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科学院大学研究生教材系列 高等构造地质学 第1卷 思想方法与构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中国科学院大学研究生教材系列 高等构造地质学 第1卷 思想方法与构架
  • 侯泉林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科学出版社
  • ISBN:9787030584588
  • 出版时间:2018
  • 标注页数:259页
  • 文件大小:54MB
  • 文件页数:273页
  • 主题词:构造地质学-研究生-教材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国科学院大学研究生教材系列 高等构造地质学 第1卷 思想方法与构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科学哲学与地质学思维1

1.1 范式与科学革命2

1.1.1 范式2

1.1.2 科学革命5

1.2 范式的启示与地球科学哲学7

1.3 地质学的思维方式8

思考题10

参考文献10

第2章 地球科学革命与启示11

2.1 地槽学说回顾11

2.2 地槽学说的挑战13

2.2.1 来自魏格纳的挑战13

2.2.2 来自大陆地质的挑战16

2.2.3 来自海洋地质的挑战17

2.2.4 来自磁学和古地磁学的挑战24

2.2.5 来自地震学的挑战25

2.3 地球科学革命的兴起——新的综合、新的范式26

2.3.1 洋盆历史:海底扩张说26

2.3.2 大西洋两侧的计算机拼合27

2.3.3 瓦因-马修斯-莫莱假说28

2.3.4 球体表面构造发育规则29

2.3.5 地震学与板块构造34

2.3.6 板块构造与造山作用37

2.4 启示和思考38

2.4.1 创新是科学进步的原动力38

2.4.2 新领域为地球科学的创新提供了机遇40

2.4.3 领域交叉和学科交叉是创新的生长点41

2.4.4 科学家个人和优秀团队是科学创新的决定性力量42

2.4.5 技术进步是科学创新的重要条件42

2.4.6 学术交流是科学创新的催化剂42

思考题43

参考文献43

第3章 板块构造学概论46

3.1 板块构造的基本理念46

3.1.1 地球的圈层结构46

3.1.2 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思想46

3.2 板块边界的基本类型51

3.2.1 离散型板块边界51

3.2.2 转换型板块边界56

3.2.3 汇聚型板块边界60

3.2.4 汇聚型板块边界的主要构造单元62

3.2.5 汇聚型板块边界的应力分析71

3.3 重要的构造单元71

3.3.1 (深)海沟及其沉积物71

3.3.2 增生楔73

3.3.3 增生地体81

3.4 弧前域的沉积盆地85

3.4.1 海沟盆地86

3.4.2 增生楔顶盆地88

3.4.3 弧前盆地92

3.5 弧背盆地与弧后盆地97

3.5.1 弧背盆地97

3.5.2 弧后盆地101

3.5.3 弧背盆地与弧后盆地的形成机理讨论103

3.6 被动大陆边缘103

3.6.1 被动大陆边缘的沉积圈闭106

3.6.2 被动大陆边缘沉积类型和沉积过程107

3.6.3 被动大陆边缘的油气资源109

3.6.4 广阔的深海平原111

3.6.5 深海平原的沉积物112

3.6.6 大洋传送带上的相变化115

3.7 板片窗构造117

3.7.1 板片窗构造的概念与特征117

3.7.2 板片窗的形成118

3.7.3 板片窗构造的岩浆作用120

3.7.4 板片窗构造的变质作用122

3.7.5 板片窗构造的成矿作用122

3.7.6 问题讨论123

思考题124

参考文献125

第4章 板块构造学各论130

4.1 蛇绿岩及其就位130

4.1.1 大洋岩石圈的形成130

4.1.2 蛇绿岩的基本特征133

4.1.3 蛇绿岩的就位方式140

4.1.4 蛇绿岩概念的发展及类型143

4.1.5 问题讨论146

思考题150

4.2 大洋拆离断层与大洋核杂岩151

4.2.1 大洋拆离断层151

4.2.2 大洋核杂岩的特征153

4.2.3 大洋核杂岩的岩石构成154

4.2.4 大洋核杂岩的发育机制155

4.2.5 大洋核杂岩的分布156

4.2.6 问题讨论157

思考题157

4.3 板块构造与岩浆作用157

4.3.1 火成岩形成的基本理念157

4.3.2 汇聚板块边界的岩浆作用159

4.3.3 离散板块边界的岩浆作用168

思考题173

4.4 板块构造与变质作用174

4.4.1 变质作用的基本理念174

4.4.2 变质岩与构造环境关系的基本框架179

4.4.3 俯冲带的高压变质作用180

4.4.4 高压变质岩的折返就位183

4.4.5 高压变质岩的保存186

4.4.6 岛弧区的变质作用187

4.4.7 离散边界的变质作用188

4.4.8 转换边界的变质作用190

思考题190

4.5 板块构造与地震190

4.5.1 全球地震活动分布规律190

4.5.2 地震与贝尼奥夫带194

4.5.3 深源地震机理讨论196

思考题199

4.6 热点与地幔柱199

4.6.1 基本观念199

4.6.2 热点与地幔柱的提出200

4.6.3 热点和地幔柱的特征和演化203

4.6.4 地幔柱岩浆的形成207

4.6.5 大洋地幔柱208

4.6.6 大陆地幔柱216

4.6.7 地幔柱的有关争论220

4.6.8 古老地幔柱的鉴别222

思考题223

4.7 威尔逊旋回223

思考题234

参考文献235

附录1 造山带研究21问246

附录2 我国关键区域构造问题252

参考文献255

附录3 糜棱岩与片岩和片麻岩的比较257

后记258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