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药功效学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中药功效学](https://www.shukui.net/cover/54/31065783.jpg)
- 张廷模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 ISBN:9787117170208
- 出版时间:2013
- 标注页数:452页
- 文件大小:195MB
- 文件页数:463页
- 主题词:中药材-药效-基本知识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药功效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言1
第一章 中药功效的含义3
一、中药功效与给药途径和给药方法密不可分4
二、中药的功效应当是药物针对病因、病理或症状的直接作用5
三、中药的功效不可与其复方作用相混淆6
四、中药的功效与剂量的相关性6
第二章 中药功效的分类10
第一节 中药的治疗功效10
一、对因治疗功效11
二、对症治疗功效13
第二节 中药的保健功效14
一、中药的预防功效14
二、中药的养生功效15
第三章 中药功效认识的发展概况17
第一节 中药功效分项表述的沿革17
第二节 中药功效术语使用的演变19
第四章 中药功效在记述中的不完整性165
第一节 分类立项的术语不统一165
第二节 功效记述在系统方面的不完整性165
第三节 功效记述在层次方面的不完整性168
第四节 功效记述在具体内容方面的不完整性169
一、功效记述遗漏169
二、功效记述欠妥174
三、功效与炮制方法的关系表述不清175
四、功效与给药途径(或剂型)的关系表述不清176
五、功效与给药剂量的关系表述不清177
六、功效与入药品种的关系表述不清178
第五节 功效记述在概念界定方面的不完整性180
第六节 功效记述在“方药离合”方面的不完整性181
第五章 中药功效在认识上的特殊性和局限性184
第一节 中药功效在认识上的特殊性184
一、中药功效在认识上的滞后性184
二、中药功效在认识上的困难性185
三、中药功效在认识上的多元性186
四、中药功效在认识上的相对性189
第二节 中药功效在认识上的局限性191
一、中药功效在认识方法上的局限191
二、中药功效在认定理论上的局限192
第六章 中药功效在认定与记述上应遵循的几点原则195
第一节 功效认定的基础是药物的临床疗效195
第二节 功效认定应充分考虑“方药离合”196
第三节 功效应该与主治明确区分196
第四节 功效表述应该力求规范197
第七章 中药功效术语规范的必要性及方法讨论199
第一节 中药功效术语规范的必要性和重要性199
第二节 中药功效术语规范的六性要求201
一、系统性202
二、层次性203
三、特指性(单义性)205
四、简约性205
五、历史性207
六、纳新性(时代性)207
第三节 中药功效术语与复方功效术语的联系与区别208
第四节 中药功效术语与中医治法术语的联系与区别209
一、术语所反映的客体不同209
二、术语所表达的含义不同209
三、术语涵盖的范围不同209
第八章 中药功效术语应用现状及规范化研究概况211
第一节 中药功效术语应用现状综析211
一、功效术语调查统计方式211
二、调查结果211
三、术语不规范现象分析211
第二节 中药功效术语应用现状调查报告215
一、中药功效术语应用现状调查报告(一)215
二、中药功效术语应用现状调查报告(二)244
第三节 中药功效术语规范化研究概况272
第四节 临床中药学名词术语规范化研究方案274
一、目的及意义274
二、研究目标275
三、工作方案276
第九章 中药功效术语规范化举隅279
第一节 简析中药“功效”概念的渊源流变279
一、词源考证279
二、“功效”及相似用语使用状况281
三、“功效”及相似用语简析282
四、结论282
第二节 中药解表、祛风、祛风湿、祛风除湿、胜湿功效辨析283
一、关于“解表”283
二、关于“祛风”285
三、关于“祛风湿”286
四、关于“胜湿”287
五、术语规范化讨论288
第三节 中药解肌功效辨析289
一、术语沿革及释义289
二、“解肌”药物的功效异同290
三、术语约定292
第四节 中药解暑功效辨析293
一、“解暑”的含义及相似用语293
二、“解暑”与“清暑”孰者为是293
三、“清暑”与“化湿”不可混一294
四、“解暑”功效术语规范建议294
第五节 中药化痰功效术语辨析295
一、术语使用现状295
二、术语多样化的原因296
三、术语辨析及规范化建议297
