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科学传播普及问题研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科学传播普及问题研究
  • 曾国屏,牛桂芹,邓华,古荒,刘兵,李红林,金兼斌,高秋芳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302398516
  • 出版时间:2015
  • 标注页数:352页
  • 文件大小:110MB
  • 文件页数:361页
  • 主题词:科学技术-传播-研究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科学传播普及问题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国家创新体系视野中的科学传播普及1

1.1 时代的变迁和当代的要求1

1.1.1 走向知识经济时代的必然要求1

1.1.2 世界各国纷纷行动起来6

1.1.3 我国科学传播普及在行动9

1.2 国家创新体系中的科学传播普及14

1.2.1 国家创新体系与科学传播普及14

1.2.2 科技活动与科学传播普及18

1.2.3 克服知识差距与引领科技创新25

第2章 科学传播普及的多维视角30

2.1 科学传播普及的发展及其知识结构30

2.1.1 科学传播普及的历史与内涵30

2.1.2 科普的特征和现时意义39

2.1.3 广义科普知识47

2.2 科技哲学与科学传播普及55

2.2.1 传统科学观的照应55

2.2.2 后现代科学观的折射58

2.3 科技社会与科学传播普及63

2.3.1 从“小科学”到“大科学”知识生产模式的影响63

2.3.2 从“学院科学”到“生活科学”规范的场域64

2.4 科学传播与普及中的公共性问题71

2.4.1 公共性及科学传播普及中的公共性辨析72

2.4.2 科普公共性载体的多元化趋势75

第3章 公民科学素质及其测量80

3.1 科学素质的概念形成及其内涵80

3.1.1 科学素质的探讨进程:从科学教育走向全民素质82

3.1.2 科学素质的概念内涵:一个开放的、发展着的概念89

3.2 公民科学素质测量:定量研究的策略及其缘起94

3.2.1 美国科学素质调查的缘起96

3.2.2 米勒体系的形成100

3.2.3 美国公民科学素质测量及发展103

3.3 公民科学素质测量:世界范围内的发展108

3.3.1 公民科学素质测量在欧盟108

3.3.2 公民科学素质测量在日本111

3.3.3 公民科学素质测量在印度113

3.4 中国公民科学素质研究及测量116

3.4.1 对于科学素质概念等的探讨117

3.4.2 中国公民科学素质测量调查122

第4章 关于青少年科学素质的研究129

4.1 国际学生评估项目简介129

4.1.1 PISA的评估周期与规模130

4.1.2 PISA科学素质定义和科学素质测评框架131

4.1.3 PISA科学能力量表及科学素质测评的特点135

4.2 PISA科学素质成绩概况及变化趋势138

4.2.1 PISA科学素质平均成绩138

4.2.2 科学素质能力等级分布142

4.2.3 科学素质的变化趋势147

4.3 科学素质与科技人力资源问题149

4.3.1 科技人力资源149

4.3.2 科学与工程指标152

4.3.3 科学素质与科技人力资源相关性154

4.4 科学素质与经济发展161

4.4.1 科学素质作为衡量人力资本的新指标161

4.4.2 东亚奇迹和拉美陷阱中的科学素质因素166

4.4.3 科学素质对经济长期增长的影响168

4.4.4 科学素质对我国未来经济增长的贡献172

第5章 科学传播普及的事业性与产业性179

5.1 科普文化的精神气质、物化载体与规范制度179

5.1.1 文化和科学文化概念179

5.1.2 科普文化的精神气质、物化载体和规范制度184

5.1.3 科普文化的功能199

5.2 科普文化产业分类204

5.2.1 基于二维分析的科普文化产业分类205

5.2.2 四个区域及其特征208

5.3 不同类型科普产品供给模式的解释性分析211

5.3.1 对不同区域产品供给的讨论211

5.3.2 政府在科普产品供给中的行为选择218

5.4 科普文化产业案例研究:科技馆产品分类及其供给、营销222

5.4.1 科技馆产品及其分类223

5.4.2 科技馆产品供给模式和营销策略分析228

5.5 科普事业性与产业性并举发展中的潜在挑战234

5.5.1 科技传播普及与文化产业之间的张力234

5.5.2 科学内容与其他文化内容的失衡235

5.5.3 政府角色与市场角色的失衡237

第6章 科学传播中知识性与技能性的关系239

6.1 科学的知识性与技能性239

6.1.1 关于科学的知识性与技能性的辨析240

6.1.2 科学的知识性与技能性关系的历史演变244

6.1.3 不同科学观的影响作用247

6.2 科学传播理念对知识性与技能性传播的影响250

6.2.1 科学传播理念的形成及影响251

6.2.2 “公众理解科学”运动带来的影响253

6.2.3 科学传播理念的现代转变及其影响255

6.3 中国科学传播实践中的知识性与技能性256

6.3.1 素朴的古代实践到“西学东渐”中的近代实践256

6.3.2 技能性传播实践传统的形成与发展263

6.3.3 技能性传播实践之根源:实用主义科学观271

6.4 对农村科学传播中知识性与技能性问题的案例考察279

6.4.1 农民对技能性科学的迫切需求280

6.4.2 公益性地方科学传播机构的窘境281

6.4.3 “农资店”案例284

6.5 对新时期科学传播知识性与技能性关系的讨论286

6.5.1 新时期科学观、科学传播理念提出的新要求287

6.5.2 当下科学传播实践问题解析与对策探讨288

第7章 新媒体与科学传播普及295

7.1 新媒体环境下网络“技术反哺”现象295

7.1.1 背景与概念295

7.1.2 方法与数据305

7.1.3 数据分析310

7.1.4 结论与讨论318

7.2 新媒体环境下的科学信息传播320

7.2.1 新媒体环境下科学信息传受关系的建构与解构320

7.2.2 新媒体渠道的“互动”、“整合”与“反馈”324

7.2.3 社会网络中受众的科学信息消费机制328

7.2.4 结论351

后记352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