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四川大学附属实验小学校史稿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四川大学附属实验小学校史稿
  • 肖顺情编著 著
  • 出版社: 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561441138
  • 出版时间:2008
  • 标注页数:510页
  • 文件大小:41MB
  • 文件页数:525页
  • 主题词:四川大学附属实验小学-校史-1908~2008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四川大学附属实验小学校史稿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上编 源头活水3

第一章 四川通省师范学堂附属小学的创办(1908)3

第一节 清末“新政”催生四川通省师范学堂3

第二节 四川通省师范学堂附属小学的创办6

第三节 草创中的四川通省师范学堂附属高等小学堂7

第四节 四川通省师范学堂附属高等小学堂首任办事官徐炯9

第二章 成都高等师范学校附属小学成立(1918)12

第一节 四川通省师范学堂和四川高等学堂合并组建成都高等师范学校12

第二节 成都高等师范学校附属小学成立13

第三节 吴玉章对成都高等师范学校的变革14

第四节 “六三三”学制改革中的成都高等师范学校附属小学17

第五节 高等师范学校附属小学的学校组织管理18

第六节 成都高等师范学校附属小学的办学概况20

第七节 吴玉章任校长时成都高等师范学校附属小学的发展21

第八节 在战乱和经费奇绌中艰难办学22

第九节 著名的教育家——成都高等师范学校附属小学的创办人邓胥功24

第十节 著名的革命家——成都高等师范学校附属小学主任王右木28

第三章 艰难维持的国立成都师范大学附属小学(1927)32

第一节 成都高等师范学校分设为国立成都大学和国立成都师范大学32

第二节 国民党统治初期的国立成都师范大学附属小学34

一、训育制变的建立和推行35

二、《小学暂行条例》的颁布和执行36

三、规定课程标准37

四、实施小学教师资格检定38

第三节 国立成都师范大学附属小学概况39

一、学级编制39

二、教学状况40

三、学校设备41

四、课程设置41

五、师资队伍41

第四节 附小经费公开审查,陈古椿呈控杨吉甫45

第五节 谢家杰恋栈不办交接,刘文辉函令克日移交47

第四章 国立四川大学附属小学的成立(1932)50

第一节 三江汇流——国立四川大学的成立50

第二节 整顿合并后的国立四川大学附属小学概况53

第三节 战乱频仍,经费无着,附小面临停办57

第四节 毕业会考制度在国立四川大学附属小学的实行61

第五节 川大附小更名四川省立实验小学65

第五章 抗战时期的国立四川大学师范学院附属小学(1939—1945)68

第一节 四川大学南迁峨眉68

第二节 报国小学的成立69

第三节 报国小学办学概况71

第四节 报国小学更名国立四川大学师范学院附属小学73

第五节 师大附小迁回望江校区列五馆75

第六章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后的四川大学师范学院附属小学(1945—1953)77

