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我观党史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我观党史
  • 石仲泉著 著
  • 出版社: 济南:济南出版社
  • ISBN:7806295879
  • 出版时间:2001
  • 标注页数:1124页
  • 文件大小:50MB
  • 文件页数:1181页
  • 主题词:中国共产党(学科: 党史 学科: 研究) 中国共产党 党史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我观党史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编者寄语1

前言1

第一编3

邓小平的中共党史论--从编辑《邓小平论中共党史》说起3

一、编辑《邓小平论中共党史》的缘起3

二、邓小平论中共党史的主要观点5

三、邓小平的中共党史论是座丰富宝藏14

一、邓小平论建国后党的历史分期15

邓小平论中国社会主义前期的党史15

二、邓小平论建国后的头八年19

三、邓小平论“文化大革命”前的十年22

四、邓小平论“文化大革命”十年32

五、邓小平论建国以后社会主义前期的几个问题38

邓小平论社会主义新时期的若干重大决策和事件44

一、邓小平论《历史决议》的制定和十二大的召开45

二、邓小平论十二届三中全会和以经济体制改革为中心的全面改革49

三、邓小平论十三大和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国内国际政治风波58

四、邓小平论实现祖国统一的“一国两制”决策64

五、邓小平论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73

充分发挥党史资政育人的作用--学习江泽民同志致中央党史研究室的信79

一、党历来重视党史教育79

二、近80年的党史是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81

三、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83

科学地理解江泽民同志关于党史工作的指示信87

一、学习理论要同学习党史结合起来88

二、概括历史和理论关系的新视角89

三、领导干部要以史资政91

四、地方的党史工作不可或缺92

党的历史是资政育人的教科书95

一、胜利与挫折、辉煌与失误交错发展的历史95

二、一条重要的历史经验是要有正确的理论指导99

三、学习和研究党史,正确认识现实社会状况102

四、加强党史教育,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108

“三个代表”思想:对党的历史经验的新总结--学习江泽民同志的“南方谈话”110

一、江泽民的“南方谈话”,讲了“老祖宗”没讲的新话110

二、“三个代表”思想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党史112

三、“三个代表”思想与社会主义前期的党史115

四、“三个代表”思想与社会主义新时期的党史120

五、“三个代表”思想所体现的新思路121

“三个代表”思想与党的历史和党的建设125

一、“三个代表”思想与迎接新世纪的挑战125

二、“三个代表”思想与推进社会的全面进步128

三、“三个代表”思想与加强党的建设,造就高素质干部队伍130

四、“三个代表”思想与解读党的历史,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134

五、“三个代表”思想与实现振兴中华民族的宏伟战略目标143

一、“三个代表”思想是21世纪的中国迎接挑战,抓住机遇,促进发展的伟大法宝148

“三个代表”思想与二十一世纪的中国148

二、“三个代表”思想是21世纪的中国完整地准确地实践邓小平理论,实现社会全面进步的重要指针151

三、“三个代表”思想是21世纪的中国加强党的建设,造就一代又一代忠诚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干部队伍的一个强大思想武器153

四、“三个代表”思想体现的认识问题的方法论,将激励中华民族在新世纪、新千年实现伟大复兴,跨入世界强国之林157

第二编163

邓小平理论是党的指导思想论163

一、理论的发展和对理论认识的不断升华164

二、党的历史发展的自然逻辑166

三、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践中实际上起着党的指导思想的作用169

四、不断发展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历史需要170

五、正确认识邓小平理论需要廓清的几个界限173

正确认识当代中国的邓小平理论176

一、要以正确的态度对待作为指导思想的理论176

二、邓小平理论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过程180

三、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创新183

坚持邓小平理论就是坚持社会主义185

一、邓小平有没有理论,邓小平理论姓“马”非“马”?186

二、正确对待两个历史伟人和两大理论成果191

三、在当代中国,只有邓小平理论而没有别的理论能够解决社会主义的前途和命运197

治国先治党--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对邓小平党建理论的丰富和发展204

一、提出“三个代表”思想,概括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对党的认识赋予了新的时代精神205

