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西洋全史十八 第二次大战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西洋全史十八 第二次大战
  • 纽先钟编著 著
  • 出版社: 燕京文化事业股份有限公司
  • ISBN:
  • 出版时间:1979
  • 标注页数:844页
  • 文件大小:35MB
  • 文件页数:867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西洋全史十八 第二次大战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黎氏全书总序1

著者本册小序1

图板1

本册概述1

第一篇 从和平倒战争1

第一章 二十年的休战1

第一节 战后和会法国谨慎将事1

第二节 和约对战败国处理失当3

第三节 法对的余悸犹存美英设计安抚7

第一节 幼年期的坎坷身世10

第二章 大独裁者希特勒10

第二节 环境冶成其奇特个性13

第三节 战时请缨开始军旅生涯15

第四节 初涉政治、即露奇才17

第五节 失败原为成功之母19

第六节 风云际会脱颖而出21

第三章 第三帝国与生存空间23

第一节 第三帝国的诞生23

第二节 希特勒式的意识形态26

第三节 德人殷望解除凡尔赛枷锁28

第四节 希特勒理想中的经济政策29

第五节 希特勒理想中的外交政策32

第六节 所谓「生存空间」的诠释33

第四章 德国重整军备36

第一节 战后元气未复习特勒却雄心万丈36

第二节 借口退出裁军会议暗作重整军备打算39

第三节 首与波兰签订友好条约引起列强震惊41

第四节 以高唱和平为掩护暗中重整军备44

第五章 进兵莱茵与德义轴心49

第一节 希特勒与英义结盟的构想49

第二节 撕毁凡尔赛条约的德军开入莱茵52

第三节 紧邻奥国忧心忡忡56

第四节 西班牙问题发生对德的影响58

第六章 最后准备之年61

第一节 希特勒对英外交的心理矛盾61

第二节 羽毛渐丰备战益紧63

第三节 巩固德义轴心煞费苦心65

第四节 仍不放弃拉拢波兰66

第五节 英法已不值得希特勒重视67

第六节 攫取「生存空间」为希特勒最终目的69

第七章 德奥合并72

第一节 一代枭雄希特勒的习性72

第二节 清除异己军权独揽74

第三节 德为刀俎奥成鱼肉76

第四节 德奥正式合并外界反应各殊82

第八章 捷克危机(一)86

第一节 希特勒屠刀现又指向捷克86

第二节 利用苏台日尔曼人造成捷克政治困挠88

第三节 英相张伯伦仆仆风尘徒劳无功93

第九章 捷克危机(二)97

第一节 希特勒“体育宫”演说极尽诬蔑恫吓能事98

第二节 英法意极力斡旋危局101

第三节 慕尼黑会议的罪恶嘴脸102

第四节 慕尼黑会后希特勒对外交的肆应106

第一节 希特勒下一步意欲何为令人猜测109

第十章 慕尼黑的尾声109

第二节 希特勒蓄意彻底解决捷克112

第三节 哈查总统被迫扮演的悲剧113

第四节 捷克悲剧正式落幕117

第二篇 一九三九年120

第一章 但泽问题120

第一节 德波友好条约的考验120

第二节 对波突提出但泽问题124

第三节 英法介入德波纠纷128

第四节 美国也不再缄默130

第一节 德意钢铁条约的建立133

第二章 德俄互不侵略条约133

第二节 苦心孤旨希特勒意欲何为136

第三节 联俄为希特勒当前最有力的构想138

第四节 德俄条约签订后所酿成的不良后果141

第三章 大战的前夕145

第一节 英波订约迫使希特勒暂时叫“停”146

第二节 英国极力想扭转危机148

第三节 临悬崖而不勒马大错铸成153

第四章 德国的战争机器155

第一节 处心积虑德国军备进展惊人155

第二节 日尔曼民族强悍性的不可忽视158

第三节 希特勒吸取了第一天大战宝贵经验160

第四节 希特勒对大战略的运用164

第五节 战争初期德国军事系统概况166

第五章 一九三九年的同盟国170

