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先秦两汉道家科技思想研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先秦两汉道家科技思想研究](https://www.shukui.net/cover/51/31299647.jpg)
- 谢清果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东方出版社
- ISBN:9787506028783
- 出版时间:2007
- 标注页数:486页
- 文件大小:22MB
- 文件页数:510页
- 主题词:道家-科学技术-思想史-研究-中国-先秦时代~两汉时代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先秦两汉道家科技思想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总序&詹石窗1
序一&周桂钿1
序二&王前6
绪论1
一、道家科技思想研究的现状和展望1
二、道家科技思想研究的对象和方法8
三、道家科技思想研究的意义和价值12
第一章 道家科技思想何以可能22
第一节 “道家科技思想”研究的理论前提22
一、“道家”起源及其科技背景23
二、从自然哲学看道家科技思想25
三、科学划界与道家科技思想特质27
第二节 道家哲学中的科技思想意蕴28
一、问道:世界统一性的探求28
二、求知:认识能力的反思32
三、法天:实践能动性的发挥37
四、贵生:思想与行为的价值取向39
五、达真:事实与价值的交融40
六、明理:世界本质与规律的追问43
七、创新:思想活力的内在趋向46
第三节 道家思想与中国传统科学范式48
一、中国传统科学范式建构的道家溯源48
二、中国传统科学范式解构的道家思想渊源60
三、道家思想奠定中国传统科学范式的基本特征:自然人文主义63
第二章 道家科技思想何以必要66
第一节 道家与传统科技思想的互动及其意义66
一、道家与传统科技思想的互动67
二、道家科技思想的历史评价68
三、道家科技思想的现代诠释71
第二节 道家对科技异化的思考及救治77
一、“重技轻器”扬人性78
二、“朴散为器”须知止80
三、“道进乎技”通养生83
四、“道法自然”益生态84
五、真人:解决人、科技、自然关系的关键87
第三节 道家:世界科学转型的思想资源90
一、科学史研究需要溯源思想文化背景90
二、道家对未来科学发展的可能贡献93
第四节 当代新道家对道家科技思想的发扬95
一、当代新道家与科技文化“心心相应”96
二、当代新道家的科技思想剖析99
三、当代新道学对构建中国科学文化的理性尝试112
第三章 道家科学思想的精神气质118
第一节“道法自然”的科学态度119
一、“达万物之理”的科学气质119
二、“人法天道”的行为法则121
第二节 “道之真以治身”的实证精神122
第三节 “其鬼不神”的科学情怀125
第四节 “知常曰明”的探索精神126
一、“绝圣弃知”以知“常”126
二、“原始计实”以知“则”129
第五节 “凡物之然也,必有故”的理性精神129
一、“知其所以知”的求知精神130
二、“闻而审”的慎察精神133
第四章 道家科学思想的方法基础136
第一节 道家的类比方法139
一、“物无非类”:“类”的遍在性140
二、“举类而实之”:“类”的推理功能141
三、“类不可必推”:“类”方法的缺陷145
第二节 道家“反者,道之动”的辩证逻辑方法147
第三节 道家的观察方法与实验方法151
一、道家“外观”与“内观”的观察方法152
二、“效验”观念指导下的实验方法158
第四节 道家的假说方法与想象方法162
一、“与造化者同功”的机器人假说163
二、“吾见子之心”的透视诊病假说164
三、“剖胸探心,易而置之”的换心手术假说165
四、“经物而物不觉”的绝世宝剑假说166
第五节 道家的分析方法与综合方法168
第六节 道家“静因之道”的认识方法170
第五章 道家技术思想的艺术神韵174
第一节 道家技术思想研究的源起及意义175
一、“道家技术思想”命题的提出175
二、道家的技术起源说184
三、道家的技术价值意识185
四、道家的技术境界说187
五、道家的工具意识190
第二节 道家自然技术思想的运作模式191
一、“制器尚象”:技术发明的一般过程191
二、“道进乎技”:技术活动的科学导航200
三、“道术并进”:技术活动的道德自律220
第三节 道家社会技术思想2
一、从社会技术到道家社会技术228
二、法天象地:社会理想秩序的构建237
三、太平社会:道家社会技术的指向242
四、身国共治:道家社会技术的运作方式255
五、号令合于民心:道家社会技术运作的准则263
六、“德法并举”:道家社会技术的运作模式268
第四节 道家自我技术思想281
一、“道家自我技术”:道家对身心关系的操作281
二、“道法自然”:道家自我技术的操作方式287
三、“天人相应”:处理人与自然的原则294
四、治心:道家自我技术的入手处301
五、养性:道家自我技术的归宿点312
余论 先秦两汉道家科技思想的历史演进330
第一节 先秦:道家科技思想的奠基331
第二节 秦汉时期:道家科技思想体系的形成时期435
第三节 先秦两汉时期道家科学共同体的现代启示460
参考文献466
后记4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