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IPv6网络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IPv6网络](https://www.shukui.net/cover/42/31116300.jpg)
- (美)(M.贡萨尔维斯)Marcus Goncalves,(美)(K.奈尔斯)Kitty Niles著;黄锡伟,杨震译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 ISBN:7115083460
- 出版时间:2000
- 标注页数:523页
- 文件大小:30MB
- 文件页数:544页
- 主题词:互连网络-协议(计算机) 协议(计算机)-互连网络
PDF下载
下载说明
IPv6网络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Internet网络协议1
1.1 Internet发展历史2
1.2 IP协议5
1.2.1 IP寻址工作方式5
1.2.2 IP安全性风险6
1.3 用户数据报协议UDP10
1.3.1 攻击UDP业务的工具:SATAN10
1.3.2 UNIX和Windows环境中的运行工具:ISS11
1.4.1 IP地址13
1.4 传输控制协议TCP13
1.4.2 扩展IP地址方法:CIDR16
1.5 TCP/IP的安全性17
1.6 路由信息协议RIP22
1.7 多播骨干网络——MBONE24
1.8 Internet控制消息协议ICMP26
1.9 Internet组管理协议IGMP26
1.10 开放最短路由最先(OPSF)协议27
1.12.1 反向地址解析协议RARP28
1.12 地址解析协议ARP28
1.11 边界网关协议BGP-428
1.12.2 路由器间IP数据报传送安全性问题29
1.13 简单网络管理协议SNMP29
1.14 ISP连接30
1.15 Windows套接口(Winsock)30
1.16 域名系统DNS31
1.17 小结31
第2章 IPv6协议引入的原因33
2.1 IP协议34
2.2 IPv6协议用于商业方面的发展35
2.3 IPv6基本知识40
2.3.1 地址扩展功能40
2.3.2 自动配置网络设备41
2.3.3 安全性41
2.3.4 实时性能41
2.3.5 多播41
2.3.6 协议转换的艰巨性42
2.3.7 IPv6协议提供更多的商业机会43
2.3.8 IPv6实验:6Bone44
2.4 小结45
第3章IPv4和IPv6的比较47
3.1 IPv4协议的局限性48
3.2 IPv4协议的地址分配49
3.2.1 地址管理方式49
3.2.2 IPv6增强的地址方式50
3.2.3 自动配置51
3.2.4 IPv6头部51
3.2.5 IPv6扩展项52
3.4 过渡到IPv6协议53
3.3 增强的安全性操作53
3.5 6Bone网络运作55
3.6 小结62
第4章IPv6的功能及发展63
4.1 IETF标准化的侧重点64
4.1.1 IPv6寻址64
4.1.2 关于地址解析和邻节点发现66
4.1.3 多媒体信息的传送69
4.1.5 增加的灵活性70
4.1.4 即插即用功能70
4.1.7 安全性结构71
4.1.6 与IPv4协议的兼容性71
4.1.8 IPv6性能考虑72
4.1.9 IPv6安全性考虑73
4.1.10 IPv6自动配置功能73
4.2 IPv6的升级计划74
4.3 IPv6对其他标准的影响75
4.4 基于IPv6协议的虚拟局域网75
4.4.2 基于交换机的局域网76
4.4.1 基于路由器的局域网76
4.4.3 虚拟局域网的理解77
4.5 第5章内容介绍82
第5章IPv6路由选择协议83
5.1 引言84
5.2 域间路由选择协议85
5.2.1 CIDR和ISP87
5.2.2 BGP-4和IDRP87
5.3.1 开放最短路由优先OSPF93
5.3 域内路由选择93
5.3.2 路由信息协议RIP94
5.3.3 RIPv294
5.3.4 OSI ES-IS/IS-IS路由选择协议95
5.4 第6章内容介绍97
第6章IPv6的寻址方式99
6.1 引言100
6.1.1 IPv4的寻址方式101
6.1.2 IP地址角色变换104
6.1.3 IPv6的寻址操作109
6.1.4 单播地址116
6.2 小结130
第7章IPv6协议的头部133
7.1 引言134
7.2 IPv4协议简介135
7.2.1 IP分段135
7.2.2 IPv4头部格式135
7.3 IPv6协议139
7.3.1 IPv6头部格式140
7.3.2 优先级操作143
7.3.3 流标记144
7.3.4 扩展头部145
