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历代战争史话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中国历代战争史话](https://www.shukui.net/cover/46/31183465.jpg)
- 台湾三军大学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军事译文出版社
- ISBN:5319·79
- 出版时间:1987
- 标注页数:688页
- 文件大小:25MB
- 文件页数:725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国历代战争史话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说明1
第一篇 绪论1
一、本书研究中心1
二、研究战争史之大要与步骤及方法1
中国历代战争史话1
三、战争几项原则5
第二篇 周代开国战争11
第一章 周初一般情势11
第二章 周文、武、成三王战争指导总方略13
第三章 周武伐纣之战(图一)14
第一节 纣王之作为与周武政略14
第二节 牧野之战16
第三节 周武战后之政略措施17
第四节 周武战争指导方略——谋略原则之建立18
附图 一 牧野之战略图20
附图 二 春秋列国略图20
第三篇 春秋时代战争21
第一章 春秋时代之形成与发展(图二)22
第二章 周郑?葛之战23
第一节 战争之起因及其经过23
第三节 结言25
第二节 郑庄战争指导方略——战术原则之创立25
第三章 齐桓图强争霸指导总方略26
第一节 图强争霸及实施步骤27
第二节 图强方针之分析31
第三节 研究与评论31
第四章 晋楚城濮之战(图三)35
第一节 晋楚战争指导总方略35
第二节 晋楚军事方略38
第三节 晋楚两军之部署与决战39
第四节 战后措施41
第五节 晋文之战争指导方略——谋略原则之创立42
第六节 结言43
第五章 吴楚战争(图四)44
第一节 吴楚战争之起因44
第二节 吴楚战争指导总方略46
第三节 吴楚战争概况47
第四节 战争指导方略之总结49
第五节 结言50
第六章 吴越战争(图五)51
第一节 战争导因51
第二节 吴伐越之作战经过52
第三节 越国生?教训以?吴53
第四节 夫差图霸中原54
第五节 越灭吴之战56
第六节 研讨与评论58
附图 四 吴破楚入?之战图68
附图 五 越灭吴之战经过图68
附图 三 晋楚城濮之战经过图68
第四篇 战国时代战争69
第一章 战国形势之形成(图六)70
第一节 一般之图强方略72
第二章 战国时代之图强争霸指导方略72
第二节 秦国图强方略75
第三节 研讨与评论79
第一节 战国时代外交战一般概况83
第三章 战国时代之外交战83
第二节 苏秦外交活动及其方略(图七)85
第三节 张仪外交活动及其方略(图八)93
第四节 楚国黄歇的外交策略102
第五节 外交谋略之研究106
第四章 战国时代之军事战(图九、一○、一一)109
第一节 战国初期形势与关东各国争霸中原时期110
第二节 魏、赵、齐三国中原争霸时期116
第三节 秦养精蓄锐准备东进时期118
第四节 「合从」「连衡」外交战时期121
第五节 秦灭六国之大攻势时期137
第六节 研究与评论141
第一节 乐毅伐齐谋略145
第五章 战国名政、战略家及其谋略(图一二、一三、一四、一五)145
第二节 孙?救赵、救韩谋略146
第三节 战无不胜之战略家——白起及其方略150
附录:战国两大政略战 合从、连衡154
附图 八 张仪游说六国程序图158
附图 一六 陈胜发展及与章邯作战经过略图158
附图 一四 齐魏马陵之战经过图158
附图 一三 齐魏桂陵之战经过图158
