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国家级新区社会治理创新研究 以南京江北新区为例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国家级新区社会治理创新研究 以南京江北新区为例
  • 马海韵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法律出版社
  • ISBN:9787511887412
  • 出版时间:2018
  • 标注页数:237页
  • 文件大小:34MB
  • 文件页数:250页
  • 主题词:经济开发区-社会治理-研究-南京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国家级新区社会治理创新研究 以南京江北新区为例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导论:问题的提出1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1

(一)研究背景1

(二)研究意义2

二、域内外研究现状综述4

(一)域外研究现状综述4

(二)国内研究现状综述18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26

(一)研究思路26

(二)研究方法28

四、创新与不足28

(一)创新之处28

(二)不足之处30

第一章 国家级新区社会治理创新的理论基础32

一、社会发展与社会建设理论32

(一)西方社会建设的理论与实践33

(二)中国社会建设的理论与实践34

(三)国家级新区的社会治理创新:基于社会建设理论的视角39

二、治理与善治理论41

(一)治理理论的兴起背景41

(二)治理与善治的含义42

(三)治理理论:核心命题与新发展45

(四)治理理论中国化之争:西方理论应用的限度49

(五)国家级新区的社会治理创新:基于治理理论的视角50

三、市民社会理论51

(一)市民社会的概念52

(二)市民社会的功能55

(三)市民社会发展的路径58

(四)中国市民社会的发展60

(五)国家级新区的社会治理创新:基于市民社会理论的视角61

四、“全民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新思路63

(一)关于“全民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的研究成果63

(二)全民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的框架和内容68

第二章 国家级新区的发展及其社会治理基本状况75

一、国家级新区社会治理创新的相关概念界定75

(一)“国家级新区”的概念界定75

(二)“社会管理”“社会管理创新”“社会治理”“社会治理创新”的概念界定81

(三)“国家级新区社会治理创新”的内涵分析83

二、国家级新区的创建发展进程及历史沿革84

(一)国家级新区的历史渊源及其发展沿革84

(二)国家级新区的创建历程及发展定位梳理85

(三)国家级新区的特点89

(四)国家级新区发展态势评析90

三、国家级新区社会治理的基本状况92

(一)从时间维度审视国家级新区社会治理基本状况92

(二)从空间维度考察国家级新区社会治理基本状况95

第三章 南京江北新区社会治理的现状与问题99

一、南京江北新区的发展历程和基本情况99

(一)南京江北新区发展历程99

(二)南京江北新区发展现状101

(三)南京江北新区行政管理体制的构建102

二、南京江北新区社会治理创新的基本优势105

(一)地理区位优越,基础设施完善,决定社会治理的基本形态106

(二)自然环境较好,人才优势明显,铺垫社会治理的客观条件107

(三)新区内核心区域地方政府社会治理的实践积累108

(四)中央政策中对社会治理的要求既是挑战也是机遇108

三、南京江北新区社会治理创新的主要问题109

(一)国家级新区社会治理创新面临的共性问题109

(二)南京江北新区社会治理创新面临的具体问题112

附录一 向新区及开发区下放经济社会管理权力问题研究117

一、下放的原则:下放经济社会管理权力的基本原则119

(一)“精政府、强社会”原则119

(二)“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相统一”原则119

(三)权责统一原则120

二、向谁下放:下放经济社会管理权力的承接主体121

(一)开发区与行政区的关系121

(二)开发区与托管街道的关系121

(三)开发区管委会的法律地位122

三、下放什么:下放经济社会管理权力的基本内容123

(一)“一枚印章管审批”124

(二)“一份清单管边界”124

(三)“一支队伍管执法”124

(四)“一个号码管服务”125

四、如何下放:向开发区下放经济社会管理权力的基本形式125

(一)授权125

(二)委托127

(三)转内部流程128

五、结语129

第四章 域内外相关区域社会治理创新经验借鉴130

一、域外新区社会治理综述131

(一)创造公共价值:域外新区社会治理创新的动力原点131

(二)主导抑或扶持:域外新区社会治理体系中的政府部门132

(三)参与和协同:域外新区社会治理体系中的其他主体133

(四)良善的法治环境:域外新区社会治理的基础平台135

(五)柔性的社会治理机制:域外新区社会治理中宗教、道德的力量136

(六)域外新区治理经验对推进中国国家级新区社会治理的启示137

二、国内其他国家级新区的经验借鉴140

(一)国家级新区社会治理概况140

(二)上海浦东新区社会治理的经验总结与借鉴145

(三)天津滨海新区社会治理的经验总结与借鉴150

(四)广州南沙新区社会治理的经验总结与借鉴154

第五章 南京江北新区全民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创新159

一、创新理念:南京江北新区须构建全民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159

(一)构建全民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是南京江北新区社会治理创新的指导思想159

(二)南京江北新区构建全民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应落实到若干具体重点领域162

二、创新机制:南京江北新区社会治理创新的机构改革和权力运行168

(一)关于在南京江北新区设立法定公共机构的设想169

(二)关于南京江北新区社会治理创新的权力运行171

三、创新路径:南京江北新区社会治理创新的具体路径173

(一)南京江北新区社会治理法治化建设173

(二)南京江北新区社会治理社会化建设174

(三)南京江北新区社会治理专业化建设175

(四)南京江北新区社会治理智能化建设176

附录二 江北新区设立法定公共组织的探索与思考178

一、法定公共组织的概念178

二、以大数据管理中心为首例个案,创设法定公共组织的模式探究179

(一)组织架构179

(二)功能职责180

(三)设立路径180

三、江北新区借鉴法定公共组织模式的展望181

第六章 国家级新区全民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创新182

一、国家级新区社会治理理念的创新183

(一)全民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的理论溯源和核心要义183

(二)国家级新区构建全民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理念185

二、国家级新区社会治理目标的创新187

(一)全民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的最终诉求187

(二)全民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的价值取向189

三、国家级新区社会治理主体的创新191

(一)以党委和政府为代表的公共部门192

(二)以企业为代表的私人部门193

(三)社会组织及公民194

四、国家级新区社会治理工具的创新194

(一)基于政府与政府之间关系的治理工具创新196

(二)基于政府与市场之间关系的治理工具创新197

(三)基于政府与社会之间关系的治理工具创新198

五、国家级新区社会治理机制的创新198

(一)协同治理机制创新199

(二)完善利益协调机制201

(三)构建风险控制机制202

附录三 社会治理创新的浦口模式——浦口区“大联勤”的基本经验、主要问题及其完善建议205

一、浦口区“大联勤”的基本经验206

(一)下沉行政资源,实现多元治理206

(二)延伸治理触角,拓展治理范围207

(三)整合数据资源,搭建信息平台208

二、浦口“大联勤”存在的主要问题209

(一)权限划分尚须更为清晰,公众参与度尚须再加提升209

(二)功能定位有所泛化,实际执行任务单一210

(三)技术力量尚显薄弱,“大数据库”还有待升级212

三、完善浦口“大联勤”机制的若干对策建议212

(一)厘清“大联勤”治理主体,加强联勤联动能力212

(二)深化“大联勤”治理内涵,提升共建共治共享水平216

(三)拓展“大联勤”治理方式,形成“技术+市场”双轮驱动217

四、结语:浦口区“大联勤”长效发展需要法治支撑222

结论:国家级新区社会治理创新的理念、实践及其愿景224

参考文献227

后记236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