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临床口腔正畸生物力学机制解析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临床口腔正畸生物力学机制解析
  • 林新平主编;林久祥主审;方建强,倪振宇副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 ISBN:9787117163484
  • 出版时间:2012
  • 标注页数:393页
  • 文件大小:166MB
  • 文件页数:415页
  • 主题词:口腔正畸学-生物力学-研究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临床口腔正畸生物力学机制解析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正畸治疗的基本生物力学原理1

一、力1

1.作用力和反作用力1

2.物体的形变量与力的关系2

3.力的合成与分解2

二、力矩和力偶4

1.力矩4

2.力偶4

3.力偶矩5

4.力偶系统的平衡5

三、转矩7

四、阻抗中心8

五、旋转中心8

六、牙齿移动类型与力、力矩和力偶9

1.倾斜移动10

2.整体平移11

3.控根移动11

4.旋转移动11

5.垂直移动12

七、各种正畸矫治力及正畸矫治力的来源12

八、矫治力的分类13

1.Schwarz四级力分级标准13

2.以矫治力强度划分13

3.以力的作用周期划分13

4.以矫治力源的部位划分14

5.以力的作用效果划分14

参考文献15

第二章 单力偶矫治系统的生物力学分析与临床应用17

一、概述17

1.单力偶系统17

2.单力偶矫治系统18

3.单力偶矫治系统的特点18

二、单力偶矫治系统在临床中的应用18

1.矫治上颌唇向低位阻生尖牙18

2.矫治上颌腭侧低位阻生尖牙21

3.调整牙列中线21

4.矫治弓形不对称22

5.压低前牙23

6.伸长前牙25

7.上前牙转矩控制26

8.近中倾斜阻生磨牙的竖直26

参考文献28

第三章 双力偶矫治系统的生物力学分析与临床应用29

一、概述29

1.双力偶系统29

2.双力偶矫治系统30

3.双力偶矫治系统的优点30

二、双力偶矫治系统的基本形式及生物力学解析30

1.台阶曲的二维生物力学解析30

2.V形曲的二维生物力学解析30

三、双力偶矫治系统在临床中的应用34

1.横腭杆的双力偶现象及生物力学解析34

2.前牙转矩弓丝的双力偶现象及生物力学解析39

3.多用途弓的双力偶现象及生物力学解析41

4.第一序列弯曲的双力偶现象及生物力学解析44

5.磨牙竖直辅弓46

参考文献48

第四章 排齐与整平的生物力学现象49

一、排齐整平阶段的目标49

二、弓丝的基本特性与选用原则50

三、牙弓形态的选择51

四、排齐整平过程中的基本力学现象52

1.第一序列(?面观)方向排齐的生物力学分析53

2.第二序列(唇颊面向观)方向排齐的生物力学分析57

3.第三序列方向排齐的生物力学分析61

五、排齐过程中的一些力学现象分析64

1.直丝弓托槽设计自身不会引起前牙唇倾64

2.直丝弓托槽设计自身不会引起前牙覆?加深65

3.摇椅形弓丝作用的生物力学分析67

4.Laceback的作用原理与生物力学分析67

5.Cinchback的作用原理与生物力学分析68

6.协调好弓丝刚性与外加作用力的关系69

7.预防前牙反?下前牙唇倾的措施70

8.加入第二恒磨牙时对排齐整平的作用70

9.排齐过程中弓形对称性的变化70

10.注重使用轻力71

11.弓丝与槽沟之间摩擦力影响牙齿排齐的生物力学分析71

12.排齐整平过程的整体性与统一性72

参考文献73

第五章 关闭间隙的生物力学机制74