二、提出新时期党的建设的总目标,把党的建设作为“新的伟大工程”继续全面推进208

三、深入开展“三讲”教育,是加强党的自身建设的新探索210

四、初步探索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有效开展反腐败斗争的路子211

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对丰富和发展邓小平理论的历史性贡献214

一、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十年来的一些历史情况和特点214

二、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丰富和发展邓小平理论的主要贡献219

三、在新的千年世纪要继续丰富和发展邓小平理论227

二、“四个正确认识”最重要的是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关系236

一、提出“四个正确认识”是迎接新世纪挑战和机遇的重要理论准备236

正确处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关系是中华民族复兴的关键236

三、胡绳对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关系作过长期研究237

四、在跨入新世纪之际,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关系,具有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紧迫的现实性240

五、当前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关系要注意两方面的倾向243

六、随着改革的深入,应加强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者继承关系的研究244

七、要把正确认识和研究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关系同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有机地结合起来246

八、“三个代表”思想对于正确认识和把握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关系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248

一、党的80年历史,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不断追求、艰辛探索在中国如何实行和建设社会主义的历史251

党对社会主义的艰辛探索--纪念中国共产党建党80周年251

二、党在探索中国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的实际指导理论与所获得的重要理论成果263

三、党艰辛探索社会主义的一条重要历史经验277

第三编287

李大钊对毛泽东的影响287

毛泽东291

一、献身中国革命的毛泽东291

二、缔造新中国后的毛泽东295

科学地评价伟大历史人物--毛泽东298

一、全面地历史地认识毛泽东的功过298

二、辩证地看待毛泽东发动“文化大革命”的动机和效果302

三、正确地分析毛泽东晚年犯错误的政治环境和社会历史根源305

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理论的探索311

一、毛泽东对社会主义认识的曲折历程311

二、毛泽东晚年对社会主义的理论认识发生偏离的原因317

《毛泽东文集》和毛泽东思想322

一、《毛泽东文集》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载体322

二、《毛泽东文集》的编辑方针体现了1981年《历史决议》对毛泽东思想界定的精神323

三、《毛泽东文集》是研究毛泽东思想的巨大“富矿”325

四、坚持用十五大的精神来正确认识两代历史伟人和两大理论成果328

一、善于治党治军治国,曾是毛泽东考虑的接班人之一329

当代中国的邓小平329

二、“文化大革命”后期党的正确领导的代表331

三、实现拨乱反正历史任务的主要领导者332

四、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334

五、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主要创立者336

毛泽东、邓小平--开创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双星339

一、第一次伟大革命和毛泽东追求、探索社会主义的理论贡献339

二、第二次伟大革命与邓小平对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343

一、毛泽东追求、探索社会主义的艰辛历程349

毛泽东的追求、探索、贡献与邓小平的继承和发展349

二、正确对待毛泽东晚年的错误和邓小平的“三个超越”354

三、邓小平理论与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关系357

四、邓小平理论与毛泽东思想的发展关系361

对历史伟人的历史比较368

一、毛泽东和邓小平代表了新中国历史发展的两个进程、两个阶段368

二、邓小平哲学思想与毛泽东哲学思想属于同一哲学理论体系、两个应用发展阶段370

三、邓小平哲学在实践中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特别是毛泽东哲学思想的丰富和发展376