第一节 “约翰牛”错误的决定170

第二节 法国备战步履姗姗175

第三节 波兰弱不禁风出人意外177

第六章 波兰战役(一)180

第一节 德军使用冒险战略180

第二节 德军长驱直入波军溃不成军184

第三节 法国支援行动缓慢挽救无效188

第四节 波兰覆亡德检讨190

第七章 波兰战役(二)191

第一节 德俄狼狈为奸瓜分波兰191

第二节 希特勒又发动和平攻势195

第三节 德军方大都反对希特勒军事冒险198

第四节 英国以“至仁伐至不仁”自居202

第八章 芬兰战争204

第一节 苏俄食随知味攻取芬兰205

第二节 因受地形影响俄军初期失利207

第三节 俄分签订和约209

第四节 权衡利害德对俄暂仍维持亲善212

第三篇 一九四○年214

第一章 挪威战役214

第一节 挪威的战略价值214

第二节 「老马克」事件促使德对挪威提早动手218

第三节 挪威战役的检讨--德国方面222

第四节 挪威战役的检讨--英国方面226

第二章 西线的作战计划228

第一节 「曼斯坦」计划的概貌228

第二节 同盟国作战计划概况234

第一节 战前双方战争因素之比较240

第三章 法兰西的悲剧(一)240

第二节 德国「镰割」计划的成功243

第三节 德军使用装甲部队势如破竹246

第四节 联军统御松弛难抗强敌250

第三节 敦克尔克的撤退顺利成功251

第四章 法兰西的悲剧(二)254

第一节 哥林想为空军建功255

第二节 穷寇不追坐失戎机258

第四节 法兰西虚有其表不堪一击264

第五章 海狮狂想曲267

第一节 希特勒无意摧毁不列颠帝国267

第二节 邱吉尔短视的政略错过希特勒招和的机会271

第三节 希特勒攻英计划始终犹豫不决275

第四节 「海狮」作战寄空军以重任278

第六章 不列颠之战280

第一节 空军的作战配合理想280

第二节 对大不列颠本土的疯狂空中攻击284

第三节 对英空军行动影响整个「海狮」战役288

第七章 胜利者的苦闷293

第一节 德西谈判加盟的一波三折293

第二节 意大利自不量力竟在希腊闯祸297

第三节 虎狼谈判同床异梦301

第一节 美国租借法案决定了轴心国家覆亡的命运305

第四篇 一九四一年305

第一章 租借法案与巴巴罗沙305

第二节 希特勒认俄为当前心腹之患309

第三节 「巴巴罗沙」作战优先于「海狮」作战312

第二章 地中海与巴尔干316

第一节 赖德尔建议暂被希特勒考虑316

第二节 南斯拉夫和希腊相继沦亡320

第三节 希特勒付出相当代价占领克里特岛325

第三章 暴风雨前的宁静329

第一节 赫斯奔英事出突然329

第二节 希特勒对俄阴谋日本事先毫无所悉331

第三节 史达林对德委曲求全徒劳无功333

第四章 俄罗斯战役的开始337

第一节 错误的估算铸成悲观的结果337

第二节 统帅与幕僚意见参差341

第三节 对俄战争口号是解放不应是征服344

第四节 德俄军事部署的比较345

第五章 莫斯科会战348

第一节 进攻俄罗斯的初期战局348

第二节 对俄战役战略错误353

第三节 德军强弩之末对莫斯科望城兴叹355

第四节 将帅不和兵家之大忌357

第五节 希特勒不攻占莫斯科之失策359

第一节 北非沙漠之战英军初步奏捷362

第六章 沙漠之狐隆美尔362

第二节 隆美尔大显身手367

第三节 邱吉尔对北非抱破釜沉舟之势371

第七章 日本走向战争374

第一节 日本见德在西欧得势在南亚也跃跃欲试374

第二节 日本的「倒本为末」的战略377

第三节 美国为日本南进的主要阻碍380

第四节 日本内阁改组军阀当政注定覆亡命运383

第五节 日本以谈判为掩护偷袭珍珠港384

第一节 珍珠港事变的种种传说386

第八章 珍珠港与新加坡386

第二节 香港菲律宾等相继陷日392

第三节 日本南进势如破竹394

第九章 大同盟的建立397

第一节 一着之差全盘皆输397

第二节 霍布金斯帮助俄国起死回生401

第三节 史达林对英美尽敲榨之能事402

第四节 美国几乎变成共谍大本营404

第五节 共同战争目标的虚无飘渺406