一、关闭间隙的决定性因素74

1.支抗74

2.拥挤与前突程度75

3.尖牙和切牙的轴倾度75

4.牙列中线和左右对称性75

5.垂直高度75

6.生长发育75

7.力的大小76

8.关闭间隙的方法76

二、间隙关闭时牙齿移动的生物差异性76

三、关闭间隙的方法77

1.关闭曲法77

2.滑动法84

3.快速关闭间隙的方法90

四、关闭间隙过程中牙周组织的反应91

1.牙周膜91

2.牙槽骨91

3.牙龈92

五、间隙关闭的评价92

1.支抗控制92

2.?平面92

3.牙根平行93

4.牙齿旋转93

参考文献93

第六章 滑动过程中的摩擦力问题与水平支抗96

一、摩擦力的概念96

1.定义96

2.形式96

二、正畸学中的摩擦力现象97

三、滑动过程中影响摩擦力的相关因素100

1.机械因素101

2.生物因素102

3.力源和力的大小103

四、自锁托槽的摩擦力问题104

五、摩擦力的控制与有效正畸力106

六、滑动法尖牙远中移动的生物力学分析106

七、滑动法内收前牙过程中摩擦力是否引起水平支抗的丧失107

参考文献110

第七章 前牙控根的生物力学分析111

一、影响前牙转矩的因素112

1.影响前牙转矩的弓丝因素112

2.影响前牙转矩的托槽因素113

3.患者自身解剖因素对前牙转矩控制的影响115

4.弓丝与托槽的匹配对前牙转矩的影响116

5.同一牙弓中牙齿间相互作用对转矩的影响118

二、正畸临床上对前牙进行转矩控制的常用方法118

1.在方丝弓上弯制第三序列弯曲118

2.平直弓丝放入已有预成角度的直丝弓托槽118

3.摇椅形唇弓118

4.方丝弯制附加曲119

5.Begg转矩辅弓119

6.控根弹簧120

三、前牙唇舌向移动与转矩控制121

1.前牙内收与转矩控制121

2.前牙前移与转矩控制122

3.圆丝控根式内收前牙的生物力学机制122

四、转矩方形弓丝对前牙三维方向上作用的生物力学分析123

1.转矩方形弓丝对牙齿近远中方向的作用123

2.转矩方形弓丝对牙齿垂直方向的作用124

3.转矩方形弓丝对牙齿颊舌方向的作用124

参考文献125

第八章 正畸治疗过程中的支抗控制及其生物力学分析127

一、支抗的概念127

二、支抗的种类128

1.根据支抗结构的位置分类128

2.根据关闭拔牙间隙时前后牙移动的比例分类128

三、支抗的选择130

1.决定支抗类型的因素131

2.临床上常用的支抗类型131

3.支抗选择时的三维考虑132

四、方丝弓矫治技术与直丝弓矫治技术的支抗策略132

1.方丝弓矫治技术的支抗策略132

2.直丝弓矫治技术的支抗策略132

3.直丝弓与方丝弓矫治技术在支抗要求上的区别135

五、临床上常用的支抗控制方法与生物力学分析135

1.颌内支抗的控制136

2.颌间支抗的控制140

3.颌外支抗的控制141

参考文献143

第九章 种植体支抗的临床应用及生物力学问题145

一、基本概况145

1.适应证145

2.并发症145

3.植入部位146

4.重新植入146

5.成功率的影响因素146

6.如何提高成功率147

7.骨整合147

二、临床应用及生物力学分析147

1.滑动法结合种植体支抗内收前牙148

2.滑动法结合种植支抗钉的扩展应用159

3.T形曲结合种植支抗钉内收前牙161

4.纠正?平面偏斜163

5.牙列中线不齐的矫治163

6.近中移动磨牙164

7.整体远中移动牙列166

8.腭部微种植体支抗169

9.压低磨牙171

10.压低切牙172

11.其他应用174

参考文献176

第十章 完成阶段精细调整的生物力学分析178

一、完成阶段精细调整的必要性178

1.矫治目标与精细调整178

2.完成阶段精细调整的原因179

二、检查存在的问题179

1.口内牙齿情况的检查179

