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现代毒理学及其应用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付立杰主编 著
- 出版社: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 ISBN:7532360067
- 出版时间:2001
- 标注页数:372页
- 文件大小:19MB
- 文件页数:391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现代毒理学及其应用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现代毒理学及其发展历史1
1.1 现代毒理学的学科定义与范围1
1.2 毒理学的发展历史3
1.2.1 古代人类对毒物和毒性的认识3
1.2.2 近代毒理学的萌生和发展4
1.2.3 现代毒理学的形成与扩展6
参考文献9
第2章 现代毒理学基本原理11
2.1 毒物分类、接触方式和毒性反应类型11
2.1.1 毒物及分类11
2.1.2 接触途径和接触方式14
2.1.3 毒性反应(效应)的类型17
2.2 剂量—反应(效应)关系的类型和理论根据20
2.2.1 剂量—反应(效应)关系的类型和理论根据21
2.2.2 剂量—反应曲线及类型23
2.2.3 剂量—反应关系的评价和应用25
2.3 毒性反应的其他特征31
2.3.1 选择毒性31
2.3.2 耐受性33
2.3.3 种属(系)与个体差异34
2.3.4 化学物的相互作用36
2.4 毒物的作用机制38
2.4.1 毒物的转运39
2.4.2 毒物对靶分子的作用46
2.4.3 毒物引起的细胞功能障碍49
2.4.4 修复和修复失调55
2.5 现代毒理学研究方法58
2.5.1 实验室方法58
2.5.2 临床观察和现场调查61
2.5.3 危险度评定63
参考文献64
第3章 遗传毒理学66
3.1 突变的种类及其发生机制67
3.1.1 基因突变68
3.1.2 染色体畸变71
3.1.3 DNA损伤的修复与突变75
3.2 突变对人体健康的影响77
3.2.1 基因突变对人体健康的影响78
3.2.2 染色体畸变对人体健康的影响80
3.3 致突变剂的检测及其原理83
3.3.1 基因突变的检测83
3.3.2 染色体畸变的检测88
参考文献92
第4章 化学致癌作用94
4.1 概论94
4.1.1 化学致癌物与化学致癌作用96
4.1.2 化学致癌物的分类96
4.2.1 有机化学致癌物97
4.2 环境中的化学致癌物97
4.2.2 无机化学致癌物99
4.2.3 内源性致癌物100
4.3 化学致癌物的作用机制101
4.3.1 化学致癌物的代谢与致癌作用的关系101
4.3.2 化学致癌物与体内大分子的结合104
4.3.3 DNA修复与化学致癌作用107
4.3.4 致突变性与致癌性110
4.3.5 化学致癌的遗传与非遗传机制112
4.3.6 多阶段致癌作用模型114
4.4.1 人类致癌因素的确定122
4.4 人类致癌因素及其预防122
4.4.2 人类致癌因素124
4.4.3 潜在化学致癌物的鉴定方法128
4.4.4 化学致癌物的危险性评估和管理134
4.4.5 化学防癌作用137
4.5 化学致癌作用研究的新进展138
4.5.1 人类基因多态性与化学致癌作用139
4.5.2 染色体末端与化学致癌作用140
4.5.3 转基因模型在化学致癌机制和致癌性鉴定中的作用141
参考文献142
第5章 内分泌干扰145
5.1.1 性腺分化147
5.1 生殖分化与调控147
5.1.2 生殖道分化149
5.1.3 性激素受体150
5.2 内分泌干扰物152
5.2.1 拟雌激素毒物152
5.2.2 抗雄激素毒物155
5.2.3 其他具体分泌活性的毒物157
5.3 代谢影响以及其他药物动力学因素159
5.3.1 内分泌活性物对代谢酶的影响159
5.3.2 转移与分布161
5.4 结语162
参考文献163
第6章 分子毒物学及其应用165
6.1 毒物作用的分子生物学基础165
6.1.1 毒物与生物大分子的相互作用165
6.1.2 毒性作用与基因表达167
6.1.3 毒物诱发的细胞凋亡169
6.2 常用的分子生物学技术170
6.2.1 分子克隆技术170
6.2.2 聚合酶链反应172
6.2.3 核酸分子杂交技术176
6.2.4 基因引入技术177
6.2.5 单细胞凝胶电泳179