四、邓小平理论与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380

五、邓小平理论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385

走向周恩来研究的辉煌392

一、加强周恩来历史定位的研究392

二、加强周恩来的思想理论研究394

三、加强周恩来的突出贡献研究397

四、加强与周恩来相关的党史难点研究399

五、加强“周恩来精神”的研究401

周恩来--二十世纪中华民族的又一历史伟人405

一、用中华民族的“三不朽”标准评价周恩来405

二、从“立功”看周恩来的伟业巨绩408

三、从“立言”看周恩来的思想理论414

四、从“立德”看周恩来的精神风范420

刘少奇与毛泽东思想指导地位的确立之缘427

一、刘少奇的一个伟大贡献427

二、刘少奇与毛泽东的历史关系428

三、抗日战争使毛泽东和刘少奇成为亲密战友431

四、整风运动确立刘少奇成为毛泽东主要助手地位434

五、刘少奇为确立毛泽东思想指导地位的巨大努力437

六、刘少奇的七大报告,第一次全面系统地论述了毛泽东思想439

一、整风运动:张闻天思想转折的光辉起点446

冷峻而伟大的思想者--张闻天446

二、“五种经济成分”论:张闻天对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的重大贡献447

三、“庐山会议发言”:批判“左”倾错误的理论文献450

四、晚年文稿:探索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伟大理论贡献454

张闻天:邓小平理论的一个重要前驱463

一、张闻天成为邓小平理论重要前驱的历史缘由463

二、张闻天成为邓小平理论重要前驱的主要内涵468

三、张闻天能够成为邓小平理论前驱的个人特质475

一、李立三对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的主要贡献480

李立三:叱咤风云坎坷路的革命家480

二、李立三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483

胡乔木研究毛泽东思想的一个重要思路486

一、研究政策是研究毛泽东思想的新视角486

二、三个方面的政策对毛泽东思想的巨大作用488

三、破除单纯从理论思辨性理解毛泽东思想的思维定式493

四、胡乔木研究毛泽东思想的提纲494

胡绳:当今中国学术界一个重要学派的杰出代表496

一、从事相当一部分的非“纯学术性”研究,参与思想文化斗争,努力阐发和宣传党的理论与政治主张497

二、注重革命性与科学性的高度统一499

三、追求政论与史论的完美结合501

四、“思维缜密,词章考究”503

五、思想解放,不断创新,努力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505

第四编511

八路军抗日战略方针思想的提出和发展过程511

一、对红军抗日作战原则的最早规定511

二、洛川会议关于红军作战方针的讨论512

三、洛川会议后毛泽东对八路军作战原则的强调516

四、平型关大捷对毛泽东形成关于八路军抗日战略方针的完整表述的重要影响520

五、对八路军抗日战略方针研究的几点评说524

论打退国民党第二次反共高潮526

一、国民党第二次反共高潮的发动与我党打退国民党进攻的指导思想、战略方针和应变对策528

二、蒋介石蓄谋制造的皖南事变与我党的政治攻势、军事守势的坚决斗争立场535

三、打退国民党第二次反共高潮的主要经验和重大意义542

统一战线思想发展的特殊岁月549

一、认识的起点和统一战线思想发展的历史土壤549

二、发展之一: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将资产阶段区分为两个部分,并进一步加以区别554

三、发展之二:提出争取中间势力的政策和扩大中间势力的争取对象559

四、发展之三:形成了同国民党斗争的一整套策略566

抗美援朝在世界走向和平与发展中的历史作用574

一、列宁的时代概念和抗美援朝推动时代发展的作用574

二、作用之一:抗美援朝的胜利,稳定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形成的以两个大国为首的两大阵营均势状态,大大增强了世界走向和平与发展阶段的可能性576

三、作用之二:抗美援朝的胜利,进一步推动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使一支新兴的维护和平的强大政治力量登上了世界舞台578

四、作用之三:抗美援朝的胜利,用无可辩驳的事实向全世界表明,站起来了的中国人民是维护世界和平的中坚力量579

反冒进与反反冒进582

一、1956年周恩来力主反冒进583

二、1958年毛泽东严厉批评反冒进590

三、对反冒进与反反冒进的历史反思606

八大前后的党史及其毛泽东哲学的定位611

一、毛泽东哲学的发展同毛泽东整个思想发展的关系612

二、八大前后:毛泽东哲学发展的第二高原状613

三、毛泽东哲学发展为其第二高原的主要标志614

四、在毛泽东哲学发展为第二高原状态下,对社会主义的全方位探索孕育了后来形成为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思想胚胎616

