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万县市志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万县市志
  • 重庆市万州区龙宝移民开发区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纂 著
  • 出版社: 重庆:重庆出版社
  • ISBN:7536650647
  • 出版时间:2001
  • 标注页数:1318页
  • 文件大小:391MB
  • 文件页数:1349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万县市志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概述1

大事记5

第一篇 政区沿革33

第一章 建置33

第一节 建置溯源33

第二节 置市沿革36

第三节 市境变迁40

第二章 行政区划43

第一节 区划演变43

第二节 政区现状50

第二篇 自然环境55

第一章 地质地貌55

第一节 地质55

第二节 地貌56

第三节 矿藏57

第二章 气候58

第一节 四季特征58

第二节 日照与气温59

第三节 降水与蒸发61

第四节 气压与风62

第三章 水文63

第一节 地表水63

第二节 地下水67

第四章 土壤67

第一节 土壤分区与类型68

第二节 土地利用与水土流失69

第五章 植被、野生动物70

第一节 植被70

第二节 野生动物70

第六章 自然灾害72

第一节 旱灾72

第二节 洪涝灾72

第三节 滑坡、岩崩74

第四节 风、雹灾74

第五节 农作物病虫害75

第六节 地震76

第三篇 人口77

第一章 人口源流77

第一节 古代人口77

第二节 近现代人口78

第二章 人口规模79

第一节 人口数量79

第二节 人口密度与分布82

第三章 人口变动83

第一节 人口自然变动83

第二节 人口机械变动84

第四章 人口构成86

第一节 性别与年龄构成86

第二节 文化构成89

第三节 行业与职业构成90

第四节 民族构成92

第五章 人口控制92

第一节 计划生育历程92

第二节 计划生育政策规定93

第三节 计划生育成效95

第四篇 经济总述98

第一章 经济发展概况99

第一节 解放前经济发展简况99

第二节 解放后经济发展速度及水平101

第二章 经济结构和经济效益105

第一节 所有制结构106

第二节 产业结构109

第三节 流通结构114

第四节 经济效益116

第三章 国民收入和投资建设118

第一节 国民收入118

第二节 投资建设120

第四章 人民生活123

第一节 收入123

第二节 消费125

第三节 居住水平126

第四节 城乡居民储蓄127

第五节 文化生活127

第五章 经济发展条件129

第一节 有利条件130

第二节 制约因素131

第五篇 城市建设133

第一章 城市建设管理133

第一节 管理机构133

第二节 管理规章135

第二章 城市建设规划136

第一节 城市规划136

第二节 移民规划139

第三节 乡镇规划142

第三章 市政建设143

第一节 道路143

第二节 桥梁149

第三节 巷道150

第四节 排水沟156

第五节 滑坡整治157

第四章 公用事业158

第一节 路灯158

第二节 供水159

第三节 供气161

第四节 公共交通161

第五节 环境卫生162

第五章 园林绿化163

第一节 园林164

第二节 绿化168

第六章 房地产170

第一节 房产170

第二节 公地174

第三节 房地产开发175

第四节 房地产普查175

第七章 建筑业176

第一节 建筑企业177

第二节 建筑设计179

第三节 建筑施工181

第四节 建筑市场182

第八章 环境保护184

第一节 环境污染治理184

第二节 环境规划管理186

第九章 沼气188

第一节 沼气建设188

第二节 沼气效益189

第六篇 工业191

第一章 工业演变191

第一节 解放前的工业生产191

第二节 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195

第三节 社会主义工业建设197

第二章 工业体制199

第一节 国营工业199

第二节 集体工业201

第三节 个体、私营、合营工业203

第三章 工业门类205

第一节 食品、饮料、饲料工业205

第二节 纺织、印染、缝纫工业214

第三节 机械、电子工业219

第四节 化学、医药工业225

第五节 皮革、皮毛工业230

第六节 能源、冶金工业233

第七节 建筑材料工业237

第八节 造纸、印刷、纸包装工业239

第九节 工艺品、文化用品工业241

第十节 日用杂品工业243

