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实用医学影像技术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实用医学影像技术](https://www.shukui.net/cover/55/30015094.jpg)
- 余建明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 ISBN:9787117213349
- 出版时间:2015
- 标注页数:1118页
- 文件大小:856MB
- 文件页数:1135页
- 主题词:影象诊断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实用医学影像技术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篇 普通X线成像技术2
第1章 X线成像基础2
第一节 原子核及核外结构2
第二节 原子能级5
第三节 能量和辐射6
第四节 能量放射10
第2章 X线的产生及其特性12
第一节 X线的产生12
第二节 X线的辐射谱线14
第三节 X线的穿透作用18
第四节 X线的质与量20
第五节 X线的本质22
第六节 X线的特性23
第3章 X线在物质中的衰减25
第一节 X线的衰减25
第二节 单能射线在物质中的衰减29
第三节 连续射线在物质中的衰减30
第四节 人体对X线的衰减32
第4章 X线影像的形成及其影响35
第一节 X线照片影像35
第二节 X线影像对比度36
第三节 X线几何投影36
第四节 X线照片模糊38
第五节 散射线产生与消除38
第5章 普通X线设备与X线摄影基础40
第一节 普通X线设备40
第二节 X线摄影基础53
第6章 X线损伤与防护60
第一节 电离辐射对生物体的作用机理60
第二节 影响电离辐射致生物效应的因素63
第三节 外照射急性放射病67
第四节 内照射放射病71
第五节 小剂量外照射生物效应与慢性放射病73
第六节 放射性皮肤损伤76
第七节 电离辐射的远后效应79
第八节 放射防护的原则82
第九节 照射防护的一般措施85
第十节 辐射量及其单位87
第十一节 辐射剂量测量95
第7章 X线对比剂与造影技术98
第一节 X线对比剂98
第二节 胃肠道造影检查111
第三节 泌尿及生殖系统造影检查120
第四节 其他部位造影检查133
第8章 X线胶片增感屏与照片冲洗技术136
第一节 X线胶片136
第二节 增感屏138
第三节 显影139
第四节 定影与水洗141
第五节 自动洗片机冲洗技术142
第二篇 数字X线成像技术148
第9章 数字X线成像基础148
第一节 数字图像理论148
第二节 数字图像形成153
第三节 数字图像处理155
第四节 数字图像显示技术179
第五节 数字图像评价192
第六节 计算机辅助诊断209
第10章 CR成像技术215
第一节 CR系统的基本构成215
第二节 成像板的组成及其特性216
第三节 CR系统阅读器的样式与功能220
第四节 CR的成像原理223
第五节 CR影像处理与临床应用236
第六节 CR图像质量控制238
第11章 DR成像技术245
第一节 DR成像系统及其特性245
第二节 DR的X线发生系统252
第三节 DR的附属设备256
第四节 非晶硒平板探测器成像技术265
第五节 间接转换平板探测器成像技术271
第六节 CCD探测器成像技术280
第七节 线扫描探测器成像技术288
第八节 DR的特殊成像技术301
第九节 DR操作技术与图像质量控制310
第12章 医学图像打印321
第一节 概述321
第二节 激光成像322
第三节 热敏成像技术329
第四节 喷墨打印成像技术333
第五节 照片自主打印机336
第六节 图像打印的质量控制339
第13章 图像存储与传输系统344
第一节 PACS的概述344
第二节 PACS国际标准化协议346
第三节 PACS/RIS硬件与软件平台352
第四节 PACS的运行359
第五节 PACS临床应用370
第14章 乳腺成像与口腔成像技术373
第一节 乳腺成像技术373
第二节 口腔成像技术391
第15章 人体各部位的X线摄影技术398
第一节 头部X线摄影398
第二节 脊柱与骨盆X线摄影405
第三节 四肢X线摄影416
第四节 胸部X线摄影437
第五节 腹部X线摄影443
第三篇 CT成像技术448
第16章 CT设备的构造与成像原理448