五、对八大前后毛泽东哲学的历史定位627

六、毛泽东哲学发展为第二高原状的形成原因探析630

七、回顾八大前后毛泽东哲学发展为第二高原状的几点感想635

党的八大与党领导的二十世纪中国的两次伟大革命638

一、召开八大的1956年在世界和中国发展的历史坐标上639

二、八大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第一次伟大革命642

三、八大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第二次伟大革命650

四、八大的不足与两次伟大革命没能实现交会的历史原因660

1976年“天安门事件”667

1949~1989:党对社会主义的认识670

一、建国初期:由理想的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现实的过渡时期嬗变670

二、1956年前后:社会主义新思维的闪烁682

三、20年的认识迷途:超越阶段的空想论和阶段斗争为纲论689

四、新时期认识的反正与飞跃: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698

真理标准讨论和思想解放历程707

一、对本世纪三次思想解放运动的再认识707

二、对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思想解放历程的几点思考709

三、思想解放与百家争鸣和“不争论”715

五四思想解放运动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718

一、五四的内涵和北大纪念五四的特殊情感718

二、三次最大的思想解放运动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境界的不断开创719

三、民主与科学,既是思想解放,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条件721

四、高举民主与科学两面大旗,再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事业的新辉煌723

五四运动和二十世纪中国的思想解放历程727

一、20世纪中国三次最大的思想解放运动727

二、共和国50年来党的思想解放历程730

三、历史的启示和时代的呼唤738

新中国五十年的历史发展745

一、新中国50年的发展历程745

二、新中国50年的历史巨变753

三、21世纪中国的艰巨使命761

一、光辉的80年、50年和20年767

八十年、五十年、二十年与十年767

二、十年来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巨大成就771

三、继续坚持不懈地开展反腐败斗争,使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取得更大成就778

历史回眸:艰辛与辉煌,经验与启示--对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的反思和展望783

一、50年的艰辛与辉煌783

二、探索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的理论认识之链789

三、一条重要的历史经验:正确认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关系796

四、肩负历史重任的21世纪中国,还需要处理好发展中的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关系806

一、对1978年新时期以前中共党史研究的简要回顾813

中共党史研究述略813

二、1978年以来中国的中共党史研究正在走向繁荣814

三、对中国共产党各个历史时期的研究概况822

四、近些年来中共党史研究的若干新观点826

努力提高党史研究水平,健康开展探讨真理的学术争鸣835

一、应征论文的评选工作情况835

二、入选论文主要内容概括836

三、入选论文的总体水平及若干特点分析839

四、对改进评选工作和提高论文水平的几点建议840

五、健康地开展探讨真理的学术争鸣:对当前党史研究中几个问题的看法841

跨千年世纪约稿854

一、刊物定位855

二、宗旨任务855

三、跨世纪稿约856

第五编863

关于《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卷的修订863

(一)充分认识修订《上卷》的工作量和艰难度--在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一研究部召开的党史上卷修订工作会议上的发言864

(二)借助社会力量“开门”修订《上卷》--在党史上卷修订工作北京专家座谈会上的发言867

(三)《上卷》修订应努力达到党史研究前沿水平--在党史上卷修订工作东莞会议上的发言871

(四)充分反映土地革命十年艰苦卓绝的斗争--在讨论《上卷》第三编(土地革命时期)修改稿专家座谈会上的发言879

(五)关于党的创立的历史背景的时间起点应提前--在讨论《上卷》第一编(党的创立时期)修改稿专家座谈会上的发言883

(六)关于大革命和大革命时期的陈独秀的历史定位--在讨论《上卷》第二编(党在大革命时期)修改稿专家座谈会上的发言887

(七)写好解放战争这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最后一站的辉煌历史--在讨论《上卷》第五编(解放战争时期)修改稿专家座谈会上的发言893

