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
  • 刘晓勇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ISBN:9787520325394
  • 出版时间:2018
  • 标注页数:347页
  • 文件大小:120MB
  • 文件页数:360页
  • 主题词:马克思主义-生态学-研究;可持续性发展-研究-中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 研究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目标与方法1

第一章 作为马克思主义发展新阶段的生态学马克思主义23

第一节 20世纪以来西方世界的环境问题23

一 岩石圈的破坏和土壤的侵蚀24

二 大气破坏和空气污染27

三 水污染30

四 生物污染33

第二节 西方生态思潮和绿色运动的兴起36

一 西方右翼生态思想家的环境治理思维36

二 西方左翼生态思想家的环境治理思维42

第三节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产生49

一 “正统”马克思主义的生态观及社会主义国家生态问题的产生50

二 西方马克思主义对生态问题的解答及其实践后果56

三 生态问题的空前严重与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产生60

第四节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发展逻辑64

一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孕育64

二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诞生66

三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和成熟67

四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全球扩展71

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的生态学还是生态学的马克思主义74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的自然观75

一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发展逻辑75

二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基本内容84

第二节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自然观93

一 “生态空场派”的自然观93

二 “生态在场派”的自然观97

第三节 对马克思主义及生态学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评价101

一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是唯物主义思想发展的最高成果101

二 对马克思主义是否具有“生态空场”的分析109

三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自然观代表着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复兴116

第三章 生态危机的生成论123

第一节 资本扩张与生态危机123

第二节 消费社会与生态危机133

第三节 科学技术与生态危机142

第四节 控制自然观念与生态危机150

第五节 生态殖民主义与生态危机159

第四章 红绿结合的生态革命论168

第一节 生态危机不可能在资本主义体制内解决168

一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对环境经济学的批判169

二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对生态科技革命论的批判172

三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对新马尔萨斯主义的批判176

第二节 绿色思潮也不能解决资本主义社会的生态问题183

一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对生态中心主义的批判184

二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对生态道德革命思想的批判187

三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对生态无政府主义的批判190

第三节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红绿结合的革命策略193

一 福斯特:否定资本主义是人与自然和解的前提193

二 奥康纳:通过建立生态民主国家解决生态危机199

三 阿格尔、戴维·佩珀:依靠第三支力量进行生态革命204

第五章 生态社会主义的基本设想213

第一节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对苏东社会主义生态危机的反思213

第二节 生态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229

一 以“物质变换”为理论基础230

二 以“劳动解放”为根本方法237

三 以“政治民主”为内在要求243

四 以“生态伦理”为基本保障250

五 以“稳态经济”为总体面貌253

第六章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社会的可持续发展262

第一节 当代中国生态问题及其成因262

一 水资源短缺且污染严重,供需矛盾日益突出263

二 土壤侵蚀和污染严重,耕地面积不断萎缩264

三 废气排放不断增加,大气污染日趋严重264

四 近海水域富营养化,海洋渔业不断退化265

五 生物多样性遭到破坏,生态系统功能持续下降266

六 生产生活垃圾处理能力差,人的生存环境急剧恶化267

第二节 中国必须走人与自然共同发展的可持续之路271

一 当代中国除了走生态社会主义之路外别无他途272

二 建设生态文明是社会主义社会的核心价值276

三 建设生态文明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278

第三节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对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279

一 通过解决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去解决人与自然的冲突279

二 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驾驭和导控资本力量284

三 把生态文明建设与创建人的新的存在方式相结合288

四 发展生态友好型科技,促进科学技术的民主化管理292

五 必须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294

六 构建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和生态伦理298

第七章 对中国可持续发展几个热点问题的回答300

第一节 坚持马克思主义可持续发展观,旗帜鲜明地反对新马尔萨斯主义300

一 可持续发展的理论起点:生态中心主义还是人类中心主义305

二 生态可持续发展的核心障碍:资本主义抑或工业经济306

三 可持续发展的实现途径:适度经济增长还是限制经济增长307

四 可持续发展所依靠的主体力量:生态主义者还是工人阶级309

第二节 构建全球经济新秩序,旗帜鲜明地反对生态殖民主义314

第三节 党的十九大开启了生态文明新时代318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325

参考文献331

后记一343

后记二346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