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
  • 卢光明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 ISBN:9787117275309
  • 出版时间:2018
  • 标注页数:225页
  • 文件大小:46MB
  • 文件页数:240页
  • 主题词:核磁共振成象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概述1

第一节 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的基本知识1

一、基本概念1

二、发展概况1

第二节 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的数据分析2

一、半定量分析2

二、定量分析3

三、主要半定量、定量参数的病理生理意义3

第三节 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的临床应用进展4

一、肿瘤4

二、缺血性疾病5

三、其他疾病5

四、新药的研发5

第四节 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的研究热点与挑战6

一、异质性6

二、乏氧性6

三、间质液压7

四、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面临的挑战7

第二章 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技术和图像后处理10

第一节 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的扫描方法10

一、T1 mapping序列10

二、动态对比增强序列11

三、动态对比增强序列的参数设置12

四、动态对比增强扫描中的注意事项13

第二节 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的对比剂注射方案14

一、常规注射方案14

二、预注射技术14

第三节 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的运动校正15

一、运动校正的方法15

二、运动校正在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的应用16

第四节 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的血流动力学模型18

一、半定量参数模型18

二、定量参数模型20

第五节 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模型的使用和选择24

一、动脉输入函数24

二、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模型的选择原则25

第六节 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在肿瘤异质性分析中的应用27

一、直方图分析方法27

二、纹理分析方法27

三、异质性分析的主要参数28

四、放射组学与肿瘤异质性31

第三章 脑疾病的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37

第一节 脑疾病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应用基础37

一、脑疾病的病理生理基础及灌注特征37

二、血脑屏障破坏与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应用基础37

第二节 脑疾病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扫描技术38

一、设备及扫描要求38

二、对比剂注射方案39

三、图像采集技术39

第三节 脑疾病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后处理39

一、图像预处理39

二、脑常用的药代动力学模型39

三、动脉输入函数39

四、其他后处理与统计40

第四节 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在脑疾病中的临床应用41

一、脑肿瘤41

二、脑卒中44

三、脑小血管病46

四、多发性硬化46

第五节 脑疾病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应用展望及挑战47

第四章 鼻咽癌的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51

第一节 鼻咽癌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应用基础51

一、鼻咽癌的概述51

二、鼻咽癌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的病理生理基础51

第二节 鼻咽癌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扫描技术52

一、设备及扫描要求52

二、对比剂注射方案52

三、图像采集技术52

第三节 鼻咽癌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后处理53

一、图像预处理53

二、常用药代动力学模型53

三、动脉输入函数53

第四节 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在鼻咽癌中的临床应用53

一、鼻咽癌的影像诊断进展53

二、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在鼻咽癌中的应用54

第五节 鼻咽癌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应用展望及挑战58

第五章 食管癌的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60

第一节 食管癌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应用基础60

一、食管癌概述60

二、食管癌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的病理生理基础61

第二节 食管癌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扫描技术62

一、设备及扫描要求62

二、对比剂注射方案62

三、图像采集技术63

第三节 食管癌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后处理63

一、图像预处理63

二、常用的药代动力学模型及动脉输入函数63

第四节 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在食管癌中的临床应用64

一、食管癌影像诊断进展64

二、食管癌的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检查64

第五节 食管癌DCE-MRI应用展望及挑战70

第六章 乳腺疾病的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72

第一节 乳腺疾病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应用基础72

一、乳腺癌概述72

二、乳腺良性病变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的病理生理基础72

三、乳腺癌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的病理生理基础73

第二节 乳腺疾病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扫描技术73

一、设备及扫描要求73

二、对比剂注射方案73

三、图像采集技术73

第三节 乳腺疾病动态对比磁共振成像后处理74

一、图像预处理74

二、常用的药代动力学模型74

三、动脉输入函数74

第四节 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在乳腺疾病中的临床应用74

一、乳腺良恶性病变的诊断和鉴别诊断74

二、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的疗效评价78

三、乳腺癌的分子生物学分型和预后评估81

第五节 乳腺疾病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应用展望及挑战82

第七章 肺癌的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85

第一节 肺癌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应用基础85

一、肺癌概述85

二、肺癌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的病理生理基础88

第二节 肺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扫描技术89

一、设备及扫描要求89

二、对比剂注射方案89

三、扫描前准备和扫描体位89

四、扫描方案及序列90

第三节 肺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后处理91

一、图像预处理:运动矫正91

二、常用的药代动力学模型91

三、数据处理91

四、肺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常用参数92

五、其他后处理及统计93

第四节 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在肺癌中的临床应用93

一、肺癌的诊断与鉴别诊断93

二、预后判断与疗效评价95

第五节 肺疾病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应用展望及挑战99