(八)写好党在抗日战争时期的四大支点--在讨论《上卷》第四编(抗日战争时期)修改稿专家座谈会上的发言906

(九)对修订《上卷》定位的新要求和胡乔木对党的创立时期党史的若干看法--在修订《上卷》第一编第二稿专家讨论会上的发言919

(十)“党的创立”在《上卷》中的地位和在修改中如何体现这个历史地位--在修订《上卷》第一编第二稿专家讨论会上的总结发言927

(十一)关于大革命党史的定位和胡乔木对大革命党史的一些看法--在修订《上卷》第二编第二稿专家讨论会上的发言937

(十二)把修订的本子提高到跨世纪千年之交的认识水平--在修订《上卷》第二编第二稿专家讨论会上的总结发言953

(十三)胡乔木对土地革命时期党史问题的一些看法--在修订《上卷》第三编第二稿专家讨论会上的发言961

(十四)充分认识土地革命时期党史内容的异常复杂性--在修订《上卷》第三编第二稿专家讨论会上的总结发言975

(十五)抗战八年是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最辉煌的八年--在修订《上卷》第四编第二稿专家讨论会上的发言984

(十六)抗战八年历史要大书特书--在修订《上卷》第四编第二稿专家讨论会上的总结发言995

(十七)处理好解放战争时期党史各个方面的关系--在修订《上卷》第五编第二稿专家讨论会上的总结发言1001

关于《中国共产党历史》中卷稿的写作1007

(一)编写中共党史分中卷、下卷的由来1007

(二)编写《中国共产党历史》中卷稿的若干指导思想1009

(三)对新中国成立后的二十九年应当写一个好的总结--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中卷稿集中统改组会议上的发言1018

(四)发挥团队精神写“大书”--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中卷稿集中统改工作结束时的发言1023

(五)关于建国后党史研究的若干热点问题1025

一、建国后社会主义前期党史研究的若干情况1028

二、建国后社会主义前期党史的一些重点、热点问题和邓小平对若干党史重点、热点问题的看法1029

三、编写中共党史中卷稿的若干看法和体会1038

四、抓住机遇,开创地方党史工作的新局面1041

(六)关于党史中卷稿的若干问题1043

一、党史中卷稿的分期分编1044

二、党史中卷稿的若干指导思想1050

三、对一些重大热点、难点问题的初步把握1055

四、历史启示: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1064

第六编1069

共和国五十年的壮丽风采--在大型画册《新中国50年》出版座谈会上的讲话1069

极富创意的纪念--在《开国主席毛泽东在1949年》摄影展开幕式上的讲话1073

用新的历史视角进一步提示“两论”的理论价值--在“《实践论》、《矛盾论》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学术讨论会上的开幕词1075

周恩来是一个值得永久研究的课题--在“周恩来精神和风范”研讨会上的致辞1079

功绩、理论与风范永存--在刘少奇光辉业绩巡回展西安开幕式上的讲话1082

张闻天研究的盛会--在张闻天研究学术讨论会上海闭幕式上的讲话1084

母校北大的百年辉煌--在北京大学建校100周年马克思主义理论研讨会上的致辞1089

抗大精神不朽--在《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史》出版座谈会上的讲话1092

祝中央文献研究室在新的千年世纪取得更大成就--致逢先知、金冲及1096

共和国缔造者简论1098

遗产·丰碑·典范--读《李大钊全集》1101

《五四图史》也是信史1103

国际友人心目中的周恩来--韩素音的《周恩来与他的世纪》读后1105

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邓小平理论--评《学习江泽民同志重要论述丛书》1110

胡绳文章的魅力--在《胡绳文集》(1979~1994)座谈会上的发言1112

学者、长者、仁者--贺苏星同志大书出版1116

科学、革命两追求的结晶--读《龚育之文存》1118

开拓更加美好的新世纪1122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