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现代情报学理论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现代情报学理论
  • 严怡民等著(武汉大学) 著
  • 出版社: 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
  • ISBN:7307021730
  • 出版时间:1996
  • 标注页数:305页
  • 文件大小:13MB
  • 文件页数:322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现代情报学理论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目 录1

第一章 情报学理论研究进展1

第一节 关于情报学的认识1

一、情报学产生的时代背景1

二、情报学的学科名称2

三、情报学的学科地位4

第二节 基础理论研究5

一、情报学理论体系的研究5

二、情报学哲学基础的研究11

三、情报学方法论的研究13

第三节 情报学的分支学科15

一、情报经济学16

二、情报计量学18

三、情报检索理论20

四、信息技术应用研究21

第四节 情报学的未来23

一、时代特征24

二、情报学的历史使命与发展27

第二章 情报学的理论基础33

第一节 情报学理论基础的涵义与分析框架33

一、基本概念33

二、分析框架34

第二节 情报学理论基础的哲学观35

一、几种哲学观35

二、情报的对立统一关系38

第三节 情报学理论基础的体系观41

一、情报学理论体系的比较41

二、情报学的综合发展方向45

第四节 情报学理论基础的实践观47

一、“大情报”观与“小情报”观47

二、“大过程”观与“混沌”现象49

一、科学研究方法57

第一节 方法论与学科建设57

第三章 情报学方法论57

二、方法论58

三、方法论与学科建设60

第二节 情报学方法论的理论研究62

一、情报学方法论的性质与作用62

二、情报学发展过程中的方法论65

三、情报学派与情报学方法论69

第三节 情报学方法论的结构体系73

一、情报学方法论的研究内容73

二、情报学方法论的结构体系75

第四章 用户情报行为研究80

第一节 用户情报行为的决策观81

一、用户情报行为的决策性本质82

二、决策学派的理论意义84

第二节 用户情报行为的时间结构87

一、情报需求88

二、情报获取90

三、情报理解91

四、情报利用92

第三节 用户情报行为的空间结构94

一、基本概念94

二、空间结构的“二元对立”分析96

一、西蒙的管理组织决策理论102

第四节 组织决策影响下的用户情报行为102

二、组织决策的情报过程103

第五章 信息交流与“栈”理论108

第一节 “大情报”、“小情报”与信息交流108

一、“大情报”、“小情报”与社会信息化108

二、信息交流109

第二节 信息交流的基本概念111

一、信息与交流111

二、信息交流:定义与特征114

三、信息行为117

四、信息交流的要素118

第三节 信息交流模型概述119

一、通讯的数学模型119

二、传播学模型120

三、社会学模型122

四、科学交流模式123

五、管理学模型123

六、情报学模型124

第四节 信息交流的栈理论125

一、社会信息流125

二、栈理论125

三、信息交流的代理128

第五节 信息交流中的三种信息观129

一、S信息观129

二、R信息观130

三、A信息观131

第六章 情报信息交流中的对数变换134

第一节 对数透视变换与情报对数律134

一、对数透视法则134

二、信息交流中的对数变换136

第二节 时间对数变换138

一、时间对数变换138

二、时间对数变换与情报老化141

一、信息传递的空间对数变换142

第三节 空间对数变换142

二、空间对数变换时的信息量特征143

第四节 学科(行业)对数变换147

一、学科对数变换147

二、学科对数变换与学科相关性分析148

第五节 信息衰减与增值原理151

一、信息衰减的形式151

二、信息衰减的原因153

三、信息增值原理154

四、信息增值的原因155

一、信息保真原理157

第六节 信息传递的保真原理与冗余原理157

二、信息冗余原理158

第七章 信息产业的结构与发展策略161

第一节 信息产业的概念与基本构成161

一、产业结构的演变161

二、信息产业的崛起162

三、信息产业结构166

第二节 信息产业的运行机制与发展模式170

一、研究信息产业的方法论问题170

二、信息产业运行机制的特征171

三、信息产业的发展模式175

一、系统目标与边界177

第三节 信息产业发展的系统动力学分析177

二、子系统及其因果链179

第四节 信息产业的发展规律187

一、信息产业的发展趋势187

二、信息产业的发展规律190

第五节 我国信息产业政策的构想193

一、信息产业的规模适度性政策194

二、信息市场机制的完善政策196

三、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政策198

四、信息产业的人才培养政策199

五、信息技术的研究开发政策200

六、政府的宏观调控政策201

第八章 社会经济信息化206

第一节 社会经济信息化的意义与特征206

一、开发信息资源与信息化206

二、信息化的时代背景与特征209

第二节 外向型经济与信息化213

一、我国发展外向型经济的战略213

二、外向型经济需要信息化214

三、为外向型经济提供信息保障218

第三节 “信息高速公路”是信息化的必由之路221

一、美国信息高速公路计划的提出222

二、建设信息高速公路的原则和内容223

三、信息高速公路的服务功能和效益224

四、强烈反响和对策226

第四节 加快我国社会经济信息化进程229

一、统筹规划,协调步调230

二、明确信息化不同阶段的目标和任务231

三、加强对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232

四、加强信息市场建设233

五、加强信息专业队伍建设233

第一节 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与范畴236

一、信息系统的系统、要素、环境236

第九章 信息系统基础理论研究236

二、信息系统的结构、功能、涨落237

三、信息系统的过程、状态、变换238

四、信息系统的信息、控制、反馈239

五、信息系统的类型、层次、演化240

六、信息系统的有序、无序、自组织241

第二节 信息系统的兼容性242

一、信息系统兼容性的含义242

二、研究信息系统兼容性的重要意义243

三、信息系统兼容性的几组基本概念与范畴244

四、信息系统兼容性的实现途径247

第三节 信息系统的安全248

一、信息系统面临的安全问题249

二、信息系统的安全保护措施250

第四节 我国公用数据通信网的发展及其对信息系统建设的影响254

一、我国公用数据通信网的发展254

二、公用数据通信网的发展对信息系统257

建设的影响257

第五节 全球网络化道路上的障碍264

一、Internet网的历史与现状264

二、全球网络化道路上的障碍266

第一节 情报政策的制订273

一、关于情报政策概念273

第十章 情报政策与法规273

二、研究、制订国家情报政策的指导思想和原则276

三、情报政策的范围与内容279

第二节 国外情报政策的比较研究283

一、前苏联的情报政策283

二、美国的情报政策285

三、日本的情报政策288

四、印度的科技情报政策291

第三节 我国情报政策的目标、模式与结构293

一、中国科学技术情报发展政策294

二、中国信息产业发展政策的形成298

三、情报(信息)立法研究303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