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大气污染防治 共享一片蓝天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大气污染防治 共享一片蓝天
  • 刘清,招国栋,赵由才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
  • ISBN:9787502458836
  • 出版时间:2012
  • 标注页数:202页
  • 文件大小:55MB
  • 文件页数:215页
  • 主题词:空气污染-污染防治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大气污染防治 共享一片蓝天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概论1

1.1 大气及大气污染1

1.1.1 大气及其组成1

1.1.2 大气的重要性4

1.2 大气污染物及其来源4

1.2.1 大气污染物5

1.2.2 大气污染源9

1.2.3 我国大气污染的现状11

1.3 大气污染物的危害12

1.3.1 对人类的影响途径12

1.3.2 不同大气污染物对人体健康的影响13

1.4 大气污染综合防治17

1.4.1 大气污染综合防治的意义17

1.4.2 大气污染综合防治的步骤17

1.4.3 综合防治对策18

1.5 大气质量控制标准19

1.5.1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19

1.5.2 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20

第2章 燃烧与大气污染22

2.1 燃料的燃烧22

2.1.1 燃料的概论22

2.1.2 燃料的燃烧28

2.2 燃烧过程污染物排放量的计算29

2.2.1 燃料燃烧产生烟尘量的物料衡算方法29

2.2.2 燃料燃烧产生二氧化硫量的物料衡算方法31

2.2.3 燃料燃烧产生氮氧化物量的物料衡算方法32

2.2.4 燃料燃烧产生一氧化碳量的物料衡算方法33

2.2.5 燃料燃烧产生粉煤灰和炉渣的物料衡算方法33

第3章 大气污染与气象学35

3.1 大气圈结构及气象要素35

3.1.1 大气圈结构35

3.1.2 气象要素38

3.2 大气热力学运动43

3.2.1 太阳、大气和地面的热交换44

3.2.2 气温的垂直变化45

3.2.3 大气稳定度45

3.2.4 逆温45

3.2.5 烟流形状与大气稳定度的关系48

3.3 大气扩散浓度计算模式49

3.3.1 高斯模型的普遍性49

3.3.2 高斯模式坐标系50

3.3.3 高斯模型的适用条件50

3.3.4 无限空间连续点源扩散的高斯模式51

3.3.5 高架连续点源扩散的高斯模式52

3.4 污染物浓度计算54

3.4.1 烟流抬升高度的计算54

3.4.2 帕斯奎尔(Pasquill)扩散曲线法56

第4章 大气污染的检测59

4.1 大气污染物的时空分布59

4.1.1 时间性60

4.1.2 空间性60

4.2 大气污染监测目的和项目61

4.2.1 大气污染监测的分类61

4.2.2 环境监测的目的62

4.2.3 监测项目63

4.3 大气监测试样的采样63

4.3.1 环境调查63

4.3.2 大气监测采样点的布设64

4.3.3 采样时间和频率66

4.3.4 采样方法67

4.3.5 采样效率及分析方法69

4.4 气态污染物的测定70

4.4.1 二氧化硫的测定70

4.4.2 氮氧化物的测定72

4.4.3 臭氧的测定73

4.4.4 一氧化碳的测定74

4.5 颗粒污染物的测定75

4.5.1 总悬浮颗粒物的测定75

4.5.2 降尘的测定76

4.5.3 可吸入颗粒物的测定78

4.6 固定污染源监测79

4.6.1 固定污染源样品的采集79

4.6.2 固定污染源的监测79

4.7 大气污染物的生物监测81

4.7.1 污染物在植物体内的分布82

4.7.2 大气污染对植物的影响82

4.7.3 大气污染指示植物的选择83

4.7.4 利用植物检测大气污染84

4.7.5 大气污染的植物监测方法86

第5章 大气污染控制技术87

5.1 颗粒污染物的控制88

5.1.1 粉尘的粒径和性质88

5.1.2 除尘器的处理性能92

5.1.3 除尘器93

5.2 气态污染物的控制103

5.2.1 吸收法103

5.2.2 吸附法105

5.2.3 燃烧净化法110

5.2.4 催化转化法113

5.2.5 冷凝法114

5.2.6 生物净化法114

5.2.7 膜分离法115

5.2.8 电子束照射法116

5.3 硫氧化物的污染控制116

5.3.1 SO2的来源117

5.3.2 燃料燃烧过程硫氧化物的形成118

5.3.3 烟气脱硫120

5.3.4 燃料脱硫134

5.4 氮氧化物的污染控制135

5.4.1 氮氧化物污染控制概述135

5.4.2 氮氧化物废气的治理现状136

5.4.3 氮氧化物生成机理136

5.4.4 与SOx的比较139

5.4.5 低氮氧化物燃烧技术139

5.4.6 排烟脱氮法141

5.5 挥发性有机物的控制149

5.5.1 挥发性有机物(VOC)的定义及分类149

5.5.2 VOC控制方法150

5.5.3 研究和开发的方法158

5.5.4 各类含VOC废气净化方法的应用161

5.6 城市机动车尾气的污染控制162

5.6.1 机动车排气污染物及其控制概况162

5.6.2 机动车排气有害污染物构成及其形成机理163

5.6.3 机动车排放物对大气环境的影响172

5.6.4 机动车排气的控制对策173

5.7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控制178

5.7.1 国内环境中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178

5.7.2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危害179

5.7.3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控制技术179

第6章 大气污染与全球气候182

6.1 全球气候变化182

6.1.1 大气污染182

6.1.2 全球气候变化182

6.2 臭氧层破坏183

6.2.1 臭氧和臭氧层184

6.2.2 臭氧层破坏186

6.2.3 臭氧层破坏的原因187

6.2.4 臭氧层破坏的影响188

6.2.5 保护臭氧层的行动189

6.3 酸雨191

6.3.1 酸雨的形成191

6.3.2 我国酸雨灾害的状况192

6.3.3 酸雨的危害193

6.3.4 酸雨的防治对策194

6.4 沙尘暴195

6.4.1 沙尘暴的形成195

6.4.2 沙尘暴的成因196

6.4.3 沙尘暴的危害197

6.4.4 沙尘暴的防治措施198

参考文献200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