6.3.1 毒物及毒物应激基因180
6.3 分子毒物学的应用180
6.3.2 毒物代谢酶的分子生物学182
6.3.3 致癌物与癌基因184
6.3.4 分子毒理学与毒物危险度评定186
参考文献188
第7章 分析毒理学190
7.1 外源性毒物样品的预处理方法191
7.1.1 快速溶剂萃取(ASE)192
7.1.2 超临界流体萃取(SFE)192
7.1.3 液—液萃取(LLE)193
7.2.1 电感耦合等离子炬(ICP)194
7.2 外源性毒物的分析方法及应用194
7.2.2 原子吸收光谱(AAS)196
7.2.3 气相色谱(GC)199
7.2.4 离效液相色谱(HPLG)201
7.2.5 毛细管电泳(CE)204
7.2.6 质谱(MS)208
7.2.7 核磁共振(NMR)214
参考文献218
第8章 管理毒理学与危险度评定219
8.1 管理毒理学及其学科发展219
8.2 国际组织、各国管理(系统)机构及管理法规220
8.2.1 国际性组织和美、欧国家的机构与法规220
8.2.2 我国各类化学品的管理和有关法规232
8.3 化学物管理的主要原理和方法234
8.3.1 管理原理和类型235
8.3.2 主要管理程序及方法237
8.3.3 实验室研究规范(GLP)、临床研究规范(GCP)及研究指导原则240
8.4 危险度评定243
8.4.1 危害识别245
8.4.2 危险度刻化248
8.4.3 定性和定量评定资料的综合应用254
8.5 我国毒理学实验室操作规范255
8.5.1 对毒理学实验室的基本要求255
8.5.2 化学物质毒性鉴定规范260
参考文献266
第9章 药品、农药、工业和日用化学品在美国和欧洲国家的申报与注册269
9.1 药品在美国和欧洲国家的申报与注册269
9.1.1 美国的药物评审机构和评审管理270
9.1.2 申报新药的基本要求和程序270
9.1.3 研究新药申报(IND)的具体规定和要求272
9.1.4 新药上市申请(NDA)279
9.1.5 美国新兽药与非处方药的申报管理284
9.1.6 生物制品和生物工程新药的临床前评价与申报285
9.1.7 欧洲国家的药品申报管理和国际化趋势287
9.2 农药和工业化学物的注册与管理288
9.2.1 农药的注册与管理288
9.2.2 工业化学品的管理与呈报制度293
9.3 日用化学品的危险度评定与管理298
9.3.1 日用化学品及其分类298
9.3.2 美国对日用化学品的管理要求及有关准则300
9.3.3 欧洲国家对日用化学品的管理要求310
9.4 中国产品如何进入国际市场310
9.4.1 选择市场310
9.4.2 产品定位311
9.4.3 早期计划与长远战略312
9.4.4 直接介入与寻求帮助313
9.4.5 充分发挥专业人员的作用314
参考文献316
第10章 环境毒理学和生态危险度评定319
10.1 历史回顾319
10.2 生态学及其基本概念320
10.2.1 生态过程的主要基础321
10.2.2 环境毒理学和生态危险度评定中常用的生态学基本概念321
10.3 环境毒理学325
10.3.1 环境毒理学基本概念326
10.3.2 环境毒理学主要进展327
10.4 生态危险度评定329
10.4.1 生态危险度评定的基本过程329
10.5.1 鉴定新旧化学物的毒性以及对环境和生态的影响336
10.5 环境毒理学和生态危险度评定的作用336
10.4.2 危险度管理336
10.5.2 污染物治理337
10.5.3 工业和民用设施的施工和排放许可338
10.5.4 自然资源和管理339
参考文献340
第11章 现代毒理学在新产品研究开发中的应用342
11.1 产品创新——新产品研究开发的基本过程343
11.1.1 药品研究开发的过程343
11.1.2 新农药的研究与开发347
11.1.3 日用化学品的研究与开发348
11.2 毒理学在新产品开发中的作用349
11.2.1 产品开发早期——临床前或田间试验前阶段352
11.2.2 产品开发中后期——临床或田间试验阶段354
11.3“发现毒理学”及其应用355
11.3.1 结构—活性关系研究357
11.3.2 短期毒性筛选358
11.4 “新药发现”和发现毒理学的最新进展359
11.4.1 转基因动物与致癌性筛选359
11.4.2 高通量毒性筛选359
11.4.3 基因组技术和DNA芯片在发现毒理学中的应用360
11.4.4 新药的“智能发现”与毒性筛选362
参考文献363
索引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