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行政制度史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中国行政制度史](https://www.shukui.net/cover/73/31292072.jpg)
- 蔡放波主编 著
- 出版社: 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307070417
- 出版时间:2009
- 标注页数:331页
- 文件大小:18MB
- 文件页数:345页
- 主题词:行政管理-政治制度-历史-中国-高等学校-教材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国行政制度史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绪论1
1.1 中国行政制度史的研究对象1
1.2 中国古代行政制度的特点和发展阶段4
1.2.1 中国古代行政制度的特点4
1.2.2 中国行政制度史的分期9
1.3 研究中国行政制度史的意义12
1.3.1 有利于继承和发扬中国优秀的行政文化12
1.3.2 有利于了解行政制度与国家政权、社会之间的关系13
1.3.3 有利于充实专业知识和完善知识结构13
1.3.4 有利于推进我国行政体制改革13
1.4 研究中国行政制度史的方法14
1.4.1 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方法14
1.4.2 历史的研究方法15
1.4.3 比较研究的方法15
1.4.4 学以致用,体用结合的方法15
1.4.5 注意从发展的角度来学习中国行政制度史16
本章小结16
关键术语16
思考题16
第2章 夏商周行政制度概述17
2.1 夏朝政权组织的出现17
2.1.1 夏朝的中央政权组织17
2.1.2 夏朝的地方政权机构——方国19
2.1.3 简评20
2.2 商朝内服与外服的职官21
2.2.1 商朝内服的职官——“百僚庶尹”、“殷正百辟”22
2.2.2 商朝外服的职官——“殷边侯甸”24
2.2.3 简评25
2.3 西周的中央行政管理体制与地方管理26
2.3.1 西周的中央行政管理体制27
2.3.2 西周的地方行政管理体制29
2.3.3 简评31
2.4 春秋战国时期的行政制度32
2.4.1 春秋时期的行政制度33
2.4.2 战国时期的行政制度37
2.4.3 简评40
本章小结40
关键术语41
思考题41
第3章 皇帝制度42
3.1 皇帝制度的建立与皇权的行使42
3.1.1 皇帝制度的建立42
3.1.2 皇帝制度的发展变化45
3.1.3 皇权的内容与特点49
3.1.4 皇权的行使方式50
3.1.5 简评52
3.2 皇位继承制度53
3.2.1 皇位继承的原则53
3.2.2 皇位继承制度的弊端55
3.2.3 统治者所采取的相关防范措施56
3.2.4 简评58
3.3 宫殿、陵寝、宗庙制度58
3.3.1 宫殿制度58
3.3.2 陵寝制度61
3.3.3 宗庙制度63
3.3.4 简评64
3.4 皇权的异化——外戚与宦官专权65
3.4.1 宦官制度65
3.4.2 宦官专权69
3.4.3 外戚制度71
3.4.4 简评73
3.5 皇帝制度的特点与本质74
3.5.1 皇帝制度的特点74
3.5.2 皇帝制度的积极意义75
3.5.3 皇帝制度的本质75
3.5.4 简评76
本章小结76
关键术语77
思考题77
第4章 中央行政制度78
4.1 秦汉时期的三公九卿制78
4.1.1 秦代大一统封建国家的三公九卿制78
4.1.2 西汉时期的三公九卿制80
4.1.3 东汉三公九卿制的变化82
4.1.4 简评84
4.2 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的三省六部制85
4.2.1 魏晋南北朝三省六部制的萌芽85
4.2.2 隋代三省六部制的确立87
4.2.3 唐代三省六部制的完善90
4.2.4 中晚唐、五代时期三省六部制的变革93
4.2.5 简评95
4.3 宋代的二府三司制和元代的一省制95
4.3.1 宋代的二府三司制96
4.3.2 元代的一省制与宣政院99
4.3.3 简评101
4.4 明清的内阁制与军机处101
4.4.1 明代的内阁制101
4.4.2 清代的军机处104
4.4.3 简评106
4.5 中央行政体制的演变规律及其特点106
本章小结109
关键术语109
思考题109
第5章 地方行政制度111
5.1 秦汉地方行政制度111
5.1.1 秦代郡县二级制地方政府111
5.1.2 汉代郡县与封国并行的地方行政制度113
5.1.3 汉代民族地区行政管理体制116
5.1.4 简评117
5.2 魏晋南北朝地方行政制度118
5.2.1 州、郡、县三级地方行政体制118
5.2.2 双轨制与都督制度119
5.2.3 侨州郡县制度120
5.2.4 县乡制度121
5.2.5 简评122
5.3 隋唐地方行政制度123
5.3.1 隋代州、县两级制的地方行政制度123
5.3.2 唐代的地方行政制度124
5.3.3 唐代边疆少数民族地区行政管理机构的设置127
5.3.4 简评129
5.4 宋辽金地方行政制度129
5.4.1 宋朝地方行政制度129
5.4.2 辽的地方行政制度132
5.4.3 金的地方行政制度132
5.4.4 简评133
5.5 元代地方行政制度133
5.5.1 元代地方行政制度134
5.5.2 元代民族地区行政管理制度135
5.5.3 简评135
5.6 明清地方行政制度136
5.6.1 明代地方行政制度136
5.6.2 清代地方行政制度139
5.6.3 简评142
5.7 地方行政体制的运行142
5.7.1 从郡县二级制转化为州郡县三级制142
5.7.2 从州县二级制转化为道(路)州县三级制143
5.7.3 从省路府州县多级制转向省府县三级制144
5.7.4 简评145
本章小结145
关键术语146
思考题146
第6章 监察制度147
6.1 先秦时期的行政监察制度147
