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泰顺县志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泰顺县志
  • 施明达主编;《泰顺县志》编纂委员会编 著
  • 出版社: 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
  • ISBN:7213014196
  • 出版时间:1998
  • 标注页数:889页
  • 文件大小:25MB
  • 文件页数:907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泰顺县志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概述1

第一编 建置5

第一章 沿革5

第一节 隶属5

第二节 县境6

第二章 行政区划6

第一节 明清时期6

附:泰顺县清康熙四十年重编四隅八都示意图7

第二节 民国时期8

附:泰顺县民国27年38乡镇方位示意图9

第三节 解放以后16

第三章 区乡镇概况26

第一节 罗阳镇26

第二节 罗阳区27

第三节 司前区29

第四节 百丈区32

第五节 筱村区35

第六节 泗溪区38

第七节 彭溪区41

第八节 三魁区43

第九节 雅阳区47

第十节 仕阳区50

第二编 自然环境56

第一章 地质56

第一节 地层56

第二节 岩浆岩58

第三节 构造60

第四节 矿藏62

第二章 地貌64

第一节 山峦64

第二节 盆地66

第三节 溪谷 洪积谷地67

第三章 气候69

第一节 四季特征69

第二节 温度69

第三节 降水71

第四节 云雾 日照72

第五节 湿度蒸发73

第六节 霜雪74

第七节 气压风74

第八节 灾害性天气75

第四章 水系 水资源76

第一节 水系76

第二节 水资源78

第五章 土壤 植被79

第一节 土壤79

第二节 植被83

第六章 动植物86

第一节 植物86

第二节 动物92

第七章 承天氡泉96

第一节 成因96

第二节 水质96

第三节 开发利用97

第八章 自然灾害97

附:1990年“8.20”特大洪灾纪实102

第三编 乌岩岭自然保护区第一章 生态环境107

第一节 地质地貌107

第二节 土壤108

第三节 气候108

第四节 水文109

第五节 植被109

第六节 环境质量111

第二章 生物资源112

第一节 植物112

第二节 真菌113

第三节 动物113

第三章 自然景观115

第一节 潭115

第二节 瀑115

第三节 山峰116

第四节 森林117

第五节 花鸟117

第四章 保护效益118

第一节 保护措施118

第二节 效益120

第四编 居民122

第一章 人口122

第一节 数量122

第二节 分布124

第三节 构成127

第四节 婚姻状况132

第五节 节育措施132

第二章 姓氏136

第一节 构成136

第二节 源流136

第三节 分布141

第三章 畲族144

第一节 源流144

第二节 分布145

第三节 生活状况145

第四章 人民生活146

第一节 农民生活146

第二节 职工生活150

第五编 城建 环保155

第一章 城乡建设155

第一节 县城建设155

第二节 集镇建设159

第三节 乡村建设162

第二章 建筑业164

第一节 建筑队伍164

第二节 设计 技术 设备164

第三节 工程监督166

第三章 房产管理166

第一节 建房管理166

第二节 公房管理166

第三节 房产登记167

第四节 白蚁防治167

第四章 城乡规划168

第一节 规划设计168

第二节 规划实施168

第五章 环境保护169

第一节 环境监测169

第二节 环境污染170

第三节 污染治理171

第六编 交通 邮电173

第一章 交通设施173

第一节 古道凉亭173

第二节 公路机耕路174

第三节 桥梁碇步177

第四节 航道 埠头 渡口185

第二章 水陆运输186

第一节 陆运186

第二节 水运187

第三章 交通管理188

第一节 机构188

第二节 陆路189

第三节 水路190

第四章 邮政190

第一节 邮局190

第二节 邮路192

第三节 业务194

第五章 电信196

第一节 电报196

第二节 电话197

第七编 水利 水电201

第一章 水利建设201

第一节 蓄水工程201

第二节 引水、提水工程207

第三节 灌区208

第四节 防洪工程209

第二章 水电建设210

第一节 水力发电212

附:小火电215

第二节 输变电215

第三节 供用电217

第三章 农村电气化建设218

第一节 条件218

第二节 过程219

第三节 成果219

附:浙江省泰顺县农村电气化初级阶段验收意见220

第四章 管理222

第一节 水利管理222

第二节 电力管理223

第八编 农业225

第一章 所有制变革225

第一节 封建土地所有制225

第二节 土地改革226

第三节 农业互助合作227

第四节 人民公社化227

第五节 联产承包责任制228

第二章 耕地229

第一节 耕地面积229

第二节 土地管理230

第三节 低产田改造231

第三章 种植业232

第一节 耕作制度232

第二节 种植业区划233

第三节 粮食作物234

第四节 经济作物 蔬菜237

第五节 果品238

第四章 养殖业241

第一节 家畜241

第二节 家禽243

第三节 其他饲养业244

第五章 农业技术245

第一节 栽培技术245

第二节 肥料施用247

第三节 植物保护247

