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易县志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陈瑞泉主编;易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
- ISBN:780109378X
- 出版时间:2000
- 标注页数:1230页
- 文件大小:232MB
- 文件页数:1274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易县志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目录3
卷首3
总述3
大事记7
卷一 自然地理志53
第一章 地貌53
第一节 地貌类型53
第二节 名山简介53
第二章 气候60
第一节 四季特征60
第二节 气候要素61
第三节 灾害性天气65
第四节 物候69
第一节 河流水系71
第三章 河流与水文71
第二节 水文72
第四章 土壤植被77
第一节 土壤78
第二节 植被90
第五章 自然资源90
第一节 土地资源91
第二节 生物资源91
第三节 水利资源92
第六章 自然灾害95
第一节 旱灾95
第二节 洪涝灾97
第三节 风灾98
第四节 雹灾100
第五节 虫灾103
第六节 地震104
第一章 行政建置111
第一节 建置沿革111
卷二 建置志111
第二节 地理位置112
第三节 境域变迁113
第二章 行政区划118
第一节 古代乡社118
第二节 民国时期122
第三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123
第一节 城隍沿革162
第二节 州署街巷162
第三章 县城今昔 乡镇概况162
第三节 县城现状163
第四节 古城简介164
第五节 镇乡概况164
第一章 镇区经济及集贸市场173
第一节 易州173
卷三 集镇志173
第二节 裴山、塘湖174
第三节 南管头、良岗、紫荆关175
第四节 西陵、梁格庄177
第二章 乡政府驻地经济及集贸市场179
第一节 南山南、东高村、高陌179
第二节 凌云册、尉都、西山北180
第三节 坡仓、骆驼峪、东杜岗182
第四节 大龙华、上陈驿、南城司183
第三章 农村集市184
第一节 古集市184
第五节 白羊、流井184
第二节 现有农村集市186
第一章 人口数量和分布193
第一节 人口总量193
卷四 人口·民族志193
第二章 人口构成201
第一节 性别、年龄、家庭构成201
第二节 人口密度201
第二节 文化程度构成203
第三节 职业构成203
第三章 计划生育204
第一节 管理机构与节育措施204
第二节 政策措施205
第四章 民族206
第一节 族源206
第二节 分布207
第三节 政治地位208
第四节 经济生活209
第一章 中国共产党213
第一节 党的建立和发展213
卷五 党政群团志213
第二节 组织机构219
第三节 党员代表大会220
第四节 纪律检查221
第二章 中国国民党222
第一节 党的组织与发展222
第二节 党组织的主要活动223
第三章 行政机构224
第一节 县署(州、县)224
第二节 人民政府236
第四章 议会、权力机构243
第一节 议会243
第二节 人民代表大会244
第三节 人大常委会246
第五章 统战机构248
第一节 历届政协会议248
第二节 政协主要活动251
第六章 群众团体252
第一节 工人组织252
第二节 农民组织257
第三节 青年组织257
第四节 妇女组织259
第五节 协会260
附记一:中共易县县委、县政府要务活动261
附记二:“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266
第一节 驻军269
第一章 武装体制269
卷六 军事志269
第二节 地方武装274
第一节 解放后的兵役制280
第二章 兵制280
第二节 民兵281
第一节 建国以前的重大战事284
第三章 战事284
第二节 抗日战争的重大战事288
附记一:荆轲山军事会议293
第三节 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重大战事293
附记二:日伪暴行294
第一节 古代重要军事设施296
