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外文论史 第4卷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曹顺庆主编 著
- 出版社: 成都:巴蜀书社
- ISBN:9787807529873
- 出版时间:2012
- 标注页数:4143页
- 文件大小:381MB
- 文件页数:1148页
- 主题词:文学理论-文学史-世界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外文论史 第4卷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四卷3001
导论3001
第七编 公元十四至十六世纪的中外文论3035
第一章 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文论3037
第一节 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与文学3037
第二节达·芬奇《笔记》:“镜子”理论与摹仿理论3052
第三节 卡斯特尔维屈罗、马佐尼与培根:从“镜”走向“灯”和艺术虚构与想象问题3060
第四节 锡德尼《为诗辩护》:文学地位的提升3073
第五节 瓜里尼、维加的戏剧理论——兼与中国明代戏剧理论的比较3081
第六节 莎士比亚、塞万提斯:作家的文艺思想3095
第七节 钦提奥与明屠尔诺:古今之争的发端3112
第二章 中国元明时期文论3118
第一节 元明时期社会变迁与文化新潮的涌起——兼与欧洲文艺复兴思潮及印度虔诚派思潮的比较3118
第二节 元代文化与文论3124
第三节 元明时期戏剧的兴盛与戏剧理论的兴起——兼与西方文艺复兴时期戏剧理论、日本世阿弥等人戏剧理论的比较3150
第四节 世界小说理论的开端:明代白话小说的兴盛与小说理论的兴起3171
第五节 明代前七子与后七子:激烈古今之争中的文化意蕴——兼与西方文艺复兴时期古今之争的比较3189
第六节 李贽与公安三袁的文论:反叛思潮的生命火花3196
第七节 唐宋派、竟陵派:保守与折衷之路3212
第八节 汤显祖的文艺思想与吴江派、临川派之争3236
第九节 中国、日本、朝鲜文论的交流与比较3266
第三章 公元十四至十六世纪的印度文论3273
第一节 印度思想反叛浪潮的兴起3273
第二节 打破梵语一统天下的方言文学的兴盛——兼与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打破拉丁文一统天下、倡导俗语(各民族土语)及中国明代白话文学大盛状况的比较3284
第三节 虔诚文学的兴起与虔诚味的追求3300
第四节 印度古代文论的总结性论著:毗首那特《文镜》3314
第五节 开拓与延续:印度古典梵语文论的余波3329
第四章 公元十四至十六世纪的日本文论3342
第一节 日本戏剧的产生及发展3342
第二节 日本戏剧理论的杰作:世阿弥《风姿花传》3352
第三节 中日戏剧理论比较3367
第五章 公元十四至十六世纪的朝鲜、越南及阿拉伯文论3374
第一节 朝鲜文论的进展3374
第二节 越南文论的发轫3379
第三节 印度诗学对泰国诗学和文学的影响3383
第四节 阿拉伯文论的衰微3404
第八编 公元十七至十九世纪的中外文论3409
第一章 欧洲文论的高峰时代(上)3411
第一节 布瓦洛与法国古典主义文论3411
第二节 高乃依、莫里哀、圣·艾弗蒙文论思想与“古今之争”3428
第三节 德莱顿、杨格、菲尔丁、蒲伯与约翰逊3437
第四节 启蒙运动与文论思潮的推进:伏尔泰、卢梭与狄德罗3450
第五节 高特舍特、鲍姆嘉顿、温克尔曼与许莱格尔3463
第六节 莱辛、歌德与席勒3473
第七节 维柯、哥尔多尼与克罗齐3485
第八节 中欧文论反叛思潮比较3492
第二章 欧洲文论的高峰时代(下)3512
第一节 德国古典美学的开创者和奠基人——康德3513
第二节 德国古典美学的高峰——黑格尔与《美学》3534
第三节 黑格尔《美学》与刘勰《文心雕龙》的比较研究3555
第四节 英国浪漫主义诗学的奇光异彩:华兹华斯、柯勒律治3578
第五节 欧洲文论的众声喧哗:史达尔夫人、海涅、雪莱与济慈3593
第六节 中国与欧洲南北文学不同论比较3611
第七节 法国现实主义与自然主义文论:巴尔扎克、泰纳与左拉3626
第八节 俄国文论的崛起:别林斯基、车尔尼雪夫斯基、杜勃罗留波夫与托尔斯泰、陀思妥耶夫斯基3645
第三章 美国文论的崛起与西方现代主义文论的晨曦3665
第一节 美国文论的创始3665
第二节 西方现代主义思潮的涌动:波德莱尔、马拉美和柏格森3680
第三节 阿诺德、布拉德雷、王尔德与梅特林克3701
第四节 叔本华与尼采3719
第五节 比较文学的兴起与文论视野的拓展:勃兰兑斯与梵·第根3733
第六节 近代西方文论与东方文论的关系3745
第四章 中国清代文论的发展3766
第一节 明清之际思想家的文论3766
第二节 戏剧理论的集大成:李渔的戏剧理论3787
第三节 十七至十九世纪中国与欧洲戏剧理论比较3811
第四节 中国小说理论的崛起:从金圣叹、毛宗岗至脂砚斋3826
第五节 诗学的总结:叶燮的《原诗》3845
第六节 清代四大诗学理论:神韵说、格调说、肌理说、性灵说3863
第七节 清代文论:桐城派与阳湖派3878
第八节 清代词论:阳羡派、浙派、常州派3889
第九节 中国与西方叙事理论比较3894
第五章 公元十七至十九世纪的日本文论3910
第一节 俳偕理论的探寻3910
第二节 和歌理论的发展3934
第三节 物语小说理论的总结3962
第四节 散文理论3975
第五节 诗论3992
第六节 中日文学理论的交流与影响4019
第六章 公元十七至十九世纪的印度文论4029
第一节 印度古典梵语诗学最后的辉煌:世主《味海》4029
第二节 印地语文学理论的滥觞:格谢沃达斯的《诗人所爱》4041
第七章 公元十七至十九世纪的朝鲜文论4052
第一节 朝鲜文学、文论与中国文学、文论4052
第二节 金得臣《终南丛志》、南龙翼《壶谷诗话》、任璟《玄湖琐谈》4059
第三节 朝鲜文学与文论民族特色的强调4066
第四节 越南文论的发展4069
第五节中、越文论关系:阮文超《论欧阳修文与越南汉文》等4076
参考书目4080
后记4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