第四节 畜禽疫病防治248

第六章 农机具250

第一节 传统农具250

第二节 农业机具250

第三节 农机管理与服务252

第九编 林业253

第一章 森林资源253

第一节 林种分布254

第二节 面积蓄积254

第三节 名木古树255

第二章 造林育林258

第一节 采种育苗258

第二节 植树造林258

第三节 林木抚育261

第四节 封山育林261

第三章 森林保护262

第一节 计划采伐262

第二节 森林防火263

第三节 护林联防263

第四节 病虫害防治264

第五节 木竹运输管理264

第六节 林业治安264

第四章 森林利用265

第一节 术竹采伐与购销265

第二节 木材加工267

第三节 竹材加工268

第五章 林场268

第一节 国营林场268

第二节 乡村(社队)林场270

第十编 茶叶271

第一章 茶区271

第一节 东南茶区271

第二节 西北茶区272

第二章 种植加工273

第一节 历史概况273

第二节 栽培275

第三节 制作277

第三章 名优茶278

第一节 传统名茶279

第二节 新制名优茶280

第四章 购销283

第一节 收购283

第二节 销售285

第五章 茶场茶厂286

第一节 国营茶场286

第二节 乡镇茶场287

第三节 茶厂288

第十一编 工业290

第一章 经营体制290

第一节 个体联户工业290

第二节 二轻工业291

第三节 国营工业291

第四节 乡镇工业292

第二章 行业293

第一节 陶瓷293

第二节 木制玩具293

第三节 矿业294

第四节 机械295

第五节 编织纺织296

第六节 粮油加工297

第七节 酿造297

第八节 造纸298

第九节 竹木加工298

第三章 工厂选介299

第四章 产品选介305

第十二编 商业309

第一章 经营体制309

第一节 私营个体309

第二节 供销合作310

第三节 国营311

第二章 营销渠道313

第一节 网点314

第二节 集市314

第三章 粮油购销315

第一节 粮油收购316

第二节 粮油供应318

第三节 粮油储运321

第四章 农副产品收购322

第一节 毛竹 土纸323

第二节 柴炭323

第三节 兔毛324

第四节 蚕茧324

第五节 蘑菇325

第五章 农业生产资料供应326

第一节 化肥326

第二节 农具327

第三节 农药和农药机械327

第六章 生活资料供应329

第一节 副食品329

第二节 棉布绸缎332

第三节 日用百货332

第四节 五金交电333

第五节 石油煤炭335

第七章 对外贸易337

第一节 发展过程337

第二节 出口产品产销338

第三节 出口产值与创汇340

第八章 饮食服务业342

第一节 饮食业342

第二节 服务业342

第十三编 财税344

第一章 机构344

第一节 民国时期344

第二节 建国后345

第二章 财政346

第一节 体制346

第二节 收支347

第三节 管理351

第三章 田赋 农业税354

第一节 田赋354

第二节 农业税356

附:契税耕地占用税359

第四章 工商税杂税359

第一节 民国时期税捐359

第二节 建国后工商税362

附:代集基金370

第十四编 金融372

第一章 机构372

第一节 当铺钱庄372

第二节 信用社373

第三节 银行374

第二章 货币376

第一节 金属币376

第二节 法币 金圆券376

第三节 人民币377

第三章 业务379

第一节 存款379

第二节 贷款381

第三节 结算384

第四章 民间信用与债券384

第一节 民间信用384

第二节 债券386

第五章 保险387

第一节 承保387

第二节 理赔387

第十五编 经济管理389

第一章 计划经济管理389

第一节 管理体制389

第二节 管理项目390

第二章 物资管理392

第一节 经营管理机构392

第二节 经营情况392

第三节 管理方式393

第三章 物价管理395

第一节 农产品价格管理395

第二节 工业品价格管理396

第三节 非商品收费与价格管理396

第四章 工商行政管理397

第一节 工商业(户)登记与管理398

第二节 市场管理399

第三节 经济合同商标广告管理400

第四节 经济监督检查402

第五章 技术监督403

第一节 计量与监管403

第二节 标准化监督管理404

第三节 质量监督管理405

第六章 审计406

第一节 政府审计406

第二节 部门内部审计407

第三节 社会审计407

第十六编 党派群团408

第一章 中国共产党408

第一节 创建革命根据地408

第二节 解放后组织建设412

第三节 党员代表会议大会419

第四节 重大政治活动记略421

第五节 县委部门工作425

第六节 纪律检查440

第七节 共产主义青年团441

第二章 中国国民党442

第一节 组织沿革442

第二节 主要活动443

第三节 三民主义青年团444

第三章 群众团体445

第一节 工人团体445

第二节 农民团体446

第三节 妇女团体447

第四节 青少年团体449

第五节 科学技术协会449

第六节 工商业团体452

第七节 其他团体453

第十七编 县政机构454

第一章 权力机构454

第一节 县各界人民代表会议454

第二节 县人民代表大会455

第二章 行政机构460

第一节 明清县署460

第二节 民国县政府465

第三节 县人民政府470

第三章 议政机构478

第一节 县参议会478

第二节 县人民政协479

第十八编 民政482

第一章 选举482

第二章 拥军优抚484

第一节 拥军484

第二节 抚恤485

第三节 优属486