7.3.5 逐跳备选头部148
7.3.6 路由选择头部149
7.3.7 分段备选头部151
7.3.8 目的备选头部154
7.3.9 认证头部155
7.3.11 无后续协议头部156
7.3.10 加密负载封装头部156
7.3.12 IPv6数据报长度157
7.3.13 IPv6和高层协议158
7.4 小结159
第8章IPv6协议和Intranet通信161
8.1 引言162
8.2 Internet组管理协议IGMP162
8.2.1 IGMP消息格式163
8.2.2 IGMP消息类型164
8.2.4 IGMP消息目的地址166
8.2.3 IGMPv2和IGMPv1协议的兼容性166
8.3 邻域发现协议167
8.3.1 协议概述167
8.3.2 邻域发现协议中的信息类型168
8.4 路由选择概述181
8.4.1 IP路由选择181
8.4.2 路由选择描述参数184
8.5 IPv6路由选择184
8.5.1 域内路由选择协议IDRP(Interdomain Routing Protocol)184
8.5.2 路由信息协议RIP(Routing Information Protocol)187
8.5.3 开放最短路由优先协议OSPF194
8.6 小结202
第9章IPv6的性能205
9.1 引言206
9.2 IETF关于IPv6性能方面的工作206
9.2.1 增加效率207
9.2.2 基于流标记的性能改善208
9.2.3 IPv6协议的性能满意吗209
9.2.4 基于资源预留协议的补救措施210
9.2.5 网络供应商对IPv6协议的支持212
9.2.6 Mentat 的MING解决方案213
9.3 第10章内容介绍217
第10章IPv6数据报传送219
10.1 6Bone定义220
10.2 向IPv6协议转化221
10.2.1 双协议栈主机222
10.2.2 IPv6域名服务DNS(Domain Name Service)223
10.2.3 IPv6/IPv4网络中的路由选择223
10.2.4 自动管道技术224
10.2.5 转换实例225
10.3 基于以太网络的IPv6数据报传送226
10.3.1 最大传输尺寸227
10.3.2 帧格式227
10.3.3 无状态自动配置和本地链路状态地址227
10.3.4 地址映射:单播环境227
10.3.5 地址映射:多播环境228
10.4 基于FDDI网络的IPv6数据报传送228
10.4.1 最大传输尺寸228
10.4.4 网桥连接229
10.4.3 FDDI头部域229
10.4.2 帧格式229
10.5 基于PPP协议的IPv6数据报传送230
10.5.1 引言231
10.5.2 PPP协议上的IPv6数据报传送231
10.5.3 PPP网络控制协议231
10.6 IPv6CP配置选项232
10.6.1 接口令牌232
10.6.2 IPv6压缩协议232
10.7 第11章内容介绍233
第11章IPv6的控制协议ICMPv6235
11.1 引言236
11.2 ICMPv6236
11.2.1 通用协议格式237
11.2.2 消息发送端地址238
11.2.3 消息校验计算238
11.3 ICMPv6消息239
11.3.1 类型1:接收端不可到达消息239
11.2.4 消息处理准则239
11.3.2 类型2:数据报过大消息240
11.3.3 类型3:超时消息241
11.3.4 类型4:参数出错消息241
11.3.5 类型128:回声请求消息242
11.3.6 类型129:回声应答消息242
11.3.7 类型130、131和132:多播成员消息243
11.4 第12章内容介绍244
第12章 IPv6和IPv4的安全性245
12.1 引言246
12.2 快速了解IPv6中与安全性相关的特性247
12.3 寻址249
12.4 IP安全体系250
12.5 IPSec协议族251
12.6 IPSec支持Ipv4和Ipv6的功能253
12.6.1 组合安全机制253
12.6.2 典型应用254
12.6.3 IPSec模式256
12.6.4 IPSec和密钥管理257
12.6.6 安全关联258
12.6.5 IPSec机制的逻辑和控制258
12.6.7 IP认证头部的细节262
12.6.8 安全性负载的封装267
12.7 使用IP安全机制的不同方法275
12.7.1 和防火墙一起使用的IP安全机制275
12.7.2 IP多播通信中的IP安全机制277
12.7.3 IP安全性要点、措施和注意事项279
12.7.4 IP安全机制的局限性280
12.8 IP安全性需求小结281
12.7.5 对上层的安全服务281
12.9 IP安全性以及安全网络程序接口层的安全性283
12.9.1 SSL和IP安全特性的典型用途284