第四章 军事要地296
第二节 寨、口、墩297
第一节 机构设置303
第一章 公安303
卷七 公安司法志303
第二节 治安管理304
第三节 户籍管理306
第一节 机构沿革307
第二章 检察307
第四节 监狱、看守所307
第二节 人民检察308
第二节 审判制度309
第一节 机构沿革309
第三章 审判309
第三节 审判活动310
第一节 司法行政沿革313
第四章 司法313
第二节 司法业务314
第二节 干部队伍317
第一节 人事、劳动管理机构317
卷八 劳动人事志317
第一章 人事、劳动管理317
第三节 干部管理322
第四节 编制324
第一节 用工制度330
第二章 职工330
第二节 职工队伍332
第三节 职工培训333
第四节 就业安置334
第一节 工资制度338
第三章 工资、福利338
第五节 劳动仲裁338
第二节 工资调整345
第三节 补贴、奖金349
第一节 劳动保护350
第四章 劳动保护和社会保险350
第二节 劳动社会保险351
第一节 拥军支前355
第一章 拥军优属355
卷九 民政志355
第二节 拥军优属356
第一节 复退军人安置360
第二章 复员军人安置360
第二节 军地两用人才的开发利用361
第一节 赈济363
第三章 社会救济363
第二节 救灾364
第三节 其他救济366
第四节 扶贫367
第五节 移民370
第一节 慈善机构371
第四章 福利事业371
第二节 残疾人事业372
第三节 五保户373
第一节 选举县议员和国大代表374
第五章 选举374
第二节 普选人民代表375
第一节 婚姻法的宣传376
第六章 婚姻登记376
第三节 离婚登记377
第二节 结婚登记377
第二节 火化378
第一节 土葬378
第七章 殡葬管理378
附:火化场简介379
第二节 综合计划管理383
第一节 管理机构383
卷十 经济综合管理志383
第一章 计划管理383
第三节 发展计划选录384
第一节 管理机构389
第二章 工商管理389
第二节 市场管理390
第三节 企业管理393
第五节 经济监督检查394
第四节 经济合同管理394
第六节 商标管理395
第二节 物价变化397
第一节 管理机构397
第三章 物价管理397
第三节 管理措施400
第二节 技术监督管理402
第一节 技术监督机构402
第四章 技术监督402
第二节 审计政务404
第一节 审计队伍及任务404
第五章 审计404
第三节 社会审计405
第四节 内部审计406
第二节 土地管理政策及法规407
第一节 土地管理机构407
第六章 土地管理407
第三节 地政管理409
第五节 土地利用410
第四节 土地开发410
第六节 监督检查412
附:易县土地利用现状分类面积统计表(1989)413
第一节 封建土地所有制479
第一章 生产关系变革与调整479
卷十一 农业志479
第二节 对封建土地剥削制度的变革480
第四节 集体所有制484
第三节 农民私人所有制484
第一节 农业人口与劳动力485
第二章 劳动力与劳动资料485
第二节 耕地486
第三节 农机农具491
第三章 农作物495
第四节 役畜495
第一节 作物品种496
第二节 种植面积与产量497
第一节 耕作制度505
第四章 农技农艺505
第二节 农田改良506
第三节 作物栽培507
第四节 田间管理508
第五节 植物保护511
第一节 劳动管理和财务管理514
第二节 财产物资、收益分配514
第五章 经营管理514
第一节 种植业产值、成本与收益515
第六章 经济效益515
第二节 劳动生产率516
第一节 种子公司和监督检查站517
第七章 农业机构517
第二节 农业技术推广中心518
第一节 国营原种场519
第八章 国营农场519
第二节 国营农场520
第一节 林木资源523
第一章 林业资源523
卷十二 林业志523
第二节 林木品种524
第三节 名优树种529
第四节 林业用地530
第二节 荒山绿化531
第一节 育苗531
第二章 植树造林531
第四节 防风固沙林532
第三节 四旁植树532
第六节 飞机播种造林533
第五节 速生丰产林533
第七节 经济沟建设534
第一节 果树535
第三章 果树和花卉535
第一节 山林火灾与防护539
第四章 林业灾害与防治539
第二节 花卉539
第二节 水、风、雹灾害540
第三节 病虫害及防治541
第一节 国营林场543
