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20世纪中国哲学论要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20世纪中国哲学论要](https://www.shukui.net/cover/40/31050348.jpg)
- 郭庆堂,丁祖豪,唐明贵,孟伟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ISBN:9787516118177
- 出版时间:2013
- 标注页数:445页
- 文件大小:119MB
- 文件页数:456页
- 主题词:哲学-研究-中国-20世纪
PDF下载
下载说明
20世纪中国哲学论要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1
第一编 西方哲学在中国19
第一章 引进西方哲学变革社会融入世界历史19
第一节 清末民初西学东渐概言20
一、清末民初西学东渐是鸦片战争之后中西文化交流的深化20
二、日本是西方哲学初入中国的重要桥梁22
三、清末民初“向西方学习”的内在逻辑25
第二节 初步传播西学的成果28
一、西方进化论与社会政治思想29
二、西方科学与人本哲学32
三、“不中不西、即中即西”的新文化36
第二章 借助西方哲学革新文化批判封建传统39
第一节 西方哲学与新文化运动39
一、倡导西方科学与民主精神40
二、以西方观念重估中国传统价值41
三、新文化运动与西方哲学传播44
第二节 直面西方哲学——西方著名哲学家在华讲学47
一杜威来华讲学47
二、罗素来华讲学49
三、杜里舒来华讲学51
第三节 西方哲学的翻译与研究52
一、科学主义哲学翻译与研究52
二、人本主义哲学的翻译与研究56
三、古典哲学的翻译与研究60
第三章 研究西方哲学会通中西创建哲学体系63
第一节 从激情走向成熟的西学传播63
一、深入开展西学译介64
二、古希腊哲学研究66
三、西方近代哲学研究68
四、现代西方哲学研究70
第二节 西方哲学与现代中国哲学体系的建构72
一、生命哲学与新唯识论72
二、新实在论哲学与新理学74
三、逻辑分析方法与《论道》76
四、新黑格尔主义与新心学79
第四章 拒斥西方哲学闭关自守推崇“斗争哲学”81
第一节 学术政治化与批判西方哲学81
一、“一边倒”形势下传播西方哲学82
二、西方哲学的政治化批判84
三、西方哲学在“文化大革命”中的扭曲86
第二节 西方哲学传播的曲折发展87
一、努力冲破苏联模式87
二、艰难处境中的可贵研究90
第五章 汲取西方哲学全面交流展开学术对话93
第一节 改革开放初期西方哲学的重新繁荣93
一、西学传播的拨乱反正93
二、西方哲学翻译的新景象95
三、改革开放初期的西方哲学热100
第二节 中西哲学的对话与交流104
一、西方哲学的重新理解与评价104
二、西方哲学研究的扎实推进106
结语 西方哲学百年传播的反思与展望113
一、西方哲学自身的传播113
二、西方哲学传播与马克思主义117
三、西方哲学传播与中国传统哲学119
四、西方哲学传播的展望121
第二编 中国传统哲学现代化127
第一章 民族意识的觉醒与封建社会主流价值体系的解体127
第一节 封建社会主流价值观的失效127
一、儒学赖以存在的经济基础发生了变化127
二、重建合法性依据的失败130
第二节 封建社会主流价值体系的退位135
一、清末新政对儒学的根本性破坏135
二、中华民国的成立对儒学的进一步冲击141
三、新文化运动对儒学在思想观念中的涤荡145
第三节 传统哲学范式的转型149
一、从经学思维方法到科学思维方法150
二、从价值本体论到存在本体论154
三、从伦理型知行观到知识型知行观161
四、从“子民”意识到“国民”意识164
第二章 整理传统文化 构建“中国哲学”学科169
第一节“哲学”一词的传入169
一、“哲学”一词的由来169
二、“哲学”一词输入中国170
第二节 王国维对“中国哲学”学科建立的贡献172
一、初创“中国哲学”系统172
二、初创中国哲学学科的基本范式和研究范式174
三、归纳总结了“中国哲学”的特性175
第三节 胡适对“中国哲学”学科建立的贡献177
一、明确了哲学和哲学史的含义177
二、揭示了研究哲学史的目的178
三、划分了中国哲学史的发展阶段180
四、论述了审查和整理史料的方法181
第四节 冯友兰对“中国哲学”学科建立的贡献184
一、阐明了中国哲学史的独立性184
二、强调了“写的哲学史”的人文性187
三、确立了中国哲学史编写的基本体系188
第三章 融合中西思想 建构现代哲学体系192
第一节 梁漱溟的新孔学192
一、孔学乃“乐天知命”之人生哲学192
二、孔学的核心精神是“仁”和“刚”195
三、孔学“似宗教而非宗教”198
第二节 熊十力的新唯识论201
一、体用不二的本体论202
二、翕辟不二的宇宙论203
三、心境不二的认识论204
四、性习不二的人生论205
第三节 冯友兰的新理学207
一、新理学的“形上学”207
二、新理学的境界说212
三、新理学的文化观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