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阳泉农业合作史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岳珠明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
- ISBN:7801700120
- 出版时间:2001
- 标注页数:367页
- 文件大小:31MB
- 文件页数:411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阳泉农业合作史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引言1
第一章 减租减息和土地改革6
第一节 合作化前阳泉农村的基本社会问题6
第二节 减租减息和土地改革奠定了农业合作化基础8
一、“减租减息”缓和了社会矛盾,促进了团结抗日8
二、土地改革奠定了农业合作化基础9
(一)以“五四”指示为指导的土地改革9
(二)《中国土地法大纲》颁发后的土地改革11
一、抗日斗争中产生、发展的互助合作组织(1940~1945)14
(一)平(定)东、平(定)西两县于1940年春天开展了互助合作14
第一节 建国前的农业互助合作(1940~1949)14
第二章 互助合作(1940~1954)14
(二)组织起来,开展大生产运动15
(三)赵贵互助组18
二、解放战争时期的互助合作(1945~1949)18
(一)阳泉解放前的互助合作(1945~1947)18
(二)阳泉解放后的互助合作(1947~1949)19
三、互助合作促进了生产,支援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20
第二节 建国后的农业互助合作(1949~1954)21
一、建国初期缓慢发展的互助合作事业(1949~1951)22
二、互助合作事业的发展高峰(1952~1954年)24
三、互助合作解决了农民的困难,推广了新技术,促进了生产的发展25
第一节 土地等重要生产资料参与分配的经营管理方式26
第三章 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1951~1955)26
一、全新的生产管理方式27
二、财务管理贯彻“勤俭办社”原则28
第二节 循序渐进建社29
一、平定县率先试办了两个农业生产合作社29
二、市郊第一社--“前进社”在东垴村诞生30
三、盂县店上村试办了该县建国后第一个初级社31
四、阳泉市委发出《规定》,开展大规模建社运动31
五、整顿和巩固农业生产合作社35
六、贯彻毛主席《关于农业合作化问题》的报告,完成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农业合作化36
第三节 初级社八大好处36
第一节 取消土地报酬的经营管理方式38
第四章 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1956~1958)38
第二节 半年建起高级社40
第三节 高级社促进了集体经济的发展41
第四节 部分高级社出现贪大浪费等问题42
第五章 农村人民公社(1958~1984)43
第一节 探索中发展的农村人民公社(1958~1962)43
一、“大跃进”中产生了人民公社43
二、整顿与巩固人民公社体制45
(一)调整组织体制45
(二)完善经营管理46
一、“四清”试点49
第二节 农村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和“四清”(1963~1966)49
三、人民公社初期出现高估产、高征购问题49
二、1964年的当年“四清”51
三、贯彻“二十三条”,开展纠偏工作52
四、出台干部补贴工分规定,促进基层干部参加生产劳动52
五、按“六条标准”开展的“四清”运动53
六、城乡“四清”联合作战和平定维社的社教受好评54
七、一分为二看“四清”54
第三节 农业学大寨与阳泉的农村人民公社(1963~1978)55
一、保持三级所有、队为基础体制,以生产典型学大寨(1963~1965)55
(一)农业学大寨的提出55
(二)一亩三分地上闹革命,市郊初学大寨结硕果56
(四)平定、盂县学大寨,近水楼台先得月,受到省、地赞扬57
(三)巩固集体经济,克服“单干”倾向57
(五)开展“学大寨、树标兵、一带二、一片红”竞赛活动59
二、经营管理革命化,核算单位保稳定(1966~1967)60
(一)学习大寨经营管理革命化的经验60
(二)核算单位保稳定62
三、向大队核算过渡,批判“重副轻农”倾向(1968~1970)62
(一)“三郊会议”和以政治任务学大寨62
(二)落实三个“照办”,开展“一打三反”65
四、贯彻中央,国务院农村政策再次划小核算单位(1970~1974)66
(一)召开五级干部会议,贯彻北方地区农业会议精神66
(二)重申《六十条》,出台五项政策67
(三)重视蔬菜生产,制订相关意见69
五、快马加鞭普及大寨县(区),社队企业逐步受到重视(1974~1978)70
(一)贯彻第一次全农会议精神,制订八项措施,粮食突破1亿大关70
(二)出台建成大寨区十条意见,七七年粮食再创记录72
(三)扩大公共积累,解决拖欠问题,核算单位再次向大队过渡72
(四)平定县学大寨一年大变样,受到中央肯定74
(五)省委通报盂县常年坚持大搞农田基本建设的经验75
(六)发展社队企业,壮大集体经济76
六、农业学大寨的终结76
第四节 人民公社体制在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过程中的缓慢结束(1979~1984)77
一、“基础”未变的前四年(1979~1982)77
二、政社分设,取消人民公社(1984)78