附图 一二 乐毅破齐作战经过图158
附图 一一 秦灭六国次第图158
附图 一○ 秦攻六国进军总方略图158
附图 九 白起?韩魏联军於伊?图158
附图 一五 秦赵长平之战经过图158
附图 七 苏秦游说六国程序图158
附图 六 战国形势图158
第一章 秦崩溃之原因159
第五篇 秦代战争159
第一节 秦乱之始因161
第二章 秦末战乱之经过概要(图一六、一七)161
第二节 陈胜、吴广首乱及赵国再建162
第四节 秦章邯军东出扫荡与陈胜之灭亡165
第三节 项梁刘邦崛起及燕齐魏三国再建165
第五节 楚国第二次建国166
第六节 项梁?楚、建韩与战死定陶168
第七节 楚怀王进驻彭城之战略170
第八节 章邯击赵及项羽救赵171
第九节 章邯降楚与秦国灭亡172
第一节 秦始皇统一后之政略失策173
第三章 谋略战策之论评173
第三节 陈胜、吴广之得失175
第二节 秦二世政略之得失175
第四节 张耳、蔡君房、蒯?之谋略176
第五节 项梁宋义之得失178
附图 一七 项氏进战秦嘉章邯经过略图180
第六篇 楚汉战争181
第一节 楚汉之战182
第一章 刘项发展一般经过及作战经过概要(图一八、一九、二○)182
第二节 刘项战争指导总方略及作战经过概要185
第二章 项羽政略、战略之得失190
第一节 政略方面190
第二节 战略方面196
第三章 刘邦政略、战略之得失197
第一节 运用项伯198
第二节 乘机造势策略199
第三节 第二期政、战两略配合创造优越形势200
第四节 第三期政战两略配之攻势207
第四章 结论——兼论当时诸谋士之议略209
第五章 韩信破魏、代、赵及下燕灭齐之战(图二一、二二、二三、二四)214
第一节 破魏之战214
第二节 破代、赵之战215
第三节 兵不血?下燕217
第四节 袭齐之战218
第五节 ?水之战219
第六节 韩信及其敌人战略战术上之得失221
附图 二三 井?之战图222
附图 二二 韩信破代赵经过图222
附图 二四 韩信齐楚潍水会战图222
附图 一九 刘项战争一般态势图222
附图 二一 韩信袭安邑之战图222
附图 二○ 楚汉垓下会战经过图222
附图 一八 项羽分封诸王形势图222
第七篇 汉代战争223
第一节 景帝中央集权政策224
第一章 汉景平定七国之战(图二五、二六)224
第二节 双方战略部署概要及作战经过225
第三节 得失检讨226
第二章 汉武时代战争(图二七)228
第一节 汉武时代之形势228
第二节 汉匈战争总方略229
第三节 汉匈百年大战经过概要231
第一节 对内241
第三章 武帝之政略241
第二节 对外243
第一节 主动战略244
第四章 武帝之战略244
第二节 绝对重点主义与各个击破及奇袭战略245
第三节 奇袭与包围战略247
第四节 结言248
附图 二五 西汉初疆域形势图250
附图 二六 汉景帝平定七国经过图250
附图 二七 汉武帝征匈奴战略形势图250
第八篇 东汉开国诸战役251
第一章 光武开国战争总方略251
第二章 光武平定群雄作战经过概要(图二八)254
第一节 平定关东群雄之战254
第二节 平定关西群雄之战256
第三章 综论光武战争指导方略260
附图 二八 汉光武平定群雄概况图262
第九篇 三国时代战争263
第一章 东汉末一般形势264
第二章 讨董卓后之形势265
第三章 曹魏开国总方略268
第一节 战前袁、曹政略之运筹269
第四章 袁曹官渡之战(图二九)269
第二节 袁、曹战略部署与会战280
第三节 官渡战役袁曹方略运用得失之总结284
第四节 结论——关于筹谋决策问题之研究289
第五章 曹孙赤壁之战(图三○)293
第一节 战前形势概要293
第二节 孙权政略、战略之筹谋294
第三节 曹操政略、战略之筹谋299
第四节 作战经过及略评301
第六章 刘备开国之战(图三一)302
第一节 刘备之奔波??302