第一节 初期同盟战略的差异411

第五篇 一九四二年411

第一章 同盟基本战略的决定411

第二节 美国战略的错误决定导致苏俄战后强大417

第二章 马尔它与多布鲁克422

第一节 对地中海战事的失利422

第二节 马尔它之未能占领是轴心国一大失策426

第三节 隆美尔攻无不克战无不胜429

第三章 隆义尔功亏一篑432

第一节 轴心战略意见不一432

第二节 隆美尔不愧为沙漠之狐435

第三节 补给迟迟不到隆美尔已成强弩之末438

第一节 英国阵前易将441

第四章 艾拉敏会战441

第二节 蒙哥马利调非稳住阵脚444

第三节 隆美尔扶病重返战场448

第四节 隆美尔转进有序不愧大将之风450

第五章 火炬作战(一)452

第一节 英美战略同床异梦452

第二节 「火炬作战」的决定458

第三节 「火炬作战」登陆地点的商榷460

第六章 火炬作战(二)463

第一节 联军计划登陆法属北非的重要性463

第二节 同盟方面登陆前所作的外交活动465

第三节 杀特勒固执己见不听人言469

第四节 「火炬」作战的功过见仁见智论评不一470

第七章 南俄战役473

第一节 德国虽已征战经年国内仍乏战时气氛473

第二节 希特勒垂涎高加索油田476

第三节 错误的决策希特勒自食其果478

第四节 南俄作战德军部署一般481

第五节 南俄战役攻守双方的作战型式484

第八章 史达林格勒会战488

第一节 史达林格勒会战德军反本为末488

第二节 史达林格勒屡攻不克德军反身陷重围491

第三节 史达林格勒之战德第六军团全军覆灭495

第九章 中途岛会战498

第一节 珊瑚海美日初步接触498

第二节 中途岛之战美日双方战略的运用501

第三节 中途岛会战日本失败后所遭受的影响506

第六篇 一九四三年509

第一章 卡萨布兰加会议509

第一节 英美卡萨布兰加会议的内容一般509

第二节 罗斯福首次提出敌方应「无条件投降」口号513

第三节 罗斯福的信口开河影响甚大515

第二章 北非战役的结束516

第一节 隆美尔作战略撤退517

第二节 隆美尔难於施展其抱负519

第三节 隆美尔辞职返欧向希特勒忠谏522

第四节 北非战役结束后的总检讨524

第三章 西西里战役与罗马政变526

第一节 罗邱会谈商讨战略527

第二节 联军轻易攻取西西里岛530

第三节 西西里战败使墨索里尼被迫下台532

第四节 意大利休战的达成536

第一节 意大利登陆滩头阵地的建立537

第四章 意大利战役537

第二节 行军在意大利的坚强抵抗542

第三节 希特勒营救难友助组轴心政府546

第五章 东线德军的败退548

第一节 史达林格勒城错误战略所引发的不良后果548

第二节 德军“卫城”作战展缓时日的失策553

第三节 德军撤退战术运用成功556

第四节 东线俄军获胜的检讨558

第六章 大西洋之战560

第一节 战前德国海军建军的意见参差560

第二节 德国潜艇在大西洋所发生的威力562

第三节 德潜艇使美国也遭受相当大的损失566

第四节 英美急谋对策568

第五节 邓尼兹的乐观构想572

第七章 太平洋岛屿争夺战574

第一节 华盛顿“三叉戟”会议中的两项重要决定574

第二节 日本在太平洋战线散长守备维艰578

第三节 美海军在太平洋进攻岛屿的斩获580

第八章 开罗会议与德黑兰会议582

第一节 邱吉尔对中国战区错估的重要性582

第二节 德黑兰会议罗史合作无间585

第一节 希皮尔对德国军需生产的贡献591

第一章 希特勒的胜算591

第七篇 一九四四年591

第二节 希特勒对战备生产的乐观看法595

第三节 希特勒独裁所引发的不良后果600

第二章 大君主序曲602

第一节 统帅未定参谋长竞先拟定作战计划602

第二节 联军决定艾森豪为“大君主”作战统帅605

第三节 作战前的军需物资准备608

第四节 作战前战备折冲煞费口舌611

第三章 隆美尔一夫当关614

第一节 希特勒所夸耀的“大西洋长城”名实不符614

第二节 隆美尔的战术理论很难为德将领接受617

