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明朝文化研究丛书 科技明朝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明朝文化研究丛书 科技明朝
  • 吕凌峰,李亮著 著
  • 出版社: 南京:南京出版社
  • ISBN:9787553308258
  • 出版时间:2015
  • 标注页数:382页
  • 文件大小:102MB
  • 文件页数:401页
  • 主题词:科学技术-技术史-中国-明代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明朝文化研究丛书 科技明朝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前言1

第一章 传统与变革 撞击与交融——明朝天文7

第一节 “君命”与“天命”9

一、朱元璋的星占和天象观9

二、朱元璋对“日中黑子”的担忧11

三、朱元璋重视天文及其对皇室子孙的影响12

四、朱元璋时期开展的天文历法工作14

第二节 明朝的两部历法17

一、官方大统历17

二、被“参用”的回回历法20

第三节 “土木之变”与正统己巳改历23

一、正统己巳昼夜时刻的调整23

二、“土木之变”与昼夜时刻的再调整28

第四节 明末历法改革及天文学的转轨34

一、明末的历法危机34

二、《崇祯历书》的编修36

第五节 明朝中朝天文历法交流43

一、明朝天文历法对朝鲜的影响43

二、朝鲜李朝历法的“双轨制”48

第二章 析毫剖厘 机械实用——明朝数学53

第一节 传统数学的衰落55

一、《永乐大典》中的算书55

二、严恭与《通源算法》57

三、刘仕隆与《九章通明算法》59

第二节 筹珠并用的数学60

一、吴敬与《九章 算法比类大全》60

二、王文素与《算学宝鉴》63

第三节 珠算的发展和普及65

一、珠算的起源和发展65

二、徐心鲁与《盘珠算法》68

三、柯尚迁与《数学通轨》69

四、余楷与《一鸿算法》71

五、珠算及其在周边的传播73

第四节 实用数学的发展76

一、程大位的数学工作76

二、朱载堉的数学工作80

第五节 对明朝数学的评价82

一、对明朝数学评价不高的原因82

二、对明朝实用数学的认同84

第六节 明末西方数学的传入85

一、利玛窦与徐光启合作翻译《几何原本》85

二、李之藻与《同文算指》的编译87

三、《崇祯历书》中的数学89

第三章 农为邦本 精耕细作——明朝农学91

第一节 明初的农业政策93

第二节 农学相关著作94

一、《救荒本草》94

二、《种树书》96

三、《劝农书》96

四、《农政全书》97

五、《元亨疗马牛驼经全集》99

六、《农说》100

七、《沈氏农书》100

八、《国脉民天》101

九、《群芳谱》101

十、《便民图纂》102

第三节 明朝农具103

一、《天工开物》中的农具104

二、《农政全书》中的农具105

三、《新制诸器图说》及《远西奇器图说》中的农具106

第四节 明朝新作物的引进108

第五节 明朝农业的成就110

第六节 明朝农业的不足及中西差异113

第四章 标本兼治 吐故纳新——明朝医学117

第一节 本草学和方剂学119

一、本草学119

二、方剂学125

第二节 温补学派的兴起及影响127

一、汪机128

二、薛己129

三、赵献可130

四、张介宾130

五、李中梓132

第三节 “温病学”的兴起与发展133

第四节 其他医学分支的发展135

一、诊断学135

二、外科学136

三、内科学136

四、妇科和儿科137

五、眼科138

第五节 明朝的中外医学交流139

一、明朝与朝鲜和东南亚的医学交流139

二、明末西洋医学的传入142

第六节 明朝医学发展的特点145

第五章 注重现象 忽视本质——明朝物理学147

第一节 明朝之前的物理学149

第二节 明朝物理知识的新发展151

一、电学和磁学知识151

二、声学知识156

三、力学知识158

第三节 与物理知识有关的著作160

一、朱载堉的《乐律全书》160

二、方以智的《物理小识》162

第四节 西方物理学知识的传入163

一、《远西奇器图说》中的力学164

二、《远镜说》中的光学166

三、随火器引进的弹道学知识169

