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生物学新课程课堂教学技能概论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生物学新课程课堂教学技能概论](https://www.shukui.net/cover/57/31250637.jpg)
- 郭永峰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科学出版社
- ISBN:9787030242631
- 出版时间:2009
- 标注页数:264页
- 文件大小:68MB
- 文件页数:277页
- 主题词:生物课-课堂教学-教学研究-中学
PDF下载
下载说明
生物学新课程课堂教学技能概论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序1
前言1
绪论1
一、生物学课堂教学技能概述1
二、传统生物学课堂教学技能的价值缺失2
三、生物学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技能的价值取向5
四、建构适应生物学新课程的课堂教学技能6
第一章 教学语言10
一、教学语言的概念10
二、教学语言的功能10
三、教学语言的类型11
四、教学语言的构成要素13
五、教学语言的运用原则16
六、教学语言的评价23
第二章 体态语25
一、体态语的概念25
二、体态语的特点25
三、体态语的功能27
四、体态语的类型及构成29
五、体态语的运用原则36
六、体态语的评价37
第三章 导入39
一、导入的概念39
二、导入的功能39
三、导入的类型40
四、导入的构成要素44
五、导入的运用原则45
六、导入的评价46
第四章 讲授47
一、讲授的概念47
二、讲授的功能47
三、讲授的类型48
四、讲授的构成要素52
五、讲授的运用原则55
六、讲授的评价56
第五章 提问58
一、提问的概念58
二、提问的功能58
三、提问的类型60
四、提问的构成要素64
五、提问的运用原则和实施要点65
六、提问的评价69
第六章 板书71
一、板书的概念71
二、板书的功能71
三、板书的类型74
四、板书的构成要素79
五、板书的运用原则80
六、板书的评价82
第七章 演示83
一、演示的概念83
二、演示的功能83
三、演示的类型84
四、演示的构成要素88
五、演示的运用原则和实施要点89
六、演示的评价92
第八章 课堂反应93
一、课堂反应的概念93
二、课堂反应的功能93
三、课堂反应的类型97
四、课堂反应的构成要素99
五、课堂反应的运用原则和实施要点100
六、课堂反应的评价102
第九章 课堂管理103
一、课堂管理的概念103
二、课堂管理的功能103
三、课堂管理的类型104
四、影响课堂管理的因素105
五、课堂纪律的管理107
六、课堂问题行为矫正的方法112
七、课堂教学偶发事件的处理原则及方法114
八、课堂管理的评价119
第十章 结束121
一、结束的概念121
二、结束的功能121
三、结束的类型123
四、结束的构成要素127
五、结束的运用原则127
六、结束的评价128
第十一章 生物学实验教学130
一、生物学实验教学的概念130
二、生物学实验教学的功能130
三、生物学实验教学的类型132
四、生物学实验教学的构成要素135
五、生物学实验教学的运用原则139
六、生物学实验教学的评价140
第十二章 现代教学媒体的使用142
一、现代教学媒体的概念142
二、现代教学媒体的特性142
三、现代教学媒体的功能143
四、现代教学媒体的教学模式145
五、现代教学媒体的类型及其使用方法145
六、现代教学媒体的使用评价153
第十三章 学习情境的创设155
一、学习情境的概念155
二、学习情境的功能155
三、学习情境的类型156
四、学习情境的构成要素160
五、学习情境的创设原则和实施要点163
六、学习情境创设的评价168
第十四章 课堂观察169
一、课堂观察的概念169
二、课堂观察的特点169
三、课堂观察的功能170
四、课堂观察的对象及内容171
五、课堂观察的构成要素173
六、课堂观察的运用原则和实施要点174
七、课堂观察的评价178
第十五章 课堂倾听180
一、课堂倾听的概念180
二、课堂倾听的功能181
三、课堂倾听的类型182
四、课堂倾听的构成要素184
五、课堂倾听的运用原则和实施要点186
六、课堂倾听的评价190
第十六章 课堂沟通192
一、课堂沟通的概念192
二、课堂沟通的功能193
三、课堂沟通的类型193
四、课堂沟通的构成要素195
五、课堂沟通的运用原则196
六、课堂沟通的评价200
第十七章 探究学习的指导201
一、探究学习的内涵201
二、探究学习的功能202
三、探究学习的类型204
四、探究学习的构成要素207
五、课堂中探究学习的特点210
六、探究学习的指导原则和实施要点212
七、探究学习指导的评价216
第十八章 合作学习的指导218
一、合作学习的内涵218
二、合作学习的功能219
三、合作学习的类型220
四、合作学习的构成要素222
五、合作学习的指导原则225
六、合作学习指导的评价229
第十九章 自主学习的指导231
一、自主学习的内涵231
二、自主学习的功能232
三、自主学习的类型233
四、自主学习的构成要素234
五、自主学习的指导原则236
六、自主学习指导的评价237
第二十章 教学设计239
一、教学设计的概念239
二、教学设计的功能239
三、教学设计的背景分析240
四、教学设计的构成要素243
五、教学设计的原则246
六、教学设计的评价248
第二十一章 学习评价251
一、学习评价的概念251
二、学习评价的功能251
三、学习评价的类型252
四、教师自编成就测验:命题254
五、实作评价260
六、学习评价的原则262
七、学习评价的评价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