第五章 林场543
第二节 集体林场545
第一节 管理机构546
第六章 林业经营管理546
第二节 林业经营管理547
第一节 林业教育549
第七章 林业教育与科研549
第二节 林业科学技术研究550
第一节 大牲畜品种555
第一章 畜禽品种555
卷十三 畜牧志555
第三节 家禽、兔类品种556
第二节 猪、羊品种556
第一节 大牲畜饲养557
第二章 畜禽饲养557
第四节 其它动物品种557
第二节 猪的饲养561
第三节 羊的饲养562
第四节 家兔家禽的饲养563
第一节 畜牧繁殖机构及队伍564
第三章 畜禽繁殖564
第二节 大牲畜的繁殖565
第三节 猪的繁殖567
第四节 羊的繁殖568
第六节 家兔的繁殖569
第五节 家禽孵化569
第一节 草场资源570
第四章 饲草饲料570
第二节 资源利用571
第一节 传染病防治572
第五章 疫病防治572
第三节 配合饲料的生产572
第二节 常见病防治574
第二节 解放后河流治理工程579
第一节 古代河流治理工程579
卷十四 水利志579
第一章 河流治理工程579
第三节 大型水库580
第四节 中型水库581
第五节 小型水库584
第一节 大型引水渠587
第二章 引水灌溉工程587
第二节 倒虹吸工程589
第三节 易水灌区与排水工程590
第一节 水井594
第三章 提水工程594
第二节 扬水站595
第一节 雨量测报598
第四章 水文工作598
第二节 地下水599
第一节 水产资源601
第五章 水产601
第三节 找水601
第二节 养殖602
第一节 组织机构603
第六章 水利管理603
第三节 水资源管理604
第二节 工程管理604
第一节 安格庄水电厂605
第七章 水电建设605
第二节 紫荆关水电站606
第三节 官座岭水电站607
第二节 行业611
第一节 发展沿革611
卷十五 工业志611
第一章 私营手工业611
第一节 发展沿革614
第二章 县属工业614
第二节 经营体制615
第三节 行业619
第一节 工业企业625
第一章 企业门类625
卷十六 乡镇企业志625
第二节 服务性企业629
第三节 矿产企业632
第一节 企业选介633
第二章 重点企业和名优产品633
第四节 农业企业633
第二节 产品选介635
第一节 管理机构637
第三章 经营管理体制637
第二节 经营体制638
第一节 地层643
第一章 地质643
卷十七 地质矿产志643
第二节 岩浆岩649
第三节 地质构造655
第四节 地质发展简史658
第一节 黑色金属矿659
第二章 矿产659
第二节 有色金属矿662
第三节 贵金属矿664
第四节 冶金辅助原料矿666
第六节 化工原料非金属矿667
第五节 燃料矿667
第七节 建材石料粘上矿668
第八节 其他非金属矿673
第一节 网电建设679
第一章 网电建设与变电运行679
卷十八 电力志679
第二节 变电运行682
第二节 1949年后的发电683
第一节 1949年前的发电683
第二章 发电683
第二节 用电管理688
第一节 管理机构和队伍688
第三章 电力管理688
第三节 三电691
第一节 明朝前的古道699
第一章 古代道路699
卷十九 交通邮电志699
第一节 国家干线公路700
第二章 公路700
第二节 明、清古道700
第二节 县级公路702
第三节 乡级公路703
第四节 专用线704
第一节 建国前桥梁705
第三章 公路桥梁705
第二节 建国后桥梁706
第一节 货运709
第四章 公路运输709
第二节 装卸搬运710
第三节 客运711
第一节 高易铁路714
第五章 铁路714
第二节 京原铁路易县段715
第一节 管理机构716
第六章 路政管理716
第三节 养路费征收717
第二节 公路养护717
第一节 驿站铺递718
第七章 邮电机构718
第二节 解放前的邮政局、电报局719
第四节 邮电局720
第三节 地下交通站720
第一节 邮运投递网络721
第八章 邮政721
第二节 邮件722
第三节 汇兑723
第四节 报刊发行724
第一节 电报729
第九章 电信729
第二节 电话731
第一节 县城街道改建739
第一章 城镇建设739
卷二十 城乡建设志739
第二节 乡镇机关建设740
第三节 商店建设742
第四节 其它设施建设743
第五节 自来水建设746
第六节 建设占地748
第一节 县城公产房建设750
