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全面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全面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https://www.shukui.net/cover/34/31094487.jpg)
- 袁贵仁总主编;王定华本册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 ISBN:9787107252631
- 出版时间:2012
- 标注页数:329页
- 文件大小:100MB
- 文件页数:343页
- 主题词:义务教育-发展-研究-中国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全面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前言1
第一章 北京市海淀区实施学区化管理的实践和探索5
一、域情教情5
二、亮点成效7
(一)明确学区化管理的发展点7
(二)发挥学区各学校优势8
(三)探索校际互助提高的有效途径9
三、探索与举措9
(一)找准发展点9
(二)构建携手互助同行的发展共同体13
(三)“六好”措施让共同发展落到实处17
(四)赢得教师、学生和家长全面肯定22
(五)将“携手工程”驶入深海作业区35
四、发展改革点评:优质资源不因分享而减少39
(一)传统强校不只是付出39
(二)薄弱学校水平提升迅速40
(三)共享的模式可以不断探索升级40
第二章 上海市以“新优质学校建设”提升薄弱学校水平41
一、域情教情41
二、亮点成效43
(一)突出人的发展理念44
(二)瞄准均衡发展目标44
(三)实施分层教育方法44
(四)构建绿色评价体系45
三、探索与举措46
(一)明确目标46
(二)明确步骤47
(三)因校制宜56
四、发展改革点评:把取得进步作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出发点72
(一)科学设定发展目标72
(二)科学设定发展内容73
第三章 四川省成都市标本兼治解决择校问题74
一、域情教情74
二、亮点成效76
(一)以六个一体化促进城乡教育高位均衡发展76
(二)以城乡教育一体化促进教育资源均衡配置77
三、探索与举措78
(一)因势利导,明确就近入学政策79
(二)强力治标,有效降低择校预期81
(三)着力治本,均衡配置教育资源89
(四)加强疏导,提供可选择的机会94
(五)着眼长远,不断缓解供需矛盾96
四、典型案例99
(一)集团办学带来的变化99
(二)实施就近入学102
五、发展改革点评:统筹城乡是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根本之策104
(一)严格执行义务教育就近入学法律法规是前提104
(二)深入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是根本104
(三)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规模是关键105
(四)坚持综合治理是保障105
第四章 湖北省武汉市通过推动教师合理流动缓解择校问题106
一、域情教情106
二、亮点成效108
(一)促进了边远薄弱学校教育质量的提高108
(二)传播了优良校风和先进办学理念108
(三)促进了教师专业成长109
(四)完善了教师人事管理的制度机制109
三、探索与举措110
(一)明确目标,健全制度110
(二)统一认识,宣传发动110
(三)完善措施,稳步推进111
(四)创新机制,力求实效114
四、典型案例125
(一)江汉区“双向双赢”显成效125
(二)硚口区架起城乡教师交流桥梁127
(三)青山区另类“扶贫”130
(四)黄陂区支教引来云中凤132
五、发展改革点评:师资均衡是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基础135
(一)思想认识到位135
(二)目标责任清晰136
(三)政策体系完善136
(四)体制机制创新136
第五章 浙江省嘉善县实现城乡教师一盘棋138
一、域情教情138
二、亮点成效140
(一)缓解了教师职业倦怠问题142
(二)促进了城乡骨干教师合理分布142
(三)促进了学校干部队伍优化组合143
(四)促进了城乡学校均衡特色发展143
(五)提高了学生和家长满意度143
三、探索与举措144
(一)开展七项调研,摸清教育现状144
(二)首创五大类别,制定实施方案148
(三)建立四大机制,破解四大难题156
四、典型案例169
(一)优质学校培养农村教师169
(二)促进农村学校特色发展171
(三)带动薄弱学校由弱转强172
五、发展改革点评:推动教师城乡流动须以人为本174
(一)给予生活条件174
(二)给予发展政策175
(三)给予培养环境175
第六章 辽宁省大连市西岗区推行“小班化”教学176
一、域情教情176
二、亮点成效178
(一)新理念,创新均衡发展策略178
(二)新规范,办学行为深受欢迎178
(三)新活力,队伍素质整体提升179
(四)新作为,教育环境不断优化179
(五)新攀升,教育品质螺旋提高179
(六)新生机,薄弱学校焕发活力180
(七)新成果,教育科研提炼升华180
(八)新测量,数据平台日臻完善180
(九)新思路,区域特色明显增强181
(十)新整合,社会功能日渐明显181
三、探索与举措181
(一)“片区+校群”网络化管理,破解发展规模薄弱化182
(二)“规范+特色”差异发展,破解教育管理薄弱化185
(三)教师交流刚柔并济,破解师资均衡薄弱化188
(四)品质科研,破解教育理念薄弱化192
(五)创新培养模式,破解教师队伍薄弱化194
