义98

二、证据保全的种类99

三、处理决定99

四、证据保全的方法101

五、证据保全的要求103

第二节 证据保全措施103

一、查封103

二、扣押104

三、拍照104

四、录音104

五、录像104

六、复制105

七、鉴定105

八、勘验106

九、询问、讯问106

第四章 行政执法证据的审查判断107

第一节 证据的审查判断概述107

一、证据的审查判断概念107

二、证据的审查判断方法109

三、证据的审查判断内容110

第二节 对各种证据的审查判断119

一、对书证的审查判断120

二、对物证的审查判断122

三、对视听资料的审查判断124

四、对证人证言的审查判断125

五、对当事人陈述的审查判断127

六、对鉴定结论的审查判断128

七、现场勘验检查笔录的审查判断133

八、全案证据审查134

第三节 不能作为定案依据的证据135

一、严重违反法定程序收集的证据材料136

二、以偷拍、偷录、窃听等手段获取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证据136

三、以利诱、欺诈、胁迫、暴力等不正当手段获取的证据137

四、无正当理由说明不提供原件、原物又无其他证据印证的证据复印、复制件138

五、人为进行技术处理而无法辨明真伪的证据材料138

六、不能正确表达意志的证人提供的证言138

七、不具备合法性和真实性的其他证据138

八、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以外或者在香港、澳门和台湾地区形成的而未办理法定证明手续的证据材料139

第四节 直接认定事实的证据139

一、认知概述139

二、推定概述140

三、推定的适用144

四、可以直接认定的事实146

第五节 不能单独作为定案依据的证据148

一、未成年人所作的与其年龄和智力状况不相适应的证言148

二、与一方当事人有利害关系的证人所作的对该当事人有利或不利的证言148

三、难以识别是否经过修改的视听材料149

四、无法与原件、原物核对的复印件或复制品149

五、经一方当事人或他人改动,对方当事人不予认可的证据149

六、其他不能单独作为定案依据的证据150

第六节 数个证据证明效力的认定150

一、国家机关以及其他职能部门依职权制作的公文文书优于其他书证150

二、鉴定结论、现场笔录、勘验笔录、档案材料以及经过公证或者登记的书证优于其他书证、视听资料和证人证言150

三、原件原物优于复印件、复制品152

四、法定部门的鉴定优于其他部门的鉴定结论152

五、原始证据优于传来证据153

六、其他证人证言优于与当事人有利害关系证人提供的证言153

七、数个种类不同内容一致的证据优于单个孤立的证据154

第七节 听取当事人对证据的意见154

一、含义和必要性154

二、实施要求157

第五章 行政执法证据的证明162

第一节 证明概述162

一、证明的概念和特征162

二、证明的构成环节163

三、证明的真理性和正当性原理164

四、证明的意义165

第二节 证明对象165

一、概念165

二、特征166

三、内容168

第三节 证明责任170

一、概念170

二、证明责任的承担170

三、当事人提供证据的权利、责任171

第四节 证明标准172

一、证明要求172

二、证明标准173

三、证明要求与证明标准是两个不同的法律范畴182

第六章 行政执法证据规则183

第一节 证据规则的概述183

一、证据规则的概念、属性183

二、证据规则的主要内容184

第二节 证据合法性规则185

一、非法证据排除规则185

二、案卷排他性规则187

第三节 证据真实性规则188

一、排除证据规则188

二、最佳证据规则189

三、自认规则193

四、推定规则195

五、补强证据规则196

六、关于生效文书和仲裁裁决的证明效力197

第四节 证据关联性规则198

一、证据关联性规则概述198

二、关联性的形式199

第七章 行政执法证据的运用201

第一节 证据的运用概述201

一、证据的运用概念、意义201

二、运用证据的原则203

三、认定证据的方式205

四、认定证据的方法206

五、认定证据的原则207

六、认定证据的主体208

第二节 案件事实的证据构成体系210

一、概念210

二、要求210

三、特点211

第三节 证据运用分析案例212

一、案例《谁是不合格品冒充合格品的生产者》212

二、案例《这批化肥合格吗》220

第四节 证据运用图解229

后记240

参考书目242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