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现代中国文学1898-1949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现代中国文学1898-1949](https://www.shukui.net/cover/17/31333122.jpg)
- 乔以钢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 ISBN:9787040433814
- 出版时间:2015
- 标注页数:302页
- 文件大小:56MB
- 文件页数:310页
- 主题词:中国文学-现代文学-文学史-1898~1949-高等学校-教材
PDF下载
下载说明
现代中国文学1898-1949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1
第一章 从晚清走来:现代中国文学的萌动16
第一节 清末文学的启蒙16
第二节 “小说界革命”20
第三节 谴责小说与“鸳鸯蝴蝶派”小说24
第四节 白话文运动的兴起27
第五节 域外文学与文化的译介29
第二章 文学革命的发生32
第一节 《新青年》:新文化运动的“蓄势”32
第二节 文学革命的“发难”34
第三节 同复古派的理论斗争38
第四节 新诗的“尝试”与小说的“革新”40
第五节 “问题剧”和新式散文45
第三章 鲁迅:思想与艺术的双向启蒙49
第一节 伟大作家崛起的心路历程49
第二节 《呐喊》《彷徨》《故事新编》:小说创作58
第三节 走向独立的文体:“杂文”的成就67
第四节 别开生面的《野草》和《朝花夕拾》68
第四章 郭沫若:情感支撑的文学世界73
第一节 一个诗人和戏剧家的心灵史73
第二节 《女神》:狂飙突进的自由宣言76
第三节 历史剧:从《三个叛逆的女性》到《屈原》81
第五章 文学社团的竞相发展86
第一节 高扬现实主义:文学研究会的创作86
第二节 开一代浪漫主义先河:创造社的创作89
第三节 新月诗派与象征诗派92
第四节 语丝社与沉钟社95
第五节 乡土小说的崛起98
第六章 闪烁于“文化战国”时代的星辰101
第一节 闻一多、徐志摩和李金发101
第二节 郁达夫的自传小说与张资平的情爱小说106
第三节 “美文”运动中的周作人与朱自清109
第四节 “独幕剧圣手”丁西林和田汉、欧阳予倩的创作112
第七章 左翼文学的历史演进116
第一节 从“文学革命”向“革命文学”转换116
第二节 “左联”的成立及其历史成就119
第三节 与新月派、民族主义文学等派别的话语对立122
第四节 “鲁迅风”论争与杂文的再度繁荣126
第八章 茅盾的社会剖析及其影响下的长篇小说130
第一节 写实风格的最初烙印130
第二节 《子夜》:都市文学的“扛鼎之作”134
第三节 《腐蚀》:揭露黑暗的日记体小说138
第四节 李劼人的“风俗史”140
第五节 沙汀与艾芜143
第九章 老舍:市民文学的集大成者147
第一节 早期讽刺文学的“实验”148
第二节 《骆驼祥子》:为城市贫民“立传”151
第三节 《四世同堂》:沉实厚重的“恨史”155
第四节 老舍作品的“京味儿”157
第十章 巴金:为青春“立像”161
第一节 无政府主义和作家的“纠缠”162
第二节 《激流三部曲》:叛逆宣言与热血文学164
第三节 《寒夜》:风格转变后的力作168
第十一章 曹禺:现代话剧文学的高峰173
第一节 开始即高峰:《雷雨》和《日出》173
第二节 《原野》:另一向度的探索178
第三节 进入艺术化境的《北京人》182
第十二章 沈从文:建构人性的庙宇187
第一节 湘西“牧歌”的滋生与流变187
第二节 《边城》:人性美的典范191
第三节 长篇小说和湘西散文194
第十三章 艾青及20世纪30年代诗歌大潮198
第一节 艾青:开放的现实主义歌唱198
第二节 田间与臧克家201
第三节 《现代》杂志和现代诗派204
第四节 中国诗歌会207
第五节 后期新月诗派与殷夫的“红色鼓动诗”209
第十四章 色彩纷呈的小说流派212
第一节 “革命”加“浪漫”的小说模式212
第二节 左翼作家的小说214
第三节 东北作家群的创作219
第四节 新感觉派的“横空出世”222
第五节 京派小说的坚实探索226
第十五章 战时文学的民族化选择230
第一节 “文协”和文学界抗日统一战线230
第二节 延安整风运动和《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的出台232
第三节 文学的“工农兵”方向235
第四节 在文学论争中前行238
第五节 “孤岛文学”现象241
第十六章 走向综合与平衡的诗歌244
第一节 “崇高的山”:七月诗派244
第二节 “深沉的河”:穆旦为代表的西南联大诗人群247
第三节 解放区:长篇叙事诗的空前繁荣251
第四节 国统区:别开生面的政治讽刺诗254
第十七章 解放区文学的新面貌258
第一节 赵树理小说的民族化探索258
第二节 孙犁的诗化小说261
第三节 土改史诗:《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和《暴风骤雨》264
第四节 “新英雄传奇”:写作空间的开拓268
第五节 新歌剧的崛起:《白毛女》270
第六节 报告文学的新发展273
第十八章 国统区和沦陷区的意外“收获”276
第一节 “古为今用”:历史剧的兴盛276
第二节 走向讽刺的戏剧:陈白尘等的创作278
第三节 暴露与体验:路翎、黄谷柳等的小说281
第四节 张恨水、徐訏和无名氏的通俗小说283
第五节 夏衍:现实主义的选择290
第六节 新“儒林外史”:《围城》293
第七节 奇迹:“张爱玲现象”296
第八节 梁实秋的“雅舍”散文2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