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道教生态伦理思想研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道教生态伦理思想研究](https://www.shukui.net/cover/35/31706267.jpg)
- 蒋朝君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东方出版社
- ISBN:7506026902
- 出版时间:2006
- 标注页数:492页
- 文件大小:21MB
- 文件页数:510页
- 主题词:道教-生态伦理学-研究
PDF下载
下载说明
道教生态伦理思想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1
一、道教生态伦理命题的提出1
二、“道教生态伦理”的内在含义8
三、道教生态伦理的理论框架12
四、道教生态伦理思想研究的价值和意义16
五、道教与生态(伦理)研究的学术史回顾28
上编 道教生态伦理的哲学和宗教信仰基础53
第一章 道教生态伦理的本体论基础53
第一节 先秦道家学派的“道”本体论及“道生万物”的宇宙生成模式54
一、先秦道家学派经典文献中作为哲学本体之“道”55
二、先秦道家“道生万物”的宇宙生成模式59
第二节 历代高道对先秦道家之“道”及“道生万物”生成模式的理解、继承、诠释和发挥61
一、道教对先秦道家学派之“道”的继承、诠释和发挥62
二、道教对先秦道家“道生万物”生成模式的继承、诠释和发挥67
第三节 生生不息之“道”:道家、道教之“道”中的生命意识71
一、神与生:原始先民的生殖崇拜意识71
二、生生不息之道75
三、阴柔之道:生态女性主义的一个可能视角79
第二章 道教生态伦理的宇宙结构模式论基础94
第一节 天:生生不息之“道”在时空中表现自身的基础95
一、天与道之间的内在关联95
二、中国古代关于天体结构的几种主要理论98
第二节 阴阳五行学说对“道生万物”生成模式的解释及其生态伦理意蕴100
一、阴阳和五行101
二、阴阳五行说对“道生万物”的解释105
三、阴阳五行说对“道生万物”解释模式的生态伦理意义114
第三章 道教生态伦理的宗教信仰基础119
第一节 道教神仙世界及其结构特征119
一、一气化三清:基于“道生万物”过程的形上体认而形成的道教至上神120
二、天、地、人间诸神:基于对天体结构、天文现象、自然生态环境的经验观测、想像及崇拜而形成的神仙世界125
三、道教神仙世界所折射出来的生态伦理意识及其对此种意识的强化特征131
第二节 “道”与万物的关系及基督教上帝与万物的关系在生态伦理视域中的比较136
一、西方生态伦理文化思潮对基督教上帝创世说的责难136
二、生态神学中上帝和万物的关系与道教生态伦理中“道”和万物的关系之比较140
中编 道教生态伦理的规范、准则及其情感皈依151
第四章 从“道”到“德” 道教生态伦理“自然无为”的规范、准则得以确立的思想核心151
第一节 “德”的含义及其与“道”的关系151
第二节 从“道法自然”到“自然无为”:道教生态伦理规范、准则的思想核心154
一、“道法自然”的含义154
二、自然无为:道教生态伦理规范、准则思想核心的确立158
三、对道家、道教“自然”、“无为”中的生态伦理意蕴的进一步考察164
第五章 “清虚自守”和“护生戒杀” 道教生态伦理的规范、准则核心思想的具体表现175
第一节 清虚自守:道教生态伦理的规范准则对理想人格的追求及其生态伦理意蕴176
一、“清虚自守”的思想渊源及含义178
二、从道门清规及斋戒、存思诸修持活动看道教对“清虚自守”的理想人格的追求及其中的生态伦理意蕴184
第二节 “护生戒杀”:道教保护自然生态环境和生命的神圣律令和要求204
一、道教文献中与“戒杀”“护生”相关的戒律205
二、道教戒律与打猎相关条款中的生态伦理问题213
三、护生得福,杀生必遭恶报:因果报应视野中道教生态伦理的惩罚机制219
第六章 道教生态伦理对待自然环境和生命的态度及其情感皈依225
第一节 “天父地母”:道教生态伦理对自然生态整体环境的感恩之情225
一、“天父地母”的思想渊源225
二、“天父地母”:道教对自然生态整体环境的尊重和感恩之情227
第二节 道教劝善书中的生态伦理智慧及其“敬畏生命”的生态伦理情怀239
一、道教善书的一般特征240
二、从善书看道教生态伦理慈心于物的生命情怀241
三、从功过格看道教生态伦理中敬畏生命的意识246
第三节 天地之间,唯人最灵:道教生态伦理中维护自然生态环境的自觉意识及其对人类中心主义的超越情怀258
一、天地之间,唯人最灵:道教维护自然环境和生命的自觉意识259
二、与天地万物为侣:道教生态伦理对人类中心主义的超越情怀268
下编 道教生态伦理的实践成果及其几类典型的表现方式第七章 道教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所做出的实际贡献281
第一节 道教致力于环境保护活动的典型人物、事迹及意义281
一、道教史上致力于保护动物生命和植树造林活动的典型人物、事迹282
二、当代中国道教在生态环境保护中所做出的贡献及所发表的《中国道教关于生态环境保护的宣言》289
三、道教“仙话故事”对“敬畏生命”的生态伦理精神的大力弘扬293
第二节 道教“洞天福地”的内部空间结构及其对自然生态环境的保护320
一、洞天福地:道教对自然生态环境保护做出的实际贡献321
二、“洞天福地”中“天人合一”的生态伦理意蕴与理想中的风水景观327
第三节 从名山志中的相关文献看道教对物种的保护336
一、道教重视物种保护的思想理念337
二、从名山志看道教对动植物种的认识和保护341
第八章 徜徉在神圣与俗世之间的道教生态伦理实践 对道教斋醮科仪活动及道门隐逸人士日常生活场景的考察353
第一节 道教斋醮科仪活动中所贯注的生态伦理精神355
一、斋醮科仪的一般特征355
二、诸神在场的“时空”,对自然神圣的亲证:从斋醮坛场的布置、器物、所行法术和“投龙简仪”看道教生态伦理的实践359
三、斋醮科仪对道教生态伦理“护生”、“戒杀”规范、准则的神圣确证373
四、斋醮科仪中的发念文、发愿文、章表对美好自然环境的祈祷、对天地的感恩、对破坏生态行为的反省意识386
第二节 从道门隐逸人士日常生活场景看其中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生存境界——以《神隐》一书为例392
一、道门隐逸人士对居住环境的选择及其室内陈设中所隐含的“和谐生存”意蕴393
二、道门人士日常饮食起居活动对自然环境和人体机能之和谐状态的追求399
三、道门隐逸人士劳动场景中“劳”与“逸”的和谐交响曲405
四、道门隐逸人士人际交往场景中的和谐人际关系的构建406
五、道门隐逸人士对宇宙、自然万物和人生沉思中的“和谐生存”境界409
第九章 道教文学对道教生态伦理精神的艺术化展现412
第一节 道教文学、生态文学的含义413
一、道教文学413
二、生态文学416
第二节 道教文学作品对道教生态伦理精神的艺术化表现418
一、道门中人诗、词、文、赋中所蕴含的自然生态意境之美419
二、流传于民间社会与道教生态伦理教化相关的诗文437
余论:对道教生态伦理思想研究中“李约瑟难题”的简要回应465
参考文献470
后记4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