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皖江文化与创新发展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皖江文化与创新发展](https://www.shukui.net/cover/18/31335789.jpg)
- 马雷,何小祥主编 著
- 出版社: 合肥: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565022616
- 出版时间:2015
- 标注页数:543页
- 文件大小:282MB
- 文件页数:556页
- 主题词:文化史-安徽省-学术会议-文集
PDF下载
下载说明
皖江文化与创新发展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一、经济与社会研究1
全面深化改革视域下的地方文化建设——池州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散议&谈家胜1
经济殖民、极化效应:近代皖江区域中外资本的垄断与竞争&方前移8
晚清民国时期安庆职业教育研究&王金根 陶宜生18
明清时期皖江地区芦洲的开垦及其生态影响&房利25
皖江地区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互动研究&关晶36
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促进皖江经济社会发展&张家智46
马鞍山建设皖江地区中心城市研究&洪绍明53
明代通俗小说中的皖江城市书写&潘慧琼64
区域社会文化转型与皖籍“新文化”精英群的聚散&檀江林 郑晴晴72
后科举时代桐城教育现代转型与创新发展&崔磊 张平平82
芜湖市建设文化强市研究&罗先奎92
皖江地区农谚类遗产及开发&梁诸英104
传统婚俗与和谐社会的构建——从潜山民间婚俗说起&王美琴 徐辉 徐英宏113
二、思想与文化研究124
方东树的天道论&金仁义124
梅文鼎历算思想的主体精神及后世影响&檀江林 何恩情133
完善文化服务职能 加强皖江文化传播——对博物馆举办“皖江人与皖江文化”展览的思考&金鑫144
清代前期桐城县政治文化与学术文化成就论述&黄春燕151
大通历史文化的亮丽一页——读戊戌六君子之一林旭的大通诗&耿宏志160
对方以智“合二而一”范畴的研究&万师169
皖江地区传统民俗的主流价值重建——以安庆市为例&檀力180
千秋节·天长节·中秋节&王捷梅188
明代王学左派与方以智“三教归心”观之比较&汪军206
苏轼游踪与皖江人文景观&汪黎215
张恨水对卓文君故事的再创作——《凤求凰》与《史记·司马相如列传》比较&芮文浩225
三、戏曲与艺术研究234
简谈黄梅戏的美学特质&李光南234
石台目连戏述略及创新利用&田胜平244
“非遗”生产性保护语境下芜湖铁画的保护与传承研究&张向军252
安庆鼓书创新研究——以黄梅大鼓为例&李晓星 汪四红262
傩文化与佛教相互渗透和影响初探——以贵池傩与九华山佛教为例&檀新建272
安庆市中小戏曲的传承创新研究——历史溯源和现状调研的民族音乐学研究&王安潮 赵柯丽286
四、历史与典籍研究296
再论安徽历史的特点及其成因&徐国利296
安庆方志中所见慈幼机构&蒲霞305
皖江地区楚墓形制简论&杨彭313
安庆城池变迁与南宋兴衰&王申生328
皖江地区六朝墓葬的类型与分期&齐泽亮335
《鲁谼方氏族谱》的历史社会学解读&方金友346
皖江地区最早的博物馆——安徽省立图书馆历史博物部&刘东355
短命帝王的千秋决策——试论东晋末桓玄姑孰称帝颁布“以纸代简”令&江群364
民国初年安正铁路初探&马陵合371
张英池州府重建儒学记碑考释&张邦启382
安庆清代迁陕移民史研究&任祥斌 汪启贵 张全海389
安徽寻根——皖考&郑炎贵397
五、历史人物研究403
三国吴夫人在皖江巢湖的政治活动&周怀宇403
左眉生卒年考述&汪长林 鲁雪静413
江东横山是“五岳”之古南岳,也是陶渊明的隐居地&施长斌417
桐城经学家马瑞辰学术渊源考述&于春莉423
从日记手稿看吕惠生革命之路&冯超 孙士民437
范仲淹、滕子京与青阳&杨国宜443
方东树的治学历程与学术观念&郭青林455
李光炯与朱蕴山&李应青465
施闰章与桐城文人交游考论&章建文470
方学渐与桐城学风的昌盛&宋豪飞483
方令孺与陈梦家的交游及其文坛影响&张文490
姚莹与方东树交游述略&刘振501
吴汝纶史学思想和历史观评议&董根明508
昭明太子与皖江池州&谭幼平520
方以智晚年禅学思想刍议&王晓明 汪忠明530
六、附录537
1.为引领发展铸魂 为推动发展注力 为科学发展供智——在第六届皖江文化研讨会上的讲话&宋蓓537
2.在第六届皖江地区历史文化研讨会开幕式上的致辞&施泽彪541
3.在第六届皖江地区历史文化研讨会上的讲话&汪时珍5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