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机载计算机技术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机载计算机技术](https://www.shukui.net/cover/49/31000425.jpg)
- 牛文生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航空工业出版社
- ISBN:9787516501146
- 出版时间:2013
- 标注页数:452页
- 文件大小:122MB
- 文件页数:468页
- 主题词:机载计算机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机载计算机技术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总论1
1.1引言1
1.2机载计算机的定义和分类3
1.2.1机载计算机的定义3
1.2.2机载计算机产品的类别5
1.2.3机载计算机的应用历程6
1.2.4机载计算机的基本结构8
1.3机载系统简介10
1.3.1飞机的组成10
1.3.2机载系统的组成12
1.3.3机载系统的功能和任务特点14
1.4机载系统对机载计算机的需求17
1.4.1机载系统对机载计算机的技术需求17
1.4.2航电系统的发展过程及计算机系统结构的发展19
1.4.3航电系统的开发过程26
1.4.4机载计算机的技术领域特征33
第2章 机载计算机及其应用41
2.1航空电子系统计算机41
2.1.1概述41
2.1.2基本术语42
2.1.3发展过程42
2.1.4分类45
2.1.5结构、组成和特点49
2.1.6主要关键技术53
2.1.7典型实例57
2.2飞行控制系统计算机62
2.2.1概述62
2.2.2发展过程62
2.2.3容错基本概念63
2.2.4典型容错结构65
2.2.5国外研究情况65
2.2.6典型实例70
2.3机电管理系统计算机74
2.3.1概述74
2.3.2发展过程75
2.3.3主要关键技术78
2.3.4典型实例78
第3章 综合显示技术及其应用84
3.1概述84
3.2国外研究现状84
3.2.1军用飞机84
3.2.2民用飞机87
3.3综合显示系统的基本构成89
3.3.1显示器的组成部件89
3.3.2半智能型显示结构90
3.3.3智能型显示结构90
3.3.4综合显示系统的基本架构91
3.3.5通用飞机座舱显示系统的设计91
3.4综合显示系统设计的关键技术102
3.4.1综合显示系统的人机工效102
3.4.2综合显示系统的开发软件支持技术105
3.4.3高性能航空图形处理技术114
第4章 机载网络与总线技术123
4.1概述123
4.2机载总线技术124
4.2.1 ARINC 429总线124
4.2.2 155B (GJB 289 A)多路传输数据总线125
4.2.3 1773光纤多路传输数据总线130
4.2.4 ARINC 825总线132
4.2.5 AS 5643(军用1394总线)133
4.3机载交换网络技术136
4.3.1 AFDX网络136
4.3.2 FC网络142
4.4未来机载网络与总线技术的发展147
4.4.1时间触发以太网147
4.4.2高速1553B149
4.4.3 WDM与光交换150
4.4.4机载统一网络150
4.5网络中心战领域的发展152
第5章 机载计算机电源154
5.1概述154
5.1.1电源技术简介154
5.1.2电源技术发展史154
5.1.3线性电源技术特点155
5.1.4开关电源技术特点156
5.2飞机电源及供电特性157
5.2.1飞机电源类型157
5.2.2飞机供电系统特性158
5.2.3飞机配电系统简介159
5.2.4飞机电源供电标准159
5.3机载计算机电源组成和框图159
5.3.1机载计算机电源分类159
5.3.2机载计算机电源特点160
5.3.3机载计算机电源原理160
5.3.4机载计算机电源模块组成框图163
5.3.5机载计算机电源系统架构167
5.4国内外发展现状和水平168
5.4.1国外机载电源发展现状168
5.4.2国内机载电源发展现状169
5.5机载计算机电源转换技术169
5.5.1机载计算机电源防电压浪涌和电压尖峰抑制技术169
5.5.2机载计算机电源功率转换技术170