第一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的师大附小办学情况(1945—1949)77

第二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的师大附小教师及待遇80

第三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师大附小办学概况83

第四节 师大附小幼儿教育的发展85

第五节 师大附小的少年儿童队87

第六节 师大附小教师政治地位的提高89

第七节 师大附小的教育经费和教师待遇90

第八节 建国初期的小学学制改革92

第九节 建国初期师大附小的课程改革95

第十节 学习苏联教学经验,改革教学方法98

中编 江边水生103

第七章 成都市望江楼小学的成立(1953—1966)103

第一节 成都望江楼小学的成立及办学概况103

第二节 望江楼小学的思想政治工作106

第三节 向苏联学习——望江楼小学的教学改革108

一、学制改革108

二、新教学计划的实施109

三、课程设置及教材113

四、推广简化字和普通话114

五、教学研究活动116

第四节 望江楼小学的少先队活动116

第五节 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开展教育革命119

第六节 望江楼小学时期的教师队伍建设123

第七节 望江楼小学校长顾品月127

第八章 “文化大革命”中的劳动路小学(1966—1978)130

第一节 望江楼小学更名为劳动路小学130

一、望江楼小学更名130

二、劳动路小学革命委员会的成立131

第二节 贯彻“五七指示”开展教育革命132

第三节 勤工俭学和校办企业的兴办134

第四节 原国家体委主任庄则栋视察学校137

第五节 普及和提高相结合的师生群众性体育活动138

第九章 在初步改革中发展的劳动路小学(1978—1995)141

第一节 拨乱反正 重建教学秩序141

第二节 贯彻“三个面向” 实现科研兴校——小学生五育协调发展整体改革实验146

第三节 学校教学常规的制定153

第四节 学校教学管理和教学评价改革的初步探索155

一、建立规范、稳定的课堂教学常规管理机制,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155

二、以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促进教学管理157

第五节 学校艺术教育特色的初步形成——“全国第五届愉快教育现场会”的召开158

第六节 劳动路小学迁址工作启动161

下编 胜日寻芳167

第十章 四川联合大学附属实验小学成立(1995)167

第一节 四川大学、成都科技大学合并组建四川联合大学167

第二节 成都劳动路小学和九眼桥小学合并组建四川联合大学附属实验小学169

第三节 合校后联大附小的办学概况172

第四节 “办一流学校,育一流人才”——联大附小三年发展规划174

第五节 联大附小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的实践178

第六节 联大附小的教师队伍建设182

第七节 对外交流与合作——日本文部省教育访华团到校访问188

第八节 联大附小寄宿制教育的兴办189

第九节 “托起明天的太阳”——转型期的联大附小191

第十一章 川大附小办学目标和教育理念的形成(1998)195

第一节 联大附小更名为川大附小195

第二节 余强校长成功竞聘川大附小校长196

第三节 四川省艺术特色学校验收挂牌201

第四节 附小办学目标和教育理念的初步形成——三年发展规划的制订206

一、教育目标任务及其办学理念207

二、今后几年学校教育的重点工作项目208

三、保障措施及工作策略211

第五节 素质教育在川大附小——全国城市素质教育研讨会在附小召开216

第六节 成都市义务教育示范学校验收、挂牌223

一、办学方向明确,教育思想先进224

二、队伍建设,高度职业化225

三、配置和建设与国际教育接轨的现代教育设施227

四、学校管理科学,建立“学习型”的组织管理运行机制228

五、教育改革:“多特色、多模式,协调发展,整体推进”231

第七节 第四届全国计算机辅助教学研讨会在附小召开234

第八节 川大附小办学章程的制定和解读240

第十二章 川大附小生活教育文化的营造与建构246

第一节 《构建现代儿童学习生活的实践与研究》——五年规划的出台与解读246

第二节 《构建现代儿童学习生活的实践与研究》课题开题和第一阶段的研究251

第三节 生活教育深入人心——银厂沟会议的召开260

第四节 《学习与研究》和《研究通讯》的创刊264

第五节 川大附小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建构269

第六节 生活化的学科课堂教学和评价的研究279

第七节 《人民教育》对《川大附小:求解个性化教育难题》的深度报道286

第八节 百合花文化精神的营造及核心价值297

一、生活教育在科研的山崖上,在“百合花”的心中成为坚定的信念298

二、生活教育的“百合花”在学校、班级、教师、学生、家长的心田里开放299

三、学习、学术、研究的“百合花”开放在各团队、教师们心中299

第九节 用艺术滋养儿童的道德生命——《心田上的百合花开》师生艺术实践活动301

第十三章 川大附小的集团化发展307

第一节 “西进序曲”——川大附小(西区)成立307

一、附小西区的学校文化建设309

二、四川 大学附属实验小学西区现代教育技术系统建设311

三、四川大学附属实验小学西区课程文化设计314

四、四川大学附属实验小学西区儿童综合实践活动建构318

五、四川大学附属实验小学西区教师队伍建设320

第二节 城乡教育一体化——龙爪小学从“捆绑”到“融入”321

一、“情感切入+尊重历史”建立起捆绑发展的感情基础322

二、“文化浸润+理念推进”滋养教师的教育心灵324

三、“课程示范+分层要求”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辐射和增值327

第三节 创建农村教育城市化发展的先行学校——龙爪小学推进素质教育三年规划331

一、学校追求的目标332

二、学校教育课程构建的重点任务333

三、策略及措施337

第四节 川大附小集团化发展的思考和对策——阆中会议338

第五节 《川大附小教职工职业生活行为指南》制定与解读342

一、办学章程及校务建设344

二、德育生活345

三、教学生活345

四、科研生活345

五、专业生活346

六、保障与支持346

第六节 川大附小集团的对外交流和影响347

第七节 “走内涵发展之路”——川大附小教师的专业化发展357

一、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途径358

二、三年规划期间教师专业化发展情况(1999—2002)360

三、川大附小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五年规划期间教师专业化发展情况(2002—2007)364

四、近年来教师的专业化发展的成果369

第八节 在理念和文化引领下迅速崛起的川大附小西区373

一、学校愿景373

二、课程目标374

三、课程结构374

四、课时制度386

第九节 在捆绑和融合中和谐发展的龙爪校区387

一、积极搬迁,营造零距离环境,完成融合387

二、用“龙爪”的优良传统建设教师精神家园389

三、重构课程,让“龙爪”孩子享受高素质教育390

四、量身定做,促进教师快速发展391

五、整合资源,提前准备,为新龙爪小学谋篇布局的第三大战略393

第十节 《构建现代儿童学习生活的实践与研究》课题结题395

第十一节 丰收的季节——生活化课堂教学的历史突破405

第十二节 川大附小集团的民主政治建设412

第十三节 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范例——国务院领导视察川大附小西区420

第十四节 东山国际学校的诞生423

第十五节 在深化改革中发展的川大附小教育集团437

附录449

编后记508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