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安全监测技术与应用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安全监测技术与应用
  • 岳建平,徐佳主编 著
  • 出版社: 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307202689
  • 出版时间:2018
  • 标注页数:332页
  • 文件大小:45MB
  • 文件页数:346页
  • 主题词:安全监测-技术-高等学校-教材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安全监测技术与应用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绪论1

1.1 安全监测的目的1

1.2 安全监测的主要内容2

1.2.1 巡视检查2

1.2.2 环境监测2

1.2.3 位移监测3

1.2.4 渗流监测3

1.2.5 应力、应变监测3

1.2.6 周边监测4

1.3 安全监测基本要求4

1.3.1 监测系统设计4

1.3.2 变形监测点的分类4

1.3.3 变形监测的精度5

1.3.4 变形监测的周期7

1.3.5 变形监测的实施8

1.4 安全监测研究进展9

1.4.1 传统测量技术9

1.4.2 GNSS监测技术10

1.4.3 光纤监测技术12

1.4.4 GBSAR监测技术13

1.4.5 监测自动化技术13

1.4.6 数学模型14

1.4.7 安全评判17

第2章 大地测量技术19

2.1 精密水准测量19

2.1.1 监测标志与选埋19

2.1.2 监测仪器及检验22

2.1.3 监测方法与技术要求23

2.2 三角高程测量25

2.2.1 单向观测及其精度25

2.2.2 中间法及其精度26

2.2.3 对向观测及其精度27

2.3 交会测量27

2.3.1 测角交会法27

2.3.2 测边交会法28

2.3.3 后方交会法29

2.4 导线测量29

2.4.1 边角导线30

2.4.2 基准值计算31

2.4.3 复测值计算31

2.4.4 弦矢导线32

2.4.5 基准值的计算33

2.4.6 复测值的计算34

2.5 三角测量34

第3章 GNSS监测技术37

3.1 概述37

3.1.1 GPS系统37

3.1.2 GLONASS系统38

3.1.3 BDS系统38

3.1.4 Galileo系统39

3.2 GNSS定位误差源分析39

3.2.1 与卫星有关的误差39

3.2.2 与信号传播有关的误差41

3.2.3 与接收机有关的误差44

3.2.4 其他误差45

3.3 相对定位监测原理48

3.3.1 GNSS相对定位数学模型48

3.3.2 GNSS相对定位模式49

3.4 精密单点定位监测原理50

3.4.1 PPP函数模型50

3.4.2 PPP随机模型53

3.4.3 参数估计方法54

3.5 GNSS在苏通大桥监测中的应用55

第4章 三维激光扫描监测技术59

4.1 概述59

4.2 三维激光扫描测量基本原理60

4.2.1 激光测距系统60

4.2.2 激光扫描系统61

4.2.3 CCD相机61

4.3 测量误差分析62

4.3.1 影响三维激光扫描精度的因素62

4.3.2 三维激光扫描系统的精度检测64

4.4 点云数据处理方法69

4.4.1 点云配准69

4.4.2 数据滤波72

4.4.3 数据分割73

4.4.4 三角网格建立77

4.4.5 三维建模79

4.5 基于三维激光扫描测量的变形分析方法79

4.5.1 基于点的变形分析方法79

4.5.2 基于线的变形分析方法80

4.5.3 基于面的变形分析方法81

4.5.4 基于NURBS曲面的监测体表面变形分析82

4.6 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在边坡变形监测中的应用85

4.6.1 工程概况85

4.6.2 点云数据的获取86

4.6.3 点云数据配准86

4.6.4 点云数据噪声剔除87

4.6.5 变形量获取88

第5章 InSAR监测技术91

5.1 概述91

5.2 InSAR监测基本原理91

5.2.1 InSAR技术基本原理92

5.2.2 InSAR技术处理流程93

5.2.3 InSAR技术误差分析94

5.3 数据处理新方法97

5.3.1 永久散射体干涉技术97

5.3.2 相干目标分析方法99

5.3.3 短基线集方法100

5.4 GBSAR监测技术与应用103

5.4.1 GBSAR监测原理103

5.4.2 GBSAR监测应用107

5.5 工程应用113

5.5.1 监测地区及数据概况113

5.5.2 监测结果验证及分析116

第6章 光纤监测技术119

6.1 概述119

6.2 光纤传感器介绍120

6.2.1 光纤的基本结构120

6.2.2 光纤传输的基本原理121

6.2.3 光纤传感的基本原理122

6.2.4 光纤传感器的特点123

6.2.5 光纤传感器的分类124

6.2.6 光纤传感器的应用领域127

6.3 分布式光纤监测系统128

6.3.1 总体结构128

6.3.2 监测系统介绍130

6.4 工程应用133

6.4.1 结构工程监测133

6.4.2 海底管道监测135

6.4.3 滑坡体监测137

第7章 自动化监测技术140

7.1 引言140

7.2 自动化监测系统141

7.2.1 自动化监测系统的分类141

7.2.2 自动化监测系统的设计143

