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地震灾害应急救援与救援资源合理配置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地震灾害应急救援与救援资源合理配置
  • 苏幼坡,陈建伟,王卫国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 ISBN:7112191840
  • 出版时间:2016
  • 标注页数:214页
  • 文件大小:39MB
  • 文件页数:228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地震灾害应急救援与救援资源合理配置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地震灾害应急救援概论1

1.1 应急救援1

1.2 应急救援的任务4

1.2.1 扒救废墟中的民众5

1.2.2 搜索失踪人员5

1.2.3 组织无家可归者避难6

1.2.4 应急医治伤员特别是重伤员9

1.2.5 调动、调拨应急救援资源支援灾区12

1.2.6 防疫灭病14

1.2.7 维护社会治安15

1.3 应急救援的基本方式——自救、互救与公救16

1.3.1 自救16

1.3.2 互救17

1.3.3 公救20

1.3.4 “三救”的接续性、融合性20

1.4 应急救援的时效性——以扒救为例21

1.4.1 “黄金24小时”救活率最高22

1.4.2 扒救方式与扒救效果23

1.4.3 影响扒救效果的主要因素24

1.5 救援对象与救援资源28

1.5.1 救援对象28

1.5.2 救援资源28

1.6 救援程度与救援时限30

1.7 科学技术与应急救援30

1.7.1 我国防震减灾科学技术的发展趋势31

1.7.2 地震灾害科学技术的应用范围33

1.7.3 民众对科学技术功能与作用认识上的差异性——以东日本地震为例35

1.7.4 科学技术的应用示例36

1.8 重大地震灾害救援的流程化40

1.8.1 救援流程化40

1.8.2 实例分析——景谷地震应急救援的流程化41

1.8.3 救援流程化的重要意义47

1.9 地震灾害救援的惨痛教训47

1.9.1 华县地震47

1.9.2 鲁甸地震48

1.9.3 东日本地震51

第2章 地震复合灾害与应急救援55

2.1 地震复合灾害与示例55

2.2 复合灾害的灾害叠加性与叠加效应56

2.2.1 死亡人数的叠加与叠加效应56

2.2.2 次生灾害的叠加与叠加效应57

2.2.3 复合灾害叠加示意图58

2.3 应急救援难度60

2.4 地质灾害是重要次生灾害61

2.4.1 场地液化61

2.4.2 地震堰塞湖66

2.5 应急救援主要对策69

2.5.1 立足于复合灾害估算避难人数69

2.5.2 储备应急救援物资满足复合灾害救援需求70

2.5.3 构建完善的应急救援要素系统全面应对复合灾害71

2.5.4 避让地震断裂带71

2.5.5 减少“瓶颈”确保应急救援物流畅流72

2.5.6 规划建设避难场所系统74

2.6 一种不容忽视的地震次生灾害——室内家具、电器类的翻倒、移动、落下75

2.6.1 家具类的主要震害形态75

2.6.2 家具类造成的人员伤亡76

2.6.3 影响家具类地震次生灾害的主要因素76

2.6.4 预防措施78

2.7 可能复合的次生灾害及其与主震的关联度80

第3章 地震灾害应急救援的实证研究84

3.1 唐山地震84

3.1.1 震害概况84

3.1.2 灾情与应急救援资源配置84

3.1.3 救援资源的来源87

3.1.4 国际援助88

3.1.5 唐山抗震精神88

3.2 东日本地震89

3.3 其他地震灾害的应急救援概况91

3.4 应急救援资源配置的基本规律91

3.4.1 应急救援要素及其救援功能92

3.4.2 重大地震灾害都是复合灾害93

3.4.3 合理配置复合灾害应急救援资源94

3.4.4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94

3.4.5 惨痛的历史教训95

3.5 救援物力资源配置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解决途径95

3.5.1 城市没有应急救援资源的储备或储备量不足95

3.5.2 抗震设防水准低96

3.5.3 储备库配置不合理96

3.5.4 物流不畅96

第4章 应急救援资源与定量计算97

4.1 城市应急救援资源的类别、数量与定量计算97

4.1.1 仓储的物资类别与救援需求的重要性、急迫性97

4.1.2 救援物资的品种、数量与定量计算99

4.2 人力资源的功能与数量104

4.2.1 兵力部署原则、救援功能与救援时序105

