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艺术美学论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艺术美学论](https://www.shukui.net/cover/70/33830693.jpg)
- 张晶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
- ISBN:9787505975217
- 出版时间:2012
- 标注页数:471页
- 文件大小:27MB
- 文件页数:491页
- 主题词:艺术美学
PDF下载
下载说明
艺术美学论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上编思辨形态的艺术美学3
第一章论审美抽象3
一、“审美抽象”的立义3
二、知觉作为审美抽象的关键环节5
三、文学的审美抽象:必须补充的话题8
第二章论审美构形能力11
一、何谓“审美构形能力”11
二、构形的内在视听性质及其整一性、运动感14
三、构形与审美抽象及“艺术意志”21
第三章再论审美构形25
一、构形之不同于艺术想象的特征25
二、构形与艺术媒介29
三、构形作为情感表现的途径33
第四章论审美享受37
一、审美享受与人的本质力量37
二、审美享受的幸福感41
三、审美享受:艺术创造与鉴赏中的形式感敏悟44
第五章艺术语言作为审美创造的媒介功能48
一、“艺术语言”何谓48
二、艺术语言的媒介性质50
三、艺术语言与审美投射53
四、文学的艺术语言58
第六章艺术语言在创作思维中的生成作用62
一、艺术语言作为构思的工具62
二、艺术语言与审美构形66
三、化瞬间为永恒的艺术语言69
第七章艺术媒介论73
一、何谓“艺术媒介”73
二、艺术媒介作为艺术分类的内在依据78
三、材料感是创作中从内到外的艺术媒介之基质84
第八章图像的审美价值考察88
一、图像的价值属性88
二、图像的消费文化背景91
三、审美主客体关系中的图像93
四、图像的价值论批判98
第九章审美境界与道德境界102
一、审美境界的价值属性102
二、道德境界的至善之美107
三、道德境界与审美境界的相通109
第十章审美经验迁转论112
一、从“韵味”到“震惊”112
二、身体快感作为审美经验的重要内容115
三、从形式感到“超真实”的“仿像”117
第十一章审美情感·自然情感·道德情感120
一、审美情感与自然情感的联系与区别120
二、关于道德情感124
三、崇高感:审美情感与道德情感的契合128
四、三者的转化与升华132
第十二章自然进入艺术的美学反思135
一、自然:在艺术品中呈现的宇宙律动135
二、自然作为审美对象的价值139
三、艺术家以审美知觉把握自然143
第十三章灵性与物性149
一、艺术创作中的“灵性”149
二、艺术品的“物性”154
三、灵性与物性的相互感应157
中编中国古代艺术美学165
第一章中国美学中的宇宙生命感及空间感165
一、“物色”所呈现的宇宙生命165
二、“元气浑成”的生命内涵168
三、审美感兴的意向性170
四、艺术品所内蕴的审美空间174
第二章审美主体:感兴论的价值生成前提180
一、感兴作为艺术精品的发生条件180
二、感兴连通于主体的构形能力184
三、艺术精品:主体修养与感兴的遇合188
第三章中国古代诗论的美学品性195
一、当代美学学理建构的资源向度195
二、古代诗论的美学品性197
三、古代诗论的审美抽象高度201
第四章中国古代文艺理论中审美关系的特征205
一、“感兴”是中国古代文艺理论主客体关系的特殊方式205
二、审美主客体在互动中生成审美意象209
三、审美主体和审美客体的特殊品格212
第五章中国古典诗词中的审美空间216
一、关于“空间”的新概念216
二、在古代诗词的场域中感受空间的美学韵味219
三、审美空间创造的不同方式222
四、空间的美学意义224
第六章中国古典诗词的内在视像之美231
一、“内在视像”之意蕴231
二、作品中呈现的内在视像235
三、内在视像的现象学观照241
第七章神思:艺术创作思维的核心范畴244
一、神思:艺术创造思维的核心范畴244
二、审美感兴与审美抽象247
三、审美意象的创造与物化250
四、神思与审美情感254
第八章“感兴”:情感唤起与审美表现258
一、“兴”情感的唤起258
二、与心徘徊:兴的审美表现主体功能262
三、自然发生与审美个性263
第九章《文心雕龙》审美四题270
一、《文心雕龙》审美本体论270
二、《文心雕龙》审美主客体论273
三、《文心雕龙》审美情感论276
四、《文心雕龙》审美意象论278
第十章体物与精微283
一、“体物”观念的流变283
二、“精微之笔”的审美价值289
第十一章“形神”论的现象学之思293
一、形神关系及其审美内涵293
二、从现象学角度观“形神”296
三、“传神写照”的艺术灵思299
第十二章“兴象”的审美特征303
一、“兴象”之意蕴303
二、作为特殊意象的兴象305
三、兴象的审美特征310
第十三章中国古代论诗诗的美学特质316
一、以辨体意识营构诗学系统317
二、以诗学立场进行情感批判322
三、以意象理趣实践诗性言说326
第十四章论董?的绘画美学思想329
一、董?的评画意旨329
二、以“天机”论画的审美理念332
三、“以物观物”的独特视角336
第十五章陈献章哲学与其诗歌美学的逻辑联系338
一、白沙的思想特质及对中国哲学的方法论拓展339
二、白沙的诗歌美学观念及其呈现345
三、“自得”的审美创造方法论349
第十六章“逸”与“墨戏”:中国绘画美学中的主体价值升位355
一、“逸”的历史性迁替与其美学内涵355
二、创作主体的游戏态度359
三、脱略形似而源于造化的生命感363
四、感兴式的创作契机365
下编当代艺术美学371
第一章审美文化的历史机遇371
一、审美文化的时代性内涵371
二、审美文化与“日常生活审美化”373
三、审美价值体系作为“审美文化”的应然状态377
四、审美文化:建设和谐社会的历史使命380
第二章文学与传媒艺术385
一、文学的属性与其形态变迁386
二、传媒艺术与文学的审美运思389
三、传媒艺术美感的文学提升392
四、和谐文化建设需要文学与传媒艺术的深度融合397
第三章电视艺术的审美文化尺度401
一、“审美文化”内涵及电视作为审美途径401
二、电视艺术的审美文化特性409
三、电视艺术的审美文化价值建构413
第四章文学的审美特性与视觉文化的提升416
一、视觉审美与文艺学处境416
二、文学与图像的艺术贯通418
三、文学的审美特性421
四、视觉文化的提升之维425
第五章论电视崇高感427
一、电视崇高感:美学崇高范畴的时代延伸427
二、崇高范畴的嬗变429
三、电视崇高感的要素呈现432
第六章日常生活作为艺术创作审美感兴的触媒442
一、日常生活与艺术的审美感兴442
二、日常生活与艺术品的生命感445
三、艺术创作对日常生活的超越方式447
第七章当代文学艺术中的审美现代性因素451
一、艺术自律:现代性的表征452
二、图像时代:文艺学的突破之维456
三、娱乐:审美文化中的“溶解性的美”461
参考文献467
后记4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