第八章 肝疾病的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103

第一节 肝疾病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应用基础103

一、肝疾病概述103

二、肝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应用的病理生理基础104

第二节 肝疾病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扫描技术105

一、扫描方案及序列105

二、肝磁共振成像对比剂106

三、呼吸伪影控制107

第三节 肝疾病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后处理107

一、图像预处理107

二、肝的常用药代动力学模型108

三、数据处理108

四、肝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常用参数109

五、其他后处理及统计110

第四节 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在肝疾病中的临床应用110

一、肝占位性病变110

二、肝恶性肿瘤的疗效评估113

三、肝硬化的分级和肝功能评价116

第五节 肝疾病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应用展望及挑战118

第九章 胰疾病的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122

第一节 胰疾病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应用基础122

第二节 胰疾病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扫描技术123

一、检查前准备123

二、扫描方案及序列123

三、对比剂注射方案124

第三节 胰疾病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后处理124

一、图像预处理124

二、常用的药代动力学模型124

三、动脉输入函数与时间信号曲线124

第四节 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在胰疾病中的临床应用125

一、正常胰125

二、胰肿瘤127

三、非肿瘤性病变133

四、治疗评估和预测135

第五节 胰疾病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应用展望及挑战135

第十章 肾疾病的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138

第一节 肾疾病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应用基础138

一、肾疾病的概述138

二、肾疾病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的病理生理基础139

第二节 肾疾病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扫描技术140

一、肾肿瘤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扫描技术140

二、肾功能测定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扫描技术141

第三节 肾疾病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后处理142

一、图像配准142

二、常用的药代动力学模型142

三、动脉输入函数143

四、兴趣区的勾画144

五、肾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常用参数144

第四节 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在肾疾病中的临床应用145

一、肾肿瘤诊断145

二、靶向治疗的疗效评估146

三、肾功能测定147

第五节 肾疾病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应用展望及挑战148

第十一章 直肠疾病的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152

第一节 直肠疾病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应用基础152

一、直肠癌概述152

二、直肠癌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的病理生理基础153

第二节 直肠疾病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扫描技术155

一、设备及扫描要求155

二、对比剂使用155

三、体位和扫描方向155

四、扫描序列选择156

第三节 直肠疾病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后处理156

一、T1 mapping156

二、动脉输入函数的选择156

三、常用的药代动力学模型157

四、直肠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常用参数157

第四节 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在直肠疾病中的临床应用158

一、良恶性病变的鉴别158

二、直肠癌的术前分期158

三、评价直肠肿瘤的血管生成159

四、直肠癌分化程度的判断164

五、直肠癌的疗效评估164

六、术后复发的判断168

第五节 直肠疾病DCE-MRI应用展望及挑战169

第十二章 子宫颈癌的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172

第一节 子宫颈癌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应用基础172

第二节 子宫颈癌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扫描技术174

一、设备及扫描技术174

二、对比剂注射方案174

三、序列及参数设置174

第三节 子宫颈癌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后处理175

一、半定量参数175

二、定量参数175

三、AIF和ROI的选择175

第四节 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在子宫颈癌中的临床应用176

一、侵犯范围评价176

二、疗效监测与预后判断178

三、子宫其他疾病183

第五节 子宫颈癌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应用展望及挑战183

第十三章 前列腺癌的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187

第一节 前列腺癌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应用基础187

一、前列腺癌概述187

二、前列腺癌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的病理基础188

第二节 前列腺癌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扫描技术189

一、设备及扫描要求189

二、对比剂使用方案189

三、体位和扫描方向189

四、序列和参数选择189

第三节 前列腺癌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后处理189

一、T1 mapping189

二、动脉输入函数选择190

三、药代动力学模型190

第四节 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在前列腺癌中的临床应用190

一、前列腺癌的诊断和鉴别诊断190

二、指导穿刺活检193

三、临床分期194

四、恶性程度评估和预后评价194

五、放疗计划制订196

六、疗效评估与复发监测197

第五节 前列腺癌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应用展望及挑战198

第十四章 骨肌系统疾病的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202

第一节 骨肌系统疾病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应用基础202

一、骨肌系统疾病概述202

二、骨肌系统疾病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的病理基础203

第二节 骨肌系统疾病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扫描技术203

一、线圈与受检者体位203

二、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检查方法205

三、对比剂使用方案205

第三节 骨肌系统疾病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后处理205

一、T1-mapping205

二、动脉输入函数205

三、药代动力学模型205

第四节 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在骨肌系统疾病中的临床应用206

一、良恶性肿瘤的鉴别206

二、新辅助化疗的疗效评价211

三、术后复发的判断213

四、强直性脊柱炎213

五、类风湿关节炎217

第五节 骨肌系统疾病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应用展望及挑战220

英文缩略词表223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