第二节 刘备开国总方略及其经过303
第三节 孙权刘备之?争306
第四节 刘备取蜀310
第五节 刘备战争方略之总结313
第七章 魏蜀吴江陵樊城之战(图三二)315
第一节 战前形势315
第二节 作战经过317
第三节 魏蜀吴战争指导方略之总结320
第八章 蜀吴?亭之战(图三三)322
第一节 孙权之政略322
第二节 魏蜀之政略323
第三节 作战经过325
第四节 得失总结326
第九章 诸葛亮北伐中原及吴魏石亭之战(图三四)328
第一节 诸葛亮初出祁山之役328
第二节 吴魏石亭之战330
第三节 诸葛亮最后一次北伐333
第十章 魏灭蜀之战(图三五)337
第一节 战前概况及两军部署337
第二节 作战经过338
第三节 战后一幕险恶事变341
第四节 魏战争指导方略之总结343
第十一章 晋灭吴之战(图三六)349
第一节 政略运用349
第二节 作战经过352
第三节 得失总结355
附图 二九 袁曹官渡作战经过图358
附图 三一 刘备取益州经过图358
附图 三二 吕蒙袭荆州之战经过图358
附图 三三 ?亭之战经过图358
附图 三四 诸葛亮一出祁山作战经过图358
附图 三五 魏灭蜀作战经过图358
附图 三六 晋灭吴作战经过图358
附图 三○ 赤壁之战经过图358
第一章 晋代战争概说359
第十篇 晋及南北朝战争359
第二章 桓温两次北伐(图三七)362
第一节 第一次侵晋367
第三章 秦晋之战(图三八)367
第二节 淝水之战369
第三节 秦晋胜败之因素371
第四章 刘裕伐秦(图三九)372
附图 三八 秦晋淝水战斗略图374
附图 三七 桓温伐秦作战经过图374
附图 三九 刘裕伐秦经过略图374
第一章 隋先定北方之策略375
第十一篇 隋大一统——?陈之战375
第二章 图陈策略377
第三章 军事攻势配合宣传攻势之运用(图四○)378
第四章 隋战争谋略之总结381
附图 四○ 隋军破建康进军态势略图384
第十二篇 唐代战争385
第一章 唐初之战(图四一)386
第一节 隋炀失政与李渊举兵晋阳386
第二节 霍邑决策与霍邑之战389
第三节 李渊进取关中及其决策390
第四节 李渊起义用兵之检讨392
第二章 李世民平定秦陇及统一中原之战397
第一节 讨薛仁?於浅水原之战397
第二节 讨刘武周於柏壁之战(图四二)400
第三节 讨王世充灭窦建德之战(图四三)404
第四节 李世民卓异才略409
第一节 征伐经过412
第三章 唐太宗征伐高丽之战(图四四)412
第二节 得失总评417
第四章 安史之乱(图四五)422
第一节 安禄山叛乱之起因422
第二节 安禄山叛乱之经过概要423
一、安禄山之陷东京423
二、玄宗之失策与安禄山之陷西京425
四、肃宗初次之挫败426
三、郭、李之西撤及肃宗即位426
六、李泌策定平乱大计与肃宗不能实施之失策427
五、肃宗之借兵回纥427
七、安史之分裂与长安会战及光复西京429
八、安庆绪退保邺与相州之会战430
九、史思明再陷东京及史氏之消灭431
第三节 得失总评433
第五章 德宗时代之安内攘外(图四六)438
第一节 六藩镇之乱始末438
第二节 李怀光之叛乱及平定439
第三节 李泌平定陕?对讨怀光之贡献441
第四节 评李希烈之策画443
第五节 李泌消灭李希烈之馀乱444
第六节 图谋吐蕃之策略445
第七节 得失总评446
第八节 结论451
第六章 宁宗平定藩镇统一中原之战(图四七)451
第一节 李绛平藩之筹策451
第二节 宁宗把舵不定与谭忠之策士作风454
第三节 李绛再陈收魏谋画459
第四节 李??蔡州462
第五节 结论469
附图 四一 李渊进军长安形势图470
附图 四二 柏璧会战略图470
附图 四四 唐太宗征高丽经过要图470
附图 四五 安史之乱形势要图470
附图 四六 唐德宗时代安内攘外形势概要图470
