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上海金融的制度、功能与变迁 1897-1997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上海金融的制度、功能与变迁 1897-1997
  • 杜恂诚,贺水金,李桂华著 著
  • 出版社: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 ISBN:7208042977
  • 出版时间:2002
  • 标注页数:712页
  • 文件大小:28MB
  • 文件页数:731页
  • 主题词:金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上海金融的制度、功能与变迁 1897-1997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一、上海金融百年演化的基本线索1

(一)选题依据1

(二)四个时段,四种模式2

(三)研究方法5

二、近代中国两种金融制度的比较6

(一)第一种制度:自由市场型6

(二)第二种制度:政府垄断型11

(三)制度推进的速度、力度和可操作性16

(四)制度产生的约束条件20

(五)金融与经济的关系24

三、对改革开放时代金融深化的若干思考30

(一)国有金融机构的地位与金融法规的数量30

(二)金融改革滞后33

(三)强政府与弱机制35

(四)吸取历史经验和当代亚洲各国的经验教训46

一、各国在沪银行势力51

第一节 先入为主的外资银行51

第一章 三足鼎立的上海间接金融体系51

第一篇 自由金融市场制度(1897—1927)51

二、对国际汇兑、金银进出口的操纵54

第二节 不容忽视的钱庄56

一、钱庄的发展56

二、钱庄的金融功能59

第三节 奋起直追的华资银行62

一、姗姗来迟的华资银行62

二、北京政府时期中国、交通两家银行的上海分行65

三、抓住机遇、长足发展的上海华资银行70

四、华资银行内部关系77

第四节 三足鼎立的金融格局80

一、中外银行和钱庄“三分天下”80

二、中外银行的关系82

三、华资银行与钱庄的关系85

第一节 证券市场88

一、从无形市场到有形市场88

第二章 上海的证券、金银和外汇市场88

二、市场发展基本态势91

三、市场运作方式97

第二节 金银市场99

一、标金市场99

二、大条银市场103

第三节 外汇市场106

一、国际支付的方法106

二、国外汇兑的种类107

三、国外汇兑的处理方法108

四、外汇市场的组织状况111

五、国外汇兑的交易实况112

第三章 利率与汇率114

第一节 利率114

一、基准利率114

二、存放款利率117

三、影响利率的几个因素123

一、本国货币的紊乱及区域性差异125

第二节 国内汇兑的汇率125

二、国内汇兑市场及汇率129

第三节 国外汇兑的汇率132

一、金银比价的长期趋势133

二、中国国际收支133

三、防范外汇汇率风险的方法136

第四章 上海金融与产业交融的起点139

第一节 实业家投资金融业139

一、实业家投资金融业140

二、军阀官僚同时投资于实业和金融业142

三、外国银行:汇丰与花旗的不同144

第二节 银企之间的融资关系渐趋紧密145

一、与本国工商企业的关系145

二、与洋行和买办的关系148

第五章 上海金融的地位:国内与国际153

第一节 上海金融在国内的地位153

一、绝对的经济中心地位153

二、从两个全国金融中心到一个全国金融中心154

三、上海金融的功能优势156

第二节 上海金融在国际的地位158

第六章 金融与经济:平行关系160

第一节 市场主导160

一、缺乏稳定而有力的政府160

二、缺乏中央银行制度165

三、市场主导168

四、金融发展程度与经济发展程度大体一致172

一、经济管理机构和政府法令的量的考察176

第二节 自由金融市场的若干特征176

二、有序竞争,同业关系密切178

三、行业组织的作用强179

第二篇 南京政府垄断下的上海金融(1927—1949)183

第七章 财政金融合一183

第一节 财政向金融渗透184

一、建立政权、巩固政权成本很高184

二、南京政府金融体系逐步建立189

一、充当南京政府临时财政部:成立江苏兼上海财政委员会205

第二节 金融向财政靠拢:被动中的主动205

二、垫借款项,承募公债、国库券210

三、上海金融界与南京政府关系嬗变:支持——矛盾中合作——控制与反控制217

四、金融为什么会与财政合一225

第三节 财政金融合一的利弊评析230

第八章 废两改元与法币政策235

第一节 废两改元235

一、废两改元的准备过程235

二、废两改元的实施、成功原因与意义241

第二节 法币政策248

一、法币政策实施前的国际国内背景248

二、法币政策的制定与实施254

三、法币政策的历史评价261

第九章 中央银行266

第一节 中央银行制度266

一、产生前提与历史背景266

二、银行制度与中央银行类型271

一、政府的银行277

第二节 中央银行的一般职能277

二、发行的银行284

三、银行的银行287

第三节 不能正常履行的中央银行政策目标290

一、充当最后贷款者290

二、控制货币供给296

第四节 依附财政与滥发纸币308

一、无限制的政府垫款导致恶性通货膨胀309

二、导致近代中央银行独立性差的根本原因312

第十章 南京政府时期的商业银行316

第一节 南京政府时期商业银行发展概述316

一、抗日战争以前316

二、抗日战争期间320

三、抗战胜利以后321

第二节 南京政府时期商业银行资金来源322

一、实收资本、公积金及盈余滚存324

二、存款326

三、发行兑换券330

一、资金运用331

第三节 南京政府时期商业银行资金运用及损益分析331

二、损益分析346

第四节 南京政府时期商业银行资力的变迁348

一、商业银行与国家银行资力之消长348

二、商业银行相对企业资力之变化350

第一节 恶性通货膨胀及其成因353

一、恶性通货膨胀的特征353

第十一章 恶性通货膨胀下的上海金融353

二、恶性通货膨胀的原因358

第二节 恶性通货膨胀时期的金融及其作为369

一、中央银行反通货膨胀的努力与失败369

二、国家行局经营举步维艰374

三、商业行庄业务严重萎缩377

第十二章 国际资本流动与中国经济386

第一节 中国金银国际移动386

