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平脉辨证经方时方案解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平脉辨证经方时方案解](https://www.shukui.net/cover/36/31005544.jpg)
- 李士懋,田淑霄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 ISBN:9787513210430
- 出版时间:2012
- 标注页数:418页
- 文件大小:95MB
- 文件页数:440页
- 主题词:脉诊-研究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平脉辨证经方时方案解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上篇 经方3
一、仲景之前的医学状态3
(一)医经3
(二)经方3
(三)临床3
二、仲景时代具备了创立辨证论治体系的条件4
(一)勤求古训4
(二)博采众长4
(三)临床实践4
三、仲景是如何创立辨证论治体系的5
第一节 桂枝汤及其衍生方9
一、桂枝汤10
(一)方义12
(二)桂枝汤将息法的启迪13
(三)桂枝汤的临床应用21
二、桂枝汤衍生方32
(一)表郁轻者32
桂麻各半汤32
桂二麻一汤35
桂枝二越婢一汤35
(二)桂枝汤兼邪者36
桂枝加葛根汤36
桂枝加厚朴杏子汤37
(三)太阳腑证38
五苓散38
桃核承气汤40
(四)桂枝汤证兼阳虚者41
桂枝加附子汤41
桂枝去芍药汤43
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44
桂枝附子汤44
抵当乌头桂枝汤45
桂枝甘草汤45
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46
桂枝去芍药加蜀漆龙骨牡蛎救逆汤47
桂枝龙骨牡蛎汤47
桂枝加桂汤49
桂枝新加汤49
桂枝人参汤50
黄芪桂枝五物汤51
桂枝加黄芪汤52
芪芍桂酒汤53
(五)桂枝汤证阳虚兼水饮者53
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54
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55
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56
(六)桂枝汤证兼阴虚者58
桂枝加芍药汤58
小建中汤59
黄芪建中汤62
芍药甘草汤63
芍药甘草附子汤63
炙甘草汤64
瓜蒌桂枝汤65
(七)桂枝汤证兼热者66
阳旦汤66
桂枝加大黄汤66
桂枝芍药知母汤67
三、桂枝汤及其衍生方小结67
第二节 麻黄汤及其衍生方71
一、汗法应用范围71
二、汗法应用指征72
三、麻黄汤73
四、麻黄汤衍生方76
葛根汤76
葛根加半夏汤78
小青龙汤78
桂苓五味甘草汤81
苓甘五味姜辛汤83
苓甘五味姜辛半夏汤83
苓甘五味姜辛半夏杏仁汤84
苓甘五味姜辛半杏大黄汤84
半夏麻黄丸85
小青龙加石膏汤86
射干麻黄汤86
麻黄加术汤87
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87
麻黄连轺赤小豆汤88
大青龙汤88
越婢汤92
越婢加半夏汤93
越婢加术汤93
甘草麻黄汤93
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95
文蛤汤96
厚朴麻黄汤96
三、麻黄汤及其衍生方小结97
第三节 白虎汤及其衍生方98
一、白虎汤99
二、白虎汤衍生方100
白虎加人参汤100
白虎加桂枝汤101
竹叶石膏汤102
三、白虎汤及其衍生方小结103
第四节 承气汤及其衍生方105
一、大承气汤106
二、大承气汤衍生方112
小承气汤112
调胃承气汤113
厚朴三物汤115
厚朴大黄汤116
厚朴七物汤116
大黄甘草汤117
大黄附子汤117
大黄牡丹汤118
麻子仁丸119
蜜煎方及土瓜根、猪胆汁方120
三、承气汤及其衍生方小结121
第五节 逐瘀诸方122
一、瘀血的概念122
二、瘀血形成原因122
三、瘀血的临床表现122
四、瘀血诊断要点123
五、瘀血的治疗124