5.5.3机载计算机电源脉宽调制及控制技术170
5.5.4机载计算机电源电磁兼容性技术170
5.6机载计算机电源的发展趋势以及应对措施171
5.6.1概述171
5.6.2机载电源模块发展趋势及解决方案174
5.6.3电源模块工艺技术发展趋势175
5.6.4机载电源模块关键技术176
第6章 工程化技术178
6.1机载计算机工程化的内涵与研究内容178
6.2国内外发展现状和水平178
6.2.1国外发展过程178
6.2.2国内发展现状和水平179
6.3机载计算机工程化的典型部件180
6.3.1机载计算机机箱/机架180
6.3.2机载计算机安装架183
6.3.3机载计算机冷板184
6.3.4机载计算机结构附件184
6.4机载计算机机箱的主要技术184
6.4.1散热技术184
6.4.2抗振防冲技术186
6.4.3电磁兼容性技术188
6.4.4“三防”技术190
6.5机载计算机工程化的发展趋势191
6.5.1机载计算机朝着小型化、轻量化、高度集成化的方向发展191
6.5.2机载计算机COTS技术192
第7章 操作系统和软件开发环境193
7.1操作系统193
7.1.1航空电子系统对操作系统的要求193
7.1.2机载操作系统发展过程194
7.1.3新一代嵌入式操作系统196
7.1.4操作系统实例198
7.2机载计算机软件开发环境199
7.2.1概述199
7.2.2基本术语199
7.2.3发展状况200
7.2.4典型机载软件开发环境及其组成201
7.2.5主要特点206
7.2.6主要关键技术207
7.2.7机载软件开发环境的发展趋势210
第8章 软件测评与工程化改进211
8.1软件测试概述211
8.1.1软件测试的定义211
8.1.2软件测试的发展212
8.1.3软件测试与软件开发的关系213
8.2航空嵌入式软件测试技术214
8.2.1航空嵌入式软件概述214
8.2.2航空嵌入式软件的特点214
8.2.3航空嵌入式软件的测试环境215
8.2.4航空嵌入式软件测试的目的217
8.2.5航空嵌入式软件的测试方法217
8.2.6测试的级别219
8.2.7测试过程219
8.3航空嵌入式软件测试须注意的问题220
8.3.1软件工程化问题220
8.3.2软件测试面临的问题222
8.3.3推进软件工程化的措施223
8.3.4软件过程改进224
8.4软件测试技术的发展趋势228
8.4.1航空嵌入式软件的发展228
8.4.2软件测评技术的发展趋势228
第9章 信息安全229
9.1信息安全概述229
9.1.1信息安全定义229
9.1.2机载信息安全230
9.2信息安全措施232
9.2.1安全技术232
9.2.2系统安全管理237
9.2.3多级安全架构244
9.3信息安全评估247
9.3.1信息安全分析247
9.3.2 CC评估方法247
9.3.3 CC评估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252
9.3.4 CC-AHP与CC-CRAP评估方法252
第10章 适航要求及符合性方法260
10.1概述260
10.2适航规章体系260
10.3机载设备适航取证261
10.3.1适航证件形式262
10.3.2适航取证过程262
10.4适航要求及符合性方法265
10.4.1适航要求265
10.4.2符合性方法265
10.5机载电子系统开发过程268
10.5.1相关标准268
10.5.2开发过程要求268
10.6机载软件开发过程271
10.6.1相关标准271
10.6.2开发过程要求272
10.7机载电子硬件开发过程276
10.7.1相关标准276
10.7.2开发过程要求278
10.8基于IMA系统的认证282
10.9认证联络过程282
10.10相关文件介绍284
10.10.1 DO-248284
10.10.2 DO-178 B284
10.10.3 AC 20-115285
10.10.4 AC 20-152285
10.10.5 Order 8110.49285
10.10.6 Order 8110.105286
10.10.7 Job Aid(作业目标)286
10.11小结286
第11章 机载计算机“五性”技术287
11.1概述287
11.2 RMTSS基础知识287
11.2.1基本概念287
11.2.2可靠性、维修性、测试性、安全性、保障性工作项目288
