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真菌感染学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真菌感染学
  • 陈世平主编 著
  • 出版社: 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
  • ISBN:7538127593
  • 出版时间:2000
  • 标注页数:651页
  • 文件大小:169MB
  • 文件页数:666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真菌感染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真菌感染简史2

第一节 真菌感染的研究进展3

第二节 真菌感染与肿瘤关系研究进展6

第三节 真菌在生物界的地位13

第四节 真菌的分类与命名23

第二章 真菌的生活史31

第一节 真菌生活史的类型31

第二节 几种代表菌类的生活史33

第三章 真菌的形态结构40

第一节 菌丝的形态40

第二节 孢子的种类46

第三节 真菌形态描述及代表菌类形态49

第四节 真菌的菌落59

第四章 真菌细胞的微细结构60

第一节 细胞壁外成分60

第二节 细胞壁61

第三节 细胞膜64

第四节 线粒体65

第五节 内质网66

第六节 核蛋白体66

第七节 高尔基体67

第八节 细胞核67

第九节 微管68

第十节 微丝与微粒体68

第十一节 内涵体和细胞质基质69

第五章 真菌的营养代谢与繁殖方式70

第一节 真菌的营养70

第二节 真菌的代谢71

第三节 真菌的繁殖方式73

第四节 影响真菌生长和繁殖的因素74

第五节 真菌的抵抗力75

第六节 真菌病毒76

第六章 真菌的感染78

第一节 真菌感染因素78

第二节 真菌感染来源和感染途径80

第三节 全身性真菌病的种类及病理变化82

第四节 真菌感染性疾病的临床病型分类83

第七章 真菌对机体的感染力84

第一节 机会真菌感染84

第二节 真菌抗机体的防御功能87

第三节 机会真菌感染致病性88

第八章 机会真菌感染机理90

第一节 微小根毛霉感染途径感染部位及感染机理实验方法90

第二节 感染部位感染途径及机理91

第三节 微小根毛霉感染的病理95

第四节 免疫荧光显示和免疫荧光检测99

第九章 机体对真菌感染的免疫功能102

第一节 免疫的主要功能102

第二节 抗真菌感染免疫的类型102

第三节 抗真菌特异性免疫的特点111

第十章 食品药品化妆品中的真菌污染与感染113

第一节 食品中常见的真菌污染或感染113

第二节 几种主要食品中的真菌污染115

第三节 医药品化妆品中的真菌污染和感染116

第十一章 真菌毒素中毒118

第一节 真菌毒素中毒概念118

第二节 主要产毒真菌119

第三节 毒蘑菇125

第四节 真菌毒素的分类128

第十二章 皮肤真菌感染133

第一节 皮肤真菌病的分类133

第二节 浅部皮肤真菌病133

第三节 深部皮肤真菌病136

第十三章 烧伤真菌感染141

第一节 病因及发病机理141

第二节 病理143

第三节 临床表现144

第四节 诊断145

第五节 预防与治疗146

第十四章 妇科真菌感染149

第一节 生殖器念珠菌病149

第二节 阴道念珠菌病与妊娠156

第三节 酵母菌病156

第十五章 恶性血液病患者的真菌感染158

第十六章 肺部真菌感染160

第一节 肺部真菌感染的致病原及感染途径160

第二节 肺念珠菌感染160

第三节 肺隐球菌感染161

第四节 肺曲霉菌感染161

第五节 其他肺部真菌感染162

第六节 肺部真菌感染的防治163

第十七章 外科真菌感染166

第一节 泌尿生殖系假丝酵母菌感染166

第二节 肾脏毛霉菌感染168

第三节 肾移植术后常见的真菌感染169

第四节 神经系统新生隐球菌性肉芽肿170

第五节 胃真菌病172

第十八章 老年真菌病174

第一节 真菌性败血症174

第二节 真菌性肺炎177

第三节 真菌性食管炎179

第四节 真菌性肠炎180

第五节 真菌性脑膜炎181

第六节 真菌性尿路感染182

第十九章 免疫缺损患者与真菌感染184

第一节 免疫缺损患者的分类184

第二节 免疫缺损患者的易感性185

第三节 免疫缺损患者真菌感染的临床表现与治疗186

第四节 免疫缺损患者真菌感染的预防191

第二十章 消化系统真菌感染194

第一节 真菌性食管炎194

第二节 胃及十二指肠真菌感染195

第三节 消化性溃疡继发真菌感染196

第四节 小肠真菌感染198

第五节 真菌性大肠炎200

第六节 胃肠道组织胞浆菌病202

第七节 胃肠道副球孢子菌病203

第八节 胃肠道放线菌病204

第二十一章 骨髓移植患者的真菌感染207

第二十二章 AIDS与真菌感染209

第一节 AIDS的病原学209

第二节 AIDS的免疫系统功能改变210

第三节 AIDS患者的继发性真菌感染213

第二十三章 实验动物与医院真菌感染219