第二章 住房建设750
第二节 县城干部、职工私房建设751
第三节 农村住房建设752
第四节 公产房管理753
第一节 环境污染754
第三章 环境保护754
第二节 治理三废755
第二节 施工队伍及施工技术756
第一节 建筑机构756
第四章 建筑机构及队伍756
第一节 私营商业759
第一章 商业体制759
卷二十一 商业志759
第二节 集体商业764
第四节 国营商业765
第三节 供销合作社765
第二章 农副产品及废旧物资收购768
第一节 棉麻烟收购768
第二节 副食品收购769
第三节 蔬菜、干鲜果品收购771
第四节 中药材收购772
第五节 土特产品、废旧物资收购773
第一节 木材建材774
第三章 生产资料的供应、销售774
第二节 金属、化轻原料776
第三节 农机、机电设备779
第四节 燃料781
第五节 肥料、农药及药械784
第六节 农具、耕畜785
第一节 百货、纺织品786
第四章 生活资料的供应销售786
第二节 五金、交电、化工商品789
第三节 糖烟酒茶792
第四节 肉食、禽蛋类795
第五节 中药、西药798
第六节 图书799
第三节 其它服务业800
第二节 旅店业800
第五章 饮食服务业800
第一节 饮食业800
第一节 出口贸易802
第六章 对外经济贸易802
第二节 进口贸易803
第一节 粮食征购811
第一章 粮油征购811
卷二十二 粮油志811
第二节 油料收购814
第一节 粮食销售816
第二章 粮油销售816
第二节 食油销售821
第一节 仓储822
第三章 粮油储运822
第二节 粮油调运824
第一节 粮食加工825
第四章 粮油加工825
第二节 油脂、饲料、食品加工826
附:自由购销827
第一节 财政体制831
第一章 财政831
卷二十三 财政税务志831
第二节 财政收支832
第三节 债券836
第四节 财政管理837
第五节 支持经济发展839
第一节 税种演变840
第二章 税务840
第二节 税种842
第三节 稽征管理857
第一节 旧金融机构863
第一章 金融机构863
卷二十四 金融志863
第二节 人民金融机构沿革864
第一节 货币种类868
第二章 货币868
第二节 货币流通871
第一节 工业贷款872
第三章 工商信贷872
第二节 商业信贷874
第一节 各项贷款877
第四章 农村信用合作社业务877
第二节 农村信用合作社业务882
第三节 豁免贷款884
第一节 投资规模885
第五章 基本建设投资与管理885
第二节 资金管理887
第一节 保险种类891
第六章 社会保险891
第三节 投资效益891
第二节 理赔892
第一节 企业财政性存款893
第七章 存款、储蓄893
第三节 城镇储蓄894
第二节 农村存款894
第一节 私塾、书院901
第一章 普通教育901
卷二十五 教育志901
第二节 学前教育902
第三节 小学教育903
第四节 中学教育908
第一节 师范教育912
第二章 专业教育912
第二节 职业中学教育915
第三节 其它专业教育916
第二节电视大学918
第一节 自学考试918
第三章 成人教育918
第四节 职工教育919
第三节 教师进修学校919
第五节 农民教育921
第六节 党校教育922
第二节 学校考试923
第一节 科举制度923
第四章 考试923
第一节 教师队伍的发展925
第五章 教师队伍925
第二节 教师队伍的素质928
第三节 教师的工资福利929
第四节 教师的政治待遇930
第一节 教育经费来源931
第六章 教育经费931
第二节 教育经费的使用932
第三节 教学设备933
第四节 学校基本建设935
第二节 校办厂(场)938
第一节 一般形式938
第七章 勤工俭学938
第二节 建国后的教育机构940
第一节 建国前的教育机构940
第八章 教育机构940
第一节 文化团体945
第一章 文化团体、场所945
卷二十六 文化志945
第二节 文化事业单位948
第三节 文化活动场所952
第一节 戏剧创作954
第二章 文艺创作954
第二节 音乐、舞蹈、摄影956
第三章 民间艺术990
第二节 重要文字、题词1001
第一节革命旧址1001
卷二十七 文物志1001
第一章 革命文物1001
第三节 革命纪念处1005
第一节 古遗址1006
第二章 历史文物古迹1006
第二节 燕下都遗址1009
第三节 清西陵1011
第四节 紫荆关、道德经幢、荆轲塔1015