6.1.1 先秦的中央监察制度147
6.1.2 先秦时期行政监察制度的特点148
6.1.3 简评149
6.2 秦汉时期的行政监察制度149
6.2.1 秦汉的中央监察制度149
6.2.2 秦汉的地方监察制度152
6.2.3 秦汉时期行政监察制度的特点153
6.2.4 简评154
6.3 魏晋南北朝的行政监察制度154
6.3.1 魏晋南北朝行政监察制度的衰弱154
6.3.2 皇权对监察机构控制的加强155
6.3.3 监察官员职权的变化156
6.3.4 魏晋南北朝时期行政监察制度的特点157
6.3.5 简评158
6.4 隋唐时期行政监察制度158
6.4.1 隋朝时期行政监察制度158
6.4.2 唐朝时期行政监察制度160
6.4.3 隋唐时期行政监察制度的特点162
6.4.4 简评163
6.5 宋辽金元的行政监察制度164
6.5.1 宋代中央行政监察制度164
6.5.2 辽金行政监察制度168
6.5.3 元朝的行政监察制度169
6.5.4 宋辽金元时期行政监察制度的特点172
6.5.5 简评173
6.6 明清的行政监察制度173
6.6.1 明朝的中央行政监察制度173
6.6.2 明朝的地方行政监察制度175
6.6.3 清代的行政监察制度177
6.6.4 明清时期行政监察制度的特点181
6.6.5 简评182
本章小结182
关键术语183
思考题183
第7章 官吏选拔制度184
7.1 先秦的世卿世禄制度184
7.1.1 世卿世禄制及其表现形式184
7.1.2 世卿世禄制度的发展历史186
7.1.3 简评187
7.2 秦汉的选官制度188
7.2.1 察举制及其主要科目188
7.2.2 察举制的主要内容191
7.2.3 简评192
7.3 魏晋南北朝的九品中正制192
7.3.1 九品中正制的内容192
7.3.2 九品中正制的发展轨迹193
7.3.3 简评195
7.4 隋唐的科举制196
7.4.1 隋朝科举制的开启196
7.4.2 唐朝科举制的勃兴197
7.4.3 简评200
7.5 宋元科举制的发展200
7.5.1 宋朝科举的改革200
7.5.2 元朝科举制的民族色彩203
7.5.3 简评204
7.6 明清科举制的强化205
7.6.1 明朝科举制的极盛205
7.6.2 清朝科举制的革废206
7.6.3 简评209
7.7 对科举制的评价209
7.7.1 科举制的积极作用210
7.7.2 科举制的功能211
7.7.3 科举制的消极影响212
本章小结214
关键术语215
思考题215
第8章 官吏管理制度216
8.1 官吏任用制度216
8.1.1 官吏任用种类概说216
8.1.2 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官吏任用制度217
8.1.3 隋唐时期官吏任用制度220
8.1.4 宋代时期官吏任用制度223
8.1.5 元代时期官吏任用制度224
8.1.6 明清时期的官吏任用制度225
8.1.7 简评225
8.2 官吏考课和奖惩制度226
8.2.1 官吏考课制度226
8.2.2 官吏奖惩制度232
8.2.3 简评235
8.3 官吏等级和俸禄制度236
8.3.1 官吏等级制度236
8.3.2 俸禄制度240
8.3.3 简评242
8.4 官吏退休和抚恤制度242
8.4.1 官吏退休制度242
8.4.2 官吏抚恤制度247
8.4.3 简评249
本章小结249
关键术语250
思考题250
第9章 胥吏制度251
9.1 先秦时期胥吏的起源251
9.1.1 胥吏的含义251
9.1.2 先秦时期的胥吏252
9.1.3 简评254
9.2 秦汉隋唐胥吏阶层的形成与发展254
9.2.1 秦汉时期胥吏阶层的形成254
9.2.2 隋唐时期胥吏阶层的发展256
9.2.3 简评259
9.3 宋元时期胥吏阶层的膨胀260
9.3.1 宋朝胥吏制度260
9.3.2 元朝胥吏制度264
9.3.3 简评266
9.4 明清时期的胥吏267
9.4.1 明朝胥吏制度267
9.4.2 清朝胥吏制度270
9.4.3 明清的胥吏之害272
9.4.4 简评274
9.5 胥吏对基层行政的影响274
9.5.1 胥吏对基层行政的积极影响274
9.5.2 胥吏对基层行政的消极影响277
9.5.3 简评280
本章小结280
关键术语281
思考题281
第10章 公文制度282
10.1 先秦公文的起源和类型282
10.1.1 先秦公文的起源282
10.1.2 先秦公文的类型284
10.1.3 简评286
10.2 秦汉至明清时期公文的发展演变286
10.2.1 秦汉时期的公文制度286
10.2.2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公文制度289
10.2.3 隋唐时期的公文制度291
10.2.4 宋元时期的公文制度292
10.2.5 明清时期的公文制度293
10.2.6 简评295
10.3 古代公文的用印与用纸制度296
10.3.1 古代公文的用印制度296
10.3.2 古代公文的用纸制度299
10.3.3 简评301
本章小结301
关键术语302
思考题302
第11章 教科文卫管理制度303
11.1 学校和教育管理制度303
11.1.1 先秦的学校和教育管理制度303
11.1.2 秦汉的学校和教育管理制度305
11.1.3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学校和教育制度307
11.1.4 隋唐宋元时期的学校和教育制度309
11.1.5 明清时期的学校和教育制度311
11.1.6 简评313
11.2 科学机构和管理制度314
11.2.1 天文历法机构及管理制度314
11.2.2 手工业技术机构和管理制度316
11.2.3 简评319
11.3 医疗卫生机构和管理制度319
11.3.1 医疗卫生机构和管理制度319
11.3.2 简评324
本章小结325
关键术语325
思考题326
参考书目327
后记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