第七篇 商业258

第一章 商业演变258

第一节 解放前商业简况258

第二节 社会主义商业的建立259

第三节 社会主义商业的发展262

第二章 商业成分266

第一节 国营商业267

第二节 集体商业271

第三节 私营个体商业273

第三章 粮油经营274

第一节 粮食征购销售274

第二节 粮食储运280

第三节 油料购销284

第四章 农产品、副食品采购供应286

第一节 畜、禽、蛋、奶288

第二节 蔬菜、水果291

第三节 盐、糖、酒、烟294

第四节 水产品296

第五节 其他农副产品297

第五章 日用工业品采购供应299

第一节 针纺织品300

第二节 百货、文化用品301

第三节 日用杂品303

第四节 五金、交电、化工305

第六章 生产资料采购供应307

第一节 金属材料310

第二节 机电农具311

第三节 化工建材312

第四节 石油、煤炭313

第五节 化肥、农药、农膜315

第六节 废旧物资317

第七章 医药采购供应318

第一节 西药319

第二节 中药材320

第八章 饮食、服务业322

第一节 饮食业322

第二节 服务业323

第九章 集市、货栈贸易与交流会327

第一节 集市贸易327

第二节 货栈贸易333

第三节 物资交流会334

第十章 对外贸易335

第一节 外贸机构336

第二节 主要外贸商品342

第八篇 农业350

第一章 农村生产关系和经营体制350

第一节 土地改革350

第二节 农业生产合作社352

第三节 人民公社353

第四节 联产承包责任制354

第二章 生产条件355

第一节 耕地355

第二节 劳动力358

第三节 水利359

第四节 农机具362

第五节 肥料364

第三章 种植业365

第一节 粮食作物365

第二节 经济作物370

第三节 果、桑、茶371

第四节 蔬菜372

第四章 养殖业374

第一节 家畜374

第二节 家禽376

第三节 养鱼377

第四节 养蚕377

第五节 养蜂378

第五章 林业378

第一节 森林资源378

第二节 森林权属382

第三节 林业生产383

第四节 森林保护385

第五节 木材经营管理386

第六章 乡镇企业388

第一节 发展概况388

第二节 经济体制与经营门类389

第三节 经营管理391

第九篇 交通393

第一章 水运395

第一节 航道395

第二节 港口码头397

第三节 港口运输403

第四节 船舶修造408

第二章 陆运410

第一节 道路410

第二节 人力运输412

第三节 汽车运输414

第四节 车辆修理420

第五节 铁路建设规划421

第三章 航空421

第一节 机场421

第二节 航线422

第四章 交通管理423

第一节 管理机构423

第二节 航政管理427

第三节 路政管理428

第四节 安全管理429

第十篇 邮电434

第一章 邮电机构435

第一节 机构沿革435

第二节 营业网点437

第二章 邮政440

第一节 邮政业务440

第二节 邮政资费442

第三节 邮政运输444

第四节 邮政设备447

第三章 电信447

第一节 电报447

第二节 电话450

第四章 邮电管理454

第一节 管理体制454

第二节 经营管理455

第十一篇 旅游456

第一章 旅游资源456

第一节 自然景观456

第二节 人文景观460

第三节 其他旅游资源465

第二章 旅游行业469

第一节 旅游行政管理部门469

第二节 旅游业务部门470

第三节 旅游服务、开发单位472

第四节 旅游教育、培训单位473

第三章 旅游开发经营474

第一节 旅游开发474

第二节 旅游经营479

第十二篇 金融484

第一章 金融机构485

第一节 典当、钱庄485

第二节 银行487

第三节 保险机构496

第四节 合作金融机构499

第五节 其他金融机构500

第二章 货币501

第一节 流通货币501

第二节 货币投放与回笼506

第三节 货币管理508

第三章 信贷509

第一节 信贷体制509

第二节 存款511

第三节 贷款517

第四章 保险522

第一节 险种523

第二节 理赔529

第十三篇 财政税务531

第一章 财政531

第一节 财政体制531

第二节 财政收入532

第三节 财政支出535

第四节 收支平衡542

第五节 财政管理543

第二章 税收548

第一节 税收体制548

第二节 税种与征收550

第三节 税源564

第四节 税务管理568

第三章 金库、债券571

第一节 金库571

第二节 债券571

第十四篇 经济管理574

第一章 计划管理574

第一节 生产计划管理575

第二节 流通计划管理576

第三节 固定资产投资计划管理576

第四节 人口计划管理577

第五节 劳动力计划管理577

第二章 工商行政管理577