第五节 古塔1017
第一节 燕下都出土文物1018
第三章 出土文物1018
第三节 古墓葬1019
第二节 其它出土文物1019
第一章 中医中药1029
第一节 中医药队伍1029
卷二十八 卫生志1029
第二节 中药资源1030
第三节 中药店1031
第二节 县级医院1033
第一节 私立医院、教会医院1033
第二章 医疗机构1033
第四节 客籍医院1034
第三节 区、乡、村、厂、校卫生机构1034
第一节 公费医疗1035
第三章 医疗体制1035
第一节 常见病1036
第四章 常见病、地方病防治1036
第二节 劳保医疗、农村医疗1036
第二节 地方病1037
第二节 妇女保健1038
第一节 保健机构1038
第五章 卫生保健1038
第三节 儿童保健1039
第一节 防疫机构1040
第六章 卫生防疫1040
第四节 中毒及治疗1041
第三节 职业病防治1041
第二节 传染病防疫1041
第二节 学校卫生1042
第一节 食品卫生和环境卫生1042
第七章 卫生管理1042
第一节 药品管理1043
第八章 药政管理1043
第三节 有害生物消杀1043
附:1.医学研究组织1044
第二节 禁烟和麻醉药品管理1044
2.1989~1990年出生、死亡人口统计表1045
诗选1051
卷二十九 诗、联、民歌、民谣、民谚、民间故事志1051
楹联选1057
歌谣1061
民谚1067
歇后语1075
张生香出家洪崖山1077
民间故事1077
画猫1078
老君堂的故事1079
姑姑寨1079
死人能救活1080
六郎石1080
康熙露宿紫荆关1081
皇上选陵1081
后部的厨子一不忙1082
田文镜墓1083
修御路的老人官1084
第一节 岁时历法1089
第一章 天时风俗1089
卷三十 民俗志1089
第二节 农祀节会1090
第三节 纪庆节日1091
第一节 诞辰风俗1092
第二章 人生风俗1092
第二节 恋爱婚嫁1093
第三节 丧葬礼仪1094
第一节 家族1096
第三章 社会风俗1096
第三节 乡社1097
第二节 亲属称谓1097
第四节 行帮行会1099
第五节 公德公约1101
第六节 民间礼节1102
第一节 生产工具1103
第四章 经济风俗1103
第三节 饮食风俗1104
第二节 居住风俗1104
第四节 服饰佩物1105
第一节 原始信仰1106
第五章 信仰风俗1106
第二节 俗信行为1107
张元素1113
奚廷圭1113
卷三十一 人物志1113
王须拔1113
张通古1114
巩彦辉1115
麻九畴1115
万民英1116
周老昆1117
姚老霞、姚老克1117
刘斯洁1117
唐澍1118
郭翰池1119
张文海1120
连德纯1120
马宝玉、胡福才、胡德林1121
杨宝华、许建民1122
康翰文、李君玉1123
李必武1124
李培瀚1124
王强1125
高成山1126
冷楚1127
谢臣1128
崔洛唐1129
宋学飞1130
张明远1130
田杰1131
刘建荣1133
李洛创、李作舟1134
白志文1135
葛存1136
赵玉昆1137
慈禧西陵之行1141
卷三十二 杂记志1141
抗捐税挟知县赴京诉讼1142
梁鼎芬与崇陵内外银松翠柏1142
李大钊的《黄种歌》1143
白求恩大夫在易县的日日夜夜1144
魏彩珍与唐小树1145
魏巍的第二故乡1145
从延安来的县委书记1146
苏灵芝书写的唐代名碑1147
有关珍妃二三事1148
袁世凯毒杀赵秉钧1149
鹬蚌相争1150
千金买骨1150
图穷匕见1151
白虹贯日1151
云蒙叠翠1151
易水名考1152
“燕”考1152
狼牙山红玛瑙溶洞记1153
荆轲墓1154
农业1157
志补(1989~1999年经济建设成就)1157
林业1159
水务1163
水土保持1165
畜牧1166
扶贫1168
农业开发1170
矿产建材1171
电力1173
工业1176
交通1177
邮政1180
通信1181
民政1185
乡镇企业1190
环保1191
城镇建设1193
广播、电视1194
外贸1194
房地产业1196
计划生育1196
爱国主义教育1196
卫生事业1197
土地管理1200
招商引资1201
税务1203
教育1204
财政收支1210
领导人名单1213
地方志大事记1225
编后记1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