第六节 中药清热泻火功效辨析298
一、火与热的关系298
二、清热与泻火同义302
三、“清热泻火”的规范建议302
第七节 中药润肺功效辨析303
一、“润肺”功效的含义303
二、“润肺”在表述具体药物功效时的不同含义304
三、“润肺”功效术语规范建议306
第八节 中药通经络功效辨析307
一、从主治病症中看“通经络”所表述的多方面的功效307
二、“通经络”功效考辨308
三、规范化建议309
第九节 中药消导功效辨析311
一、“消导”功效沿革311
二、“消导”的含义311
三、“消导”功效术语规范建议312
第十节 中药解毒功效辨析312
一、“解毒”的含义312
二、“解毒”术语沿革及使用现状313
第十一节 中药安神功效辨析315
一、“安神”术语沿革315
二、“安神”的含义及术语辨析316
三、“安神”功效术语规范建议320
第十二节 中药补阴功效辨析320
一、基于不同理论而产生的分歧320
二、认定“补阴”功效的三个不同理论依据323
三、“补阴”功效术语规范化建议324
第十三节 中药清虚热功效辨析325
一、何为“虚热”?325
二、“虚热”是否可清?326
三、中药“清虚热”功效的实际含义326
四、中药“清虚热”与“滋阴”、“清热”功效异同327
五、中药“清虚热”功效术语商榷327
第十四节 中药引火(血)下行功效辨析328
一、牛膝“引火(血)下行”功效沿革328
二、“引火(血)下行”是否宜为功效?329
三、“引火(血)下行”功效术语辨析330
第十章 易生歧义的常见术语规范术语建议332
第十一章 部分常用药物的功效术语规范化研究340
第一节 单味中药功效表述的现状及规范化表述的必要性340
第二节 麻黄“宣肺平喘”功效规范为“平喘止咳”的论证340
第三节 桂枝“助阳化气”功效规范为“温助阳气”,“解肌发汗”功效规范为“发汗解表”的论证345
一、桂枝“助阳化气”功效规范为“温助阳气”的论证345
二、桂枝“解肌发汗”功效规范为“发汗解表”的论证347
第四节 防风“胜湿”功效规范为“祛风湿”及“止泻”功效不宜保留的论证351
一、防风“胜湿”功效规范为“祛风湿”的论证351
二、防风“止泻”功效不宜保留的论证354
第五节 细辛“温肺化饮”功效规范为“温肺止咳”的论证356
第六节 淡豆豉“除烦”功效不宜保留的论证359
第七节 葛根功效中应肯定“解肌”与“通利血脉”的论证362
一、葛根功效中的“解肌”特指其主治“阳明表证”作用,可以予以肯定的论证362
二、葛根功效中应肯定“通利血脉”作用的论证366
第八节 大黄功效中应肯定“止血”作用的论证369
第九节 芒硝“泻下”功效规范为“软坚泻下”的论证375
第十节 藿香“解暑”功效规范为“解表”的论证378
第十一节 厚朴“去积”功效不宜保留的论证381
第十二节 萆薢“利湿去浊,祛风通痹”功效规范为“利湿浊,祛风湿”的论证383
第十三节 肉桂“引火归原”功效不宜保留的论证386
第十四节 吴茱萸“助阳止泻”功效规范为“燥湿”的论证388
第十五节 青皮、枳实“消积化滞”功效规范为“行气消积”的论证392
一、青皮“消积化滞”功效规范为“行气消积”的论证392
二、枳实“消积化滞”功效规范为“行气消积”的论证394
第十六节 木香“健脾消食”功效不必保留的论证395
第十七节 花蕊石“化瘀”功效不宜保留的论证398
第十八节 三七功效中应肯定“补虚(补气血)”作用的论证400
第十九节 百部、紫菀与款冬花“润肺”功效不宜保留的论证402
第二十节 钩藤、地龙、僵蚕、水牛角等药物“定惊”功效规范为“息风止痉”;珍珠母、珍珠等药物“定惊”功效规范为“镇心安神”的论证407
第二十一节 龙骨、牡蛎及山茱萸“收敛固涩”功效层次性论证412
一、论“收敛固涩”412
二、龙骨“收敛固涩”功效层次性论证412
三、牡蛎“收敛固涩”功效层次性论证415
四、山茱萸“收敛固涩”功效层次性论证418
五、总结420
第二十二节 人参”补益脾肺”功效规范为“补益脏气(补脾肺心肾气)”的论证421
第二十三节 甘草功效中应肯定“补心气”作用的论证427
第二十四节 五味子功效中应肯定“补益脏气”的作用与“收敛固涩”功效层次性的论证429
一、五味子功效中应肯定“补益脏气”作用的论证429
二、五味子“收敛固涩”功效的层次性论证431
第二十五节 应肯定石榴皮“止泻痢”与石榴根皮“驱虫”的功效434
第十二章 部分常用中药功效规范化表述的建议440
第十三章 中药功效研究中应予思考的问题449
一、药物功效记述尚不完整的普遍性449
二、有待中医药理论认识的深入而予以界定的术语449
三、法象药理学对功效表述的影响450
四、通过现代药理认识的中药作用应予重视450
五、单味中药功效的取舍4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