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金融创新背景下的信用评级及监管的法律经济学分析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金融创新背景下的信用评级及监管的法律经济学分析](https://www.shukui.net/cover/40/31074435.jpg)
- 高汉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法律出版社
- ISBN:9787511836762
- 出版时间:2012
- 标注页数:394页
- 文件大小:16MB
- 文件页数:409页
- 主题词:信用评级-金融监管-研究
PDF下载
下载说明
金融创新背景下的信用评级及监管的法律经济学分析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概论1
第一节 信用评级行业的发展1
一、信用评级的发展阶段1
二、信用评级行业结构的特点6
三、信用评级的属性12
第二节 信用评级的功能16
一、信用评级机构的信息功能16
二、信用评级机构的认证功能18
三、信用评级的标准化功能22
四、信用评级的监管功能23
第三节 信用评级机构的监管27
第四节 主要内容、方法和研究的不足29
一、研究的意义29
二、研究的主要内容31
三、研究的方法32
四、尚需进一步研究的问题33
第二章 信用评级监管的文献分析34
第一节 金融监管的文献研究34
一、以美国为代表的分块自律监管34
二、以欧洲为代表的集中综合监管35
三、欧美监管模式分析比较的文献研究37
四、金融监管固有的局限性38
第二节 声誉机制作用的文献分析39
一、声誉机制的作用39
二、声誉转移理论45
三、享有声誉的新进入者市场潜力分析48
四、对声誉机制有效性的批判52
第三节 信用评级自身及监管的不足54
一、评级机构自身的不足54
二、评级机构的监管缺陷60
第四节 信用评级监管的文献研究65
一、金融危机前,对信用评级机构的监管65
二、金融危机后,欧美对评级业监管体制的改革67
三、欧美对评级业监管体制改革的评价文献分析70
第五节 信用评级监管的改革思路72
一、国内外对评级监管改革思路的文献综述72
二、国内文献对我国评级业发展的建议77
第三章 结构性金融产品评级问题与美国次贷危机80
第一节 结构性金融产品的市场发展80
一、共同基金市场80
二、垃圾债券82
三、私人投资基金83
四、资产证券化85
五、衍生证券87
第二节 结构性金融产品的信用评级90
一、评级对结构性金融产品的重要性90
二、结构性金融产品的信用评级94
第三节 利益冲突与信用评级膨胀96
一、利益冲突的原因96
二、导致信用评级膨胀的因素98
第四节 信用评级与美国次贷危机100
一、信用评级机构和信用评级100
二、信用评级和结构性融资102
三、全球信用危机104
第五节 信用评级存在的问题107
一、有限竞争109
二、透明度的缺失112
三、依赖于评级的金融监管116
四、利益冲突119
第四章 信用评级机构监管原因的经济学分析122
第一节 评级机构竞争的配置效应124
一、垄断势力和非效率124
二、金融市场的不稳定性133
第二节 评级机构的行为分析142
一、反竞争行为142
二、评级权利的滥用150
三、下降的评级质量158
第五章 对信用评级机构监管选择的经济分析173
一、以评级为基础的监管同以市场为基础的监管的比较178
二、市场准入:培养竞争还是限制竞争181
三、评级资格的确定:官方指定还是注册制184
四、信用评级机构的责任机制:有限责任还是无限责任191
五、监管主体的选择:自我监管还是政府监管195
第六章 信用评级机构的合同责任与侵权责任200
第一节 信用评级机构的合同责任200
一、CDO证券交易中投资者的法律地位201
二、信贷评级机构对默示责任的违背206
三、对信用评级机构提起诉讼的若干原因208
四、合同义务的结论216
第二节 信用评级机构的侵权责任217
一、信用评级机构职业行为的标准218
二、投资者与信用评级机构之间的当事人关系223
三、信用评级机构的过失231
四、美国宪法修正案的保护作用238
五、研究的结论243
第七章 美国及其他国家对信用评级机构监管的相关法律问题分析246
第一节 美国对信用评级机构监管改革的历程246
一、导论247
二、对信用评估机构的批评249
三、对信用评级机构监管规则变化的分析253
四、诉讼过程中相关法律对评级机构行为约束的有限性263
五、2008年之后的监管改革266
第二节 其他国家及机构的监管制度变革269
一、对评级过程的监控270
二、对评级独立性与利益冲突的监管271
三、对信息透明性的监管要求273
四、提升信用评级产业的竞争程度275
第八章 信用评级机构监管的路径选择分析279
第一节 细化信用评级机构的信息披露279
一、加强披露信用评级机构的行为准则279
二、强化评级过程的信息透明度281
三、中间人和服务商应该披露结构性金融产品的完整信息282
四、信息披露应该注意的问题283
五、总结284
第二节 强化信用评级的声誉机制285
一、声誉机制285
二、声誉和市场势力288
三、声誉不可能保证对创新型金融产品的高质量评级289
四、声誉无效的合理性293
五、强化声誉约束机制300
第三节 CRA监管的理性选择:强化竞争与弱化依赖302
一、信用评级机构:重要的金融市场“看门人”304
二、抵押担保证券化的信用评级308
三、信用评级行业存在的问题312
四、对信用评级机构监管的相关法律317
五、监管的可行性方案:强化竞争319
六、简要的结论324
第四节 信用评级机构政府运营的可行性分析325
一、导言325
二、现代抵押资产证券化与信用评级327
三、发行人付费模式329
四、CRA的声誉资本330
五、CRA行业准入限制334
六、美国次贷危机与CRA336
七、对策建议:组建政府运营的CRA338
八、简要的结论342
参考文献3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