第三节 隆美尔独木支撑大厦621

第四章 D日的前夕625

第一节 联军掌握制空权所获得的优势625

第二节 登陆前夕艾森豪的慎谋胜算627

第三节 气象成为D日唯一应考虑的因素631

第五章 诺曼地之战637

第一节 诺曼地初期登陆的战况637

第二节 德军诺曼地滩头守备松驰643

第三节 隆美尔对此危局也无能为力647

第四节 巴黎终于被联军光复650

第一节 德军人谋刺希特勒失败653

第六章 七月二十日事变653

第二节 谋刺不成祸延社会民主党人及自由党人658

第三节 希特勒劫后余生态度失常660

第七章 义大利与法国南部663

第一节 义大利联军登陆部队的困局663

第二节 义大利作战与法南作战的比重666

第三节 联军在法南作战的检讨669

第八章 俄军在东线的反攻672

第一节 东线俄军开始反攻672

第二节 俄军反攻步步得势676

第三节 德军在巴尔干的惨败680

第九章 死灰复燃与孤注一掷683

第一节 蒙哥马利昧于“闪电战”要旨683

第二节 蒙哥马利的功过687

第三节 希特勒决定“置之死地而后生”691

第四节 艾森豪胜利得来非易695

第十章 太平洋上的落日699

第一节 美军赢得菲律宾海之战700

第二节 美军还是继续执行“蛙跳”战术703

第三节 太平洋剩下落日余晖706

第一节 雅尔达会议史达林坐得渔翁之利708

第一章 雅尔达会议708

第八篇 一九四五年708

第二节 罗斯福对殖民主义的反感711

第三节 罗斯福误信史达林为可交之友714

第四节 罗斯福以君子之心度小人之腹717

第五节 为使俄国对日宣战不惜牺牲同盟国利益718

第六节 雅尔达会议任由史达林操刀720

第二章 东西两条河723

第一节 古德林向希特勒献策不被采纳724

第二节 东线俄军反攻势如破竹726

第三节 忠言逆耳希特勒执迷不悟731

第四节 英美联军终于攻渡莱茵河734

第三章 欧洲战争的结束737

第一节 联军东西线反攻均无往不利737

第二节 让俄军先攻占柏林之检讨740

第三节 希特勒自杀殉国欧战正式结束744

第四章 希特勒的末日746

第一节 一代枭雄希特勒的末日746

第二节 希特勒独裁好战足为后世殷鉴753

第五章 暴政必亡757

第一节 希特勒对东欧人民的荒唐政策757

第二节 罗希堡意见却难为希特勒接受760

第三节 俄国人民反共心理竟未善加利用诚堪浩叹763

第四节 以人命为草芥希特勒自食其果766

第六章 对德国的战略轰炸769

第一节 第一、二次大战空军的实用价值769

第二节 邱吉尔战略轰炸狂想曲772

第三节 联军对德战略轰炸影响极微775

第四节 空袭德国交通系统确收宏效778

第五节 对「大君主」作战空军配合收效甚宏781

第七章 太平洋战争的尾声782

第一节 美军攻占冲绳岛付出相当代价782

第二节 美军对日加强空中攻势785

第三节 大轰炸使日本军民精神崩溃788

第一节 对日使用原子弹的讨论经过791

第八章 核子时代的开启791

第二节 美国考虑日本民族的不易征服795

第三节 原子弹之应否使用曾经慎重考虑798

第四节 日本拒绝接受坡茨坦宣言终遭巨祸801

第九章 日本的投降804

第一节 内外情势恶劣迫使日本产生求和意愿804

第二节 日军阀执迷不悟妄想垂死挣扎807

第三节 苏俄对日反友为敌日本希望幻灭809

第四节 多项压力结合才使大和民族束手被擒812

第一节 希特勒暴戾成性致失去胜利的机会815

第十章 回顾与前瞻815

第二节 罗斯福慷慨天真竟失去了战后的和平820

第三节 多记取历史的教训824

附录(一) 第二次大战的成本(附表)827

附录(二) 西方国家对苏俄的援助(附表)829

附录(三) 一九四四年美国海军的登陆船艇(附表)831

附录(四) 第二次大战中的各次高阶层会议(附表)832

附录(五) 第二次大战主要交战国的军需生产(附表)834

附录(六) 第二次大战中的游击战838

参考书目840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