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现状 成因 对策 云南山区少数民族社区可持续发展生态学研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李天星著 著
- 出版社: 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307135574
- 出版时间:2014
- 标注页数:162页
- 文件大小:35MB
- 文件页数:177页
- 主题词:山区-少数民族-区域生态环境-可持续性发展-研究-云南省
PDF下载
下载说明
现状 成因 对策 云南山区少数民族社区可持续发展生态学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1 绪论1
1.1 研究背景1
1.1.1 可持续发展与生态学1
1.1.2 国内外可持续发展研究概况2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3
1.3 理论基础4
1.3.1 景观生态学理论4
1.3.2 人类生态学理论4
1.3.3 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基础5
1.4 研究的思想理念和研究方法6
1.4.1 研究的思想理念6
1.4.2 研究方法7
1.5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8
1.6 研究区概况10
1.6.1 自然地理概况10
1.6.2 社会经济概况11
2 国内外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研究进展18
2.1 全球和自然区域尺度上的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18
2.1.1 国际组织建立的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18
2.1.2 跨国自然区域的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19
2.2 国家尺度上的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19
2.3 省、市、县等不同区域尺度上的指标体系22
2.4 对国内外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研究的总体评价25
3 研究区人与环境相互关系的景观生态学研究28
3.1 研究方法28
3.1.1 数据来源与分辨率28
3.1.2 图件的研制29
3.1.3 景观分析指标34
3.1.4 研究单元的划分34
3.2 两村研究结果分析35
3.2.1 自然环境35
3.2.2 土地资源利用40
3.2.3 研究区人地相互作用结果42
3.3 两村各区域研究结果分析43
3.3.1 自然环境43
3.3.2 土地资源利用49
3.3.3 人地相互作用结果54
3.4 小结56
4 研究区人与环境相互关系的人类生态学研究58
4.1 社会经济因素58
4.1.1 人口58
4.1.2 生产条件63
4.1.3 生产状况66
4.1.4 收入状况76
4.2 民族文化和风俗习惯80
4.2.1 对人口自身再生产的影响80
4.2.2 对农业生产的影响81
4.2.3 对人们消费的影响84
4.2.4 对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影响85
4.2.5 对社区卫生的影响86
4.2.6 对使用农业生产新技术的影响86
4.3 社会心理87
4.4 自然资源管理和社会经济管理87
4.5 科学技术88
4.6 社区历史89
4.7 国家政策90
4.8 小结90
5 云南山区民族行政村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的构建93
5.1 云南山区民族行政村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构建的原则93
5.2 云南山区民族行政村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的构建94
5.2.1 云南山区民族行政村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95
5.2.2 指标释义97
5.3 对构建云南山区民族行政村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的一些思考103
5.3.1 制度建设是研究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103
5.3.2 生态补偿是研究区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103
5.3.3 指标的时效性是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功能的重要保障104
6 研究区可持续发展态势的初步分析和研究111
6.1 研究区可持续发展评判方法111
6.1.1 可持续发展协调度评判方法111
6.1.2 发展度评判方法112
6.1.3 经济、社会、人口、资源承载力、环境容量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综合指数评判方法112
6.1.4 各项具体指标的分析方法112
6.2 研究区可持续发展评判标准113
6.2.1 发展度评判标准113
6.2.2 资源承载力评判标准113
6.2.3 环境容量评判标准113
6.2.4 可持续发展能力评判标准114
6.2.5 可持续发展评判标准114
6.3 研究区可持续发展评价的指标体系114
6.4 研究区可持续发展态势的初步分析和研究115
6.4.1 研究区发展度态势初步分析115
6.4.2 研究区资源承载力发展态势初步分析119
6.4.3 研究区环境容量发展态势初步分析121
6.4.4 研究区可持续发展能力发展状况分析122
6.4.5 研究区可持续发展协调度和可持续发展的初步评价124
6.5 研究区可持续发展评价结果分析127
6.5.1 直苴村可持续发展评价结果分析127
6.5.2 他的苴村可持续发展评价结果分析127
6.6 直苴村和他的苴村可持续发展态势差异的成因分析128
7 研究区可持续发展之路的生态学初探131
7.1 “坡度25°”和云南山区的可持续发展131
7.2 民族精神和山区可持续发展131
7.3 开发和利用有林地资源是云南山区可持续发展的切入点132
7.3.1 刀耕火种长期以来解决了直苴人的生存和发展问题133
7.3.2 刀耕火种实现了直苴村人与森林的长期持续发展135
7.3.3 刀耕火种农业必然消失136
7.4 云南山区少数民族社区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具体举措137
7.5 “村办企业+农户”是云南山区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138
7.6 集成管理是云南山区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然选择139
8 结论与讨论141
8.1 结论141
8.2 讨论142
8.3 创新点145
值得进一步研究的问题145
结束语146
参考文献147
致谢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