第一节 实验动物在医学研究中的位置220

第二节 控制人兽共患病的发生221

第三节 实验动物管理222

第四节 接种与解剖224

第五节 新发现条件致病真菌微小根毛霉的感染及其动物实验227

第六节 球形阜孢霉感染的发现及动物实验234

第二十四章 真菌孢子的释放和播散240

第一节 真菌孢子的释放240

第二节 真菌孢子的播散241

第二十五章 医院的真菌菌群245

第一节 医院真菌菌群的特点245

第二节 医院真菌菌群的构成248

第三节 医院常见真菌的致病性250

第二十六章 医学真菌的监测与控制252

第一节 医学真菌监测的意义252

第二节 医学真菌的监测法254

第三节 医学真菌感染的控制275

第二十七章 医学真菌学检验290

第一节 真菌的常规检验291

第二节 真菌的特殊检验295

第二十八章 常见医学真菌的属和种特征305

第一节 毛癣菌属305

第二节 小孢子菌属311

第三节 表皮癣菌属318

第四节 隐球酵母属319

第五节 假丝酵母属320

第六节 曲霉属323

第七节 青霉属331

第八节 毛霉属339

第九节 根霉属341

第十节 犁头霉属343

第十一节 着色真菌属345

第十二节 瓶霉属347

第十三节 外瓶霉属349

第十四节 枝孢霉属351

第十五节 镰刀菌属352

第十六节 球孢子菌属359

第十七节 组织胞浆菌属360

第十八节 芽生菌属361

第十九节 其他属及其代表种363

第二十节 近年新分离的部分条件致病真菌369

第二十九章 真菌感染的血清学试验与基因诊断374

第一节 免疫扩散375

第二节 对流免疫电泳376

第三节 凝集反应376

第四节 免疫荧光法378

第五节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379

第六节 补体结合试验380

第七节 其他血清学试验381

第八节 基因诊断及其在白念珠菌感染诊断中的应用384

第三十章 真菌感染的病理检查396

第一节 人体深部真菌感染的病理学检查396

第二节 浅部真菌感染的病理改变399

第三节 深部真菌感染的病理变化402

第三十一章 抗真菌药物研究进展408

第三十二章 唑类抗真菌药物411

第一节 唑类抗真菌药物的作用机理411

第二节 唑类抗真菌药物的药代动力学特点414

第三节 唑类抗真菌药物对肝脏和内分泌系统的影响416

第四节 唑类抗真菌药物的临床应用421

第五节 酮康唑426

第六节 伊曲康唑430

第七节 氟康唑440

第八节 其他唑类抗真菌药物444

第三十三章 抗真菌抗生素451

第一节 两性霉素B451

第二节 灰黄霉素459

第三节 制霉菌素462

第四节 聚烯吡喃霉素464

第五节 吡咯菌素465

第六节 金丝霉素465

第七节 左制霉素466

第八节 表霉素466

第九节 菲律宾菌素467

第三十四章 新开发的抗真菌药物468

第一节 阿莫罗芬468

第二节 特比萘芬472

第三节 西洛芬净477

第四节 SCH39304(SM8668)479

第五节 ICI195,739481

第六节 唑类抗真菌药物482

第七节 非唑类抗真菌药物484

第三十五章 其他抗真菌药物485

第一节 5-氟胞嘧啶485

第二节 抗真菌中草药488

第三节 外用抗真菌药物489

附:真菌的药敏实验492

第三十六章 医院真菌感染的流行病学及其控制494

第一节 医院真菌感染494

第二节 医院真菌感染获得方式494

第三节 传播途径495

第四节 预防真菌感染的消毒措施498

第五节 化学消毒剂杀真菌效果鉴定方法508

第三十七章 新的防治真菌感染材料511

第一节 抑菌防粘聚丙烯伤口敷布的研制511

第二节 抑菌防粘聚丙烯伤口敷布的质量检测标准517

第三节 聚丙烯伤口敷布灭菌测试518

第四节 新型聚丙烯敷布的临床应用520

第五节 防菌防臭纤维521

第三十八章 感染菌株电镜标本制作525

第一节 真菌样品透射电镜制备技术525

第二节 真菌样品的扫描电镜制备技术530

第三十九章 真菌培养基的制备及用途533

第一节 培养基的成分种类及制备533

第二节 真菌培养基的制备及使用范围537

第三节 放线菌培养基的制备及用途555

第四十章 真菌常用染液配制及使用560

第一节 封固液560

第二节 染色液562

第三节 真菌的特殊染色法565

第四节 常用缓冲液的配制574

第四十一章 真菌免疫抗原制备技术582

第四十二章 医学真菌菌种保藏585

第一节 真菌菌种保藏的条件585

第二节 定期移植保藏法587

第三节 矿油封藏法589

第四节 蒸馏水保存法591

第五节 冷冻真空干燥法594

第六节 液氮保存法598

第四十三章 医院内常见的污染真菌600

第一节 概况600

第二节 不同类型医院空气真菌含量602

第三节 常见的污染真菌607

附录一常见真菌的拉汉名称对照619

附录二常用真菌学名词英汉对照630

主要参考文献647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