附图 四七 宁宗平定藩镇形势图470
附图 四三 李世民破王世充窦建德作战形势概要图470
第一章 朱温之并中原藩镇概况471
第十三篇 五代战争471
第一节 李克用之谋割据475
第二章 后唐建国之诸战役(图四八、四九)475
第二节 李克用击黄巢与启?朱温476
第三节 李、朱晋阳争夺战477
第四节 李存?之勃兴与潞州之战477
第五节 李存?之?励图强与明定法令478
第六节 柏?之战479
第七节 河北地区诸战役483
第八节 李存?第一次袭汴梁失败487
第九节 晋王定镇州之乱490
第十节 唐庄宗袭郓州与沿河桥头堡争夺战491
第十一节 唐庄宗袭汴灭梁493
第三章 唐庄宗周世宗之大略(图五○)499
第四章 结论501
附图 五○ 五代北宋形势图502
附图 四九 梁晋两军沿河渡河点争夺战及晋军袭汴经过要图502
附图 四八 河北地区梁晋两军作战经过略图502
第十四篇 宋代战争503
第一章 绪论503
第一节 平李筠之战509
第二章 宋太祖平乱之战(图五一)509
第二节 平李重进之战511
第三节 统一中国之方略与运用512
第三章 宋辽之战(图五二、五三)514
第一节 宋代积弱之原因514
第二节 宋辽各次战役516
第三节 得失评判524
第四章 宋金之战(图五四、五五、五六、五七、五八)525
第一节 金之崛起525
第二节 第一次金兵侵宋526
一、金兵二路南侵526
二、金兵陷汴京徽钦二帝被俘530
三、高宗继统与重整国防530
第三节 第二次金兵侵宋534
第四节 第三次金兵侵宋535
一、金兵陷扬州535
二、高宗整建江南国防及金人立刘豫537
第五节 金兵渡江第四次南侵540
一、渡江之战经过概要540
二、得失评判542
第六节 金与刘豫南侵及宋反攻544
第七节 金兵制及战法548
第一节 宋蒙战争之起缘551
第五章 宋蒙之战(图五九、六○、六一、六二)551
第二节 第一次征宋作战经过553
一、荆襄方面战?553
二、江淮方面战?554
三、陕川方面战?555
四、结言557
第三节 第二次征宋作战经过558
一、忽必烈征云南558
二、伐宋作战经过559
第四节 第三次征宋作战经过562
第五节 得失评判568
附图 五九 蒙审自唐邓方面二次进攻经过略图572
附图 六○ 蒙军进攻江淮方面经过略图572
附图 六一 秦陇及四川方面蒙进军经过略图572
附图 六二 元兵进攻临安灭宋作战经过略图572
附图 五八 金兵渡江作战经过概要图572
附图 五六 金兵第二次侵宋经过略图572
附图 五七 金兵第三次侵宋东路作战经过略图572
附图 五一 北宋统一征伐次第概见图572
附图 五二 宋辽对峙形势略图572
附图 五三 雍熙三年宋辽两军作战经过略图572
附图 五四 南宋时代各国形势位置略图572
附图 五五 金兵第一次侵宋经过略图572
第一章 成吉思汗之兴起573
第十五篇 蒙金战争573
第二章 伐金各次战役(图六三、六四、六五、六六)575
第一节 第一次伐金之战575
第二节 第二次伐金之战575
第三节 第三次伐金之战579
第四节 第四次伐金之战581
第五节 第五次伐金作大迂回攻汴之战583
第一节 蒙古方面587
一、铁木真之英武587
第三章 研究与评判587
二、亲兵储将法588
三、善於结运盟友588
四、利用金人内部之矛盾及利用敌人588
五、利用民族敌对力量589
六、尽量发挥各级权力以发挥人力於极致589
七、运用才能标准590
八、重视科技人才590
九、战法591
第二节 金人方面593
附图 六五 蒙军攻中都前扫荡作战经过略图594
附图 六四 蒙一二两次伐金作战经过概要图594
附图 六六 蒙军扫荡北方及攻汴陷蔡灭金之战略图594
附图 六三 蒙金对峙时各国形势略图594
第一章 导言595
第十六篇 蒙军西征595
第二章 征花刺子模国(图六七)596
第一节 征伐之起因596