第四节 复退军人安置487

第五节 烈士褒扬487

第三章 赈灾 救济489

第一节 抗灾 救灾489

第二节 贫病救济491

第三节 荒歉救济491

第四节 其他救济492

第四章 社会福利493

第一节 解放前慈善事业493

第二节 解放后社会福利494

第五章 扶助495

第一节 老区扶助495

第二节 贫困扶助495

第三节 少数民族扶助495

第六章 婚姻登记496

第七章 地名管理496

第一节 普查更正496

第二节 地名志编纂497

附:古今地名辨497

第八章 殡葬改革498

第十九编 人事劳动500

第一章 干部500

第一节 队伍500

第二节 来源501

第三节 离退休502

第四节 管理503

第二章 工人504

第一节 用工制度504

第二节 队伍504

第三节 培训505

第三章 就业安置505

第一节 知青安置505

第二节 待业安置506

第三节 精简安置506

第四章 工资奖金506

第一节 工资506

第二节 奖金509

第五章 劳保福利510

第一节 劳动保护510

第二节 职工福利510

第三节 工人退休和保险511

第二十编 公安司法512

第一章 公安512

第一节 打击反动残余势力512

第二节 打击刑事犯罪活动514

第三节 治安管理514

第四节 看守 劳改517

第二章 检察518

第一节 刑事检察518

第二节 经济检察519

第三节 法纪检察520

第四节 监所检察520

第五节 控告申诉检察520

第三章 审判521

第一节 刑事审判521

第二节 民事审判522

第三节 经济案件审判523

第四节 行政案件审判523

第五节 审判执行523

第六节 申诉复查523

第四章 司法行政524

第一节 法制宣传524

第二节 律师事务525

第三节 公证525

第四节 民事调解526

第二十一编 军事527

第一章 驻军 地方武装527

第一节 驻军527

第二节 地方武装529

第二章 兵役533

第一节 募兵制533

第二节 征兵制533

第三节 志愿兵役和义务兵役制534

第三章 军事设施535

第一节 明清时期535

第二节 民国时期537

第三节 建国后538

第四章 历代兵事记略539

第一节 明清战事539

第二节 民国战事541

第三节 建国后战事544

第五章 民兵545

第一节 民兵组织545

第二节 军事训练547

第三节 重要活动547

第二十二编 教育 科技第一章 普通教育551

第一节 旧制教育551

第二节 幼儿教育553

第三节 小学教育554

第四节 中学教育558

第二章 专(职)业教育561

第一节 师范教育561

第二节 职业技术教育562

第三章 成人教育564

第一节 农民文化技术教育564

第二节 职工文化技术教育565

第三节 干部文化教育566

第四节 广播电视教育和自学考试566

第四章 教师567

第一节 队伍567

第二节 培训568

第三节 待遇569

第五章 经费设施571

第一节 经费571

第二节 设施572

第六章 科学技术573

第一节 科研机构与队伍573

第二节 科研活动574

第二十三编 体育 卫生第一章 体育579

第一节 学校体育579

第二节 群众体育580

第三节 比赛581

第四节 场地582

第二章 医药587

第一节 医疗587

第二节 药业591

第三节 乡土药材593

第三章 卫生保健594

第一节 公共卫生594

第二节 防疫596

第三节 妇幼保健598

第二十四编 文化600

第一章 新闻媒体600

第一节 通讯社600

第二节 报刊601

第三节 广播601

第四节 电视603

第二章 图书档案604

第一节 图书604

第二节 档案605

第三章 文学艺术607

第一节 文学创作607

第二节 绘画 书法 摄影607

第三节 电影放映戏剧612

第四节 民间文艺615

附:民歌辑选617

第四章 文物胜迹622

第一节 遗址622

第二节 陵墓625

第三节 古建筑626

第四节 石刻629

第五节 馆藏文物631

第二十五编 文献著作第一章 文选632

第二章 诗词选656

第三章 著作目录670

第二十六编 方言第一章 蛮讲675

第一节 语音676

第二节 同音字汇680

第三节 词汇695

第四节 语法706

第二章 罗阳话710

第一节 语音710

第二节 词汇举例713

第三节 语法例句714

第三章 芭江话和其他方言717

第一节 莒江话717

第二节 彭溪话718

第三节 畲话汀州话百丈口话720

第二十七编 风俗 宗教第一章 风俗721

第一节 生产习俗721

第二节 礼仪习俗722

第三节 岁时习俗727

第四节 穿戴习俗729

第五节 信仰习俗730

第二章 宗教731

第一节 佛教731

第二节 基督教733

第二十八编 人物734

第一章 传记734

第二章 名表753

第一节 科举名表753

第二节 革命烈士名表759

第三节 抗日战争泰顺籍阵亡将士暨文职牺牲人员名表788

第四节 高级职称获得者和文学艺术家、人民功臣名表793

第五节 1949~1990年泰顺县 省、部级以上先进人物名表803

第二十九编 丛录810

第一章 泰顺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概况(1991~1995)810

第二章 “文化大革命”记略815

第三章 建县考旧志考816

大事记821

主题索引853

图表索引880

跋886

《泰顺县志》编纂委员会及编纂人员名单888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