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安顺屯堡的防御性与地区性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安顺屯堡的防御性与地区性](https://www.shukui.net/cover/62/30011514.jpg)
- 罗建平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302384656
- 出版时间:2014
- 标注页数:275页
- 文件大小:38MB
- 文件页数:293页
- 主题词:民居-古建筑-研究-安顺市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安顺屯堡的防御性与地区性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1
一、研究背景1
1.全球化背景下的文化焦虑与精神返乡2
2.地区性的意义3
3.防御性与安顺屯堡5
二、凡例6
第一章 防御的普遍性与多样性7
一、战争与防御性建筑8
二、国家层面的军事防御10
1.山——硬性防御10
2.水——柔性防御14
3.城池——人工防御15
三、防御性民居的类型21
1.防御性民居发展21
2.从院墙到院落23
3.防御性民居类型24
四、小结29
第二章 安顺屯堡防御性的历史演变:文化地区性31
一、历史形成背景简述32
1.军事平滇与安顺32
2.明朝云南的军事防御形势33
3.贵州及安顺的军事地位33
二、军屯与屯堡文化的形成38
1.军队编制:层级制度38
2.屯军制度:国家佃农39
3.军户制度:父子相继的世袭制度39
4.安顺屯军来源:地缘认同41
5.屯军经济地位43
6.军民关系与屯堡主体文化形成46
三、从军防到民防49
1.军屯:保家与卫国的同构49
2.由军转民49
3.屯军的延续:独立群体51
四、防御对象与武器的变化55
1.矛盾的变化:从军队与叛乱到平民与盗匪55
2.武器变化:从冷兵器到热火兵器56
五、民居发展:从营房到民房58
1.营房时期:授房安家59
2.民房时期:自建自住62
六、小结64
第三章 [明]军防与安顺屯堡防御性建构67
一、贵州的城防68
1.城防主体结构——卫所68
2.军防构成要素68
3.贵州卫城69
4.贵州所城76
二、屯83
1.屯的释义83
2.屯的选址83
3.实例:鲍家屯85
三、堡91
1.堡的释义92
2.《武备志》中堡的评述94
3.堡的选址96
4.堡的变化、发展与单体成堡98
5.实例一:九溪村——屯堡聚落的典型化生成100
6.实例二:本寨——农商结合的非传统屯堡106
7.屯与堡的关系110
四、铺、哨、关:防御层级的完善116
1.铺116
2.哨120
3.关122
五、城乡关系变化122
六、小结124
第四章 [清]民防与安顺屯堡防御性建构127
一、坉128
1.坉的释义128
2.坉的发展:自上而下的推动130
3.坉的类型131
4.实例:云山坉——商业性、多样性、包容性133
二、碉楼139
1.碉的历史139
2.丹巴碉楼:碉融入房143
3.巴蜀碉楼:碉附加于房147
4.屯堡碉楼:堡外附碉与堡碉合一150
5.开平碉楼:房的楼化、碉化155
6.碉楼小结157
三、卡158
1.军事关卡158
2.保甲制与卡158
四、小结160
第五章 安顺屯堡防御性的材料与技术:技术地区性163
一、营造文化164
1.居住模式与习俗164
2.营造顺序169
二、建筑材料170
1.屯堡区建筑材料的差异性分布170
2.屯堡与周边石头建筑的比较171
3.建筑材料包含的等级秩序177
三、建筑技术178
1.木结构技术178
2.石技术182
3.装饰和雕刻技术189
四、石板房的发展与变化192
1.诗文芳踪:方志中的石板房192
2.石板房的兴盛195
3.建筑审美的变化196
五、小结197
第六章 安顺屯堡信仰建构的防御性:精神地区性199
一、神榜200
1.“天地君亲师”信仰发展概述200
2.安顺屯堡神榜的内容201
二、天204
1.天的释义204
2.天人之际:“受天之佑”205
3.寺、庙建筑209
4.屯堡与“天人合一”212
三、地214
1.内卷化、循环论与天人相应215
2.风水:防御形态和心态217
3.防御心态的另外方式:择吉避凶219
4.仪式:集体记忆与文化传承220
四、君221
1.“巫君合一”到“三合一”221
2.家国同构的结构关系222
3.从礼治到礼俗223
4.礼与庭院空间227
5.礼与楼居发展困境230
五、亲232
1.人伦关系:差序格局232
2.居住位序:民居的道德属性233
六、师237
1.知识、权力与文庙237
2.士绅作用:通达上下,勾连城乡239
3.官式建筑向民居传播:城乡一体的外在表现239
4.由“君”到“国”:城乡的分野241
七、小结242
第七章 后防御性时期的安顺屯堡民居:模糊地区性245
一、1949年后屯堡民居发展简述246
1.1949—1982年246
2.1982年之后247
二、屯堡当代民居与传统民居248
1.传统民居的局限248
2.交通对于当代民居发展的影响251
3.单体布局模式252
4.传统材料的新应用254
5.新材料的作用:替代传统装饰255
三、屯堡民居:文化层次的析释256
1.文化传统与传统文化256
2.屯堡文化层次及民居的“变”与“不变”257
四、小结259
第八章 结语261
一、屯堡民居的建构机制263
1.家国同构与屯堡民居263
2.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264
3.防御性与地区性265
二、从屯堡民居研究对民居的再认识266
1.传统民居与现代建筑的差异267
2.选择与重构:民为主体,居为核心268
参考文献269
史志类269
文史、社会学等相关类270
屯堡相关类271
建筑学相关类272
后记2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