三、1958年至1982年阳泉农村发生了深刻变化79
第六章 双层经营(1979~1999)82
第一节 试行生产责任制(1979~1982)82
一、调整农村经济政策,出台《农村三级干部会议纪要》83
二、妥善处理遗留问题,总结学大寨经验教训86
三、试行生产责任制88
(一)责任制形式及相关问题88
(二)逐步试行责任制91
第二节 普及家庭承包制和15年延长土地承包期(1982~1984)92
一、普及家庭承包制92
二、承包制在其它领域的扩展和“两户”的出现95
三、15年延长土地承包期96
第三节 建立乡(镇)政府和经济合作社(1984)98
第四节 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逐步完善(1983~1993)99
一、改革初期的双层经营99
(一)平定城关乡的双层经营经验102
(二)一个县的双层经营经验110
二、从以工补农到建立农业发展基金制度112
(一)从以工补农到以工建农113
(二)建立农业发展基金制度115
三、完善双层经营体制119
(一)完善土地承包经营,强化统的服务职能120
(二)完善各业承包管理,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123
(三)全党动员,加强农业127
(四)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130
(五)突出合作社建设,完善双层经营133
第五节 农民承担费用和劳务管理(1984~1999)138
一、贯彻《条例》前农民承担费用和劳务状况138
二、贯彻《农民承担费用和劳务管理条例》141
第六节 从提出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到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1985~1999)146
一、改革农产品统派购制度和第一次调整农村产业结构147
(一)改革农产品统派购制度147
(二)农村产业结构的第一次调整147
二、高产优质高效农业149
三、农业产业化经营153
第七节 农村合作基金会(1993~1996)154
一、延长土地承包期156
第八节 30年延长土地承包期(1993~1999)156
(一)15个试点158
(二)按九条政策搞延包160
(三)进一步完善承包关系162
二、拍卖“四荒”使用权163
第九节 阳泉农村改革20年成就卓著165
第七章 乡镇企业(1949~1999)168
第一节 农村工副业(1949~1970)168
一、新中国成立前的农村工厂、作坊168
二、建国初期的农村工副业169
三、合作化时期的农村工副业170
(二)调整压缩公社工业、逐步发展副业生产172
四、人民公社前期的工副业172
(一)“人民公社必须大办工业”172
(三)大力发展农村副业174
第二节 社队企业(1970~1983)175
一、社队企业经营机制175
二、要“逐步发展公社、大队企业”176
三、“推动社队企业更快更好地发展”177
四、“社队企业要有一个大发展”180
(一)以采掘为主的社队企业迅速崛起180
(二)调整、整顿提高了社队企业的经济效益181
第三节 改革初期的乡镇企业(1984~1991)182
(三)社队企业没有遭到分散、破坏182
一、实行家庭承包制初期的农村集体企业经营机制183
(一)改革初期农村政策的简要回顾183
(二)由社队企业到乡镇企业183
(三)农村集体企业经营机制184
二、“全党动手,把发展乡镇企业当作一件大事来抓”185
(一)多轮驱动、多业并举和提出“三转三结合”185
(二)挖内涵、上水平、创名优、增效益187
(三)内涵与外延并重,发展与提高并重189
(四)“调整、整顿、改造、提高”193
(一)第一次产权制度改革196
一、股份合作制改革196
第四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乡镇企业(1992~1999)196
(二)第二次产权制度改革198
二、乡镇企业实现了历史性大跨跃200
(一)超常规、跳跃式发展乡镇企业200
(二)乡镇企业由速度效益型转向质量效益型发展206
第八章 农村小康建设(1992~1999)211
第一节 几调规划,决战小康211
一、“提前三年达小康”211
二、“争取提前五年实现小康目标”214
三、平定城关镇等17个乡镇首批命名为小康乡镇216
四、贯彻大同现场会精神,再出整体推进农村小康建设意见218
第二节 农科教结合219
第三节 全省农村小康建设阳泉现场会227
第四节 阳泉农村整体达小康241
第五节 小康建设中的下乡扶贫工作248
第六节 宽裕型小康建设250
一、宽裕型小康目标的提出250
二、向宽裕型小康目标迈进的主要内容及规划250
三、向宽裕型小康目标迈进的具体实践和初步效果252
结束语255
阳泉农业和农村大事记(1919~1999)256
附录335
表1 阳泉境内分阶段行政区划统计表335
表2 阳泉市农村人民公社组织情况统计表337
表3 1949年~1999年阳泉市年末耕地和农业人口、劳动力338
表4 阳泉市粮食产量340
表5 阳泉市历年果园面积和产量342
表6 阳泉市大牲畜、猪、羊年末数343
表7 按1990年价计算的阳泉市历年农业总产值345
表8 阳泉市主要农业机械年末拥有量347
表9 阳泉市农业现代化情况350
表10 阳泉市农村经济收益分配情况352
表11 1937年~1999年阳泉境内党组织历届领导机构及领导人明细表354
表12 1937年~1999年阳泉境内政权组织历届领导机构及领导人明细表360
表13 1949年~1999年中共阳泉市委农村工作机构及领导人明细表3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