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市场经济前沿问题 现代经济运行方式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市场经济前沿问题 现代经济运行方式
  • 魏杰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
  • ISBN:7800874788
  • 出版时间:2001
  • 标注页数:406页
  • 文件大小:16MB
  • 文件页数:424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市场经济前沿问题 现代经济运行方式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导论:必须研究市场经济的前沿问题4

市场经济是社会经济体制的一个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4

市场经济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一条极为重要的主线5

市场经济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尚未完成的一个极为重要的任务6

市场经济是我国经济学界争论最多的一个极其重要的问题7

市场经济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及国际化的进程仍然在变革8

市场经济性质的再认识17

一、市场经济在我国改革开放之前的历史命运17

(一)为什么把市场经济界定为资本主义经济17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论述17

西方经济学经典作家的论述18

市场经济的局限性问题19

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的相互关系19

西方国家要求我们实行市场经济19

(二)计划经济的体制特征20

生产上实行强制的指令性计划20

分配上实行严格的工资控制21

消费上实行全方位的票证制度21

流通中实行全面的价格管制21

二、市场经济在我国改革开放之后到1992年的历史命运23

三种提法24

承认市场而不承认市场经济25

三、市场经济自1992年以来在我国的运行情况29

(一)我们搞什么样的市场经济29

1.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市场经济哪个提法更好30

要看理论上有无矛盾31

要看是否有利于引进成熟的市场经济经验32

要看能否处理好现有经济体制与市场经济的关系33

2. 有政府宏观调控的市场经济引出的问题35

调控的准则不甚明确35

宏观调控的力度不易界定36

(二)怎么样搞市场经济37

难以保证市场经济的正常发展37

难以保证市场经济的现代化性质38

(三)什么时候建成市场经济体制39

市场经济原则的再认识46

一、资源配置的市场中心化原则46

(一)最大限度地压缩政府对资源的配置46

政府过度参与配置资源容易导致腐败47

政府过度参与配置资源容易使资源浪费47

政府过度参与配置资源的成本太高48

政府过度参与配置资源容易导致效率低下48

政府过度参与配置资源容易造成利益扭曲49

(二)政府在配置资源过程中必须坚持市场化原则50

1. 政府配置的少量资源50

土地批租50

基础设施建设项目50

准入性的审批权51

政府采购51

2. 政府配置资源的市场化原则51

公开招标51

公开拍卖52

公开信息52

公开竞争52

二、互利性的等价交换原则54

(一)必须消除行政性无偿调拨55

(二)必须加强利益损益性的约束56

(三)资源配置以互利性为基础57

三、资源主体的自主性原则59

(一)资源主体具有可以自由进行资源交易的完整的法律地位59

(二)资源主体以利益驱动为核心60

(三)资源主体具有完整的选择和支配资源的权利61

四、反垄断的自由竞争原则63

(一)妨碍竞争的垄断63

自然垄断63

技术垄断64

行政性垄断64

(二)限制垄断67

(三)消除垄断68

五、崇尚优势的优胜劣汰原则71

效用性标准71

成本标准73

(一)坚持资源配置的优势性原则76

(二)坚持资源配置的流动性原则78

(三)坚持资源配置的自由性原则79

六、机会均等的公平公正原则82

(一)信息资源获取上的均等性84

(二)资金资源获取上的均等性85

(三)人力资源获取上的均等性86

(四)政策资源获取上的均等性87

(五)准入性资源获取上的均等性89

七、以契约为基础的信用经济原则92

(一)实现信息的对称性93

(二)拥有严明的法律94

(三)形成信用理念96

(四)造就良好的社会环境99

(五)创造维护信用经济的内在机制101

八、维系有序性的法制原则104

(一)法律必须反映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105

(二)法律是调节市场经济关系的最主要形式107

(三)法律在现实中要真正能起到维系市场经济关系的作用108

九、以利益为形式的市场经济道德原则111

(一)市场经济道德是社会道德的重要组成部分112

(二)处理好现实道德与非现实道德的相互关系114

超前性道德115

滞后性道德115

(三)处理好市场经济道德与其他道德的关系117

十、强调比较优势的开放原则120

(一)用比较优势原则选择和配置资源121

(二)坚持对内对外的全面开放124

(三)要以长远利益与全局利益为基础125

十一、保障弱势的社会保障原则127

(一)社会保障制度覆盖全社会128

(二)社会保障资金实行社会化管理129

(三)社会保障机构实现非政府化130

市场经济作用形式的再认识136

一、事后调节的变异136

(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137