11.2.3可靠性、维修性、测试性、安全性、保障性之间的关系288
11.3机载计算机RMTSS设计与分析289
11.3.1设计准则289
11.3.2元器件选用与控制289
11.3.3可靠性建模290
11.3.4可靠性分配291
11.3.5可靠性预计294
11.3.6故障模式影响及危害性分析(FMECA)295
11.4机载计算机可靠性试验与评价296
11.4.1环境应力筛选296
11.4.2可靠性研制试验297
11.5机载计算机RMTSS技术的发展趋势297
11.5.1综合化297
11.5.2仿真化297
第12章 环境试验298
12.1概述298
12.1.1环境试验的分类和特点298
12.1.2基本概念299
12.1.3常用标准303
12.1.4试验流程303
12.2温度试验305
12.2.1试验目的305
12.2.2试验条件305
12.2.3试验过程306
12.2.4合格判据308
12.3湿热试验308
12.3.1试验目的308
12.3.2试验条件308
12.3.3试验过程308
12.3.4合格判据309
12.4温度高度试验310
12.4.1试验目的310
12.4.2试验条件310
12.4.3试验过程310
12.4.4合格判据311
12.5振动试验311
12.5.1试验目的311
12.5.2试验条件311
12.5.3试验过程312
12.5.4合格判据313
12.6 ESS试验314
12.6.1试验目的314
12.6.2试验条件315
12.6.3试验过程315
12.6.4合格判据316
12.7综合试验317
12.7.1试验目的317
12.7.2试验条件317
12.7.3试验流程318
12.7.4合格判据319
第13章 生产管理及调试、测试技术320
13.1生产管理流程320
13.2生产测试技术321
13.2.1虚拟仪器的总线技术322
13.2.2各种总线的优劣分析325
13.2.3机载计算机通用测试系统326
13.2.4测试技术的发展研究328
13.2.5实际工作中的性能功能测试的测试方法介绍329
13.2.6硬件的可测试性设计331
13.3“三防”技术336
13.3.1“三防”技术的概述336
13.3.2“三防”涉及的内容337
13.3.3“三防”防护的一般原则337
13.3.4“三防”生产的质量控制340
第14章 机载计算机的理论基础与探讨341
14.1概述341
14.2第四代战斗机航电系统342
14.3第五代飞机的航电系统344
14.3.1 IMA的发展历史345
14.3.2架构上的变化346
14.4挑战及其背后的科学问题363
14.4.1复杂综合问题363
14.4.2实现可组合性的障碍365
14.4.3嵌入式分布式系统设计的挑战367
14.5基于模型的开发过程369
14.5.1系统工程方法369
14.5.2设计中遇到的挑战370
14.5.3嵌入式系统开发的方法框架372
14.5.4关键特性对可信性与可组合性的重要性377
14.6可靠性与安全性377
14.6.1容错计算机的历史378
14.6.2拜占庭弹性379
14.6.3余度管理380
14.6.4小结384
14.7信息安全384
14.7.1信息安全的定义385
14.7.2嵌入式系统遇到的困难386
14.7.3 MILS387
14.7.4 MILS可以处理M IS389
14.7.5最小特权架构390
14.7.6 CC与PP390
14.7.7 SafSec方法学391
14.8可预测性与确定性392
14.8.1通过确定性实现的可预测性393
14.8.2调度理论394
14.8.3有保证的距离受限动态循环DCDC调度396
14.8.4实时虚拟资源RTV R管理方法397
14.8.5 RBA398
14.8.6 WCET406
14.9健壮性413
14.10监控、调试与测试415
14.10.1传统调试方法的困难及改进方法416
14.10.2使用逆向执行的调试技术417
14.10.3利用程序切片技术支持逆向执行418
14.10.4基于重放调试的逆向执行结合419
14.11验证、确认与认证419
14.12工具链420
14.13结束语423
附录A机载计算机的基本组成424
附录B俄罗斯机载计算机的发展428
附录C相关基本概念430
缩略语436
参考文献4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