第一节 市场管理578

第二节 企业登记管理580

第三节 个体工商业和私营企业管理581

第四节 经济检查582

第五节 商标广告管理583

第六节 经济合同管理584

第三章 物资管理585

第一节 物资供应管理585

第二节 物资财务管理586

第三节 物资价格管理586

第四节 物资仓储管理587

第四章 标准计量管理587

第一节 计量管理588

第二节 标准化管理589

第三节 产品质量监督管理589

第五章 物价管理590

第一节 物价政策措施590

第二节 物价监督检查592

第六章 统计管理598

第一节 统计报表599

第二节 统计分析600

第三节 统计资料整理与汇编600

第七章 审计监督602

第一节 国家审计602

第二节 内部审计与社会审计603

第八章 国土规划与管理604

第一节 国土规划整治604

第二节 城乡土地管理606

第九章 经济技术协作与信息607

第一节 经济技术协作608

第二节 经济技术信息610

第十章 经济体制改革610

第一节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611

第二节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612

第十五篇 政党615

第一章 中国共产党万县市地方组织615

第一节 组织沿革615

第二节 工作部门626

第三节 基层组织、党组、纪委629

第四节 历次党代会631

第五节 主要党务634

第六节 重大事件纪略642

第七节 驻市上级党组织649

第二章 中国国民党万县地方组织650

第一节 组织沿革650

第二节 重大活动652

第三章 民主党派656

第一节 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万县市委员会656

第二节 中国民主建国会万县市委员会658

第三节 中国农工民主党万县市委员会660

第四节 九三学社万县市委员会661

第五节 中国民主同盟万县市委员会662

第四章 民国时期其他党派664

第一节 中国青年党万县党部664

第二节 中国民主社会党万县党部664

第十六篇 群众团体665

第一章 工人团体665

第一节 民国时期工人团体665

第二节 解放后工会组织669

第二章 农民团体680

第一节 农会680

第二节 农民协会680

第三节 贫下中农协会680

第三章 青年团体681

第一节 三民主义青年团681

第二节 共产主义青年团682

第三节 青年联合会、学生联合会686

第四章 妇女团体687

第一节 妇女会687

第二节 妇女联合会688

第五章 工商业团体690

第一节 商会690

第二节 工商业联合会691

第三节 劳动者协会694

第六章 科技团体695

第一节 组织沿革696

第二节 会员代表大会697

第三节 主要活动697

第七章 其他群众团体699

第一节 文化团体699

第二节 教育团体702

第三节 公益团体702

第四节 救亡团体703

第五节 外事团体704

第十七篇 政权政协706

第一章 民国时期民意机关706

第一节 议事会、参事会706

第二节 民意咨询委员会、临时参议会、参议会707

第二章 人民政权权力机关709

第一节 各界人民代表会议709

第二节 人民代表大会713

第三节 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721

第四节 乡镇人民代表大会724

第五节 万县地区驻市人大机构725

第三章 民国时期行政机关725

第一节 万县政府726

第二节 万县市政府727

第三节 第九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729

第四节 政务纪略729

第四章 人民政权行政机关730

第一节 机构沿革731

第二节 工作部门736

第三节 市以下行政机构746

第四节 政务纪略753

第五节 万县地区驻市行政机关754

第五章 人民政协756

第一节 组织沿革756

第二节 工作机构761

第三节 政协委员、会议764

第四节 主要工作767

第五节 万县地区驻市政协机构768

第十八篇 劳动人事769

第一章 劳动769

第一节 劳动管理769

第二节 劳动就业773

第三节 劳动工资777

第四节 劳动保护780

第五节 劳动保险782

第二章 人事789

第一节 干部管理790

第二节 干部来源795

第三节 工资福利796

第四节 人事制度改革798

第十九篇 民政802

第一章 优抚802

第一节 优待803

第二节 抚恤804

第三节 烈士褒扬806

第四节 拥军优属807

第二章 安置809

第一节 复员退伍军人安置809

第二节 军队复员、离退休干部安置811

第三节 地方退休人员管理812