(六)优先投入,破解发展硬件薄弱化197
(七)回归原点,破解课堂质量薄弱化199
(八)构建信息生态环境,破解教育手段薄弱化201
(九)堵疏结合,破解政策引导薄弱化204
(十)活力小班,破解发展载体薄弱化206
四、发展改革点评:改造薄弱学校还需追求一个“巧”字211
(一)巧在化不利为有利211
(二)巧在注重细节安排211
第七章 河北省邯郸市率先解决择校难题213
一、域情教情213
二、亮点成效215
(一)加大投入谋发展,教育基础能力建设水平显著提升215
(二)创新举措促均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走在全国前列215
(三)解放思想拓思路,助推教师队伍素质实现大幅提升216
(四)完善载体重实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取得丰硕成果216
(五)教育改革求创新,进一步增强教育事业发展新活力217
(六)学校发展求特色,基础教育进入内涵发展的新阶段218
三、探索与举措218
(一)强化基础能力建设,促进办学条件均衡218
(二)实施九字方略,打造无择校城市221
(三)坚持统筹政策,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223
(四)深化学区管理体制改革,促进县域均衡224
(五)加强班级建设,促进校际均衡225
(六)创新培训模式,促进师资均衡226
(七)兴起校本革命,促进教育质量均衡230
(八)创新素质教育载体,促进育人水平均衡233
(九)加大政策倾斜力度,促进教育公平234
(十)强化学校文化建设,打造特色教育品牌235
四、典型案例242
(一)薄弱学校转化242
(二)新课堂创建243
(三)特色学校创建246
五、发展改革点评: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需要这样的好载体249
(一)九字方略是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形式载体249
(二)六个缩小是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内容载体250
第八章 山西省晋中市多措并举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251
一、域情教情251
(一)体现教育公平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成效显著252
(二)体现教育协调发展的高中阶段教育普及水平明显提高252
(三)体现教育内涵发展的教育管理逐步规范253
(四)体现社会满意度的政风行风建设全面加强253
二、亮点成效254
(一)瞄准教育现代化目标,办学条件发生了历史性变化254
(二)深化教育制度创新,教育公平取得了新突破254
(三)全面贯彻教育方针,教育质量效益得到整体提高255
(四)优化行业作风,社会满意度和影响力不断扩大255
三、探索与举措256
(一)持续推进学校标准化建设256
(二)制度化推进干部教师交流260
(三)阳光招生均衡编班让学生享受公平起点266
(四)率先实行优质高中指标100%分配到校269
(五)全方位实施素质教育271
(六)着力培养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273
(七)“六大创建”和“百校行动”提升办学品位277
(八)教育督导全覆盖保障义务教育均衡发展279
四、典型案例282
(一)创建教育盟区,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282
(二)“回流”带来大变化,农村学校现生机286
(三)平遥岳壁三中绝处逢生,活力大增288
五、发展改革点评:教育综合改革需要加大顶层设计290
(一)做好顶层设计要确立基本架构290
(二)做好顶层设计要在明确重点中强化统筹291
第九章 浙江省海宁市实现义务教育阶段“零择校”292
一、域情教情292
二、亮点成效293
(一)“零择校”的特点鲜明294
(二)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特点鲜明295
三、探索与举措297
(一)树壮士断腕之改革决心298
(二)建全程追踪之改革态势300
(三)行步步为营之改革策略302
(四)夯实均衡发展的物质基础304
(五)强化均衡发展的师资保障306
(六)创建均衡发展的公平环境308
(七)激活均衡发展的机制活力309
(八)提高均衡发展的管理水平313
四、发展改革点评: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关键是决心318
(一)下定决心318
(二)接受监督319
(三)标本兼治319
附录 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意见320
一、充分认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意义320
二、明确指导思想和基本目标321
三、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共享322
四、均衡配置办学资源323
五、合理配置教师资源324
六、保障特殊群体平等接受义务教育324
七、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326
八、加强和改进学校管理327
九、加强组织领导和督导评估328
后记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