一、贸易、白银双双入超386

二、华侨汇款390

三、外国投资392

第二节 汇率变动与金银移动394

一、1931年以前世界通货制度演变与中国汇率走势394

二、1931年以后世界通货制度演变对中国汇率的影响400

三、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与20世纪30年代两次银贵的比较405

四、汇率影响下的中国金银移动408

第三节 金银国际移动对中国的影响410

一、对金融的影响410

二、对经济的影响418

三、对国际贸易的影响421

第三篇 计划经济时代的上海金融(1949—1979)431

第十三章 计划经济时代的上海金融事业431

第一节 新中国成立后上海金融体系的改建(1949—1952)431

一、取消外国银行的一切特权,接管和没收官僚资本银行432

二、打击投机活动,稳定金融物价432

三、对私营金融业进行整顿、改组和改造433

第二节 政治波动对上海金融事业的影响436

一、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1953—1957)436

三、调整时期437

二、“大跃进”时期(1958—1960)437

四、“文化大革命”时期(1966—1976)438

第三节 资金来源与运用状况439

一、资金来源439

二、资金运用441

第十四章 一统天下的中国人民银行445

第一节 “大一统”的金融机构和管理体制445

一、金融机构单一446

二、集中的、纵向的信用管理体制447

二、人民银行各时期的利率政策448

第二节 严格控制下的利率448

一、金融业利率管理权的集中448

第三节 高度集中的外汇管理451

一、高度集中的外汇管理体制451

二、外汇管理措施452

三、严格控制下的汇率455

第四节 计划经济体制下银行与财政的关系459

一、寻找我国金融深化的特定路径465

第一节 功能目标重建465

第四篇 政府推动和调控下的上海金融市场(1979—1997)465

第十五章 经济改革和金融深化中的上海金融体系重建465

二、建立分业管理金融体制的依据469

第二节 组织体制重建472

一、中央银行473

二、四大专业银行和其他商业银行473

三、上海的地方性商业银行481

四、政策性银行484

五、非银行金融机构485

六、外资金融机构492

第三节 在深化改革中重建494

一、经济改革不断提出金融深化的新课题494

二、金融深化不仅仅是“做加法”496

第十六章 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市分行498

第一节 中央银行职能转换498

一、由政府的出纳机关转变为相对独立的金融市场调控者498

二、由直接调控为主转变为间接调控504

三、央行分支机构的职能转换505

第二节 央行的货币政策与调控手段508

一、货币政策508

二、货币政策工具510

第三节 金融监管515

一、金融监管的重要性515

二、金融监管的内容和措施516

三、金融监管的协调520

一、专业银行的产权明晰522

第一节 “四自”原则522

第十七章 上海的商业银行522

二、商业银行与政府和财政的关系524

三、一级法人体制下的分行自主权526

四、历史遗留问题和政策性贷款527

第二节 资产负债比例管理528

一、资产负债比例管理的涵义528

二、从限额控制到取消限额531

一、支持“有市场、有效益、有质量、有信用”的国有大中型企业,支持支柱产业、基础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534

第三节 贷款倾斜534

二、支持上海城市建设和浦东开发538

三、主办银行制度540

第四节 支持国有企业改革546

一、上海金融业全力支持国有企业改革546

二、上海市政府贴息贷款548

三、资产重组549

四、增资减债551

第十八章 上海的非银行金融554

第一节 保险业554

一、超常大发展554

二、市场开拓556

三、规范化559

第二节 信托投资业561

一、现状与问题561

二、基金564

一、上海证券业的产生和发展568

第三节 证券业568

二、市场特点573

三、规范化577

第四节 邮政储汇、财务公司、典当578

一、邮政储汇578

二、财务公司580

三、典当582

第一节 外资银行584

第十九章 上海的外资金融584

第二节 其他外资金融机构586

一、保险公司586

二、证券公司588

三、财务公司591

第三节 金融服务593

一、服务于三资企业593

二、支持上海的支柱产业、基础产业和浦东开发593

三、中外银行的相互关系595

第四节 方向:国民待遇597

第五节 对外资金融机构的监管601

第二十章 上海的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605

第一节 上海的货币市场605

一、发展现状605

二、发展中的主要问题616

第二节 上海的资本市场617

一、资本市场的基础618

二、资本市场的效率624

三、安全系数或效率系数626

第二十一章 上海重建金融中心的努力629

第一节 重建金融中心的提出629

一、提出将上海重建为金融中心的目标629

二、类型定位和功能定位众说纷纭631

第二节 实践与进展637

一、外滩金融街和陆家嘴金融贸易区比翼齐飞637

二、证券、外汇、拆借等几大全国性市场的运作和发展641

三、上海的外资银行被优先批准经营人民币业务642

一、国内金融中心与国际金融中心的建设能齐头并进吗?643

第三节 需要讨论的问题643

二、能否制定出一张精确的时间表?646

三、谁应该是主要的设计者和操作主体?647

四、存量调整,还是增量调整?647

五、开放型的国内金融中心需要“一座桥”649

六、亚洲金融危机给我们的警示652

第二十二章 “入世”后上海金融面临的结构性挑战655

第一节 中外金融业的结构性差异655

一、“入世”前无结构性差异的假相657

二、经营的结构性差异658

三、市场的结构性差异662

四、监管的结构性差异664

第二节 趋势与对策667

一、对内对外开放的必然选择:利率、汇率市场化667

二、上海应积极倡导金融衍生品市场的建设670

附表672

主要参考文献及资料703

后记712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