(二)理性化的利益选择137

(三)合理的预期138

二、两极分化的变异140

三、社会动荡的变异143

(一)利益损失的保障是各种保险144

(二)失业的保障是失业保障制度144

(三)收入水平低的保障是收入保障145

(四)疾病的保障是医疗保障146

四、利益最大化的变异148

五、非公平性的变异151

市场经济体制的再认识163

一、反映市场经济内在要求的市场制度163

(一)完善的市场体系164

1. 货币资源的融通市场165

完善间接融市场165

完善直接融市场168

货币资源融通市场的分业经营与混业经营176

2. 物质产品的交易市场178

信息的不对称性问题181

消费者的主体地位问题184

3. 精神产品流通市场186

完善精神产品市场的准入规则187

完善精神产品市场的交易规则189

完善精神产品市场的市场体系190

4. 人力资源流动市场192

人力资源市场的分类192

人力资源市场的准入规则193

人力资源市场的交易规则194

5. 技术资源交易市场195

技术资源交易市场的风险防范问题197

技术资源交易市场的规范性问题199

(二)充分作用的市场机制200

1. 价格机制201

2. 竞争机制204

3. 供求机制207

(三)规范的市场秩序209

1. 要形成维系市场秩序的市场规则210

2. 要形成维系市场秩序的法律体系213

3. 要健全市场的管理机构215

4. 要形成良好的道德约束216

(四)现代化的市场运行方式217

1. 有形市场与无形市场的内在结合217

2. 传统服务业与现代服务业的内在结合218

3. 重视市场与缩短市场过程的内在结合220

二、反映市场经济内在要求的收入分配体制222

(一)市场化收入分配体制的原则223

1. 按要素分配的原则223

2. 按效率分配的原则224

3. 保护弱势的分配原则224

(二)市场化收入分配体制的构架225

1. 市场化收入分配体制的微观经济分配过程226

2. 市场化收入分配体制的宏观经济分配过程227

三、反映市场经济内在要求的农业经济体制230

(一)市场化农业经济资源配置方式230

1. 市场化农业经济人力资源配置方式230

2. 市场化农业经济资金资源配置方式232

3. 市场化农业经济土地资源配置方式233

农户对土地资源具有充分的经营方向选择权和经营数量选择权233

土地能够按照市场经济要求而充分流动234

(二)市场化农业生产经营方式236

1. 分散的小生产加大流通的模式237

2. 大生产加大流通的模式237

(三)市场化农业产业保障方式238

1. 农业产业保障的原因239

2. 以粮食价格保护为特征的保障方式239

3. 以公共产品补助为特征的保障方式240

基础设施建设补助241

教育补助241

医疗保障补助241

就业机会补助242

四、反映市场经济内在要求的财产制度245

(一)按照效率原则选择经济成分246

(二)按照效率原则选择经济成分的结构248

(三)按照效率原则选择经济成分的产业政策249

(四)按照效率原则促进各种经济成分的流动和融合250

(五)按照效率原则改造各种经济成分252

五、反映市场经济内在要求的区域经济体制255

(一)坚持分工与比较优势的原则256

(二)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257

(三)协调政府行政管理与市场经济要求的相互关系260

(四)发展城市化的经济体系262

(五)实行充分开放的经济融合体系263

市场经济与政府关系的再认识272

一、按照市场经济要求转变政府职能272

(一)政府要退出生产经营领域272

(二)彻底改革审批制度275

(三)调整上层建筑中的某些功能277

二、按照市场经济要求压缩政府规模279

三、按照市场经济要求重新界定和调整政府机构282

四、按照市场经济要求改革政府的约束机制285

市场经济与宏观经济关系的再认识293

一、首先需要研究的几个问题293

(一)宏观经济完全是市场经济的范畴293

(二)宏观经济体制是以市场为中心的经济体制295

(三)宏观经济变量反映和体现宏观经济的状况及走向296

(四)宏观经济政策是调节宏观经济变量的最主要方式297

(五)宏观经济的核心内容是协调总供给与总需求的相互关系298

二、核心是总供给与总需求的相互关系300

(一)总需求膨胀300

(二)总需求不足302

(三)总量平衡303

三、调节总需求膨胀306

(一)抑制需求的过快增长307

压缩投资需求307

压缩消费需求307

实行双紧政策308

(二)刺激总供给309

调动各种经济成分的积极性309

调动各种生产要素的积极性310

推进进口替代的政策310

(三)调节总需求膨胀的反复过程310

四、调节总需求不足313

(一)对总需求不足的认识过程313

(二)对总需求不足的初步调节317

(三)刺激需求与优化供给相结合320

(四)优化供给的内容321

(五)调节总需求不足的综合性战略324

1. 启动投资需求325

启动政府投资325

启动民间投资331

2. 启动消费需求350

调整人们的消费观念350

完善消费结构353

提高人们的收入356

消除消费的后顾之忧358

不断提高人们的预期359

3. 实行积极的宏观经济政策361

我国的通货膨胀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365

我国的通货膨胀率还在合理区间367

我们现在遇到的是两难的选择369

4. 加速优化供给374

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传统产业376

大力发展和完善高新技术产业382

大力发展和完善新材料、新能源产业391

大力发展和完善设备工业产业392

大力发展和完善服务产业395

大力发展和完善精神产品产业397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