第一节 CT发展与展望448
第二节 CT基本构造及附属设备451
第三节 CT成像基础458
第四节 单层螺旋CT的成像原理462
第五节 多层螺旋CT的成像原理463
第六节 几种特殊CT的成像原理465
第七节 CT技术参数与安装维护476
第17章 CT扫描方法与图像质量控制486
第一节 基本概念与扫描方法486
第二节 CT检查前准备497
第三节 CT图像质量控制500
第四节 CT性能检测505
第18章 头颈部CT检查技术512
第一节 颅脑CT检查技术512
第二节 鞍区CT扫描技术522
第三节 眼部CT扫描技术523
第四节 耳部CT扫描技术526
第五节 鼻和鼻窦的CT扫描技术533
第六节 口腔颌面部CT检查技术541
第七节 颈部CT检查技术545
第19章 胸腹部CT检查技术550
第一节 胸廓入口CT检查技术550
第二节 胸部CT检查技术557
第三节 先心病CT检查技术576
第四节 心脏血管及功能CT检查技术585
第五节 射频消融术前心脏CT检查技术601
第六节 多部位“一站式”CT检查技术605
第20章 腹部与盆腔CT检查技术615
第一节 腹部CT检查技术615
第二节 盆腔CT检查技术654
第21章 脊柱四肢CT检查技术及其他技术663
第一节 脊柱CT检查技术663
第二节 四肢骨关节CT检查技术668
第22章 特殊CT检查技术672
第一节 CT能量检查技术672
第二节 CT介入技术677
第三节 CT放疗定位检查技术682
第四节 PET/CT检查技术685
第四篇 DSA成像技术690
第23章 DSA设备及成像原理690
第一节 DSA发展与展望690
第二节 DSA设备的构造及其特性691
第三节 DSA基本原理707
第四节 DSA信号与图像采集709
第五节 DSA成像方式711
第六节 DSA图像处理与后处理712
第七节 DSA图像质量控制713
第八节 DSA的特殊成像技术715
第24章 介入放射学721
第一节 介入放射学发展与应用评价721
第二节 介入放射学的器械722
第三节 介入放射学相关技术725
第四节 介入放射学并发症及处理727
第25章 DSA在介入诊治中的应用730
第一节 检查前准备730
第二节 头颈部DSA技术与介入治疗732
第三节 胸部DSA技术与介入治疗750
第四节 心脏大血管与冠状动脉DSA技术与介入治疗753
第五节 腹部DSA技术与介入治疗774
第六节 盆腔DSA技术与介入治疗787
第七节 四肢DSA技术与介入治疗789
第五篇 MR成像技术798
第26章 磁共振成像设备与原理798
第一节 MR发展与展望798
第二节 MR设备的构造及其特性803
第三节 磁共振成像的物理学基础841
第四节 MR图像重建原理847
第27章 磁共振成像的脉冲序列852
第一节 脉冲序列表达、构成与分类852
第二节 脉冲序列参数的意义853
第三节 图像对比度与加权856
第四节 自旋回波序列858
第五节 梯度回波脉冲序列862
第六节 反转恢复和快速反转恢复序列865
第七节 平面回波成像序列867
第八节 基于螺旋桨技术的快速自旋回波及快速反转恢复序列868
第九节 三维成像及其脉冲序列870
第28章 磁共振特殊成像技术871
第一节 磁共振血管成像871
第二节 磁共振水成像888
第三节 磁共振功能成像891
第四节 磁敏感加权成像897
第五节 磁共振波谱成像899
第六节 磁共振组织抑制技术902
第七节 磁共振辅助成像技术909
第八节 磁共振介入与分子影像学912
第29章 MR对比剂与图像质量控制917
第一节 磁共振成像对比剂917
第二节 MR图像质量控制923
第30章 磁共振成像的脉冲序列928
第一节 磁共振检查准备928
第二节 颅脑MRI扫描技术930
第三节 脊柱与脊髓MRI扫描技术958
第四节 五官及颈部MRI扫描技术971
第31章 胸部MR检查技术988
第一节 呼吸系统MRI扫描技术988
第二节 循环系统MRI扫描技术995
第32章 腹部MR检查技术1026
第一节 消化系统MRI扫描技术1026
第二节 泌尿生殖系统MRI扫描技术1039
第33章 四肢外周MR检查技术1051
第一节 四肢关节MRI扫描技术1051
第二节 外周血管成像技术1072
第三节 外周神经成像技术1084
第四节 全身类PET成像技术1094
参考文献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