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生产力经济学概要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生产力经济学概要
  • 季星如编著 著
  • 出版社: 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
  • ISBN:4338·4
  • 出版时间:1986
  • 标注页数:263页
  • 文件大小:10MB
  • 文件页数:275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生产力经济学概要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篇 总论3

第一章 导论3

第一节 建立生产力经济学的重要意义3

一 正确处理生产关系的问题需要生产力经济学4

二 生产力经济学与“四化”建设5

三 世界新的产业革命与生产力经济学6

四 生产力经济学与经济科学的发展8

第二节 生产力经济学的对象和学科性质9

一 生产力的二重属性与生产力经济学的研究对象9

二 生产力经济学的学科性质及其在经济科学体系中的地位10

第三节 生产力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和体系结构12

一 生产力经济学的研究方法12

二 生产力经济学的体系结构15

第二章 生产力系统论18

第一节 生产力是一个系统18

一 问题的提出18

二 生产力是一个系统20

第二节 生产力系统的因素24

一 生产力系统的一般因素24

二 现代生产力系统的具体因素27

第三节 生产力系统的基本特征31

一 生产力系统的整体性31

二 生产力系统的层次性33

三 生产力系统的关联性34

四 生产力系统的数量规定性35

五 生产力系统的有序性36

六 生产力系统的动态平衡37

第四节 生产力方式38

一 生产力方式的含义38

二 生产力方式的作用和重要意义40

第三章 生产力发展的动力和基本规律42

第一节 生产力发展的动力42

一 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动力作用42

二 “需要”对生产力的动力作用44

三 生产力的内在矛盾对生产力的动力作用46

四 精神因素对生产力的作用48

五 从总体上把握生产力的动力48

第二节 生产力发展的基本规律49

一 对生产力基本规律几种观点的评述49

二 生产力基本规律的表述与论证52

第二篇 生产力各因素59

第四章 劳动者59

第一节 劳动者的内涵及其在生产力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59

一 劳动者的内涵59

二 劳动者在生产力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62

第二节 劳动力再生产和更新规律64

一 劳动力的再生产64

二 劳动者的技术老化与更新规律66

三 劳动力智力化规律70

第三节 劳动力再生产中的教育因素73

一 教育在劳动力再生产中的作用73

二 世界新技术革命对教育的影响77

第五章 劳动资料82

第一节 生产工具83

一 生产工具劳动功能化规律83

二 生产工具劳动功能化的条件及其发展动力86

三 物质属性劳动功能化的主要途径87

第二节 能源89

一 能源的发展规律89

二 能源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92

三 能源发展的总趋势93

第三节 交通运输95

一 交通运输发展的历史趋势95

二 交通运输业先行的规律97

三 我国交通运输业的发展99

第六章 劳动对象103

第一节 劳动对象的含义及其在生产力发展中的作用103

一 劳动对象的含义103

二 劳动对象是生产力发展的要素105

三 原材料在现代生产发展中的重要作用108

第二节 劳动对象的发展与开拓111

一 劳动对象发展规律111

二 我国劳动对象的开拓116

第七章 生产力系统中的自然力与生态平衡121

第一节 生产力系统中的自然力121

一 自然力在生产力中的重要地位121

二 人类利用自然力的条件123

第二节 生态平衡与生产力126

一 生产系统和生态系统的统一126

二 经济规律与生态规律的统一128

第三节 生态平衡与工农业129

一 生态平衡与农业129

二 生态平衡与工业131

第四节 森林生态与国民经济134

第八章 科学技术与生产力137

第一节 科学技术在生产力中的地位和作用137

一 科学技术能决定生产力诸因素的素质137

二 科学技术进步能提高生产力因素的结合能力139

三 科学技术是生产力发展的强大推动力140

第二节 新科技革命与我们的对策141

一 新科技革命对社会经济的影响142

二 新科技革命既是挑战也是机会143

三 我们的对策144

第三节 加快科学技术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146

一 建立合理的科研结构146

二 制订正确的科技发展规划148

三 采取有效措施,加快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148

四 改革科技管理体制,充分调动科技人员的积极性149

第九章 信息与生产力151

第一节 信息与生产力信息151

一 信息的实质与特征151

二 生产力信息的内容与分类153

第二节 信息在生产力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155

一 手工生产时期的信息156

二 机械化大生产时期的信息156

三 生产自动化时代的信息157

第三节 信息处理及其现代化158

一 信息处理的概念与内容158

二 信息处理的基本要求159

三 信息处理技术的现代化160

四 建立管理信息系统的步骤163

第三篇 生产力各因素的结合167

第十章 生产力结构167

第一节 生产力结构的内涵与制约因素167

一 生产力结构的含义与分类167

二 生产力结构的制约因素与合理化标准170

第二节 生产力结构发展的规律172

一 社会生产两部类协调发展的规律173

二 农业、轻工业、重工业为序的发展规律175

三 第三产业发展比重提高的规律177

四 基础结构与基本生产部门发展相适应的规律179

第三节 我国经济结构的状况181

一 建国以来经济结构的变化181

二 我国经济结构存在的主要问题183

第四节 我国经济结构的合理化187

一 确立正确的经济结构目标187

二 加强基础部门的发展190

三 正确处理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的关系192

四 正确处理速度和结构的关系194

第十一章 生产力布局196

第一节 生产力布局的内容和制约布局的因素196

一 生产力布局的内容196

二 制约生产力布局的因素197

第二节 生产力布局的规律和原则198

一 生产力布局的一般原则和基本规律198

二 地域选优的“指向”规律201

第三节 建国以来的生产力布局204

一 新中国生产力布局的巨大成就204

二 主要的经验教训205

第四节 生产力布局的系统规划210

一 开展生产力布局系统规划的意义210

二 我国经济区域的划分211

第五节 城市化规律和我国的城市化道路215

一 城市化规律215

二 具有中国特色的城市化道路216

三 城镇建设的科学化218

第十二章 生产力规模221

第一节 生产力规模的内涵与制约因素221

一 生产力规模的含义与衡量指标221

二 制约生产力规模的因素223

第二节 生产力规模发展的规律和规模合理化的原则225

一 聚集规模律225

二 大中小企业并存的规律226

三 规模合理化的原则230

第三节 我国企业规模结构及其合理化234

一 我国企业规模结构的问题234

二 我国企业规模结构中存在问题的原因235

三 我国企业规模结构的合理化237

第十三章 生产力的时间240

第一节 生产力系统总体运动的时间240

一 生产力运动的日历时间240

二 生产时间242

三 流通时间244

四 空闲时间246

第二节 微观生产力系统诸要素的组合时间及其运营方式248

一 微观生产力系统诸要素的组合时间248

二 生产力新旧因素更替的时间关系及其运营方式252

三 影响生产力要素时间组合关系的因素253

第三节 宏观生产力系统中的时间制约关系255

一 宏观生产力系统中诸要素的时间制约规律255

二 我国国民经济发展战略的时序259

附:主要参考书目262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