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感应与生成 感应论审美观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感应与生成 感应论审美观
  • 曾永成编著 著
  • 出版社: 成都:成都科技大学出版社
  • ISBN:7561606125
  • 出版时间:1991
  • 标注页数:318页
  • 文件大小:13MB
  • 文件页数:328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感应与生成 感应论审美观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节律感应:1

审美活动的原生特性1

(一)真正的“美学之谜”1

从马克思描述的一般模式说起2

质疑之一:是认识关系吗?4

质疑之二:是情感关系吗?6

质疑之三:是价值关系吗?8

马克思留下的问题12

(二)节律感应形态描述13

审美活动不只是静观欣赏14

何谓“节律感应”?16

表现之一:舞蹈19

表现之二:音乐24

感应诸相25

表现之四:文学25

表现之三:造型艺术29

表现之五:自然美38

表现之六:劳动活动41

表现之七:自娱性活动及其他43

(三)“感应说”溯源46

作为普遍中介的“气”47

《周易》和《乐记》论“以类相动”48

董仲舒的“天人感应”论50

“物感”说54

(四)“感应说”别论56

粗疏的“摹仿”说57

“移情”之源60

东方的“移情”说63

“直觉”寻解66

通向“格式塔”68

波德莱尔的“应和”观71

由“多”到“一”的理论“简化”72

论二75

审美关系:75

审美活动的主体本质75

(一)从对象性联系到主体性关系75

“原美感”76

“原美感”与生物进化81

在人类实践中系统生成86

审美“关系”91

在“关系”系统中94

对认识和功利的超越(审美态度)97

还原的还原102

(二)审美主体的生命节律系统104

人的生命节律系统的构成105

生理节律子系统106

心理节律子系统107

意识节律子系统110

生命节律系统的整体性112

节律活动的内外对应116

情致节律的综合效应119

审美需要122

节律感应作为生命本性的实验证明123

对节律体验的早期认识和现代实证126

审美心境:审美需要释放的主体心态130

审美情境:审美需要释放的客观条件132

审美能力及其基本构成135

形式感及其两种走向138

审美理想142

审美趣味145

(一)寻求审美价值的根本规定147

节律形式的价值意蕴147

论三147

生命表征:147

形式由于表征内容而超越自身148

审美价值考察的时空视野149

“自然向人生成”:一个被忽视了的命题151

“自然向人生成”即“自然的人化”辨析154

康德的客观目的论及其在黑格尔哲学中的蜕化156

恩格斯晚年对“自然向人生成”的论述158

从和话原型到拉兹洛的系统观160

“美”作为对象客观价值的哲学规定163

回头看:一个逆向的认识过程168

(二)“自然向人生成”规律的基本表现169

系统整体质及其在构成因素上的显现170

美:运动与生命活力173

美:秩序性与组织性176

美在活力与秩序的交融178

“怪石以丑为美”的生命追求180

美:人的本质及其生成努力182

美:人类自我生成的实践活动185

真、善、美在“自然向人生成”运动中的深刻统一189

〔附〕宗白华“活力”说美论的活力191

(三)价值意蕴的形式表现199

节律形式的类生命特性200

形式获得意味的多种途径204

形式的透明性211

功利性内容如何转化为美?217

语言意象的形式化表现机制220

“自然向人生成”规律的赋形作用223

艺术,赋予真善的内容以审美形式226

(一)价值实现的感应过程233

审美感应的价值实现233

自我生成:233

论四233

审美活动系统诸因素的综合效应234

从反映到反应的多环节序列性过程240

作为直接感应中介的审美意象243

思维在审美过程中的作用247

为了自由,必须认识和掌握必然250

(二)审美感应中的生命享受252

感应:生命存在的体验252

补偿:生命体验的丰富和深化256

交流:生命意义的认同和沟通261

超越“此在”的生命享受265

(三)审美感应中的自我生成268

“自然向人生成”价值的审美实现269

移性:节律形式类生命特性的内化271

过程性:在享受中自我生成273

整体性:感性理性的全面熔炼和交融升华277

趋仿性:自律与他律的有机统一282

共享性:个体表现与群体整合284

“审美的人”与“真正的人”289

余论295

大审美观:295

在还原论与系统观的两极张力之中295

审美学基本观念的三个“复归”295

正确理解马克思的审美学思想300

从根本上确立审美学的自主性303

人类文化系统中的审美层面305

艺术社会作用的适应性调整311

建构审美教育的元理论313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