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人学原理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人学原理
  • 祁志祥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商务印书馆
  • ISBN:9787100090032
  • 出版时间:2012
  • 标注页数:503页
  • 文件大小:173MB
  • 文件页数:526页
  • 主题词:人学-研究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人学原理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总序1

前言1

第一编 人性论3

导论3

一、“认识你自己”:让我们都来做一回西西弗斯6

1.人类未来的悲剧命运6

2.人对自身的本体追问7

二、“人性”二重性:“一半是魔鬼,一半是仙子”9

1.“人的本性”的两种误解9

2.“人性”是“兽性”与“神性”的混合10

三、人的基本属性:人是“裸猿”15

1.动物性是人性的基础15

2.动物性的基本构成:“食、色,性也”17

3.兽性本恶:没有约束的欲望必然导致罪恶25

4.动物性在人性中的基础地位及应对态度27

四、人的特殊属性:“人是有理性的动物”31

1.人的根本特性:“万物之中有智慧者”31

2.思想的自由天性:让我们“仰望星空”36

3.道德理性:“人以有礼,别于禽兽”40

4.理性向善:“人皆可以为尧舜”43

5.人的社会性:“利益共同体”46

6.人的劳动属性:“有意识地谋生”54

7.人的文化属性:“人是符号的动物”58

8.人的高贵特性:“天地之性人为贵”61

五、人的情感:求乐避苦67

1.人情探奥:好恶为本67

2.情感趋向:求乐避苦73

3.人情的应对态度76

六、共同人性:“天生烝民,其性一也”79

1.对“共同人性”的质疑80

2.“人同此心,心同此理”81

3.承认“共同人性”的积极意义84

七、差等人性:“性三品”与“阶级性”85

1.西方、印度、中国古代的“性三品”论85

2.“阶级人性”论88

3.差等人性论的缺陷89

第二编 人生观95

导论95

一、“非真非幻”的人生真谛97

1.“‘活’本荒谬而偶然”98

2.“色即为空,色复异空”99

二、“非有非无”的人生意义100

1.死亡解构人生的意义100

2.人生具有当下的相对意义102

三、“边打边玩”的人生态度105

1.鲁迅:“反抗绝望”105

2.李泽厚:“游戏人生”107

四、“双重实现”的人生目标108

1.物质与精神双重本质的全面实现109

2.“志当存高远”110

3.人生目标的阶段性特征111

五、生死观:生死命定,善生善死112

1.生、死是无定的自然112

2.如何善待生命115

3.如何面对死亡118

六、是非观:明辨是非,难得糊涂123

1.“是非”的相对性123

2.“明辨是非”与“难得糊涂”125

七、真假观:绝假存真、虚与委蛇128

1.何为“真假”128

2.做真人不易129

3.“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133

4.真作假时假亦真134

八、善恶观:可欲为善、公意为善135

1.善恶不是事物的客观品质135

2.善恶不应由苦乐情感决定140

3.善即包含私欲的公意、肯定自利的公利142

九、美丑观:悦情为美、痛苦为丑145

1.美不可言,又不废言145

2.美的快感特质剖析149

3.快感决定美的基本形态153

4.如何按照“美的规律”美化自身156

十、苦乐观:咀嚼痛苦、笑口常开158

1.“苦”与“乐”的相反相成158

2.“官能快乐”与“精神快乐”161

3.“苦”与“乐”的守恒原理164

十一、理欲观:理为欲使,以理导欲165

1.“理”与“欲”的兼容性166

2.“理”与“欲”的矛盾性167

十二、义利观:明道计功、正义谋利170

1.“利”与“义”的统一性与矛盾性170

2.处理“义”、“利”关系应持的准则171

3.“义利”问题上的古今教训173

4.以义谋利,明道计功174

十三、公私观:人人为我、我为人人176

1.“人必有私,而后其心乃见”176

2.纯粹的“无私”与“利己”不可能实现178

3.反对极度自私和片面利人180

十四、荣辱观:行己有耻、活出尊严182

1.人的求荣天性及其实质182

2.“荣”“辱”的错位及其匡正185

3.“荣辱”的社会意义及其历史走向187

4.追求荣誉感中值得注意的问题189

十五、贫富观:取财有道,富不伤生190

1.追求富有是天赋人权和自然人性190

2.不义之财、不法之财不可取192

3.如何对待拥有的财富193

十六、贵贱观:崇高为贵、卑鄙为贱196

1.人的“喜贵恶贱”本性及其表现196

2.真正的贵贱取决于主体素质的高下198

3.明白显贵者的痛苦199

十七、穷达观:穷不失义、达不离道201

1.如何认识“穷”与“达”201

2.怎样面对“穷”与“达”203

十八、祸福观:祸福相倚,居安思危204

1.祸福的转化204

2.祸福产生的规律206