4.2.2 救援部队的人数分析108

4.2.3 救援部队人数的估算109

4.2.4 医疗队人数的估算112

4.2.5 地震灾害志愿者112

4.3 救援资源的快速决策路向114

4.3.1 快速决策的主要依据114

4.3.2 快速决策的路向115

第5章 应急救援物资的储备与配置117

5.1 救援物资的配置117

5.1.1 救援物资配置及其物流流向117

5.1.2 储备方式118

5.2 救援物资储备仓库的配置规划119

5.2.1 储备仓库类型、救援物资资源使用序119

5.2.2 中央级储备库选址的基本依据与储备物资的多样性120

5.2.3 省级储备库的选址与储备物资的针对性121

5.2.4 市、县级库的选址与储备物资的应急性121

5.3 城市群各城市间救援资源的协作配置规划123

第6章 避难、避难场所、避难生活与避难应急救援125

6.1 避难125

6.1.1 避难的主要类型125

6.1.2 避难的其他类型135

6.2 避难场所136

6.2.1 我国的避难场所及其发展沿革136

6.2.2 避难场所类型与防灾功能138

6.2.3 不同灾害的避难场所140

6.2.4 避难生活142

6.3 从避难行动到避难生活147

6.4 应急救援148

6.4.1 避难场所应急救援组织机构148

6.4.2 应急救援管理149

6.5 河北省地震工程研究中心的研究成果152

第7章 应急救援资源配置模型的研究154

7.1 地震复合灾害与救援资源需求模型154

7.1.1 重大地震灾害都是复合灾害,至少是主震与余震“双灾”155

7.1.2 复合灾害程度大于甚至远大于主震灾害155

7.1.3 复合灾害扩大、加剧灾害,增加救援程度与难度156

7.1.4 复合灾害延长受灾与救援时间156

7.1.5 复合灾害扩大受灾地域158

7.1.6 模型的理论与实用价值158

7.2 应急救援要素系统模型159

7.2.1 抗震救援指挥与组织机构模型160

7.2.2 救援物资资源需求与满足需求模型161

7.2.3 救援物力资源利用序模型162

7.3 “三救”模型163

7.4 地震烈度分布同心圆模型165

7.4.1 依据165

7.4.2 基本规律165

7.4.3 示例168

7.4.4 模型的功能169

7.5 信息—灾情—决策模型170

7.6 救援资源合理配置模型171

7.7 综合模型171

7.8 模型功能综述172

7.9 模型的划分与利用序173

7.9.1 理论性模型173

7.9.2 实践性模型174

7.9.3 利用序174

第8章 救援物流瓶颈与对策175

8.1 瓶颈现象示例175

8.2 救援资源的供需关系176

8.3 形成物流瓶颈的原因分析176

8.4 消除、减少物流瓶颈的主要措施178

第9章 灾害弱者及其应急救援规划180

9.1 灾害弱者180

9.2 灾害弱者的抗灾弱势及其产生原因183

9.2.1 情报弱势184

9.2.2 行动弱势184

9.2.3 灾害适应弱势184

9.3 灾害弱者的主要特征与灾时需求185

9.4 灾害弱者的灾害应激反应187

9.5 灾害弱者的应急救援规划188

9.5.1 震后灾害弱者所处状态188

9.5.2 灾害弱者的避难过程189

9.5.3 应急救援规划189

9.5.4 不同类型灾害弱者的救援措施示例190

第10章 地震灾害死者死因分析与应急救援193

10.1 死者类型划分193

10.1.1 死者类型193

10.1.2 死者类型与减少死亡的主要对策194

10.2 死者死因分析194

10.2.1 死者死因194

10.2.2 死者死因的实例分析195

10.3 几点思考197

10.3.1 依据建筑法规建造安全建筑——减少直接死197

10.3.2 树立复合灾害理念198

10.3.3 重视灾后医疗救护——减少间接死198

10.3.4 关爱独居老年人——减少孤独死198

第11章 配置规划要点200

11.1 基本原则200

11.1.1 复合灾害原则200

11.1.2 因地制宜原则200

11.1.3 应急救援要素系统原则202

11.1.4 控制总量与合理配置原则202

11.2 法律法规依据203

11.3 配置规划要点203

11.3.1 基础资料203

11.3.2 城市复合灾害的设定204

11.3.3 避难人数的估算206

11.3.4 应急救援要素的配置规划207

11.3.5 应急救援物力资源的管理207

11.3.6 信息网络的规划建设208

11.3.7 资源流畅流规划208

11.3.8 灾害弱者救援规划208

11.3.9 防震减灾教育规划208

11.3.10 规划模式208

参考文献209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