第三章 赈灾救济813

第一节 赈灾813

第二节 社会救济816

第三节 扶持生产819

第四节 收容遣送820

第四章 社会福利821

第一节 老年人福利821

第二节 婴幼儿福利822

第三节 残疾人福利823

第四节 精神病人治疗824

第五章 其他民政工作824

第一节 婚姻登记824

第二节 殡葬改革827

第三节 地名普查828

第二十篇 政法830

第一章 公安830

第一节 机构沿革830

第二节 侦察破案833

第三节 治安保卫836

第四节 户口管理837

第五节 消防管理838

第二章 检察840

第一节 机构沿革841

第二节 刑事检察842

第三节 经济检察844

第四节 法纪检察844

第五节 监所检察845

第六节 控告申诉检察847

第七节 民事行政检察848

第八节 其他检察业务849

第三章 审判850

第一节 机构沿革850

第二节 刑事审判852

第三节 民事审判854

第四节 经济审判854

第五节 行政审判855

第六节 执行工作855

第七节 审判监督856

第四章 司法行政857

第一节 机构沿革857

第二节 公证工作858

第三节 律师事务858

第四节 人民调解859

第五节 法制宣传860

第二十一篇 军事861

第一章 机构861

第一节 军政机关862

第二节 保安、警备机关864

第三节 兵役机构866

第四节 后勤机构867

第五节 军事学校867

第二章 武装869

第一节 驻军869

第二节 地方武装873

第三节 民间武装875

第三章 兵役877

第一节 募兵制877

第二节 征兵制878

第三节 志愿兵役制879

第四节 义务兵役制879

第五节 义务兵与志愿兵相结合的兵役制880

第六节 预备役制度880

第四章 重大活动880

第一节 防区设置880

第二节 联防绥靖881

第三节 抗御外侮882

第四节 防空883

第五章 兵事纪略885

第一节 蜀军炮击县署885

第二节 侯部士兵哗变886

第三节 秦军祸万886

第四节 “神兵”攻城886

第五节 大树寨之战887

第六节 “九五”战事887

第七节 日机轰炸万县888

第二十二篇 外事侨务889

第一章 外事889

第一节 外事机构889

第二节 外事往来890

第三节 援助引进896

第四节 开放场点900

第五节 涉外教育901

第六节 涉外事件902

第二章 侨务904

第一节 侨务机构904

第二节 侨民侨眷905

第三节 侨务工作906

第二十三篇 教育908

第一章 普通教育909

第一节 幼儿教育909

第二节 小学教育912

第三节 中学教育922

第二章 中等专业技术教育932

第一节 职业中学933

第二节 技工学校936

第三节 普通中等专业学校938

第三章 高等教育943

第一节 发展概况943

第二节 高等学校简介944

第三节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947

第四章 成人教育948

第一节 扫盲教育948

第二节 业余基础文化教育和岗位培训950

第三节 成人学历教育952

第四节 成人教育学校简介952

第五章 教师956

第一节 教师来源和结构956

第二节 教师待遇958

第三节 教师培训959

第六章 教育管理960

第一节 管理机构960

第二节 教育设施961

第三节 教育经费963

第二十四篇 科学技术966

第一章 科技组织966

第一节 市科学技术委员会966

第二节 地区、市属科研所967

第三节 基层科技组织969

第四节 科技团体969

第二章 科技队伍970

第一节 科技人员970

第二节 职称评定970

第三节 人才分布971

第四节 人才培训974

第三章 科技成果975

第一节 成果项目975

第二节 成果推广980

第三节 技术革新981

第四章 科技服务982

第一节 科技情报982

第二节 科技咨询982

第三节 科普宣传983

第四节 技术市场984

第五章 科技管理985

第一节 成果鉴定985

第二节 成果奖励985

第二十五篇 文化987

第一章 文学艺术987

第一节 文学创作987

第二节 戏剧曲艺988

第三节 美术摄影993

第四节 音乐舞蹈996

第二章 电影、广播、电视997

第一节 电影997

第二节 广播999

第三节 电视1001

第三章 报刊、图书1003

第一节 报刊1003

第二节 图书1008

第四章 群众文化、文化市场1011

第一节 群众文化1011

第二节 文化市场1016

第五章 文物、档案、史志1019

第一节 文物1019

第二节 档案1027

第三节 史志1030

第二十六篇 卫生1038

第一章 医疗1039

第一节 医疗机构1039

第二节 医疗技术1045

第三节 医疗设备1053

