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近代军事学的兴起 学科史的几个重要问题研究 1840-1949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中国近代军事学的兴起 学科史的几个重要问题研究 1840-1949](https://www.shukui.net/cover/57/31715519.jpg)
- 侯昂妤 著
- 出版社: 北京市:军事科学出版社
- ISBN:780237118X
- 出版时间:2007
- 标注页数:361页
- 文件大小:15MB
- 文件页数:382页
- 主题词:军事思想史-中国-1840~1949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国近代军事学的兴起 学科史的几个重要问题研究 1840-1949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1
0.1 选题意义1
0.1.1 理论意义1
0.1.2 现实意义3
0.2 研究综述4
0.3 概念和思路12
0.3.1 概念的说明12
0.3.2 思路和框架14
第1章 西方军事学在华的早期传播(1840—1911)24
1.1 “师夷长技”:甲午战争前的西方军事学传播27
1.1.1 江南制造局与西方军事学的传播27
1.1.2 《防海新论》的传播及影响33
1.2 从“术”到“学”:甲午战争后的军事学传播37
1.2.1 概述37
1.2.2 从传播到融合:徐建寅与《兵学新书》41
1.3 “所以强者不在兵”:军事学传播与“西学东渐”47
1.3.1 军事学在文明传播中的地位47
1.3.2 军事学传播在近代“西学东渐”中的独特功能51
1.3.3 军事学在近代中国传播的特点57
第2章 近代中国军事学主体的演变63
2.1 从政治家、军事家到军事学家:军事学主体专门化的历程64
2.2 军事研究团体的建立与逐渐活跃——以“军学研究社”为中心83
2.2.1 军学研究社缘起89
2.2.2 宗旨与功能91
2.2.3 组织93
2.2.4 军学研究社研究部的工作96
2.3 从军事学主体看近代中国军事学变革的特征99
第3章 近代军事教育在中国的创建106
3.1 军事学校的创建与近代军事教育在中国的肇兴109
3.1.1 清末的军事学校109
3.1.2 新军学堂112
3.1.3 北京政府军事学校115
3.2 近代中国军事学校试卷分析——1906—1918118
3.2.1 中西古今之间120
3.2.2 综合性学科特点的彰显125
3.3 近代军事术语与名词的确立与传播——从《军语》到《军语释要》129
3.3.1 重要军事术语前后变化的比较131
3.3.2 军事术语超越军界的使用137
3.3.3 战争对军事术语的影响142
第4章 近代军事学期刊的创办及其学术功能——以《(浙江)兵事杂志》为中心的透视149
4.1 期刊宗旨和内容分析156
4.1.1 期刊宗旨156
4.1.2 期刊内容分析157
4.1.3 期刊的作用与影响163
4.2 《(浙江)兵事杂志》中战争观的演进167
4.2.1 “战争为人生必至之事实”168
4.2.2 “战争为常存制度之一种”170
4.2.3 “诸种科学上的战争观”172
4.2.4 战争——力的结合175
4.2.5 战争与和平177
4.3 从《(浙江)兵事杂志》看中国近代军事交叉学科的兴起180
4.3.1 军事经济学181
4.3.2 军事心理学184
4.3.3 军事地理学187
4.3.4 军事与数学190
4.4 从《(浙江)兵事杂志》看第一次世界大战对中国军事学的影响193
4.4.1 军事技术与知识194
4.4.2 战术197
4.4.3 第一次世界大战研究之所得201
4.4.4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外交、国际法之关系204
4.4.5 关于历史教训的总结与对未来战争的预测207
4.5 军制思想的新阐发:《(浙江)兵事杂志》的一大亮点214
4.5.1 关于军制动力的思考215
4.5.2 征兵制度与佣兵制度的比较研究218
第5章 从“国民知兵”到“独自兵学”——近代中国军事学的学术自觉与民族自觉(1911—1949)221
5.1 “军事学”认知的演进:学科专著的历史考察225
5.1.1 概述225
5.1.2 几种军事学著作透析227
5.2 融合中西兵学:《孙子》的近代研究248
5.2.1 《孙子》研究的民国历程250
5.2.2 《孙子》地位的重新确立256
5.2.3 对《孙子》与西方军事学关系的认识262
5.2.4 从《孙子》的近代研究看西方军事学的晚期传播265
5.2.5 凝思《孙子》:融合中西兵学的反思272
5.3 从军事到国防:构建“独自兵学”的努力280
5.3.1 从军事学到国防科学:军事学的“国防化”281
5.3.2 从国防论到国防科学:军事学的系统化284
5.3.3 从国防到“抵抗的国防”:军事学的本土化288
附录1 中国古代兵学的反思和近代中国军事学落后于日本的原因295
一、关于中国古代兵学的思考295
(一)中国古代兵学的地位和特点295
(二)中国传统兵学的衰落304
(三)中国兵学衰落原因初探306
二、中国近代军事学何以落后于日本311
(一)军事学地位的逆转312
(二)武士道与“无兵的文化”317
(三)科学的独立与专业化320
(四)军事学主体特征323
附录2 有关陆军各学堂讲义及学员试卷等方面的档案文件328
附录3 军学研究社章程草案与某军学编纂所职员名册341
附录4 陆军部军学司公文处理有关文书348
附录5 陆军部军学司业务联系有关文书350
附录6 总统府摘抄上海国民教育实进会改良军中宣讲书办法351
参考文献352
表2-1 中国近代军事学主体一览表72
表2-2 民初军事团体一览表85
表3-1 重要军事术语比较133
表3-2 超越军界的军事术语138
表3-3 战争对军事术语的影响143
表4-1 中国近代军事期刊一览表(1857—1918)150
表5-1 民国时期题名含“军事学”的著作226
表5-2 民国时期《孙子》研究出版物一览表250
表5-3 四种近代《孙子》研究引证情况比较表266
图3-1 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军事交叉学科的分布情况126
图3-2 54篇军事学科文章的分布情况126
图3-3 15篇自然科学文章的分布情况127
图3-4 18篇人文社会科学文章的分布情况127
图4-1 “论说”文章类别的分布情况159
图4-2 “学术”文章类别的分布情况160
图4-3 “论说”中译文分布情况160
图4-4 “学术”中译文分布情况161
图4-5 作者及其著作数量示意图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