第二节 征伐经过概要597
第三节 ?向西方作掩护及探测攻势599
第三章 征俄之役(图六八)602
第一节 征俄之前奏602
第二节 征俄之准备与部署603
第三节 征俄之实施605
一、第一阶段进军——横扫中俄罗斯605
二、第二阶段进军——攻俄罗斯首府基辅607
第四章 征匈牙利之役(图六八、六九、七○)608
第一节 四路进军608
一、第一纵队之前进与战?609
二、第二纵队之推进与战?612
三、第三纵队之前进与战?612
四、本纵队之前进与战?612
第二节 培斯特附近战?613
第五章 最后之继续西征与回军(图六八)616
第六章 蒙军编制装备与后勤设施618
第一节 编制618
第二节 装备620
第三节 后勤部队编配与设施622
第七章 蒙军战法概要623
第一节 成吉思汗之典型623
第二节 战争指导原则624
第四节 继承辽金战法而发挥625
第三节 用敌与用敌仇策略625
第五节 「拉瓦战法」628
第六节 心理战629
附图 六八 一二三六年蒙军第二次及一二四二年第三次西征作战经过略图630
附图 六九 里格尼兹蒙军?灭战战法图示630
附图 七○ 塞约河畔蒙军诱伏包围纵?联合战法图示630
附图 六七 一二一八年蒙军第一次西征作战经过略图630
第十七篇 明代战争631
第一章 明代建国诸战役(图七一)631
第一节 元末大乱及朱元璋之发迹631
第二节 江北诸役632
第三节 江南诸役634
第二章 北取中原及平蜀之战(图七二)641
第一节 北定燕京及黄河流域641
第二节 平蜀之战643
附图 七二 朱洪武北取中原战略进军路线概要略图644
附图 七一 明代建国长江诸战役经过略图644
第十八篇 明清之兴亡及其诸战役645
第一章 后金汗国之起源及建立645
第一节 后金汗国之起缘645
第二节 后金汗国之建立646
第二章 萨尔浒之战(图七三)647
第一节 明军四路进攻647
第二节 各路军之战斗648
一、萨尔浒明军覆没648
二、明左翼北路军之败绩648
三、明右翼南路军之败降649
第三节 检讨与评判650
第三章 辽、?、广宁诸战役(图七四)650
第一节 努儿哈赤袭开、铁651
一、?阳之陷落652
第二节 辽、?之陷落652
第三节 广宁之役653
二、辽阳之陷落653
第四节 检讨与评判655
第二节 孙袁部署宁远之守备657
第一节 明廷之任命孙承宗、袁崇焕657
第四章 宁远之役与和议657
第三节 宁远之攻防战658
第四节 金、袁和议之运用659
第五节 宁、锦之战660
第五章 金兵?大迂回战略进犯北京(图七五)661
第一节 三路迂回进攻661
第二节 北京附近之战?663
第三节 金兵??冀中与回军664
第六章 金统一蒙古、改国号及再三内犯诸役(图七六)666
第一节 统一蒙古与改国号666
第二节 明覆亡之内因667
第三节 清军之内犯667
第四节 清军二次内犯668
第五节 松山会战669
第六节 锦州附近诸城之陷与洪承畴之降清671
第七节 清军二次内犯672
第七章 李自成陷京师与清人入统673
第一节 明廷之失政673
第二节 流寇之起源与猖獗674
第三节 清人之入统675
附图 七五 金军大迂回袭燕京略图678
附图 七四 熊廷弼三方布置策略图678
附图 七三 明金浑河附近会战略图678
附图 七六 清军锦松围点打援经过略图678
第十九篇 吴三桂进军中原之战679
第一章 清三藩之建立及其势力概况679
第二章 清廷削藩之议与吴三桂之发难680
第一节 削藩之决策与实施680
第二节 吴三桂发难与双方军事部署681
第三节 吴三桂进军与六省响应682
第四节 吴军川陕方面之进展与失败683
第五节 清军之反攻684
第六节 吴三桂之覆亡685
第三章 检讨与评判6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