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冯先波精细入微辨证讲记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冯先波精细入微辨证讲记
  • 刘俊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 ISBN:9787513211758
  • 出版时间:2012
  • 标注页数:199页
  • 文件大小:40MB
  • 文件页数:215页
  • 主题词:医案-汇编-中国-现代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冯先波精细入微辨证讲记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病性2

实证类2

第一节 实火2

十年耳鸣误为虚,清肝降火显神功——耳鸣(肝胆火盛)2

肝脉上行入目系,眼红肿痛当寻肝——天行赤眼(肝火上炎)7

口臭乃为胃中热,清胃泄热佐芳香——口臭(胃火壅盛)10

膏粱厚味皆火毒,足生粉刺与疔疮——肺风粉刺(肺胃火毒)13

第二节 湿热16

鼻渊脓涕属湿热,清肝利胆湿热消——鼻渊(肝胆湿热)16

邪搏诸阳乃汗出,辨清病性是关键——头汗(肝胆湿热)19

阴中有物漂流下,绵绵不断湿热缠——带下(湿热带下)22

第三节 血瘀25

不通则痛瘀为因,通经活血痛经疗——痛经(瘀血阻滞胞宫)25

补泻兼行治腰痛,瘀既去而正不伤——腰痛(瘀血阻络)29

第四节 气滞食积32

满而不痛名日痞,调畅脾胃气机宜——实痞(胃腑气滞)32

小儿积滞多为实,消食导滞应为先——食积(胃腑积滞)36

第五节 痰热40

痰扰元神病生痫,豁痰息风痫安定——痫病(痰热扰心)40

虚证类44

第六节 气虚44

息肉术后声嘶哑,金破不鸣是为因——喉喑(肺脾气虚)44

便秘误下两年余,详辨乃由气虚致——便秘(脾气虚弱兼津液亏虚)47

中医治癌须辨证,并非诸癌皆能攻——积聚(气虚欲脱)50

第七节 血虚57

看病当详问病史,产后出血乃病因——四肢不温(血虚寒凝证)57

第八节 气血两虚60

并非失眠皆重镇,益气补血亦催眠——不寐(心脾气血两虚)60

第九节 气津两虚64

消渴未必见消瘦,肾水不足乃是根——消渴(脾肾气阴两虚)64

第十节 虚热(阴虚)68

昼夜皆有汗出证,究为何汗当合参——汗证(阴虚火旺)68

热病后期气阴伤,益气养阴透热兼——低热(气阴两虚发热)72

第十一节 虚寒(阳虚)75

丹田不暖鸡鸣泻,温肾勿忘兼健脾——五更泄泻(脾肾阳虚)75

第二章 病位80

第一节 经络80

头痛首分内与外,再辨病性与病位——头痛(肝经风热阻络)80

上齿下齿皆是痛,不必拘泥胃与肠——牙痛(阳明胃经火盛)83

风为阳邪袭阳位,祛风通络治口歪——口僻(风热上扰胆胃二经)86

谨守《内经》十九条,诸痛痒疮皆属心——口疮(心经火盛)89

第二节 表里93

证型不明该如何,辨证辨病需结合——头痛(风寒头痛)93

《内经》湿胜则濡泄,治在利水实大便——泄泻(外感寒湿)96

阳结邪火多有余,峻下热结急存阴——便秘(胃肠积热伤阴)99

第三节 卫气分与营血分103

谁言“中医不救急”,偏向“急症”虎山行——外感发热(外感风寒,入里化热)103

血热瘙痒经不住,犀地凉血又凉心——皮肤瘙痒(血热夹风)107

第四节 脏腑110

心烦不寐火为因,清心泻火重安神——不寐(心火炽盛)110

湿热邪毒蕴肠中,法拟仲景白头翁——赤白痢(大肠湿热)114

湿热聚耳化为脓,循经病位在肝胆——脓耳(肝胆湿热)117

石淋疼痛谁能忍,利尿排石是根本——石淋(膀胱湿热)121

莪术入胃瘀化去,开胃进食能止痛——胃脘痛(肝胃郁热)125

并非眩晕皆阳亢,肝肾阴虚细中看——眩晕(肝肾阴虚)128

第五节 上下132

呼出心肺吸肝肾,标本虚实要兼顾——痰喘证(上实下虚)132

五脏六腑皆致淋,八正石韦热淋治——热淋(下焦湿热)136

第三章 复杂病机142

第一节 并列关系142

邪在心则病心痛,本虚标实当明辨——胸痹(心气亏虚,瘀阻心脉)142

本虚标实辨胸痹,痰瘀交阻宜化通——胸痹(心气阴虚,痰瘀内阻)145

风寒外束颈强痛,效仿《伤寒》葛根法——痹证(风寒阻络,气血瘀滞)148

心火肝脾湿热搏,三黄百蛇能攻坚——肾囊风(风、湿、热夹杂为患)151

外寒里热痰浊阻,清热散寒需兼顾——哮证(寒包火哮证)155

头晕误辨为肝火,虚处当从细中看——头晕(肝肾阴虚,肝阳上亢)158

肝经郁滞生乳癖,但从肝治癖自消——乳癖(肝郁气滞血瘀)162

第二节 因果关系166

朱砂安神效不显,详辨方知腑不通——不寐(胃肠积热伤阴)166

津亏口干热作怪,清热养阴治在胃——口干(胃热津伤)169

经水不调治带下,带下愈而经自愈——月经不调(湿热下注)173

温阳散寒温不转,通腑泄热反回温——肢末不温(胃肠积热伤阴)176

气血亏虚虚为本,因虚致瘀瘀阻络——中风先兆(气虚瘀阻)179

第三节 主次关系182

但询常法效不佳,却从新法取佳效——缠腰火丹(心肝火旺,兼有湿热)182

胃火肾火皆为火,一实一虚当详辨——面痛(胃热阴虚)185

脾虚为本湿为标,治在实脾与渗湿——泄泻(脾虚湿盛)188

诸病黄家多湿热,祛湿清热勿忘脾——黄疸(肝经湿热,兼及脾虚)192

月经全借肾水施,肾水干涸则闭经——闭经(肾虚兼气血不足)196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