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微型计算机应用技术 下 计算机网络与多媒体应用技术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张曾科,林向东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 ISBN:7302039925
- 出版时间:2000
- 标注页数:227页
- 文件大小:12MB
- 文件页数:235页
- 主题词:基础知识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微型计算机应用技术 下 计算机网络与多媒体应用技术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3篇 计算机网络技术2
第11章 计算机网络概述2
11.1 计算机网络的发展2
11.2 计算机局域网络6
11.3 因特网及其发展7
11.3.1 因特网7
11.3.2 内联网10
第12章 数据通信基础12
12.1 模拟通信和数字通信12
12.2 信号处理技术13
12.2.1 信号转换技术13
12.2.2 数字信号编码15
12.3 数据通信方式17
12.3.1 单工、全双工和半双工通信17
12.3.2 异步传输方式和同步传输方式18
12.4 数据交换技术20
12.4.1 电路交换20
12.4.2 报文交换21
12.4.3 分组交换22
12.4.4 高速交换技术23
12.5 差错校验24
第13章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27
13.1 ISO/OSI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27
13.2 ISO/OSI 7层功能31
13.2.1 物理层31
13.2.2 数据链路层31
13.2.3 网络层32
13.2.4 传输层33
13.2.5 会话层、表示层和应用层34
13.3 TCP/IP体系结构35
13.3.1 TCP/IP及其发展35
13.3.2 应用层36
13.3.3 传输层36
13.3.4 网际层37
第14章 局域网络技术42
14.1 IEEE 802局域网络技术标准42
14.2 以太网技术44
14.2.1 以太网技术的发展44
14.2.2 以太网工作原理45
14.2.3 粗缆以太网10Base550
14.2.4 细缆以太网10Base252
14.2.5 双绞线以太网10BaseT54
14.3 令牌环技术57
14.3.1 令牌环工作原理57
14.3.2 令牌环硬件结构61
14.4 令牌总线技术62
14.4.1 令牌总线网工作原理62
14.4.2 ARCnet网络66
第15章 高速网络技术68
15.1 高速以太网68
15.1.1 100BaseT68
15.1.2 100VG-AnyLAN70
15.1.3 千兆位以太网71
15.2 交换式以太网72
15.2.1 网络交换器工作原理72
15.2.2 交换式以太网74
15.3 FDDI76
15.3.1 FDDI概述76
15.3.2 FDDI协议77
15.3.3 FDDI网络结构80
15.4 ATM网络技术83
15.4.1 ATM基本原理83
15.4.2 ATM网络结构86
第16章 网络操作系统Windows NT88
16.1 NOS概述88
16.1.1 NOS的功能88
16.1.2 NOS的两种模式89
16.1.3 NOS的组成91
16.2 Windows NT 4.0的特点93
16.3 Windows NT组网97
16.3.1 Windows NT网络模式97
16.3.2 Windows NT网络体系结构100
16.3.3 Windows NT的安装102
16.3.4 Windows NT的TCP/IP联网功能105
第17章 网络工程布线技术110
17.1 结构化布线系统及其标准110
17.2 结构化布线系统的组成及设计111
参考文献118
第4篇 多媒体应用技术120
第18章 绪论120
18.1 什么是多媒体120
18.1.1 媒体120
18.1.2 多媒体120
18.1.3 多媒体的主要特点121
18.2 多媒体技术122
18.2.1 多媒体技术的发展简史122
18.2.2 多媒体技术的优势123
18.3 多媒体技术研究的主要内容123
18.3.1 数据压缩123
18.3.2 多媒体信息的特性与建模124
18.3.3 多媒体信息的组织与管理124
18.3.4 多媒体信息的表现与交互125
18.3.5 多媒体通信与分布处理125
18.3.6 多媒体的软硬件平台126
18.3.7 虚拟现实技术126
18.3.8 多媒体应用开发127
第19章 媒体及媒体处理128
19.1 概述128
19.1.1 媒体信息与数据128
19.1.2 媒体的种类和性质129
19.1.3 多媒体数据的特点129
19.2 视觉类媒体130
19.2.1 视觉类媒体的种类131
19.2.2 人类视觉特性研究131
19.2.3 位图图像132
19.2.4 矢量图形133
19.2.5 动态图像134
19.3 听觉类媒体136
19.3.1 概述136
19.3.2 波形声音138
19.3.3 音乐139
19.3.4 语音140
19.4 虚拟现实技术与设备141
19.4.1 概述141
19.4.2 视觉显示设备143
19.4.3 虚拟声音处理系统146
19.4.4 触觉与力觉148
19.5 虚拟现实系统的输入技术与设备152
19.5.1 数据手套152
19.5.2 三维鼠标155
19.5.3 身体姿势的识别155
第20章 多媒体数据压缩157
20.1 概述157
20.1.1 数据压缩的必要性157
20.1.2 数据压缩方法的分类157
20.1.3 数据压缩方法的评价标准158
20.2 多媒体数据压缩中常用的压缩方法159
20.2.1 预测编码159
20.2.2 变换编码162
20.2.3 向量量化编码164
20.2.4 信息熵编码166
20.2.5 模型编码170
20.3 声音压缩标准173
20.3.1 声音压缩方法概述173
20.3.2 电话质量的语音压缩标准173
20.3.3 调幅广播质量的音频压缩标准174
20.3.4 高保真立体声音频压缩标准175
20.4 图像压缩标准175
20.4.1 图像压缩方法概述175
20.4.2 彩色视频信号编码175
20.4.3 JPEG标准176
20.4.4 JBIG标准183
20.4.5 MPEG标准184
20.4.6 P×64标准的视频编码标准186
20.5 小结186
第21章 多媒体系统及其硬件设备188
21.1 多媒体系统概述188
21.2 专用多媒体系统188
21.2.1 Macintosh多媒体系统188
21.2.2 DVI数字视频交互系统189
21.2.3 SCI Indigo工作站191
21.2.4 Amiga多媒体个人计算机192
21.2.5 PS/2多媒体个人计算机193
21.2.6 CD-I交换多媒体系统193
21.3 多媒体计算机(MPC)系统196
21.4 光存储设备203
21.5 扫描仪208
21.5.1 扫描仪的种类209
21.5.2 工作原理和性能指标210
21.5.3 彩色扫描仪的工作原理211
21.6 数字相机212
21.7 触摸屏技术213
21.8 音频卡和视频卡215
21.8.1 音频卡215
21.8.2 视频卡217
第22章 多媒体软件系统219
22.1 概述219
22.2 多媒体系统的软件开发平台220
22.3 多媒体创作软件221
22.3.1 创作工具的主要功能221
22.3.2 多媒体创作软件的类型221
22.3.3 典型的几种多媒体创作工具221
22.4 多媒体应用开发224
22.4.1 多媒体应用系统的功能,特点及类型224
22.4.2 应用开发的一般过程225
22.4.3 组成人员及分工226
参考文献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