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史学思想会通 隋唐史学思想卷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中国史学思想会通 隋唐史学思想卷
  • 吴怀祺主编;汪高鑫,向燕南,周少川副主编;牛润珍,吴海兰,何晓涛著 著
  • 出版社: 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
  • ISBN:9787211078080
  • 出版时间:2018
  • 标注页数:385页
  • 文件大小:62MB
  • 文件页数:405页
  • 主题词:史学思想-中国;史学思想-中国-隋唐时代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国史学思想会通 隋唐史学思想卷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题记1

导言1

第一节 重视历史借鉴的历史意识1

一、大唐王朝高度重视对历史的借鉴1

二、历史盛衰的新总结4

三、唐初八史的总结10

第二节 学术思想变化与史学发展的趋向11

一、从魏晋南北朝史学评论说起12

二、《隋书·经籍志》的经史观与史学批评17

三、《史通》的总结21

四、《通典》的通识与经世思想34

五、柳宗元学术思想中的哲理性41

第一编60

第一章 唐代史馆官修史书思想与史家60

第一节 史馆的建立与组织60

一、唐初修史机构的变化60

二、唐代史馆的建立62

三、唐代史馆之组织67

第二节 官修史书思想与意识72

一、功德不朽的历史意识与“君举必书”72

二、时政记的编纂思想与论争76

三、唐代君臣对修史的认识79

四、唐代修史思想的变化83

第三节 史家群体结构与社会阶层85

一、唐代史家群体的形成与演变85

二、史家群体结构93

三、史家群体的社会阶层95

第二章 唐初八史对历史的总结99

第一节 历史兴亡的探讨99

一、帝王之兴,赖累功积德101

二、“不有君子,何以能国”108

第二节 治国与守国经验的总结112

一、政治体制112

二、治国方略118

三、民族关系123

第三章 《贞观政要》的当朝史总结与历史教育思想129

第一节 当朝史总结131

一、“贞观之治”的成就131

二、“贞观之治”下隐伏的危机138

三、“贞观之治”:民本思想的突显144

第二节 历史教育思想147

一、“为君之道”:以史为鉴148

二、“主欲知过,必藉忠臣”:为人臣之责154

三、知百姓艰难,不可放纵:皇室子弟教育的落脚点157

第三节 《贞观政要》的特色与影响159

一、特色159

二、影响162

第四章 刘知幾的史学总结与史学思想168

第一节 刘知幾的治学道路与成就168

一、刘氏家族168

二、刘知幾的人生道路169

三、生平与著述173

第二节 刘知幾撰著《史通》的时代与历史总结的趋势174

一、刘知幾撰著《史通》的时代174

二、历史总结意识的发展175

三、史学总结的趋势179

第三节 《史通》对唐以前史学的总结181

一、刘知幾史学总结的思路与意识181

二、刘知幾史学总结的内容与范畴182

三、刘知幾史学总结的基本方法191

四、刘知幾论史学变化193

第四节 刘知幾的直书思想194

一、直书论194

二、直书思想的渊源200

三、直书思想在中国古代史学史上的地位与影响205

第五节 刘知幾的史学精神209

一、人文精神209

二、求实精神211

三、疑古精神212

四、批判精神214

第五章 唐代宗教与史学217

第一节 佛、道与历史思想218

一、佛、道与历史兴亡218

二、佛、道与国计民生225

三、佛、道与夷夏之争229

第二节 宗教与学术思想233

一、佛、道与儒学233

二、宗教与史学241

第二编272

第六章 大历年间学术思潮的演变与史学272

第一节 新春秋学的兴起274

一、学术的前提274

二、社会政治背景275

第二节 新春秋学的价值277

一、政治价值277

二、开启新学风286

第三节 新春秋学对史学的影响296

附 对《经典释文》的初步考察301

一、陆德明的生平与师承301

二、《经典释文》的内容及思想特征303

三、《经典释文》的特色与价值311

第七章 《通典》的历史总结315

第一节 中唐时期的史学变迁与《通典》的撰述取向315

第二节 食货为先与礼教为本的思想纠葛320

第三节 杜佑的历史变动观念328

第八章 韩愈的史学思想335

第一节 韩愈的生平与学术地位335

第二节 韩愈“道统”论的史学内涵340

第九章 柳宗元的史学思想354

第一节 兼综百家、以儒为本的学术风格355

第二节 柳宗元对“天人之际”的探究359

第三节 柳宗元对社会历史变迁的思考367

第四节 柳宗元的史学观及其史学地位372

附 韩愈、柳宗元史学思想比较374

一、论天人375

二、论古今377

三、论学术379

四、论史职382

本卷主要参考书目384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