六、逐瘀诸方124
抵当汤124
抵当丸127
下瘀血汤127
鳖甲煎丸128
大黄?虫丸129
七、逐瘀诸方小结130
第六节 逐饮诸方131
一、水湿痰饮的异同131
二、逐饮之指征132
三、逐饮诸方132
大陷胸汤132
大陷胸丸134
小陷胸汤134
大黄甘遂汤135
葶苈大枣泻肺汤135
甘遂半夏汤136
己椒苈黄丸136
木防己汤137
十枣汤138
白散139
四、逐饮诸方小结140
第七节 清热泻火诸方141
一、火与热的概念141
二、火热的分类142
三、火热的临床特点142
四、火热的治则143
五、栀子豉汤143
六、栀子豉汤衍生方145
栀子甘草豉汤、栀子生姜豉汤145
栀子厚朴汤146
栀子干姜汤147
枳实栀子豉汤147
栀子柏皮汤148
栀子大黄汤148
七、大黄黄连泻心汤149
八、大黄黄连泻心汤衍生方150
附子泻心汤150
葛根黄芩黄连汤150
黄芩汤、黄芩加半夏生姜汤151
白头翁汤152
白头翁加甘草阿胶汤152
黄连阿胶汤154
九、清热泻火诸方小结155
第八节 小柴胡汤及其衍生方156
一、小柴胡汤156
二、小柴胡汤衍生方193
柴胡桂枝汤194
柴胡桂枝干姜汤195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196
柴胡加芒硝汤197
大柴胡汤197
三、小柴胡汤及其衍生方小结199
第九节 温阳类诸方200
一、四逆汤201
二、四逆汤衍生方205
四逆加人参汤205
茯苓四逆汤206
干姜附子汤206
通脉四逆汤207
白通汤208
白通加猪胆汁方209
通脉四逆加猪胆汁汤210
当归四逆汤210
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211
三、真武汤212
四、真武汤衍生方214
附子汤214
五、麻黄细辛附子汤215
六、麻黄细辛附子汤衍生方218
麻黄附子甘草汤218
桂甘姜枣麻辛附汤221
七、理中汤222
八、理中汤衍生方223
甘草干姜汤223
甘姜苓术汤228
大建中汤228
干姜人参半夏丸229
半夏干姜散229
九、吴茱萸汤230
十、乌头剂诸方231
乌头煎231
赤丸232
乌头汤232
乌头赤石脂丸233
十一、温阳类诸方小结233
第十节 寒热并用诸方235
一、乌梅丸235
二、我对乌梅丸的应用240
(一)肝的疏泄功能240
(二)乌梅丸的应用指征241
三、半夏泻心汤241
四、半夏泻心汤衍生方243
生姜泻心汤243
甘草泻心汤244
黄连汤245
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246
中篇 时方249
一、升降散(《寒温条辨》)249
二、补中益气汤(《脾胃论》)262
三、升阳散火汤(《内外伤辨惑论》)269
四、防风通圣散(《宣明论方》)272
五、连苏饮(《湿热病篇》)273
六、薛生白四号方(《湿热病篇》)276
七、三甲复脉汤(《温病条辨》)278
加减复脉汤279
救逆汤280
大定风珠280
八、理阴煎(《景岳全书》)282
九、地黄饮子(《宣明论方》)286
十、可保立苏汤(《医林改错》)287
十一、达原饮(温疫论)289
十二、寒痉汤(自拟方)291
下篇 医方 医案百例297
例一 麻黄汤(太阳伤寒)297
例二 麻黄汤(寒蔽胸阳)298
例三 麻黄汤(胸痹)300
例四 麻黄汤加减(寒邪痹郁,一汗再汗)302
例五 荆防败毒散(刚痉)303
例六 桂二麻一汤(发汗法治偏汗)305
例七 桂枝汤(营卫不和而汗出)306
例八 桂枝汤(阳虚营卫不和)307
例九 新加桂枝汤(正虚中风)309
例十 桂枝附子汤(阳虚营卫不和)310
例十一 桂枝龙骨牡蛎汤加附子(阳虚汗颤)311
例十二 桂枝加厚朴杏子汤(风寒客表,肺失宣降)312
例十三 黄芪建中汤加味(虚劳)313
例十四 黄芪建中汤加减(营卫不和而腹痛)315
例十五 芍药甘草汤加味(肝肾阴虚而痹痛)316
例十六 葛根汤(寒客经脉)317
例十七 葛根汤(寒邪犯胃)318
例十八 葛根汤(中风后遗症)319
例十九 小青龙汤(寒痹心脉)320
例二十 小青龙汤(寒饮伤肺咳喘)322
例二十一 小青龙汤加味(阳虚寒饮蔽阻清阳)322
例二十二 大青龙汤[表闭热郁(干燥综合征)]324
例二十三 五苓散(饮邪上干)326
例二十四 五苓散加附子(阳虚气化不利)328
例二十五 桃核承气汤(热入血结)329