2.口外情况的检查193

3.X线片检查199

4.功能考虑202

三、精细调整的工作顺序203

1.检查与评估存在的问题203

2.调整托槽位置203

3.弯制弓丝或更换较粗弓丝203

4.使用颌间牵引,调整牙弓间的关系203

5.?与关节功能及不良习惯的调整203

6.使用颌间垂直牵引确定尖窝关系203

7.去除矫治器,戴保持器204

参考文献204

第十一章 口外力的作用及生物力学分析206

一、颌骨矫形治疗的生物力学基础206

1.上颌骨矫形治疗的生物力学基础206

2.下颌骨矫形治疗的生物力学基础207

3.口外力的力学原理208

二、口外力装置的组成及其作用210

1.口外支抗部件210

2.口内部件210

3.连接部件210

4.力源部件211

三、常用口外力装置及生物力学原理211

1.后方牵引装置211

2.前方牵引装置220

3.垂直牵引装置221

4.头帽颏兜牵引装置221

四、口外装置的临床应用222

1.加强磨牙支抗222

2.颌骨的生长改良222

3.垂直向的控制222

4.?平面的控制222

5.牙齿的移动223

参考文献223

第十二章 生长期患者垂直向控制的生物力学考虑224

一、颅面部的垂直向生长变化225

二、影响因素226

1.遗传因素226

2.环境因素226

三、形成机制227

1.牙槽骨的生长227

2.髁突(颌骨)的生长227

3.其他因素229

四、诊断229

1.软组织面型229

2.X线头影测量230

五、垂直向与矢状向的关系233

六、?平面的斜度和高度233

七、治疗235

1.治疗时机235

2.垂直高度发育过度导致的开?236

3.垂直高度发育不足导致的深覆?239

4.拔牙的影响242

八、稳定性243

参考文献243

第十三章 深覆?咬合打开的生物力学分析246

一、概述246

二、深覆?的分类246

1.根据深覆?的形成机制分为:牙性深覆?和骨性深覆?两类246

2.根据患者垂直向不调又分为:低角型、均角型和高角型247

三、深覆?的矫治原理247

四、深覆?咬合打开的重要性249

五、临床上常用的打开咬合的方法及其生物力学分析251

1.平面/斜面导板/深覆?打开器251

2.连续摇椅形唇弓252

3.压低型多用途弓/压低辅弓255

4.片段弓257

5.Ⅱ类牵引259

6.口外装置(J形钩或颈牵引口外弓)260

7.种植体260

8.磨牙后倾弯唇弓260

9.其他方法263

参考文献263

第十四章 开?矫治的生物力学分析265

一、开?的病因266

1.遗传因素266

2.环境因素266

二、开?的诊断269

1.临床检查269

2.X线检查270

3.牙性和骨性开?的鉴别诊断270

4.其他开?类型的诊断分析273

三、治疗方案及生物力学分析274

1.病因治疗274

2.伸长切牙法275

3.压入后牙法277

4.压低后牙、伸长前牙复合效应279

5.正畸正颌联合治疗283

6.肌功能训练283

7.成人与青少年骨性开?矫治的异同283

四、美学考虑283

五、稳定性284

参考文献284

第十五章 横向宽度不调矫治的生物力学考虑286

一、横腭杆的临床应用与生物力学分析287

1.横腭杆的分类287

2.横腭杆的扩弓及支抗作用机制和生物力学分析288

二、上颌扩弓装置及其生物力学分析288

1.上颌快速扩弓289

2.上颌慢速扩弓289

3.各类上颌扩弓装置290

三、上颌牙弓的缩小及其生物力学分析297

1.缩小上颌牙弓的方法297

2.缩小上颌牙弓的生物力学分析299

四、下颌扩弓装置及其生物力学分析300

1.下颌Schwarz扩弓矫治器300

2.下颌舌弓的扩弓作用300

3.扩弓辅弓301

4.弓丝扩弓302

5.手术扩弓302

6.下颌的缩弓治疗302