第二章 卫生防疫1054

第一节 防疫机构1054

第二节 爱国卫生运动1055

第三节 卫生监督监测1056

第四节 地方病防治1059

第五节 传染病防治1061

第六节 职业病防治1064

第三章 妇幼保健1065

第一节 妇幼保健机构1065

第二节 新法接生1066

第三节 妇女保健1067

第四节 儿童保健1068

第四章 卫生管理1070

第一节 管理机构1070

第二节 卫生团体1072

第三节 医政管理1074

第四节 药政管理1079

第二十七篇 体育1082

第一章 体育组织与设施1082

第一节 体育组织1082

第二节 体育设施1083

第二章 学校体育1084

第一节 体育教学1084

第二节 体育活动1085

第三节 业余体育学校1094

第三章 社会体育1095

第一节 职工体育1095

第二节 农村体育1098

第三节 部队体育1099

第四节 国防体育1099

第五节 街道体育1100

第六节 其他体育1101

第四章 体育竞赛1102

第一节 运动会1102

第二节 单项比赛1104

第三节 体育表演1108

第五章 体育疗法1109

第一节 体育疗法活动1109

第二节 体育疗法功效1109

第二十八篇 宗教1120

第一章 天主教1120

第一节 传入及发展1120

第二节 主要活动1122

第二章 基督教1124

第一节 传入及发展1124

第二节 主要活动1126

第三章 伊斯兰教1127

第一节 传入及发展1127

第二节 主要活动1128

第四章 佛教1129

第一节 传入及发展1129

第二节 主要活动1130

第五章 道教及其他宗教社团1131

第一节 道教1131

第二节 其他宗教社团1131

第二十九篇 社会风俗1133

第一章 习俗1133

第一节 衣食住行1133

第二节 红白喜庆1135

第三节 岁时节令1139

第四节 少数民族习俗1141

第五节 恶风陋习1141

第二章 帮会1145

第一节 袍哥1145

第二节 青帮1146

第三节 一贯道1146

第四节 同乡会1147

第三章 新风1148

第一节 敬老爱幼1148

第二节 助人为乐1149

第三节 舍己救人1150

第四节 保护国家财产1150

第四章 方言1151

第一节 语音1151

第二节 词汇1153

第三节 语法1155

第四节 歇后语1156

第三十篇 人物1158

第一章 传记1158

刘声元1158

刘凤池1159

杨森1161

王陵基1162

任海暹1163

张冲1164

张威1165

刘孟伉1166

牟品山1167

李寰1168

彭星伯1169

廖敬安1171

穆守志1172

刘静修1173

陈希柏1174

鲁济舟1175

杨吉甫1176

林铁1177

熊其侠1179

管致厚1180

罗兴汉1181

向明海1182

龚去非1183

库里申科1183

李重人1184

凌均如1186

何其芳1187

甘祠森1189

潘鼎新1190

李康叔1191

叶创蘅1192

陈端1193

王玉和1194

罗泅1196

郭廷奎1197

林南昌1198

王杰1199

熊朝楹1201

邓大志1202

姜必茂1203

第二章 传略1204

方化南1204

王仲寿1205

陈裕发1205

熊子良1206

刘世楷1206

刘明扬1206

周尔康1207

欧阳克明1207

曾润百1208

陈云庵1208

江琬1208

何敬之1209

邓述明1209

陈劲言1209

刘雨耕1209

李青林1210

杨剑莹1210

何懋金1210

雷震1211

盛超群1211

李芳序1212

江竹筠1212

蒋吉祥1213

崔干平1213

蒋开萍1214

韦德福1214

涂孝文1214

程天道1215

第三章 名录1215

第一节 抗日阵亡将士名录1215

第二节 解放前后革命烈士名录1216

第三节 劳动模范、先进生产(工作)者名录1219

附录1229

一、政事文存1229

(一)近代政事文存1229

(二)现代政事文存1236

二、史事备考1251

(一)建置考证1251

(二)调查报告1259

(三)回忆录1271

三、诗词碑文1272

(一)诗赋歌谣1272

(二)碑记题刻1279

四、历代志序1283

(一)清乾隆《万县志》序1283

(二)清咸丰《万县志》序1283

(三)清同治增修《万县志》序1284

(四)清光绪《万县乡土志》序1285

(五)民国《万县志》序1285

五、修志文辑1286

(一)历届编纂委员会、编辑班子成立文件汇辑1286

(二)市志编修、出版文件选辑1292

(三)部门志编修状况调查报告1309

(四)《万县市志》稿编写人员1313

后记1316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