十九、名实观:由实求名,名实相当207

1.“实不可名”与“以名举实”207

2.名实相即相背的历史与现状208

3.据实定名,循名责实211

二十、知行观:学以致用,知行合一213

1.“知易行难”213

2.“行”不废“知”217

第三编 人治观223

导论223

一、“人文”与“人文主义”225

1.中国古代的“人文”释义225

2.“人文主义”内涵辨析226

3.中西人文理念的通约性231

二、“人道”与“人道主义”232

1.中国古代的“人道”辨义232

2.“人道主义”内涵考辨233

3.“人道主义”的命运238

三、“人本”与“人本主义”240

1.中国古代的“人本”概念240

2.“人本主义”内涵考辨241

3.“人本”思想的当代生机245

四、民本:“民惟邦本,本固邦宁”245

1.民本是人本,不是天本、神本246

2.民本不是君本248

3.民本不是国本251

4.民本不是官本253

5.民为天之本、国之本、君之本、官之本254

五、“革命”:为民请命,替天行道256

1.“革命”的出处257

2.关于“革命”的争议258

3.先秦“革命”学说在明清的发展260

4.西方宪政之下的“革命”权261

5.中外近现代史上的“革命”实践262

6.关于“革命”的反思263

六、“民主”:“民之父母”与“公民自主”271

1.中国古代的“民主”:从“民之主宰”到“民之父母”271

2.西方“民主”和中国现代“民主”:“人民民主”与“公民民主”279

3.现代“民主”的教训及其启示284

七、“仁政”与“宪政”287

1.中国古代的“仁政”历程287

2.“仁政”思想的要点294

3.西方“宪政”探秘297

4.宪政在西方历史和中国近代以来的走向299

八、“人权”与“民权”302

1.从“人权”到“民权”302

2.“人权”、“民权”在中国近代以来的历史303

九、“自由”与“自律”306

1.“自由”是什么307

2.“自律”和“宽容”是“自由”的基本要求308

3.“自由”的表现形态310

4.“自由”在中国的命运314

十、“个性”与“独立”318

1.“个性”与“独立”318

2.“集体主义”对“个性”与“独立”的打压321

3.“个人利益”、“独立精神”重见天日322

十一、“平等”与“公正”323

1.“平等”是“民主”、“自由”的前提323

2.人性的平等与资禀的不平等325

3.“平等”涵义:机会平等与结果平等的兼顾328

4.“平等”的历史和地位329

5.如何追求“公平正义”331

十二、“民生”与“民心”334

1.尊重民生、保障民生334

2.“贫穷不是社会主义”338

3.顺应民意,体察民情339

4.古今集中民意的政治实践341

十三、“德治”与“法治”345

1.中国古代的“德治”思想及其历史演变345

2.中国古代的“法治”思想350

3.“德主刑辅”、以德立法司法351

十四、“尚贤”与“用才”356

1.中国历代“人才”思想及选拔机制356

2.古代人才思想的要点及其现代启示370

第四编 人格观377

导论377

一、务本:“立人之道,曰仁与义”378

1.道德修养是为人之本378

2.超凡成圣、兼济天下源于个人道德380

二、从善:“成人之美”、“与人为善”382

1.善良是一种宝贵的品德382

2.善良是出自天性的良知383

3.善良是自我的牺牲、利他的奉献384

4.善良是单纯、包容、温馨387

5.善良的修养388

三、自强:积极进取,坚韧不拔389

1.不甘凡庸的好胜心389

2.通过自己的辛苦努力致强取胜391

3.抗击困难、战胜逆境392

四、谦虚:泰而不骄、功成弗居394

1.“富贵而骄,自遗其咎”394

2.如何进行谦虚修养395

五、改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398

1.“君子惟能改过”399

2.怎样面对自己的过错400

六、诚信:推诚不欺、守信不疑403

1.何为“诚信”403

2.“诚信”是立身之本404

3.“诚信”是齐家之道、交友之基、经商之魂405

4.“诚信”是为政的法宝407

5.如何进行诚信修养409

第五编 社会观415

导论415

一、中国古代“天下为公”的社会理想417

1.中国古代社会形态的历史划分418

2.东周时期的社会理想说422

3.两汉时期的社会理想说430

4.六朝时期的社会理想说445

5.唐宋元明的社会理想说455

二、中国近现代打着西方烙印的社会理想468

1.中国近代的社会理想说468

2.中国现代的社会理想及其实践474

三、西方以“平等”、“共产”为特征的社会理想476

1.西方社会形态的历史分期476

2.柏拉图:“共妻”、“共子”、“共产”的“理想国”477

3.早期空想社会主义学说479

4.空想社会主义第二阶段的社会理想说482

5.空想社会主义第三阶段的社会理想说486

6.马克思、恩格斯的“共产主义”学说489

7.克鲁泡特金的“无政府共产主义”学说496

四、当下中国“和谐社会”的建设497

1.“和谐社会”概念的提出及其内涵497

2.历史上各种“社会观”的启示499

后记502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