例二十六 麻杏石甘汤合升降散(热郁于肺)330
例二十七 升降散合白虎汤(郁热高烧)331
例二十八 白虎汤(阳明气分热盛多汗)333
例二十九 白虎汤(哮喘)333
例三十 白虎加苍术汤[阳明热盛夹湿(猩红热)]335
例三十一 竹叶石膏汤[阳明热盛,津气已虚(风心病)」336
例三十二 调胃承气汤[咯血(空洞性肺结核咯血)]337
例三十三 调胃承气汤加味(阳明腑实高热不退)338
例三十四 三物白散(胃脘寒积)339
例三十五 小柴胡汤(少阳病)340
例三十六 小柴胡汤(邪伏少阳)341
例三十七 小柴胡汤(少阳病)342
例三十八 小柴胡汤(热入血室)343
例三十九 小柴胡汤加味(少阳咳)344
例四十 小柴胡汤加减(少阳热结,热传阳明)345
例四十一 小柴胡汤加减(热入血室)346
例四十二 小柴胡汤合葛根芩连汤(三阳合病)347
例四十三 柴胡桂枝汤(太少合病)348
例四十四 柴胡桂枝汤(太少合病)349
例四十五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精神错乱)350
例四十六 麻黄附子细辛汤(阳虚感寒)351
例四十七 麻黄附子细辛汤(太少两感)352
例四十八 麻黄附子细辛汤(少阴表证)352
例四十九 麻黄附子细辛汤(寒疝)353
例五十 麻黄附子细辛汤[阳虚寒凝(高血压)]354
例五十一 麻黄附子细辛汤合息风解痉[寒邪凝痹(高血压)]355
例五十二 再造散(阳虚感寒)356
例五十三 吴茱萸汤(厥阴头痛)358
例五十四 吴茱萸汤(妊娠呕吐)359
例五十五 参附汤[亡阳(中毒性消化不良)]360
例五十六 参附汤[真寒假热(肺癌)]361
例五十七 参附汤[真寒假热(肝癌)]362
例五十八 参附汤加味[真寒假热(麻疹)]363
例五十九 参附汤合葶苈大枣泻肺汤[阳虚水泛(风心病,心衰,心包积液)]364
例六十 附子理中汤[亡阳(中毒性消化不良)]366
例六十一 四逆汤加味(阳虚发热)366
例六十二 四逆汤加减[阳虚阴盛(胰腺炎368
例六十三 乌梅丸(寒热错杂)369
例六十四 乌梅丸(奔豚气)370
例六十五 乌梅丸(下利)372
例六十六 乌梅丸[嗜睡(脑出血后遗症)]373
例六十七 乌梅丸加味(眩晕)374
例六十八 乌梅丸加味(冠心病心绞痛)376
例六十九 乌梅丸化裁(“百病缠身”)378
例七十 乌梅丸化裁(胃脘痛)380
例七十一 乌梅丸合吴茱萸汤(寒热错杂)381
例七十二 半夏泻心汤[脘痞(胃火)]384
例七十三 半夏泻心汤加减[呕血(十二指肠球部溃疡)]385
例七十四 泻心汤合身痛逐瘀汤加减[上热下瘀(下肢深静脉血栓)]386
例七十五 旋覆代赭汤(嗳气)387
例七十六 大黄黄连泻心汤(热痞)388
例七十七 木防己汤[水热互结(冠心病心衰)]389
例七十八 桂甘姜枣麻辛附汤合血府逐瘀汤加减[阳虚寒凝(冠心病)]390
例七十九 乌头赤石脂丸[寒痹胸阳(冠心病)]391
例八十 乌头桂枝汤加减[阳虚寒凝,血脉瘀泣(雷诺病)]392
例八十一 真武汤合桂枝甘草汤[阳虚饮泣(更年期综合征)]393
例八十二 苓桂术甘合真武汤加减[寒凝脉痉(高血压、冠心病)]394
例八十三 五积散(寒邪凝滞)396
例八十四 清瘟败毒饮[血热妄行(过敏性紫癜)]399
例八十五 新加升降散(火郁心悸)399
例八十六 新加升降散加减(发颐神昏)400
例八十七 新加升降散合涤痰之品(郁火躁狂)402
例八十八 升降散合清解汤(高热不退)402
例八十九 连苏饮(火郁呕吐)403
例九十 连苏饮(火郁呕吐)404
例九十一 补中益气汤(气虚发热)404
例九十二 补中益气汤加减(气虚发热)405
例九十三 补中益气合升降散加减[气分热郁,肝气虚馁(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407
例九十四 补中益气汤合理阴煎加减(阳气虚,肾水亏)409
例九十五 补中益气汤合理阴煎加减(长期发热)411
例九十六 理阴煎加黄芪(阴虚外感)412
例九十七 地黄饮子加味[肝肾虚而虚风动(帕金森病)]413
例九十八 地黄饮子加味(肝肾不足,虚风内动)415
例九十九 三甲复脉汤(阴虚阳动,走窜心经)416
例一百 三甲复脉汤加味[肝肾阴虚,肝风走窜(冠心病、高血压、痛风)]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