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李星星论藏彝走廊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李星星论藏彝走廊
  • 李星星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民族出版社
  • ISBN:9787105094165
  • 出版时间:2008
  • 标注页数:650页
  • 文件大小:36MB
  • 文件页数:693页
  • 主题词:藏族-民族文化-研究-中国;彝族-民族文化-研究-中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李星星论藏彝走廊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论“民族走廊”及“二纵三横”的格局1

一 问题的提出1

1.费孝通先生讲话的主题1

2.“民族走廊”的认识3

二 论“民族走廊”6

1.理论与实践准备6

2.“民族走廊”定位10

三 “民族走廊”的全国格局15

1.“二纵三横”构架15

2.“二纵三横”的“民族走廊”及民族活动概略18

3.结语24

藏彝走廊的历史文化特征25

一 母系(或“女国”)文化带27

二 猪膘文化带32

三 牦牛文化带34

四 “本”或巫文化带37

五 “石室”“重屋”文化带39

六 石棺葬文化带47

七 藏缅语多元语言文化带49

八 结语52

藏彝走廊的范围及交通道54

一 关于藏彝走廊的范围54

1.如何确定藏彝走廊的范围54

2.容易取得共识的方面55

3.我确定的范围55

二 关于藏彝走廊的道路57

1.纵向道路57

2.横向道路59

3.出高原孔道60

论“藏彝走廊”62

一 “藏彝走廊”地理63

1.位置及范围63

2.山川及分水岭64

3.分段与分区66

4.纵横通道67

二 “藏彝走廊”历史70

1.历史分期70

2.“藏彝走廊”形成期(新石器时代开始—公元前2100年以前)72

3.“藏彝走廊”活跃期(公元前2100—1260年)78

藏彝走廊的民族、历史与文化96

一97

二98

三105

藏彝走廊的本波文化带109

一 “算日子书”109

二 特殊符号116

三 “十三”成数122

四 自然历史基础130

五 本波及传播133

六 民间渗透137

横断山区的自然与人文特点145

一 横断山区的自然地理特点145

1.横断山系145

2.地貌特征146

3.生态关系147

二 横断山区的历史人文特点149

1.历史民族走廊149

2.少数民族形成地带及聚居区域150

3.历史文化沉积带152

长江上游(含藏彝走廊)的远古人群及先秦历史族群155

一 旧石器时代的原始人群155

二 新石器时代的农业族群156

三 神话传说时代的族群162

四 青铜时代的族群167

五 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民族174

藏彝走廊多级文化圈185

一 藏彝走廊文化圈185

二 藏彝走廊多级文化圈188

1.以地理单元划分为八189

2.以族群划分为五196

3.以语言划分为二199

闰盐古道203

一203

二206

三209

四212

五213

川滇边“纳日”人族称问题的由来与现状215

粟(小米农业)经藏彝走廊西缘南传的途径与方式222

一 稷——粟(小米)222

二 “藏彝走廊”224

三 后稷之族226

四 稷米文化带228

五 农业聚落的构成及文化传递作用231

六 卡诺文化与缅族先民234

七 后话:小米农业的残存237

“南夷道”在藏彝走廊中的地位240

一240

二241

三243

四244

五245

藏彝走廊东缘的地理态势与人文特点247

一 藏彝走廊东缘的范围247

二 基本地理态势248

三 历史特点249

四 平武的缩影形式250

大渡河南族群调查的研究与思考253

一 松林地土千户的历史渊源253

1.松林地土司族系探讨253

2.土司王家族源的推测257

3.余论261

二 鲁苏藏族的族源推测262

1.白鸡敬山、祭祖的断想262

2.与飞禽的关系266

3.白狼遗裔269

三 鲁苏与“磨些蛮”273

1.口碑说明的问题273

2.纳木兹也称为“尔苏”277

四 鲁汝与“罗女蛮”281

1.九龙查尔的鲁汝282

2.罗女之裔286

3.关于多须293

附:关于多须的补充与修正297

五 历史的演绎301

六 木涅藏族的由来308

1.蟹螺木涅的来源308

2.关于“mu lo”(木洛)地312

3.比较鲁苏316

藏彝走廊中神秘的“十三”320

一 藏彝走廊的“十三”的现象320

二 可资比较的“十三”现象324

三 对于藏彝走廊“十三”现象的思考327

藏彝走廊的尔苏文化圈考察简述334

一 尔苏藏族的语言及分布334

二 尔苏人口及姓氏335

三 有关尔苏的调查研究345

四 尔苏文化圈346

五 尔苏文化丛348

六 尔苏文化圈层次(文化层)判断349

七 小结350

藏彝走廊古老文化遗存二例352

一 “ei bi”仪式352

二 石刻藏棋盘354

附记:关于牛王会357

藏彝走廊(四川民族地区)的城镇及现代城镇化进程360

一 城市与城市化360

二 农业时代的城镇362

三 工业时代的城镇366

四 城镇的自然基础和环境特点368

五 城镇化发展问题371

1.城镇化发展的趋势和特点371

2.城乡引力关系372

3.城镇化发展与民族动向372

4.问题与评估374

六 结语375

关于攀枝花变迁的一点看法378

一 “藏彝走廊”的重要地段378

二 工业特区379

三 民族及族群380

四 关注点382

五 福田384

六 建制变更387

七 移民问题389

八 后记391

漫说“香格里拉”理想社会393

一 追求理想境界393

二 香格里拉395

三 人性的检讨398

四 不是无用的话400

西昌黄联客家社区调查403

一 黄联关镇403

二 广东人404

三 姓氏406

四 源流408

五 祠堂和家谱410

六 祖坟和家神龛412

七 会馆、寺庙416

八 民居建筑417

九 “广东”和“保十三”420

十 大小中坝张姓423

十一 农业生产427

十二 民系关系和宗族活动430

十三 小结432

盐边大村“纳恒”一瞥437

牦牛文化及“邛笼”新释——丹巴考察手记442

一442

二444

记怒江边的一个语言孤岛——东坝448

一448

二453

三457

甘洛尔苏田野考察纪要460

一 从深沟至蓼坪461

1.零关道461

2.坪坝462

3.正西(镇西)462

4.海棠463

5.“金毛菩萨”463

6.竹马464

二 清水村一组465

1.ja ba ser465

2.来源465

3.萨巴与“觉”466

4.节庆(放山鸡)467

5.开亲与等级468

三 清水村二组469

1.yor ba ser469

2.来源470

3.婚姻关系471

4.萨巴与喇莫472

5.苞谷雀472

6.放山鸡473

7.火把节474

8.服饰474

9.经济475

四 磨房村大堡、凉山组476

1.磨房村476

2.大堡尔苏家族476

3.萨巴、苏吾儿478

4.敬山神479

5.民俗480

6.凉山481

五 小结483

1.分布483

2.渊源487

3.萨巴492

4.放山鸡494

5.其他495

石棉蟹螺田野考察日志499

一 第一次调查的考察日志499

二 第二次调查的考察日志509

三 第三次调查的考察日志525

附录:石棉县蟹螺藏族乡533

硗碛考察——民族学田野日记555

冕宁田野考察日志579

羊圈事记615

后记651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