第六章 炼丹烧药 化腐成奇——明朝化学171

第一节 炼丹术“回光返照”173

第二节 “五行与四元素说的碰撞”——炼金术的中外交流177

第三节 明朝的火药179

一、火药配伍理论的进步179

二、火药制造技术的进步180

三、火器与火药的应用183

第四节 明朝的玻璃185

一、玻璃工艺和产业185

二、玻璃的应用187

第五节 明朝的制盐189

一、对食盐的认识和管理189

二、食盐的生产技术190

第六节 矾的利用193

一、矾的制备193

二、矾的应用195

第七章 明察天地 风物能详——明朝地学197

第一节 地理学199

一、郑和下西洋与域外地理知识的拓展199

二、边疆地理与军事地理201

三、地理学家及其贡献205

第二节 地图学210

一、罗洪先及其《广舆图》210

二、《杨子器玻舆地图》212

三、《皇朝职方地图》213

四、绢本《南京府县地图册》214

第三节 气象与物候知识215

第四节 地质矿物知识217

一、岩石矿物学知识217

二、化石与海陆变迁218

第五节 风水地理学219

第六节 地方志的编纂220

一、明朝地方志的修纂概况220

二、明朝地方志中的地学史料及其科学价值222

第七节 西方地学知识的传入223

一、利玛窦与世界地图223

二、艾儒略与《职方外纪》224

三、龙华民与《地震解》225

第八章 治黄保漕 载覆之间——明朝水利227

第一节 帝国的南北大动脉229

一、治理漕运229

二、管理机构的设置与沿革231

第二节 明朝对黄河的治理233

一、治河方略的演变233

二、明朝治河官员的设置及职权236

第三节 农田水利238

一、畿辅地区的农田水利238

二、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农田水利240

三、东南沿海地区的农田水利241

四、西南地区的农田水利243

第四节 海塘工程244

一、浙西海塘245

二、浙东海塘246

三、江苏海塘248

第五节 水利著作248

一、治河防洪专著248

二、运河及漕运著作250

三、区域性水利著作252

四、其他方面的著作和文献253

第九章 炉火照天地 红星乱紫烟——明朝矿冶255

第一节 采矿技术257

一、金属矿物的开采257

二、煤炭的开采259

三、井盐、石油和天然气的开采261

第二节 冶炼技术262

一、铁的冶炼262

二、钢的冶炼264

三、锌与黄铜的冶炼268

四、炼铜技术269

五、金和银的提取272

六、炼铅和炼锡275

第三节 金属加工工艺277

一、铸造工艺277

二、锻造工艺280

三、热处理工艺282

四、鎏金镀银工艺283

五、宣德炉和景泰蓝284

第十章 文教之基 盛况空前——明朝造纸和印刷287

第一节 明朝的造纸289

一、明朝造纸概况289

二、楮皮纸290

三、竹纸292

四、宣德纸294

第二节 明朝的印刷296

一、雕版印刷296

二、版画和套印304

三、活字印刷311

第十一章 锦上添花 青出于蓝——明朝纺织317

第一节 明朝的棉纺织319

一、棉纺织技术319

二、棉纺织业321

第二节 明朝的丝纺织323

一、丝纺织技术323

二、丝纺织业327

第三节 明朝的印染和妆花329

第十二章 此器能输郡国材——明朝瓷器331

第一节 主要瓷窑333

一、景德镇窑333

二、龙泉窑334

三、德化窑335

四、漳州窑336

第二节 制瓷工艺338

一、颜色釉瓷器338

二、彩绘瓷341

三、斗彩344

四、素三彩345

第三节 烧瓷技术345

一、烧瓷用料345

二、窑炉346

三、装烧方法和烧制工艺347

第四节 瓷器与对外贸易348

第十三章 髹饰风蔚然 大成著高谈——明朝漆器351

第一节 明朝官方及民间漆工艺的发展353

一、官办御制果园厂354

二、民间漆工艺大发展355

第二节 《髹饰录》及其意义356

一、《髹饰录》的作者与内容简介356

二、《髹饰录》的学术价值357

第三节 漆器的制作工艺358

一、雕漆359

二、填漆361

三、金髹361

四、嵌螺钿363

五、百宝镶嵌364

六、款彩365

第四节 漆器的图案风格366

一、花鸟走兽和人物风景图案367

二、吉祥和宗教图案368

第五节 漆器的中日交流368

参考文献371

热门推荐