7.2.3 自动化监测系统的数据采集单元145

7.3 自动化监测方法148

7.3.1 变形监测148

7.3.2 应力应变监测164

7.3.3 渗压(流)监测168

7.4 自动化监测系统应用实例170

7.4.1 三峡大坝安全监测的目的和原则171

7.4.2 三峡大坝自动化监测系统171

第8章 监测资料整编与预处理175

8.1 监测资料整编175

8.1.1 平时资料整理175

8.1.2 定期资料整理175

8.1.3 整编资料刊印177

8.2 监测资料初步分析177

8.2.1 概述177

8.2.2 监测资料的检核178

8.2.3 变形分析179

8.3 监测数据的预处理181

8.3.1 粗差检验182

8.3.2 系统误差检验183

8.4 安全监测信息管理系统186

8.4.1 监测数据管理与数据库管理系统186

8.4.2 安全监测信息管理系统实例分析186

8.4.3 总结192

第9章 安全监测数学模型193

9.1 概述193

9.2 统计分析模型193

9.2.1 一元线性回归模型194

9.2.2 多元线性回归模型194

9.2.3 逐步回归统计模型195

9.2.4 算例分析198

9.3 灰色系统模型199

9.3.1 灰色系统理论的基本概念199

9.3.2 GM(1,1)模型200

9.3.3 GM(1,N)模型202

9.3.4 算例分析203

9.4 时间序列模型204

9.4.1 ARMA模型204

9.4.2 ARMA模型建立的一般步骤205

9.4.3 ARMA的Box建模方法206

9.5 神经网络模型210

9.5.1 神经网络基本原理211

9.5.2 BP神经网络213

9.5.3 广义回归神经网络214

9.5.4 小波神经网络216

9.5.5 算例分析218

第10章 安全评判理论220

10.1 概述220

10.1.1 安全评判的意义220

10.1.2 安全评判体系221

10.1.3 安全评判的原则222

10.1.4 安全评判方法222

10.2 层次分析法223

10.2.1 基本知识223

10.2.2 层次分析法结构模型226

10.2.3 层次排序227

10.2.4 层次分析法评判决策228

10.3 风险分析法229

10.3.1 风险分析的框架结构229

10.3.2 定性风险分析法230

10.3.3 定量风险分析法230

10.3.4 总结232

10.4 模糊分析法232

10.4.1 模糊聚类分析233

10.4.2 模糊综合评判234

10.4.3 大坝安全多层次模糊综合评判235

10.5 安全评判专家系统240

10.5.1 专家系统240

10.5.2 大坝安全综合评价专家系统241

第11章 水利工程安全监测246

11.1 概述246

11.1.1 监测工作的重要性246

11.1.2 监测系统研究进展246

11.2 主要监测内容与方法249

11.2.1 概述249

11.2.2 监测项目250

11.2.3 监测方法250

11.2.4 监测周期253

11.3 监测系统设计与建立253

11.3.1 监测断面布置253

11.3.2 水平位移观测点布置254

11.3.3 垂直位移测点布置255

11.4 小浪底大坝安全监控系统设计255

11.4.1 工程概况255

11.4.2 大坝监测项目256

11.5 大坝安全监测发展趋势261

第12章 桥梁工程安全监测263

12.1 概述263

12.2 监测内容与方法263

12.2.1 主要监测内容263

12.2.2 常用监测方法265

12.3 桥梁基础垂直位移监测267

12.3.1 高程基准网与观测点布设267

12.3.2 垂直位移观测268

12.4 桥梁挠度和水平位移监测269

12.4.1 平面基准网布设269

12.4.2 索塔挠度观测271

12.4.3 主梁挠度观测271

12.5 应用实例272

12.5.1 超高索塔挠度监测272

12.5.2 预应力连续刚构桥挠度监测274

第13章 城市地铁工程安全监测277

13.1 概述277

13.2 城市地铁工程施工期监测278

13.2.1 主要监测内容与方法278

13.2.2 监测资料整理和分析285

13.2.3 地铁工程施工期监测方案设计286

13.2.4 工程应用287

13.3 城市地铁工程运营期长期监测293

13.3.1 主要监测内容与方法293

13.3.2 监测资料整理和分析296

13.3.3 地铁工程运营期长期监测方案设计296

13.3.4 工程应用297

13.4 城市地铁工程运营期专项监测301

13.4.1 主要监测内容与方法301

13.4.2 监测资料整理和分析305

13.4.3 地铁工程运营期专项监测方案设计306

13.4.4 地铁保护区自动化监测系统307

13.4.5 工程应用309

第14章 高铁工程安全监测315

14.1 概述315

14.2 主要监测内容和方法315

14.2.1 变形监测网316

14.2.2 路基变形监测318

14.2.3 桥涵变形监测320

14.2.4 隧道变形监测323

14.3 高速铁路工程监测方案设计324

14.4 工程应用325

14.4.1 工程概况325

14.4.2 工程地质概况325

14.4.3 沉降监测技术要求325

14.4.4 基准点、工作基点、沉降监测点的布设325

14.4.5 沉降监测方法327

14.4.6 数据处理328

14.4.7 资料整理328

参考文献329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