五、弹性交互牵引及其生物力学分析303

1.弹性交互牵引303

2.种植支抗钉的矫治方法303

3.固定?板与弹性交互牵引联合应用303

4.弹性交互牵引与腭部基托的联合应用304

5.弓丝与弹性交互牵引联合应用304

6.快速扩弓与弹性交互牵引的联合应用305

7.种植体型扩弓装置与弹性交互牵引的联合应用305

参考文献305

第十六章 Ⅱ类牙颌畸形患者的不拔牙矫治307

一、适应证308

二、成功标准308

三、Ⅱ类错?颌间关系调整的机制308

1.上下颌牙齿矢状向的差异性移动308

2.发挥生长潜力308

3.生长改良308

4.外科调整309

四、Ⅱ类错?不拔牙矫治的基本程序310

1.扩展间隙310

2.利用间隙311

五、Ⅱ类错?诊断设计时需考虑的相关因素312

1.Ⅱ类错?矫治的三维控制312

2.Ⅱ类错?矫治的代偿与牙列三维界限313

3.不同类型Ⅱ类错?的矫治特点313

4.生长方向与矫治施力316

5.力的使用316

6.牙齿移动方式316

7.影响牙齿移动的因素316

8.矫治器选择316

六、扩展与利用间隙的方法与生物力学分析316

1.微种植体317

2.磨牙远移矫治器317

3.口外支抗矫治器(口外弓、高位J形钩)320

4.多曲方丝弓(MEAW)321

5.唇挡323

6.Ⅱ类牵引323

7.扩弓矫治器328

8.下颌前移功能矫治器328

9.肌功能训练330

七、影响Ⅱ类错?矫治稳定性的因素332

1.一般考虑332

2.治疗方式332

3.保持332

参考文献332

第十七章 Ⅱ类错?拔牙矫治的生物力学考虑和对策335

一、Ⅱ类错?患者是否拔牙矫治的决定因素335

1.拥挤度335

2.牙弓突度336

3.Spee曲线336

4.面部轮廓336

5.支抗设计336

6.矢状向骨骼关系336

7.垂直向骨骼关系336

8.年龄和生长发育337

9.种族差异337

10.社会心理因素337

二、拔牙模式与?关系调整338

1.成年人338

2.青少年339

三、Ⅱ类错?患者的颅面部结构与拔牙矫治340

1.颅面部结构特征与矫治方案340

2.Ⅱ类错?的掩饰性矫治341

3.Ⅱ类矫治的代偿极限与稳定美观342

四、Ⅱ类错?患者颅面部生长与拔牙矫治342

1.Ⅱ类错?患者颅面部的生长变化342

2.拔牙模式与面部生长变化343

3.功能矫治与拔牙模式344

五、Ⅱ类错?拔牙矫治的策略与生物力学考虑348

1.固定矫治器与牙齿的差异性移动348

2.功能矫治器与固定矫治器的联合应用348

3.功能矫治器与Ⅱ类患者的双期治疗352

六、Ⅱ类错?拔牙矫治的关注焦点353

1.全程重视与整体性353

2.Ⅱ类矫治切牙的控制与美观354

3.尖牙控制356

4.?平面的控制358

5.下颌骨的旋转控制363

6.三维支抗控制368

参考文献369

第十八章 生长期Ⅲ类牙颌畸形患者的矫治策略与生物力学分析371

一、基本概况371

1.病因分析371

2.生长发育372

3.畸形机制372

4.诊断设计373

5.治疗时机376

二、Ⅲ类牙颌畸形患者的矫治策略376

1.乳牙期376

2.替牙期377

3.恒牙早期377

三、常用矫治方法及生物力学分析377

1.下前牙联冠式斜面导板和上前牙树脂斜面导板377

2.?垫式活动矫治器377

3.FR-Ⅲ功能调节器378

4.前方牵引矫治器378

5.头帽颏兜矫治器383

6.2×4矫治器384

7.Ⅲ类牵引384

8.MEAW386

9.下颌颈牵引387

10.高位J形钩387

11.微种植体388

12.扩弓矫治器389

13.拔牙矫治389

14.肌功能训练390

参考文献391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