12.9.2 IP安全性和SSL密钥交换285
12.9.3 IP安全和SSL密码286
12.9.4 共同使用SSL和IPv6安全机制288
12.10 外部互联网、虚拟专用网的安全性289
12.11 小结292
第13章IPv6的密钥管理问题和协议293
13.1 引言294
13.2 TCP/IP协议栈中IP安全体系的实现295
13.2.1 独立的密钥管理机制296
13.2.2 加密算法的独立性297
13.2.3 主机中密钥的安全性297
13.3 IPv6密钥管理需求的刷新297
13.4 选择密钥管理系统时常遇到的问题298
13.5 基本密钥管理298
13.5.1 密钥管理的类型298
13.5.2 认证方法300
13.5.3 密钥管理的问题302
13.5.4 密钥分配方法305
13.6 密钥管理协议307
13.6.1 Internet协议的简单密钥管理308
13.6.2 Internet安全关联和密钥管理协议(ISAKMP)310
13.6.3 Oakley密钥确定协议316
13.6.4 ISAKMP协议和Oakley协议的结合320
13.6.5 SKEME:一种多用途的Internet网络安全密钥交换机制324
13.6.6 域名系统安全扩展325
13.7 小结328
第14章 IPv6的域名服务扩展329
14.1 本章主要解释下面问题330
14.2.1 AAAA数据格式331
14.2 AAAA记录类型331
14.2.2 AAAA查询332
14.2.3 AAAA记录的文本格式332
14.2.4 IPv6的INT域332
14.2.5 对目前查询类型的修正333
14.2.6 从RFC-1886格式向新格式的过渡333
14.2.7 过渡策略333
14.3 小结334
14.2.8 安全性方面的考虑334
第15章IPv4和IPv6的地址管理335
15.1 引言336
15.2 网络重编号338
15.3 若干重编号策略340
15.3.1 准备对核查表重编号341
15.3.2 设计重编号的计划342
15.4 子网络编址344
15.5.1 CIDR路由协议的支持346
15.5 无级域内路由协议CIDR346
15.5.2 域347
15.5.3 CIDR协议347
15.5.4 变长子网屏蔽351
15.5.5 路由聚合351
15.5.6 对用户的影响353
15.5.7 CIDR和非CIDR路由354
15.5.8 有关CIDR更多的信息354
15.6.1 A、B、C类地址块355
15.6 专用地址空间355
15.6.2 改变一个主机的公用或专用地址状态356
15.6.3 使用专用地址空间的优缺点356
15.6.4 设计专用网络时建议357
15.7 动态主机配置协议DHCP358
15.7.1 设计359
15.7.2 配置361
15.7.3 IP地址的分配362
15.8 网络地址转换器NAT:另一种寻址方案369
15.8.1 使用网络地址转换器来重新使用地址370
15.8.2 同时使用CIDR与NAT371
15.8.3 在专用网络中使用网络地址转换器372
15.8.4 NAT的优点373
15.8.5 地址管理的工具373
15.9 小结374
第16章 向IPv6组网过渡377
16.1 引言378
16.2 应用的移植379
16.2.2 过渡计划目标380
16.2.1 从IPv4转移到IPv6380
16.2.3 过渡计划概要381
16.3 IPv6主机和路由器过渡机制小结382
16.3.1 SIT(简单因特网过渡)操作概要383
16.3.2 SIT特征383
16.3.3 升级的网络部件384
16.4 网络组件的相关性385
16.5 IPv6主机和路由器的升级机制386
16.5.1 寻址386
16.5.2 双IP层386
16.5.3 域名系统、主机名称与地址的映射393
16.5.4 隧道394
16.5.5 二进地址兼容性402
16.5.6 升级的相关性403
16.6 对多协议的支持403
16.7 OSI的NSAP地址计划405
16.7.1 限制性的NSAP地址映射为16字节的IPv6地址406
16.7.2 用截短的NSAP地址作为一个IPv6地址408
16.7.3 标准的IPv6地址——整个NSAP地址放在IPv6选项中408
16.7.4 将携带的IPv6地址作为一个OSI地址409
16.8 IPv4和IPv6组合传送算法410
16.8.1 传送算法的一个例子412
16.8.2 确定目的地的位置414
16.8.3 IPv6/ IPv4双节点结构415
16.9 小结415
附录A TCP/IP传输层协议417
附录B TCP/IP应用层协议435
附录C 参考文献459
附录D 名词解释465
索引4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